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分类与发展趋势研究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的分类及发展趋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97(2012)02-0034-12

1 引言

图书馆分类问题是图书馆学中的一个基础问题,图书馆的类型则是图书馆分类问题的直接结果。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ISO2789-1974(E))中将图书馆分为六种类型:国际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国内图书馆学专著中对图书馆的分类更为详细,包括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儿童图书馆9种类型[1]。此外,加上盲人图书馆和少数民族图书馆,则图书馆可以分为11种类型[2]。这种分类方法的基础是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主要依据是图书馆的归属部门和服务对象。与上述分类不同,图书馆学家苏顿(Stuart A.Sutton)将图书馆分为四种类型,即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混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3]。这种分类方法的基础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主要依据是图书馆的发展阶段。事实上,以上两种分类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前一种分类方法是从广度上对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行划分,分类的依据比较多,分类结果往往有较多重叠而不甚清晰。后一种分类方法则是从深度上对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进行划分,将图书馆的分类与图书馆发展趋势联系起来。由于这种分类方法是基于图书馆基本发展规律的,而图书馆发展规律的必然性决定了其分类依据比较单纯,分类的结果比较清晰且相对简单。给定一个具体的图书馆,若按照前一种分类方法,可能会同时隶属于不同的图书馆类型,而按照后一种分类方法,一般只隶属于一种确定的图书馆类型,并且该类型还隐含地指出了给定图书馆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先进程度。正是缘于此,苏顿的图书馆分类方法及其图书馆基本类型得到国内外图书馆学界许多研究者的认同,并被广泛引用。

然而,在认同苏顿的图书馆分类方法及其图书馆基本类型的同时,也有部分研究者对苏顿提出的图书馆发展趋势——从传统图书馆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到混合图书馆,最后到数字图书馆表示质疑。认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是数字图书馆,而是混合图书馆[4-6]。或者,认为未来传统图书馆、混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三种类型图书馆将会共存[7-8]。这些均表明,图书馆分类问题和发展趋势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同时,也显示着苏顿的图书馆分类方法、分类结果和图书馆发展趋势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即以苏顿的图书馆分类方法为基础,以实体图书馆为重点研究对象,尝试从解决实体图书馆分类问题、基本类型问题和发展趋势问题入手,最终解决图书馆分类问题、基本类型问题和发展趋势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解决,不仅能够完善和发展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而且能为当前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图书馆的顺利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图书馆分类方法探讨

苏顿的图书馆分类方法,从方法本身来说,有其科学和正确的一面,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

2.1 苏顿分类方法正确的方面

苏顿的图书馆分类方法正确的方面主要在于:第一,依据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将图书馆的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看作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在此基础上按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的不同对图书馆的发展过程进行切分,从而实现对图书馆发展阶段的划分,并得到对应的图书馆类型,最终达到对图书馆分类的目的。这一分类思路是正确的,分类方法是恰当的。第二,在图书馆的分类中采用程度和图书馆服务能力强弱作为分类依据,本质上是采用生产力作为图书馆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图书馆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社会生产力推动的,在社会数字化大趋势下,新技术不断应用到图书馆中,必然促使图书馆在程度上的提高,最终必然导致图书馆服务能力增强。采用生产力作为图书馆分类的依据和标准有其内在的科学性[9]。第三,在图书馆发展趋势上,本着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先进,数字化程度越高越先进,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越高越先进,服务能力越强越先进的逻辑,对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进行组织,遵循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从而保证了图书馆发展趋势总体上的正确性。

2.2 苏顿分类方法不足的方面

苏顿的图书馆分类方法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对文献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没有认识到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型文献的本质差异,从而没有认识到以印刷型文献为核心组建起来的实体图书馆(也即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图书馆)与以数字型文献为核心组建起来的数字图书馆是本质上不同的两个事物,它们遵循不同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规律,不能一概而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应当由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综合得到。第二,苏顿是以一种假设的方式,以一种不加证明的方式,以直觉和经验为基础直接给出图书馆的基本类型和发展趋势的,并没有给予严密的论证或者可靠的试验证明,导致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必然受到诸多质疑。第三,苏顿的图书馆分类中给出的图书馆类型是现实中已存在的图书馆类型,不全是图书馆的基本类型,即不能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其他图书馆类型表示的图书馆类型。利用图书馆的基本类型才能清晰无误地反映出图书馆各种类型之间的关系,清晰无误地揭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2.3 图书馆分类的适当方法

