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 沧州市 061311
摘要:电能计量工作是电力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电力企业和用户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电能计量工作必须提高管理水平,保证计量的准确、可靠,而这一切都是必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才能实现的。当前,各种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操作系统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促使我们在计量管理上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具有更宽的选择空间。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
1电能计量信息管理的目标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与管理模式的革新。就供电部门来讲,电能计量的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计量管理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也便于形成一套完善的电能计量装置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具体到功能设计方面,电能计量管理系统中虽然有着不同的功能模块,但同属于一个有机整体,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且彼此关联。归纳起来,电能计量信息的管理目标应满足如下要求: ( 1) 整个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全部都采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管理,方便操作,同时能够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 2)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对传统计量资产管理的效率。例如,在计量资产的入库、装拆、检验以及报废等各个环节中都可以应用到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各个流程的动态跟踪与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而且,通过计算机操作技术,也能提高管理质量,减少传统人为操作中的失误。( 3) 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电能计量资产的台账,在计量资产流转时,慢慢以条码识别的形式来代替传统识别模式。( 4) 电能计量各环节中的工作逐步实现自动化的传输方式,从而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传递工作单的模式。( 5) 使用定制表格来规范系统报表。同时,系统中应针对不同的计量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动态的报表接口,方便各部门在系统运行中根据自身需求,建立起一套独特的报表形式。
2 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2.1 减少管理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
电力企业属于盈利性机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以较少的付出来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国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实现电能计量管理。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将会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例如,在集中抄表方面,许多电力单位都是在某个时间段集中对所有用户的用电量进行收集,这样一家一户的电能计量是一项非常繁琐和庞大的工程,而且在计量表抄录时经常会出现各种的人为抄录失误。另外,在电能计量工作中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电力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每天在固定时间自动收集到用户的用电信息,然后将其存储到系统的数据库中,方便用户随时查询自己的用电量信息,其查询速度快,精度高,极大地方降低了电力管理部门的工作量。
2.2完善收费管理机制,促使节约用电
相对于传统的收费管理模式而言,在实现了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之后,系统可以采用预付费的模式来对用电进行管理。例如,用户一次性购买多少度电实际就消耗多少,这样不仅方便用户对用电的管理,而且能促使用户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2.3 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实现用电安全
不少用户在日常的用电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违规操作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为此,当电能计量管理中推行信息化技术之后,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快速识别系统中的短路、漏电、过流等违规用电事故,并且及时启动电路保护功能,有效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用电的目标。
3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应实现的基本功能
3.1 电能计量器具资产管理
电能计量器具包括电能表、TA、TV、及计量箱(屏)等在内的电能计量设备。该模块应能实现电能计量器具资产的动态管理,即对各种计量器具进行入库造册,实现的功能有增加、删除、修改、打印资产卡片及查询等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电力用户档案管理
电力用户用电基本信息等资料管理,包括新增用户、修改、删除用户信息打印用户基本信息;浏览、查看用户清单。该模块要处理的信息主要包括用户的属性参数、供电方式、计量方式、用户用电设备一次接线图等。
3.3 计量点信息管理
计量点信息管理包括新增用户计量点,修改、删除用户计量点、打印用户计量点信息。
3.4 计量业务管理
该模块应实现用户计量点电能计量设备的异动情况的登记,主要包括:①有、无功及多功能电能表的新装、拆除、轮换、倍率分界等业务,并记录应换应校日期、工作人员、工作日期,根据计量点和电能表的情况记录有关的总、峰、平、谷的起止码及换表时因 2 次回路少计电量等信息。②根据计量点的具体情况最多可记录三相 TA、TV的相关业务,对计量点上的 TA、TV的新装、拆除、轮换业务的各项数据记录。包括各相 TA、TV的编号、应换应较日期、工作人员、工作日期等。③失压计时仪的新装、拆除、轮换等业务发生的相关数据记录。④高压计量箱的新装、拆装、轮换等业务,并记录各种业务数据。
3.5 计量点设备现场校验
现场校验包括电能表的现场校验和互感器的现场校验。在实际工作中无功表一般不作校验。记录电能表的现场校验数据,包括功率因数、误差、短路电量、UIP 等,并自动设置下次校表日期等;打印电能表的历次校验记录;记录 TA、TV 的比差、角差及二次压降等;计算计量点的互感器、电能表的合成误差;查询和打印电能表、互感器当前及历次的校验情况。
3.6 电能计量标准
设备资产管理用于登记所属标准设备资产, 包括各项铭牌参数和技术数据及标准设备的历次送检记录等。打印、查询标准设备台账、清单等。2.7 计量故障信息管理登记用户计量点故障发生的各项数据, 如故障类型、差错电量等;打印、查询故障登记表、故障明细表。
3.7 统计报表管理
电能计量器具、计量标准清单、流转登记表、电能计量器具分类账等;电力用户清单;电力用户计量装置参账;电能计量常规工作年计划、电能表现场校验计划、电能表轮换计划、标准设备年送检计划;计量业务工单;标准设备统计表、V 类电能表抽样检验考核统计表、省公司电能计量工作季(年)报表。
4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4.1 建立计量信息管理系统
电量计量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检测数据档案、资产档案、标准设备以及运行计量装置档案等内容。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能的计量装置系统中已经逐步应用到了各种先进信息技术,使得电量表不仅具备了实时抄录分析和自动检测等特征,而且还能够进行技术计算。而且,系统中的静态测量、抄表系统、分散以及混乱的测量信息,可以对原有计量与抄表系统内的计量信息进行分类( 主要分为管理、营销等多个不同模块) ,从而将原有信息转为动态、综合以及有序的计量信息,实现现代化计量管理。另外,电网的系统运行还需要满足商业化的经营需求,可以充分利用好计量与抄表两项功能,并且针对违规用电的问题予以严格查处,精确计算出在线计量装置引起的不同程度电量误差,查出有疑点的计量装置,为改进计量管理模式和做出科学的电力营销决策奠定基础。
4.2加强计量人员管理
加强对计量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强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培训与定期考核管理,同时做好成绩记录,将其与年终的整体考核与业绩评比联系起来,从而为企业领导层客观地评价员工奠定数据基础。另外,该数据系统中还应当包括每次考核的获奖人员基本信息、员工日常考勤以及技术人员的管理体系等,都应当在管理系统中有所体现。
结束语
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它在电力系统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电能计量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电能计量的流程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李季.浅谈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J/OL].科技与企业,2013(19)
[2]郑潇.浅谈电能表计量误差原因分析及对策[J].电子世界,2016,23:165.
[3]韩茹冰.浅谈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98.
[4]乔燕,沈皖芳.浅谈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J].科学之友(B版),2010,01:55-56.
论文作者:邓志恒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电能论文; 用户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电能表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