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研究动态及对中国地籍概念模型建构的理论启示
徐忠国1,李 冠2,3,郑红玉4,吴次芳1,卓跃飞2
(1.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9;2.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9;3.宁波大学法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4.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要: 研究目的:追踪法律地籍领域模型(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 LCDM)的发展演化,掌握地籍概念模型研究的国际前沿,为建构中国地籍概念模型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LCDM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已经从平面模型发展成立体模型。核心组件包括私权和公权两大部分,私权包括共用权、物对物权、人对物权、潜用权和资金担保权5个组件,公权包括通用和专用两个组件。研究结论:LCDM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世界主要法系的典型性国家进行了实证检验,证明了模型的通用性和有效性。中国地籍概念模型的研究可以从LCDM中汲取理论营养,从而一方面提高地籍系统建模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增强地籍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互操作性。
关键词: 土地管理;地籍;领域模型;概念模型;综述
1 引言
地籍系统(土地登记)① 根据GERHARD LARSSON等的研究[1],历史上各国地籍(Cadastre)与土地登记(Land registration)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两种相互独立的系统。地籍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为政府征收涉及土地财产的财税提供技术手段,一般由测量师维护;土地登记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土地财产的产权保护和产权交易提供法律公证手段,一般由法官或公证员维护。目前,全球的基本趋势是地籍系统与土地登记在机构独立的情况下,基于统一编码的不动产登记单元号,实现互联互通,从而综合提供产权保护、交易保障和财税征收等多用途的公共服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土地管理的机构和业务的建设过程中,将地籍系统与土地登记进行了统一建设。因此,与国际实践相区别,中国的地籍系统与土地登记从一开始就是一体化的公共系统。本文后文不再专门区分地籍与土地登记的差别,隐含的意思是地籍系统包含土地登记的功能。但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地籍和土地登记是两种差异显著的专业词汇。 是保障土地产权稳定性的重要制度工具,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续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国际测量师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urveyors, FIG)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WB)等国际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运行良好的地籍系统不仅有助于促进私人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土地的投资,而且有助于改良地方政府土地财税管理以及增强地方政府对于公众需求的回应性,总体改进土地治理[3-4]。由于土地产权的发展演化不仅受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经济密度等外生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政治形态、社会习俗和法律传统等内生政治、法律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表现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交互影响的特点,所以世界各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各具形态,形成了全球丰富多样的土地产权制度[1]。总体而言,世界土地的产权体系(Land Tenure)可以区分为大陆法系(德国)、大陆法系(法国)、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主要类型[5]。异质多样的土地产权制度,既对国际社会进行学术交流造成了严重困挠,也对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地方市场等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形成了显著阻碍[1,5]。因此,建立全球统一的地籍概念模型,根据全球各大法系的一般司法实践,抽象并界定地籍的重要概念,规范定义各类概念的本体语义,成为一项迫切的学术需求[6]。