在对苏顿的图书馆分类方法借鉴和扬弃基础上,图书馆分类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中,拟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将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分开。根据馆藏文献的不同,将图书馆分为以印刷型文献等实体文献为核心的实体图书馆和以数字型文献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两大类型,并以实体图书馆作为研究的重点。

第二,以数字化的技术为工具,不断作用于实体图书馆,直到不能再推动实体图书馆发展或者实体图书馆发生质变为止,观察整个发展变化过程。实体图书馆形成之后,其发展变化主要是由社会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大趋势推动的[10]。因此,以相关技术作为直接推动力,由低到高,由弱到强,将其逐步引入到实体图书馆中,实体图书馆在这些推动力的不断作用下必定发生某些变化,这样就能够观察并记录到实体图书馆的连续发展变化过程。最终,实体图书馆可能由量变的积累而导致质变,或者将所有可以引入的技术引入后仍不能再对实体图书馆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从而发展过程结束。

第三,建立图书馆的逻辑模型。由于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一座图书馆可以经历其过去、现在和未来,也不可能不计代价提供一座图书馆用作实验研究,因此,需要建立图书馆的逻辑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来仿真逐步引入相关技术时实体图书馆的发展变化,从而较为准确地预测实体图书馆的未来。

第四,对实体图书馆发展变化的连续过程依据生产力水平进行分段,也即依据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和图书馆服务能力强弱进行分段,每一个阶段用一个典型状态来代表,作为一个基本类型。这样不仅实现了对实体图书馆的分类,得到了实体图书馆的基本类型,同时,还得到了实体图书馆基本类型的一种有序排列,也即以实体图书馆基本类型描述的实体图书馆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规律。

第五,将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综合起来考虑,将二者的发展趋势综合起来考虑,则可望得到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3 图书馆的逻辑模型

对于一个图书馆,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完整描述,即基础设施、业务逻辑和外部呈现。图书馆就是以其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其业务逻辑为组织和运行规则,对外呈现其全部服务功能的。对这三个层面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细化即可得到相应的图书馆逻辑模型。

实体图书馆基础设施层的基本构成要素一般包括馆舍、设备、馆藏文献和馆员四个方面[11-12]。实体图书馆的业务逻辑层是图书馆的基本组织和运行规则的总和,包括两个方面:图书馆功能的内部职能划分和各具体职能的组织规则,即如何将图书馆的总体功能分解为适当的具体职能及相应的职能部门,如何将具体职能和职能部门按某种协作规则有效组织在一起,彼此协作以实现图书馆各功能。实体图书馆的外部呈现层由对外服务和对外需求构成。通过对外服务与读者联系,通过对外需求与外部其他服务提供者联系。据此,可以得到经过细化的符合需要的实体图书馆的逻辑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实体图书馆的逻辑模型

在该模型中,基本的对外服务具体包括:检索服务、图书借还服务、阅览服务、咨询服务等。基本的业务部门具体包括:采访部门、编目部门、流通部门、阅览部门、咨询部门等。实体图书馆的对外服务由这些业务部门按照一定的协作规则共同来实现,并以一定形式对外提供给相应的读者。随着实体图书馆的发展,模型内对外服务中的基本对外服务和职能部门中的基本业务部门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4 实体图书馆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在对实体图书馆进行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之前,先来明确以下诸事项。

第一,数字图书馆和实体图书馆二者的本质特征。在于馆藏文献一为数字文献,一为实体文献。馆藏文献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图书馆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保存、流通和传递,并要求图书馆在基础设施、职能部门划分和业务组织上,在对外服务和需求上都与之相适应。图书馆本质特征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从一种图书馆转变为本质上不同的另一种图书馆。

第二,推动图书馆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类: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网络和通信技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等及其相关技术)、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

第三,实体图书馆发展的起始点。参照苏顿的图书馆分类,以实体图书馆的初始状态,即传统图书馆作为实体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的起始点,以传统图书馆阶段作为该发展过程的初始阶段。

第四,实体图书馆发展阶段的归纳。各种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逐渐展开,对图书馆的影响也是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局,并且每一种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从而导致对图书馆发展的描述必然呈现错综复杂的状况。为使叙述的条理更清楚,对实体图书馆发展的描述按照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数字化技术本身的发展两个方面依次展开,同时,采取在数字化进程中归纳发展阶段,而不是等到数字化过程结束后再归纳发展阶段和对应类型。这样的调整不影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的正确性。

