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对暖通设计中绿色理念和节能这一问题越来越关注。再加上我国政府也提出要保护生态环境,所以暖通设计中应该尽快应用绿色理念和节能技术。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还能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环保、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促进我国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暖通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暖通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高能耗、高成本的设备工程,在暖通工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消耗问题,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暖通设计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暖通设计的特点
1.1 暖通设计不拘一格
暖通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第一,暖通设计中的空调系统可以随时依据人们的需求进行调节,可以应用于一年当中的不同季节,可以与四季温度变化与湿度变化相适应,为人类提供多样化服务,我国当前主要应用的空调系统包括VAV空调系统与VRV变频空调系统。上述两种系统可以随时依据人们要求进行控制,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只需投入少量成本,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不需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
1.2 暖通设计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建筑暖通设计过程中,人们一直关注设计的实用性。大同图书馆暖通设计就达到了较高的实用性,在制订方案过程中,全面考虑了所需能源价格、设备质量等各种因素,从而为人们创造了舒适安全、实用性较高、价格适宜的居住环境,有效节约了资源能源,防止居民投入较高成本,所以大同图书馆暖通设计不但考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也考虑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维护维修成本,因此暖通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再有,设计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暖通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要随着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变化随时做出调节,有利于暖通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1.3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
建设建筑物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暖通系统建设也不例外,合理控制暖通系统建设中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当前大同图书馆暖通系统设计依然需要投入较高的能源,因此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发,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减少暖通设计能源资源的消耗是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主要任务。完成上述设计需要一定的时间,国家制度与法律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设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必然会推出质量更高的设计方案。
2 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2.1 项目概况
某文化展示中心(以下简称“展示中心”)位于某市五巷传统街区南面,用地总面积约60000m2,地上一层办公,地下一层为展示空间;南北侧展示空间之间,地上为展示中心入口空间,地下为报告厅、设备间及库房。展示中心总建筑面积为l0518m2,其中地下层为4178m2,首层为4322m2,二层为2018m2。展示中心以低碳为目标,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打造绿色建筑典范。
2.2 关注建筑的整体节能
2.2.1 空调冷热源系统
展示中心空调冷热源系统原理,空调计算冷负荷为1356kW,热负荷为1085kW。选用2台水冷螺杆式热泵机组,一机二用,夏季供冷,冬季供热。供冷时,提供7/12℃冷水,单机容量为700kW,耗电量125kW,制冷能效比(COP)5.6,供热时,提供45/40℃热水,单机容量为770kW,制热能效比(COP)4.8,能效等级达到国家一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置两台容量为90m/h闭式冷却塔,平衡放热和吸热季节波动,稳定地源侧土壤温度,避免土壤出现“热堆积”现象,实现空调冷热源系统高效和稳定运行。空调冷热水系统均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每台热泵机组搭配一台冷水泵、一台热水泵和一台冷却水泵,空调冷热水泵流量为132m3/h,扬程为280kPa,效率≥80%;地源侧循环水热水泵流量为100m3/h,扬程为230kPa,效率≥80%;冷却塔侧水泵流量为80m3/h,扬程为250kPa,效率≥80%。空调冷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为0.0164,优于“标准”中对水泵输送能效的要求。
2.2.2 变频调速技术
“标准”要求通风空调系统在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利用时不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对此,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空调负荷的动态特性,在空调循环水泵和空气处理机组配置变频调速电机,使得水泵和风柜可以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规律。当空调负荷低于峰值负荷时,通过变频器调节风机和水泵的转速,减少送风量和水泵循环流量,明显地节省风水系统的输送能耗。
2.2.3 热回收技术
考虑到展示中心人员密度大,所需新风量大,新风能耗高,在设计中采用了切实可靠的空气热回收措施。在部分空气处理机组中设置了新、排风全热交换装置,利用室内空调排风,在夏季对室外高热高湿新风进行预冷除湿,在冬季对室外低温干燥新风进行预热加湿,从而减少新风能源消耗,降低空调冷热源机组的装机容量。
2.2.4 多元通风技术
针对“标准”中对利用室外新风空调的要求,在空调通风系统采用了多元通风技术,这是一种以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空气调节交互使用来保持满意的室内环境的空调技术。在全空气系统的新风入口及其通路均按全新风配置,通过调节新、回风阀门的开度,实现空调季节按最小新风运行;过渡季节利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引入室外新风,或通过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消除室内的余热,最大限度地减少空调机组的运行时间,减少了空调运行能耗。统计分析表明,室内温度低于30℃且高于15℃的时间为1320h,超过总工作时间的90%以上,其中,极个别房间在少数时间内温度高于30℃,在过渡季节室温高于30℃的总时间数为11h,多在中午13:00前后,此时室外温度在27℃左右,可加大机械通风风量,消除室内余热;室温低于15℃的时间有95%以上分布在2O:00~8:00,该时间段不属于工作时间,不考虑人体舒适度要求。因此,在过渡季节,关停热泵机组,室内基本上可满足热舒适性要求。
2.3 可再生能源
展示中心采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为冬季热源,年提供采暖空调热量24万kwh,土壤热泵承担100%采暖空调负荷。土壤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传统空调器的冷凝器或蒸发器延伸至土壤地下,使其与浅层岩土进行热交换,冬季从土壤里提取的热量,转移到建筑物室内供暖,同时储存冷能,以备夏用;夏季又从土壤里提取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室内供冷,同时储存热能,以备冬季使用。这种储存于地表浅层的能源可以无限循环使用,是一种典型的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式,是绿色建筑技术的具体体现。此外,在展示中心的玻璃廊道天窗设置水喷雾系统,把玻璃表面温度降至28~29℃,同时吸收了部分太阳辐射热,明显地降低玻璃廊道的空调冷负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暖通设计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近些年新能源的利用不充分对节能理念和节能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影响,为了强化推广新能源利用的理念,各行各业都要明确绿色节能技术在创新上重要性。面对当前这一绿色节能技术实施的现状,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对暖通设计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实施要点的研究,促进建筑行业的有利发展,为社会环境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光绪,高力强.浅谈暖通设计中绿色理念及节能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6)
[2]李志义.暖通设计中绿色理念和节能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8(05)
[3]林雪芬.暖通设计中绿色理念和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8(04)
论文作者:贺翔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暖通论文; 空调论文; 水泵论文; 新风论文; 节能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较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