法律地籍领域模型(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 LCDM)是国际土地管理科学(International Land Administration Science, ILAS)学术社群① 国际土地管理科学的学术群体主要是由研究全球性的土地登记、地籍、土地规划和地产税收等问题的地理信息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学者构成。这些学者以FIG作为学术活动的主要平台,讨论涉及土地产权(Land Tenure)、土地利用(Land Use)和土地价值(Land Value)等领域的学术问题。目前,这些学者主要来自欧洲和澳大利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领衔科学家主要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特温特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这些学者将他们研究的学科定义为国际土地管理科学。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经常发表在Nordic Journal of Surveying and Real Estate Research, Survey Review, Australian Surveyor,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Geomatica, Land Use Policy, Cities 等国际学术期刊或FIG会议论文集中。对全球地籍系统进行统一概念建模的重要理论努力,其研究动机主要是界定并比较全球混乱而容易混淆的土地产权概念,为国际学术交流提供理论基础[7]。该模型研究的领衔科学家是JESPER PAASCH教授。LCDM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典型性国家进行了实证检验,基本验证了模型的通用性[8]。因此,该模型得到了ILAS学术社群的共同认可,正在形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为ILAS制定国际标准提供理论基石[9]。最近,ILAS对地籍系统概念建模的另一项学术努力是地籍本体研究[10-11]。限于篇幅,本文专注于追踪LCDM的发展演化,地籍本体的研究动态不纳入本文研究范围,将在后续的研究中予以专门关注。中国对于地籍系统概念模型的研究较为薄弱,已有的少量研究集中于地籍信息机理[12]、地籍领域本体[13]、地籍时空模型[14-15]和三维地籍模型[16-19]等领域。这些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地理信息科学的地理信息机理、地理知识工程与地理时空语义等理论(模型),虽然对中国地籍系统模型建构具有重要的知识贡献,但这些研究对ILAS国际标准研究关注较少,衔接不足,不利于地籍研究的国际交流,也不利于吸收国际先进理论。根据信息科学的一般原理,概念模型是后续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建构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地籍概念模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为促进中国地籍概念模型与国际接轨,并促进地籍系统与其他互联网系统基于统一语义的信息互操作,有必要追踪LCDM的学术进展,为中国地籍概念模型的建构提供理论参考。
(2)采购阶段。该阶段包含智慧物流园区设备采购、信息化服务采购以及安装施工等工作安排。在采购环节囊括了绝大部分分包招标、合同签署、分包合同执行等事务工作,智慧物流园区涉及的采购资材和服务,包括数据库、系统软件、人工智能化设备、人机交互系统、可视化系统、云服务等,要求相比普通的物流园区技术含量更高,要求更为复杂。
2 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2.1 研究方法
为系统全面掌握LCDM研究的学术动态,本文采用了结构化的文献调查与分析方法,在主要的权威学术文献数据库获取和分析文献资料。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一,在权威期刊文献数据库或相关研究机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和图书资料中全面检索论文文献资料;第二,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等信息,去除重复数据和关联不强的资料,并获得对文献资料的初步理解;第三,全面通读相关文献资料,使用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整理LCDM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第四,整理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和评述,寻找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中国未来的理论发展路径。
在地方国有平台公司经营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主要目的是将公司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让公司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化地为平台公司创造价值。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已经不仅是公司稳定发展必然条件,更关系着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曾有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在一个企业经营期间,人力资源的优势,是企业在市场中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具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团队,不仅可以体现出企业的实力,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资本[1]。
JESPER PAASCH以所有权为原点,把从所有权派生的权利或者义务进行分类(图3)。首先根据土地是否涉及事物的公共性或外部性,区分出公共(Public)领域和私人(Private)领域,公共领域行为由公法(Public law)调节,私人领域行为由私法(Private law)调节。进而根据是权利还是负担,区分出用益(Benefit)或者限制(Limitation)领域。Beneficial right和Limiting right属于私法领域,Public advantage和Public regulation属于公权领域。Beneficial right和Public advantage属于权利领域,Limiting right和Public regulation属于负担领域。
2.2 研究结果
JESPER PAASCH在LCDM模型中提出的产权结构分类框架的学术贡献在于,在综合考虑国际上各个地区施行的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各种土地产权的共同点和异常点之后,提出具有国际普适性的产权结构分类方法,并在大陆法和英美法的代表性国家进行了严格的适用性检验。这个分类框架,为国际土地管理科学的学术交流提供了统一概念和语言。鉴于LCDM模型的重要学术贡献,国际土地管理学界建议将它纳入后续土地管理国际标准的修订版本[9]。中国地籍学中提出的土地产权的概念是基于大陆法的法理构造出的法律概念,具有概念的语义异质性,不利于地籍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