4.1 传统图书馆阶段

实体图书馆的初始状态,具体表现为:在实体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层中,馆藏文献主要为印刷型文献,没有数字文献;馆舍是以储藏、利用印刷型文献为主要目的的图书馆建筑;设备为简单的机械和设备,不具备自动化功能和智能,比如机械打字机、传统的书架、目录卡片和基于目录卡片的检索工具,手工操作的简单的借还书工具,适合于面对面咨询的参考咨询辅助工具等;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总体不高,无需具备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在实体图书馆的业务逻辑层中,根据对外服务和需求以及图书馆内部实现进行职能划分和职能协作,并依此形成职能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协作的规则,典型的职能部门包括采访、编目、流通、阅览、咨询等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完成其职能以及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均通过人工作业完成,没有或者极少使用自动化的工具。实体图书馆中典型的工作流是图书的采、编、流通工作过程,以索书号作为工作流的核心要素,以分类和编目技术为工作流中的核心技术,以编目部门和流通部门为核心业务部门。在实体图书馆的外部呈现层,对外服务包括检索、图书借还、阅览、咨询等基本服务,以图书借还、阅览服务为重点。这些服务均以非自动化的人工操作方式提供。通常读者只能在某一有限时间段内,到达图书馆内才能享受到实体图书馆提供的基本服务。实体图书馆的对外服务在客观上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即受开馆时间限制,仅能在开馆时间内提供对外服务,受读者必须到图书馆内才能享受服务限制,仅能为一定地理范围内的读者提供服务。对外需求则包括采访需求等,需要由图书馆之外的其他相关机构提供对应服务来满足,因此,对外需求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上述的实体图书馆发展阶段中,基础设施处于未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业务部门职能的实现和部门之间协作几乎完全依赖于纯手工操作,对外基本服务严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该阶段称之为传统图书馆阶段,而将与该阶段对应的典型的实体图书馆状态称为传统图书馆。这种实体图书馆与苏顿图书馆分类中的传统图书馆相对应。

4.2 半智能图书馆阶段

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计算机逐渐成为实体图书馆中完成各种业务的工具。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层中,首先,计算机成为传统图书馆中的设备,同时传统图书馆中越来越多的设备计算机化,而这些设备正是完成图书馆中各种业务的重要工具,计算机成为编目和咨询的新工具,以计算机中存储的文献目录数据替代了目录卡片,以计算机替代了基于目录卡片的文献检索设备;以计算机的键盘、鼠标和扫描器等计算机外部设备代替笔、纸、印戳等作为完成图书借还业务的设备。其次,计算机的引入,使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提升了馆员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计算机的引入,对传统图书馆的建筑及馆藏文献本身没有直接影响。在传统图书馆的业务逻辑层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后,各业务部门职能的实现逐渐转移到计算机上,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和本地数据来完成,比如,实现咨询业务时,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和参考工具软件、检索工具软件等,而不再仅是馆员掌握的参考咨询工具书。部门之间协作从以人工操作和实物为基础逐渐转向以计算机和数据为基础,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规则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在传统图书馆的外部呈现层中,引入计算机后,对外服务的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对外服务的能力得到提高。检索服务可以在计算机上通过检索工具实现并提供给读者;图书借还服务可以计算机为工具,由读者和馆员配合完成;咨询服务的形式虽然没有改变,但服务效率因计算机的使用而得到一定提高;阅读服务变化不大。

网络技术的引入,为实体图书馆的信息化打下基础。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层中,首先,网络作为信息化的基础,图书馆馆舍中铺设网络线路,安装网络设备,使馆舍附加上一个信息化层,实现馆舍建筑通信自动化。其次,将图书馆中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连成网络,图书馆中的设备成为联网设备,在图书馆内形成局域网,进而通过网关设备与互联网联通,可以与互联网互访。计算机的应用方式从单机形式逐渐转变为网络形式,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信息系统逐渐形成并开始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再次,使得馆员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提升其信息获取和发布的能力。最后,引入网络技术对馆藏文献基本没有影响,但馆藏文献目录数据实现网络化存取。在传统图书馆的业务逻辑中引入网络技术后,职能部门的效率和部门之间协作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以维护计算机和网络软硬件,负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信息系统的技术部门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出现,且其重要性逐渐加强。数字化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等逐渐成为实体图书馆的又一核心技术,而分类和编目技术尽管依然重要,但其比重和地位开始逐渐降低。咨询部门的业务可以由馆员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不再局限于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网络化,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的数据。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规则因之继续发生变化,工作流程得到改善。在传统图书馆的外部呈现层中引入网络技术后,对外服务的形式再一次发生较大变化,对外服务的能力大大增强,一些对外服务开始具备一定的智能。检索服务和咨询服务主要以基于网络通过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形式对外提供,基于各种网络技术的OPAC和参考咨询软件,可以提供给能够通过网络访问到这些服务的任何读者,而且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这些服务能较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借还服务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基础实现,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外提供服务,但是对外提供的图书借还服务是不完整的,仍需要读者较多地参与该服务的提供过程,读者既是服务的享受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之一。阅读服务亦是不完整的,需要读者较多地参与服务提供过程。

