【摘 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的30名护理学生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品管圈活动来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并选择自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未进行品管圈活动的30名实习护理学生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情况。结果 进行“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的实习护生的针刺伤1例,发生率为3.13%;对照组的实习护生的针刺伤10例,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的实习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降低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操作针刺伤发生率,可行性强,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针刺伤;职业暴露;实习护生
医护人员常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极易发生各种伤害。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医护人员意外被针刺伤,另有报道称[1],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美国每年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死于血源性传染病,几乎每天1人。因此,作为高风险的医护人员中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加强自身防护的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不重视、不细心等所致的锐器物品的伤害,就显得非常重要。实习护生刚进入临床,由于其职业防护意识不强,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更高。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组通过成立品管圈,对实习护生开展“精细操作,减少职业损伤”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的30名护理学生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开展品管圈活动,来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选择自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未进行品管圈活动的30名实习护理学生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实习护生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实习护生均进行各种手术相关的操作,有职业暴露机会。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 组织科室所有带教教师及实习护生进行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方法、程序等内容的系统培训,并对参与培训的师生进行理论考核,促进其品管圈基本知识的掌握。通过自动报名方式,成立品管圈小组。该小组成员由2名实习带教教师及2名实习组长组成。通过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讨论,确立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精细操作,减少职业损伤”。
1.2.2制定对策并实施
1.2.2.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 定期组织“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讲座,开展包括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主要途径,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针刺伤预防及自我防护技能在内的相关知识培训。告知实习护生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体液等,足以使受伤者受到感染。让实习护生认识到护士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害,日常工作中稍有不慎,将给自身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要提高安全意识,确实做好自我防护,从根本上预防或减少针刺伤发生。
1.2.2.2提高操作技能,规范操作程序 引导实习护生加强练习,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技巧。严格遵守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凡是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都必须戴手套,操作完应立即脱去手套洗手,必要时消毒双手,手上如有伤口进行抽血时必须戴双层手套。自觉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避免徒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应避免带针头传递;针尖严禁指向他人或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对医疗垃圾进行有效分类、保管、收集,减少二次分离锐器;注射、输液操作时,应携带锐器盒,便于使用;禁止携带污染或裸露的针头行走,防止误伤他人;注射后严禁双手回套针帽,严禁用手弯曲、损坏或弄直针头;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玻片、安瓿等利器应立即投入锐器盒,减少暴露;输液拔针时,严格按照拔针程序,确保胶布完全撕掉或缠在针翼上,防止粘附手套或手上造成针头失控;拔针后,针头不插入墨菲斯管,而是立即将输液管和头皮针投入锐器盒;锐器盒装到3/4满时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更换,避免针头过满溢出。更换时,确保盒盖严密关闭后,送指定地点统一毁形和焚烧。
1.2.2.3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 提供足量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避免实习护生练习时反复使用。普及使用防针刺伤的安全产品,如安全型留置针、真空采血系统、安全防护的注射器、防护手套、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等。结合新产品特点,针对性培训,使护生掌握新产品的使用方法。
1.2.2.4建立针刺伤处理流程及登记报告制度 建立完善的针刺伤上报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建立针刺伤个人档案、预防性注射疫苗及定期健康体检制度等。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尽可能使损伤部位的血液流出,用流动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禁止对伤口局部进行挤压,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针刺伤后,实习护生应立即报告老师,并填写登记报告,根据暴露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3观察指标 通过发放和填写“护生针刺伤情况调查表”,观察和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情况比较 进行“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的实习护生的针刺伤1例,发生率为3.13%;对照组的实习护生的针刺伤10例,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的实习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表1两组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情况比较
3讨论
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职业群体。由于医院环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经常暴露于传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或针刺伤等生物性损伤,稍有不慎,极其容易感染血源性疾病[2]。实习护生是护理工作的接班人,护生的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护生接受的职业防护知识越多,对自身的防护意识越强[3]。品管圈的概念源自美国,其特点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自愿组成小组,通过适当的训练、引导,使小组能通过定期的会议,主动发掘、分析和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主要有职业防护知识匮乏、风险防范教育不足、护生的防范意识淡薄、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操作不熟练、操作过程不规范、一次性物品的反复使用等,并主要发生在打开安瓿时、注射穿刺过程、双手回套针头、处理锐器时、清理废物时等环节。因为实习护生刚进入临床,繁忙而琐碎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经常倒班引起的过度疲劳,护患紧张关系产生负性情绪,无一不增加针刺伤的风险[5]。同时由于对患者、环境物品不熟悉,实践技能不足,又缺乏临床经验及防护知识等原因,更容易造成针刺伤害,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时间段[6]。本研究通过对实习护生采取职业防护教育、强化操作技术、规范护理操作行为的措施,让实习护生接受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树立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伤害,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此外,本次品管圈活动也告诉我们: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理念的养成,仅靠数次的讲座、培训远远不够,必须调动全体护理教师积极性,将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教育纳入日常理论教学,让安全防护意识融入理论和实践教育,让实习护生诊疗护理操作中时刻保持警醒。
综上所述,对于刚进入临床实习护生来说,针刺伤不可完全避免,但通过品管圈的开展,找出原因,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有效降低日常护理操作中的针刺伤发生率,提倡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孔丹,王晨侠.护生在手术室实习中受伤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医学创新研究,2007,4(35):108-109.
[2]谢家兴,牛敬雪.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康复医院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中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3):298-300.
[3]代亚丽,蔡雯.544名实习护生针刺伤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J]. 护理研究,2009,23(2):499-500.
[4]严霞,芮爱萍,周月红.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2015,1(6):138-139.
[5]徐从翠.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57-158.
[6]李秀川,张颉.239名实习护生针刺伤回顾性调查分析[J].淮海医药,2013,31(5):392-394.
论文作者:尹海平,沈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针刺论文; 品管论文; 职业论文; 防护论文; 发生率论文; 针头论文; 操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