表1 法律地籍领域模型重要研究文献一览表
Tab.1 Important literatures of 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
3 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的发展过程
3.1 初创阶段(2005—2008年)
将私人用益或限制,划分为共用权(Common)、物对物权(Property to property right)、人对物权(Person to property right)、潜用权(Latent right)和资金担保权(Monetary liability right)5类;将公共用益或义务划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在私权领域,根据JESPER PAASCH的定义,共用权(Common)是指有两个或更多的产权界定在一块共同的土地上,产权主体在同一块土地上共享或共担的土地权益或负担,比如中国的建筑物共有部分共同共有和共同管理权。物对物权(Property to property right)是产权主体通过对一块土地所拥有的财产权形成对另一块土地间接拥有的权益或负担,比如中国的地役权。人对物权(Person to property right)是产权主体对一块土地的直接的权益或负担,比如中国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潜用权(Latent right)是一种尚未实施但未来可以实施的权益或负担,比如中国的先买权或预告登记。资金担保权(Monetary liability right)是一种通过以土地作为担保获得资金的权益或负担,比如中国国有建设用地抵押权。在公权领域,通用权益或者负担是指被法律所普遍赋予的用益或者限制,专用权益或者负担是指特殊的行政命令或批准所赋予专属的用益或限制。
图1 “Man-Right-Land”模型
Fig.1 “Man-Right-Land” Model
注:资料由笔者改编自JO HESSEN的研究[31]。
2013年开始,JESPER PAASCH将LCDM模型向应用领域扩展,增强模型的实用性。主要的努力方向:一是将LCDM与LADM结合起来① LADM是Land Administration Domain Model的缩写。LADM是国际土地管理科学对地籍(土地管理)领域进行的概念建模,目前已上升为国际标准(ISO/FDIS 19152: 2012),是另外一项国际土地管理科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正在不断地形成国际学术影响力。 ,从非正式产权[28]和正式产权[9]两个方面对LADM的RRR部分进行拓展① 正式产权(Legal property)是指受法律保护的那些土地产权,典型的如欧美等工业化国家所实施的土地产权制度。非正式产权(Non-legal property)是指不受法律保护,而受地方习俗约束的土地产权,一般又称之为习俗权(Customary property),如非洲和拉美地区所广泛实行的土地产权制度。RRR是LADM模型中将土地产权的分类Right、Responsibility和Restriction的缩写。Right是主体具有对某块土地行使某种行为的权利。Responsibility是主体具有对某块土地履行某种行为的义务。Restriction是主体具有对某块土地不从事某种行为的义务。 。二是将LCDM与3维地籍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规范3维产权的法律术语,为国际交流提供规范[26,30]。三是将LCDM与土地利用管理结合起来,为可持续利用提供法律和地籍基础[23]。总体而言,这个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既有理论的完善和延伸。
图2 法律地籍领域模型1.0版
Fig.2 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 version 1.0
注:资料来源于JESPER PAASCH的研究[7]。
3.2 形成阶段(2009—2012年)
笔者认为,LCDM模型具有下述优点:一是将土地法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相结合,形成学科交叉研究;二是以法学、历史学和人类学为主进行地籍的概念模型建构;三是以地理信息科学为主进行地籍逻辑和物理模型的建构。但LCDM模型在下述两个方面仍存在着改进空间:第一,LCDM的关注点是“Man-Right-Land”中的“Right”的部分,即以所有权为原点所派出的土地产权结构。尽管LCDM对“Right”的部分进行了深入的结构化分析,但LCDM对“Man”和“Land”部分关注太少,仅给出了非常粗略的概念定义。即使是进行三维地籍中的三维土地产权的术语界定时,LCDM对“Man”和“Land”的术语界定也比较粗略的。笔者认为,这些方面是后续LCDM研究时需要重点予以深化的领域。第二,LCDM的关注点是“Man-Right-Land”结构的静态部分,也就是土地产权的时点记录。从这个方面来说,LCDM关注的是土地的产权保护,对土地交易过程关注过少。但从地籍的一般功能来说,一个方面是土地产权的有效保护,另一个方面则是土地产权的高效交易① 高效交易包括便利和安全两个方面的内容。 。所以,从土地交易的角度而言,LCDM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ILAS学科领域,对土地交易过程进行结构化概念建模较为深入的是JAAP ZEVENBERGEN的“蘑菇”模型(Mushroom Model)[5]。“蘑菇”模型的一般结构是:“蘑菇帽子”代表产权主体(Man),“蘑菇杆子”代表产权内容(Right),“蘑菇根部”代表产权客体(Land),通过“蘑菇”三个部分的变化来刻画产权的产易过程。从改进LCDM的动态表达方面而言,笔者认为LCDM可以借鉴蘑菇模型的有益思想,从而扩充“Man-Right-Land”的动态概念模型。通过对“Man-Right-Land”三个部分独立及组合的交易分类着手,对土地产权交易过程进行概念建模。
3.3 完善阶段(2013年至今)