上述讨论了一般意义上的网络技术,即互联网技术对实体图书馆的推动作用。然而,网络技术仍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物联网技术以及三网融合趋势催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对实体图书馆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对实体图书馆的外部呈现层产生影响。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层中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已有的网络系统和设备支持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加深。在传统图书馆的业务逻辑层中使得部门职能的实现和部门之间的协作多了一种网络形式,实现起来更加自由、方便快捷。在传统图书馆的外部呈现层中移动互联网丰富了实体图书馆对外服务的提供形式并增强了对外服务的能力,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对图书馆基本服务的使用,使读者和实体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移动互联网技术增强了实体图书馆服务的及时性、个性化和主动性,提高了实体图书馆的服务效率[13]。

物联网技术主要对实体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层产生影响,进而对业务逻辑层和外部呈现层产生一定影响。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层中引入物联网技术,馆舍被网络化、信息化,成为可以被信息系统感知和管理的实体,馆舍成为智能建筑。馆舍中的设备,尤其是书库中的书架等藏书设备被网络化、信息化,成为信息化的书架,成为能被信息系统感知和管理的实体。通过馆藏文献上附加的RFID标签,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书库中的馆藏文献实时识别和精确定位。从而,使传统的图书馆书库成为信息化书库,为文献存取的自动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基础设施上的提升,反过来也促使图书馆信息系统做适应性改进。在传统图书馆的业务逻辑层中物联网技术引起的最大变化是流通工作流程的改变。读者通过检索工具确定所需的图书,由于图书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自动精确定位,从而使得读者或者馆员无需根据索书号在书库中进行查找即可定位所需图书[14]。索书号的核心作用和地位开始下降。在传统图书馆的外部呈现层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使图书借还服务以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方式提供,以开架模式运行时,读者享受图书借还服务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可以实现自助式借还。同样,阅览服务也以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方式提供,读者享受阅览服务的状况得到改善。

上述实体图书馆发展阶段中,除馆藏文献和部分设备之外的其余基础设施实现数字化,具备智能建筑的基本特征,部门职能的实现和部门协作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动化系统和智能信息系统,对外服务中检索服务和咨询服务实现了自动化和一定的智能化,图书借还服务、阅览服务未完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对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受时间和空间约束该阶段称为半智能图书馆阶段,相应地,将与该阶段对应的典型的实体图书馆状态称为半智能图书馆。这种实体图书馆基本上与苏顿图书馆分类中的自动化图书馆相对应,该阶段也是当前大多数实体图书馆所处的阶段。这里称其为半智能图书馆而未沿用自动化图书馆称谓的原因在于,从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来说,智能化系统是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方向和结果,是自动化系统的高级形式[15]。根据智能系统的分层递阶结构,可以将智能系统从上到下分为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三级[16]。数字化状态下的实体图书馆整体上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从智能系统的角度考察半智能化图书馆,整个系统在组织级和协调级相对完善,但是在执行级却存在着严重不足,从而不能自动完成图书馆的某些基本服务,比如不能自动完成图书的借出服务、阅览服务等,而必须有馆员或者读者参与服务的实现过程,因而整个系统不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系统,也不是一个纯粹的自动化系统,整个系统是一个非自治系统。

4.3 智能图书馆阶段

由智能系统的分层递阶结构可知,对于半智能化图书馆,执行级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最低,与其上层的协调级和组织级不匹配,因此,最需要完善的部分是执行级,即引入自动执行机构以代替馆员或者读者完成某些操作,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自治系统、完全的智能系统。显然,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是最适合的。