JESPER PAASCH根据土地产权的公权、私权及用益、限制的性质,划分出产权的4个象限Appurtenance(财产权利)、Encumbrance(财产负担)、Public Advantage(公共权利)、Public Regulation(公共管制)。Appurtenance、Encumbrance属于私法领域,Public Advantage、Public Regulation属于公法领域。Appurtenance和Public Advantage属于用益领域,Encumbrance和Public Regulation属于限制领域。他进一步将私权部分(Appurtenance、Encumbrance)划分为Common Right(共用权)、Real Property Right(物对物权)、Personal Right(人对物权)、Latent Right(潜在权)、Lien(留置权)5种产权[7]。之后,在2005年研究成果和 ISO704(2000)、ISO 860(1996)和ISO 1087-1(2000)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② ISO 704(2000), Terminology Work-Principles and Methods, ref. no. ISO 704: 2000(E/F). ISO 860(1996), Terminology Work-Harmonization of Concepts and Terms, ref. no. ISO 860: 1996(E). ISO 1087-1(2000), Terminology Work-Vocabulary-Part 1: Theory and Application, ref. no. ISO 1087-1: 2000(E/F). ,从术语体系的角度提出Class(类)、Object(对象)、Characteristics(特征)、Definition(定义)4个维度的地籍概念的界定方法,然后使用这种方法分别对Person(人)、Ownership(所有权)、Land(土地)、Common Right、Real Property Right、Personal Right、Latent Right、Lien、Public Regulation、Public Advantage等地籍概念进行了详尽而严格的术语界定,为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统一的术语规范[14]。至此,JESPER PAASCH建立起了LCDM模型 1.0版。
4 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的核心组件及改进空间
4.1 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的核心组件
为了获得可重复的研究结果,本文采用了系统规范的文献调查方法。通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到目前从事地籍系统和土地登记研究的活跃学者主要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特温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国际测量师协会(FIG)等研究机构,因此使用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或LCDM在Science Direct数据库和各研究机构文献数据库检索期刊论文、学位会议和会议论文。另外,以“地籍+模型”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检索相应的图书资料。所有文献检索都以数据库中能够提供的年代为限。这些检索获得的文献资料,经过阅读标题和摘要后,去除内容重复的和与本文联系不密切的论文。
2005年, JESPERE PAASCH基于JO HESSEN的“Man-Right-Land”模型[31](图1)① JO HESSEN总结全球地籍和土地登记的研究成果,提出“Man-Right-Land”模型[31]。他认为全球地籍和土地登记尽管形式多样,但总体上可以用“Man-Right-Land”模型进行理论抽象。Man部分回答“Who?”的问题, Right部分回答“What?”的问题,Land部分回答“Where?”的问题。“Man-Right”是全球土地登记的主要内容,即关心谁拥有什么土地权利,“Right-Land”是全球地籍的主要内容,即在什么地上有什么土地产权。JO HESSEN的“Man-Right-Land”模型对全球纷繁复杂的土地管理模式进行了极其简洁的理论抽象,这项研究成果成为国际土地管理科学后续进行土地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石。 ,首次提出LCDM模型(图2)。
图3 法律地籍领域模型2.0版
Fig.3 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 version 2.0
注:资料来源于JESPER PAASCH的研究[8]。
经过系统检索,发现与LCDM模型直接相关的英文论文有14篇,其中期刊论文8篇,会议论文3篇,研究报告1篇,学位论文2篇。JESPER PAASCH是领衔科学家,PETER VAN OOSTEROM、CHRISTIAAN LEMMEN、JENNY PAULSSON和JO O PAULO HESPANHA等学者是该领域的积极参与者(表1)。研究成果前期主要发表在欧洲地籍研究学者较多参与的Nordic Journal of Surveying and Real Estate Research 期刊中,后期逐渐发表在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和Land Use Policy 等国际学术期刊以及FIG的会议论文集中,另外还产生了两篇直接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LCDM在ILAS学科领域中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引起了该领域学者的广泛重视[9]。目前,中国学者还没有关注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没有相关中文科技文献讨论该领域的学术进展或基于该模型进行地籍的概念模型建构。
另外,LCDM还包括基于感知心理学原理和国际术语界定标准提出的地籍概念界定方法,即从Class(类)、Object(对象)、Characteristics(特征)、Definition(定义)4个维度的地籍概念的界定方法。在JESPER PAASCH提出的概念界定方法里,Class是基于信息科学面向对象分析范式的地籍领域类;Object是概念界定中可感知的事物,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Characteristics用于描述可感知的事物的具体描述性特征;Definition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界定,这种抽象界定要求尽可能清晰准确,可以从抽象层面区分其它事物。
4.2 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的改进空间