半智能图书馆基础上,引入机器人技术将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完整的智能系统。在半智能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层中,首先,机器人成为图书馆中的重要设备。其次,已有设备结合机器人进行相应的改造,比如对信息化的书架和信息化的书库进行再次改造,使之成为可以与机器人配合的自动化、智能化书架,书库成为真正的智能书库。再次,馆舍针对机器人进行适应性的改造,使馆舍成为智能化建筑。此外,机器人代替馆员完成大部分常规业务和体力操作,如书库的日常管理等,促使馆员逐渐转向专业性更强的工作,对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最后,机器人技术的引入对馆藏文献本身影响不大。这些基础设施上的改造,再次促使图书馆信息系统做相应地改进。在半智能图书馆的业务逻辑层中引入机器人技术后,有些业务部门的业务职能将由智能系统和机器人来承担,导致这些业务部门逐步萎缩而消失,如流通部门和阅览部门;有些业务部门的业务则不断加强,如咨询部门;或者产生新的职能部门,如以提供信息、知识和情报为主要职能的业务部门。从而导致部门职能划分发生大的改变。由于部门职能划分发生变化,业务部门完成部门职能以及部门之间协作的规则将会重新构建,且部门之间的协作严重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数据和机器人等。索书号在实体图书馆中的核心地位被极大地削弱,整个系统的运行不再依赖于索书号。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成为实体图书馆的核心技术,而分类和编目技术的比重和地位进一步降低。技术部门真正成为实体图书馆中一个基础性的核心部门,编目部门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有所下降。典型工作流中的流通部分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在半智能图书馆的外部呈现层中引入机器人技术后,对外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某些对外服务的形式又一次发生变化。检索服务和咨询服务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服务范围更广;图书借还服务以完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提供;阅览服务在自动借还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亦以完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提供。智能图书馆提供完整的图书借还服务和阅览服务,读者只需享受服务即可。除上述服务之外,智能图书馆还能对外提供一定的知识、情报服务。

实体图书馆发展阶段中,除馆藏文献之外的其余基础设施实现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基本实现智能建筑,部门职能的实现和部门协作严重依赖于自动化系统和智能信息系统,对外服务中咨询服务和检索服务实现了智能化和信息化,图书借还服务、阅览服务也完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对外服务基本上不受时间约束,仅在一定程度上受空间约束该阶段称为智能图书馆阶段,相应地,将与该阶段对应的典型的实体图书馆状态称为智能图书馆。这种图书馆在苏顿图书馆分类中没有合适的对应类型。称其为智能图书馆的原因在于,从智能系统的分层递阶结构来看,这种图书馆在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都已经完善,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系统,也是一个自治系统,能够独立地提供图书馆基本服务。此外,智能图书馆强调图书馆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却并不规定图书馆的规模,因此智能图书馆在规模上可大可小。大型智能图书馆和若干微型智能图书馆之间或者若干微型智能图书馆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并以相应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各微型图书馆之间以及各微型图书馆与大型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协作,就能成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灵活分布的智能图书馆群,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单个智能图书馆受到的空间约束。这也是智能图书馆较半智能图书馆更为高级的一个方面。

4.4 数字图书馆阶段

实体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进化到智能图书馆,其外部呈现层、业务逻辑层和基础设施层中,只有馆藏文献依旧保持最初的状态,未被数字化和信息化影响到。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实体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以便观察会产生什么结果。

在智能图书馆的基础上,引入数字化技术使得馆藏文献的形态发生彻底转变。在智能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层中,首先使用扫描、数码照相、OCR、3D建模等多种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对实体图书馆的所有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并通过软件形成相应的数字文献,则实体图书馆的实体馆藏文献转变为数字馆藏文献。其次,数字馆藏文献的存储、发布和传播使得海量存储设备、大型数据库、高性能计算机和先进的网络系统,成为图书馆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设备,同时,使得智能图书馆中已有的许多设备变得无用而被淘汰,比如智能书架、图书借还设备、甚至大部分的机器人。再次,数字馆藏文献使得馆舍的用途和功能发生根本变化,馆舍不再是为存储和保护印刷型文献和其他实体形式的文献,而是为存储和保护数字馆藏文献及其相关设备,因此,馆舍的建筑结构等随之改变,如馆舍中没有书库。最后,馆员工作在数字馆藏文献上,对信息、知识、情报等方面的专业要求更高,并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在智能图书馆的业务逻辑层中,实体馆藏文献转变为数字馆藏文献后,实体馆藏文献采访部门仍然存在,而编目部门的重要性再次下降。由于智能信息系统不依赖于索书号,编目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数字文献的相关信息输入到系统中,而这些信息还可以从多种渠道复制得到。掌握各种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技术部门仍是支撑图书馆的基础性核心部门。咨询部门和提供信息、知识和情报业务的职能部门的职能将得到极大地扩展和加强,成为数字图书馆中的核心业务部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完全依赖于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典型工作流程中绝大部分实现完全自动化智能化。在智能图书馆的外部呈现层中,实体馆藏文献转变为数字馆藏文献后,对外服务的形式又一次发生变化,服务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高,知识、情报服务成为最主要的对外服务之一。图书借还服务和阅览服务合二为一,并与检索服务、咨询服务和信息、知识、情报服务一起构成新的对外服务体系。所有对外服务均以智能化信息化方式提供,并且打破了实体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约束。

上述图书馆发展阶段中,在基础设施层完全实现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部门职能的实现和部门协作完全依赖高度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对外服务打破实体图书馆的时间和空间约束。该阶段称为数字图书馆阶段,相应地,将与该阶段对应的提供检索和咨询服务,提供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等的综合性服务机构称为数字图书馆。这种图书馆与苏顿图书馆分类中的数字图书馆相对应。智能图书馆的实体馆藏文献被数字化而成为数字馆藏文献,使得智能图书馆转变成数字图书馆,导致实体图书馆消亡而数字图书馆生成,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过程结束。显然,这种转变是一种质变,是突变的和非连续的,发生在实体图书馆发展变化的关节点上。

4.5 实体图书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大趋势推动下,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传统图书馆阶段、半智能图书馆阶段、智能图书馆阶段和数字图书馆阶段。将此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对应的典型图书馆状态作为一个基本类型,则对应有四个基本类型,分别是传统图书馆、半智能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如图2所示。

图2 实体图书馆发展阶段及基本类型

由于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类图书馆,同时,将图书馆分为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也是本文讨论图书馆分类问题的前提,所以,实体图书馆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传统图书馆、半智能图书馆和智能图书馆。从智能系统的角度审视实体图书馆的三个基本类型,可以清晰地勾画出从传统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数字化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局的技术演进过程,如3所示。

图3 实体图书馆基本类型的技术演进

此外,从其他方面也能观察到从传统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渐变现象,比如: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索书号及编目部门流通部门的地位、对外服务的形式和能力、对外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图书馆服务重心的变迁等等。

至此,将实体图书馆及其三个基本类型与数字图书馆等联系起来,则可以得到以基本类型表示的图书馆的一种分类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图书馆的一种分类体系

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以实体图书馆的基本类型描述的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如图5所示。

图5 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即从传统图书馆到半智能图书馆,再从半智能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达到实体图书馆的最高级形态,最后从智能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转变为数字图书馆而消亡。依据该发展趋势,对于一个具体的实体图书馆,其最终结局将有三种可能:其一,成功发展为数字图书馆。其二,未能成功发展为数字图书馆而转为其他诸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类似机构。其三,未能成功发展为数字图书馆而被淘汰并关闭。

5 图书馆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在上述实体图书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有望解决图书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问题。在此之前,先来探讨两个相关问题。

5.1 混合图书馆问题

苏顿的图书馆分类中混合图书馆是图书馆的类型之一,也是图书馆的一个发展阶段。并且,混合图书馆也是当前图书馆的一种现实存在形式。那么,混合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有怎样的关系,混合图书馆是不是图书馆的基本类型?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混合图书馆不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类型,混合图书馆不属于数字图书馆,不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阶段之一,这是显而易见的。另外,从前述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说,混合图书馆也不是实体图书馆的基本类型,混合图书馆也不属于实体图书馆。

第二,在苏顿图书馆分类中,混合图书馆出现在自动化图书馆之后,是比自动化图书馆更高级和更晚出现的图书馆类型。然而,由前述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可知,自动化图书馆,也即半智能图书馆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字图书馆的形成和发展根植于相同的技术基础之上,是在相同技术基础之上向不同方向发展而形成的两个分支,如图6所示。

图6 相同技术基础上的不同图书馆类型

在一个方向上,形成数字图书馆分支,并推动数字图书馆发展,在另一个方向上,与实体图书馆结合形成半智能图书馆分支,并继续推动实体图书馆发展。因此,在时间序列上,混合图书馆是在自动化图书馆出现后,伴随自动化图书馆发展而同步发展起来的,并不是在自动化图书馆之后,由自动化图书馆发展演变而来的更高级的图书馆形式,因此,混合图书馆不是实体图书馆的发展阶段之一。混合图书馆较自动化图书馆服务能力更强,主要原因在于混合图书馆中含有服务能力很强的数字图书馆部分,而不是其中的实体图书馆部分较相应的自动化图书馆服务能力更强。