从2009年起,JESPER开始对LCD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LCDM模型。2009年,JO O HESPANHA, M NICA JARDIM、JESPER PAASCH和JAAP ZEVENBERGEN等4人开展合作,在葡萄牙实施实证研究,检验LCDM模型的适用性[21]。研究结果表明,LCDM模型具有适用性,可以划分葡萄牙民法典中的物权体系并进行归类。随后,JESPER PAASCH通过广泛社会调查,在德国、爱尔兰、荷兰、瑞典等国开展比较法研究,以检验模型的适用性。该项研究选择德国作为大陆法(德国)的代表,荷兰、瑞典作为大陆法(北欧)的代表,爱尔兰作为英美法系的代表,对模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验[8]。JESPER PAASCH基于LCDM模型对上述4个国家法律规定的所有不动产物权进行了详尽的法律比较,从各种产权分类的角度总结这些物权的共同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LCDM模型在大陆法(德国)、大陆法(北欧)和英美法体系中都具有适用性,虽然存在产权的名称和权能的细微差别,但总体可以对这些地区的土地产权体系进行分类和国际比较。JESPER PAASCH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对LCDM模型进行了细微修改,将Appurtenance、Encumbrance两个象限的命名调整为Beneficial Right(受益权利)和Limiting Right(限制负担),将Common Right、Real Property Right、Personal Right、Lien这4种产权命名调整为Common、Property to Property Right、Person to Property Right、Monetary Liability(资金担保权),并重新从Class、Object、Characteristics、Definition 4个维度进行了校订(图3)。在同一年,JESPER PAASCH将LCDM模型扩展到三维地籍模型领域,并从上述4个维度进行了术语规范[22]。2012年,JESPER PAASCH对公权领域进行了扩展,将公权区分出通用和专用两种类型[23]。在同一年的博士学位论文,JESPER PAASCH对LCDM模型进行了一个系统总结,完整地构筑了模型框架,至此LCDM模型走向成熟,形成2.0版[24]。
5 对中国地籍概念建模理论演进的讨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建议中国后续地籍概念建模沿着以下理论发展路径开展:第一,引入LCDM理论,从土地法学的视角,对中国物权法以及物权相关的各部门法的土地产权进行概念建模,并且与国际学术社区就比较法的视角进行学术交流。将中国物权法和不动产登记条例规定必须登记的所有权(土地、房产、构筑物、在建工程、森林和林木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国有农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森林、林木使用权、草原使用权、水域滩涂养殖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地役权、取水权等)、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典权、留置权等)等各类土地产权纳入地籍法律领域模型进行体系化的分类研究。第二,进一步拓展对产权主体的概念建模,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对中国自然人、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等市场主体进行概念界定,并运用地籍本体工具进行地籍概念语义界定。重点对自然人、企业法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集体联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非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非法人团体(合伙企业、合伙型联营企业、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个人独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等)等产权主体,进行体系化的分类,并进行规范性的语义界定。第三,拓展对产体客体的概念建模,充分引入国际上三维地籍研究的理论成果,对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等复杂三维产权体的地籍对象进行概念模型的语义界定。重点对界址点、界址线、界址面、宗地、宗海、产权体、行政边界、不动产单元等地籍概念进行规范性的语义界定。第四,拓展中国地籍动态概念模型的建构,在LCDM和蘑菇模型的基础上,建构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国情的地籍过程概念模型。重点对申请、受理、审核和登簿等地籍过程及下属子过程进行体系化的分类,并开展规范性的语义界定。基于法律地籍领域模型建构起来的地籍概念模型,有利于后续地籍本体等地籍理论研究工作,也有利建构本体驱动的地籍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基于语义的地籍信息网络互操作。
模块化多电平MMC在直流侧发生单极故障时,由于直流侧没有集中电容的存在,故障电流自短路点过换流器桥臂子模块流入联接变压器接地点形成故障通路,如图5所示。故障电流的幅值取决于直流电压、接地电阻及短路过渡电阻的大小[13-15]。
6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系统规范的文献调查和分析方法,对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的发展演化进行了结构化的追踪和梳理,以求达到掌握地籍概念模型研究的国际前沿的目的。研究发现,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已经从平面模型发展成立体模型。核心组件包括私权和公权两大部分。其中,私权包括共用权、物对物权、人对物权、潜用权和资金担保权5个组件;公权包括通用和专用两个组件。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法律地籍领域模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世界主要法系的典型性国家进行了实证检验,证明了模型的通用性和有效性。中国地籍系统概念模型研究存在与ILAS学术群体的研究衔接不足的局限性,建议中国该领域的研究从法律地籍领域模型中汲取理论营养,从而一方面提高地籍系统建模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增强地籍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性。基于对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的分析,本文建议从产权主体、产权客体、产权内容和登记过程等方面开展中国法律地籍领域模型的延伸性应用研究。