第三,混合图书馆是由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两类图书馆混合或者组合而成。混合图书馆的核心要素由实体馆藏文献和数字馆藏文献按一定比例组成,由于实体文献和数字文献之间的本质区别,使得无论以何种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立的混合图书馆系统,只能在系统的上层弥合二者的差异,而无法在系统的底层将二者从根本上统一起来。除非在底层将实体馆藏文献全部转换为数字馆藏文献从而统一为数字馆藏文献,或者将数字馆藏文献全部转换成实体馆藏文献从而统一为实体馆藏文献,否则,混合图书馆中核心要素的两个组成部分无法被真正整合或统一起来,而形成实体图书馆部分与数字图书馆部分,且二者之间始终会保持相对独立,不会真正融合在一起。从而,混合图书馆只能是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混合物”,而不是二者的“化合物”。然而,一旦在底层将实体馆藏文献和数字馆藏文献统一为数字馆藏文献或者实体馆藏文献后,则得到的图书馆要么是一个实体图书馆,要么是一个数字图书馆,而混合图书馆实际上就消失了。

另外,现实中还有一种被称为混合图书馆的实体图书馆,即实体图书馆通过向数字文献提供商支付一定费用获得某些数字文献的使用许可,从而转变为“混合图书馆”。由于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和SOA、SaaS等软件架构和服务模式的兴起,实体图书馆只是数字文献提供商的特殊客户,与数字文献有关的所有服务实际上是由数字文献提供商提供的,与实体图书馆无关。因而,这种混合图书馆仅是名义上的混合图书馆,实则是不折不扣的实体图书馆。

第四,混合图书馆的存在前提是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同时存在。理论上数字图书馆可以和实体图书馆的三种基本类型中的任一基本类型组合成混合图书馆。当然,实际中的混合图书馆一般是半智能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组合,将来的混合图书馆会是智能化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组合。如果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二者之一消失,则混合图书馆将不复存在。因此,在实体图书馆进化到数字图书馆之前,混合图书馆都有存在的依据,而混合图书馆可以存在的时间长度取决于实体图书馆进化到数字图书馆的速度。

第五,混合图书馆的发展表现为其中的实体图书馆部分向更高级发展,其中的数字图书馆部分服务能力的提高,以及其中的实体图书馆部分与数字图书馆部分之比不断向数字图书馆倾斜。可见,混合图书馆的发展实际上取决于其中的实体图书馆部分和数字图书馆部分的发展,而最终的结果是数字图书馆。

综上所述,混合图书馆不是实体图书馆的基本类型,也不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类型,混合图书馆阶段也不是实体图书馆或者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发展阶段。混合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组合,因而不是图书馆的一种基本类型,但是属于图书馆概念层次。混合图书馆实际上是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各自发展,相互竞争而达成的一种阶段性的共存形式,是图书馆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是图书馆的现实形式之一。

5.2 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问题

按前述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实体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数字图书馆。但是,现实状况是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并存,且这些数字图书馆并不是从实体图书馆经过不断发展演变而来,比如,CNKI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Google数字图书馆等。显然,需要对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以给出理论与现实冲突的合理解释。

第一,实体图书馆发展最终成为数字图书馆,这是以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是社会数字化大趋势下的必然方向和结果。

第二,数字图书馆代替实体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的主流形式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渐进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一方面,实体图书馆还有发展提升的较大空间,通过不断发展来增强服务能力,仍然能够较好地满足部分读者的需求,甚至能相对于数字图书馆形成局部优势。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被接受和逐渐普及也需要时间,数字图书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大环境还在形成当中。此外,从实体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演化也是一个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因此,数字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的主流形式必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渐进过程,并且,在该过程中,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并存也是必然的,甚至会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共存——混合图书馆。

第三,数字图书馆不必一定由实体图书馆发展而来。实体图书馆经不断发展而成为数字图书馆不是数字图书馆唯一的来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数字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的发展有着相同的技术基础。相同的技术基础同时支撑并推动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两者各自独立发展,尽管二者发展的实际速度并不相同。

其次,数字图书馆最为核心的要素是数字馆藏文献,而数字馆藏文献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即原生数字型文献和印刷型文献等经数字化而成为数字型文献。在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文献生产更多地以数字形式进行,文献更多地以数字形式存在和传播,数字型文献代替印刷型文献成为文献生产、传播中最基本的形式,可直接成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文献,而不必非得从印刷型馆藏文献等经过数字化而得来。这也意味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体不必是实体图书馆,也不必是传统的图书馆行业。

最后,从现实的状况来说,当前实体图书馆大多数还处在半智能图书馆阶段,其内在发展动力的直接目标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向智能图书馆转化,还不是更远处的数字图书馆。此外,在半智能图书馆上的投入还没有得到足够回报,且直接进化到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条件还不成熟。这些都决定了当前实体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还难以逾越智能图书馆阶段直接进入数字图书馆阶段。

综上所述,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实体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数字图书馆;而数字图书馆却不必一定由实体图书馆发展而得到;数字图书馆代替实体图书馆成为主流形式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并且,数字图书馆的来源可以有三种途径: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直接产生发展而来;由实体图书馆发展进化而来;由混合图书馆发展进化而来。

5.3 图书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苏顿认为图书馆的基本类型是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混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3]。但是,从上面关于混合图书馆问题的讨论,并结合图书馆的分类体系可知,图书馆的基本类型仅包括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两种,混合图书馆只是这两种基本类型的组合,而不是图书馆的基本类型。

苏顿认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从物理实体图书馆(Library as place)到逻辑实体图书馆(Library as logical entity)发展。进而又不加证明地给出了图书馆发展趋势更为详细的描述:从传统图书馆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到混合图书馆,再到数字图书馆发展[3],如图7所示。

图7 苏顿的图书馆发展趋势

然而,混合图书馆不是实体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发展所必须经过的图书馆类型和发展阶段。对于数字图书馆,其尚处于形成后的高速发展时期,虽然依据其实现技术的不同也可以对其进行分类,如可以分为:基于单台服务器或小型机的数字图书馆、基于服务器集群或网格的数字图书馆、基于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数字图书馆等;或者将数字图书馆分为基于有线网络的数字图书馆、基于无线网络的数字图书馆等。但是,目前这些实现技术上的差别对读者是透明的,数字图书馆的对外服务及服务方式是相同的,并未导致读者与数字图书馆之间交互模式发生大的变化,不像实体图书馆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外服务差异那样显著。并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最终形态尚难以确定,其后的存在形态更难以预见。因此,对于探讨图书馆发展趋势来说,此时此地,可以认为数字图书馆处于同一个阶段,尚不需要进行分类。从而前述得到的图书馆分类体系就是图书馆的一种较为完整的分类体系,如图4所示。再结合前述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考虑图书馆的基本类型,则可以总结得到以图书馆基本类型描述的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实体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发展,而后继续向前发展。

该图书馆发展趋势与苏顿关于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是从物理实体图书馆到逻辑实体图书馆发展实际上是相同的,但与苏顿关于图书馆发展趋势的详细描述——图书馆是从传统图书馆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到混合图书馆,再到数字图书馆发展并不相同。不妨将图7中所示的苏顿的图书馆发展趋势与前述总结得到的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上面总结得到的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分别进行比较,显然,最大的差别在于混合图书馆的有无。苏顿认为混合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的基本类型之一,并且是从实体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从而自然会得到图7中所示的图书馆发展趋势。实际上,也不是图书馆的基本类型,并非如此,故而有本文所总结得到的实体图书馆发展趋势和图书馆发展的整体趋势。显然,苏顿在其图书馆分类方法中未将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分开,从而未能建立起正确的图书馆基本分类体系,导致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混合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等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不清楚,从而不可避免地将实体图书馆的分类与图书馆的分类混淆在一起,将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混淆在一起,得到的发展趋势既不是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也不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最终导致其图书馆分类结果和发展趋势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6 结束语

本文得到关于图书馆的一种较为完整的分类体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混合图书馆不是实体图书馆的基本类型,不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类型,也不是图书馆的基本类型,而是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这两种基本类型的组合,是图书馆现实存在的类型之一,也可以看做是实体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类型。由于混合图书馆不是从实体图书馆到达数字图书馆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图书馆这个概念层次上,不能将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从实体图书馆经混合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综合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图书馆的基本类型,可以将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概括为:图书馆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实体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发展,而后继续向前发展。如果整个社会的数字化信息化大趋势不发生逆转,则实体图书馆和图书馆的这一发展趋势将不会改变。

标签:;  ;  ;  ;  

图书馆分类与发展趋势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