别呦呦说:“有句话叫‘雨后春笋’,说得就是这个。春笋的力量可大了,别说穿破泥土,就是石头也能掀翻。春笋得了雨,力气大了,胆子也大了,顶着我的亵裤,在风中卖弄呢。这风看起来,也花花绿绿的。”
其中,Ai表示车组Ti是否可以安排车次,当Ai=0时,代表该车组Ti暂时不能安排车次;当Ai=1时,代表该车组Ti可以安排车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GERHARD LARSSON. Land Registration and Cadastral Systems: Tools for Land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M] .New York: Wiley, 1991: 19 - 36, 66 - 70.
[2] IAN WILLIAMSON, STIG ENEMARK, JUDE WALLACE,et al. Land Administr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 .Redlands, CA: ESRI Press Academic, 2010: 15 - 25.
[3] PETER DALE, JOHN MCLAUGHLIN. Land Administration[M]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 3.
[4] KLAUS DEININGER. Land Policies for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M] . Washington: World Ban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6 - 50.
[5] JAAP ZEVENBERGEN. Systems of Land Registration:Aspects and Effects[D] . Delft, the Netherlands: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 124 - 126.
[6] CHRISTIAAN LEMMEN, PETER VAN OOSTEROM.Cadastral systems[J] .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1, 25: 319 - 324.
[7] JESPER PAASCH. 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an object oriented approach[J] . Nordic Journal of Surveying and Real Estate Research, 2005, 2(1): 117 - 136.
[8] JESPER PAASCH. Classification of Real Property Rights-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al Property Rights in Germany,Ireland, the Netherlands and Sweden[R] . Stockholm, Sweden: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1: 76 - 77.
[9] JESPER PAASCH, PETER VAN OOSTEROM, CHRISTIAAN LEMMEN, et al. Further modelling of LADM’s Rights,Restri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RRRs)[J] . Land Use Policy,2015, 49: 680 - 689.
[10] DUBRAVKA SLADI, MIRO GOVEDARICA, DORDE PRZULJET, et al. Ontology for real estate cadastre[J] . Survey Review, 2013, 45: 332, 357 - 371.
[11] VOLKAN CAGDAS, ERIK STUBKJ R. A SKOS vocabulary for linked land administration: cadastre and land administration thesaurus[J] . Land Use Policy, 2015, 49: 668 - 679.
[12] 张世全. 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 [D] .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29 - 55.
[13] 张伟伟. 地籍领域本体构建及其在土地登记发证系统中的应用 [D] . 武汉:武汉大学, 2009:79 - 119.
[14] 徐志红. 基于事件语义的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 [D] . 武汉:武汉大学, 2005:80 - 87.
[15] 刘仁义,刘楠. 基态修正时空数据模型的扩展及在土地产权产籍系统中的实现[J] . 测绘学报,2001,30(2):168 -172.
[16] 郭仁忠,应申. 三维地籍形态分析与数据表达[J] .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2):45 - 51.
[17] 郭仁忠,应申,李霖. 基于面片集合的三维地籍产权体的拓扑自动构建[J] . 测绘学报,2012,41(4):620 - 626.
[18] RENGZHONG GUO, LIN LI, SHEN YING, et al. Developing a 3D cadastr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urban land use: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China[J] .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13, 40: 46 - 55.
[19] 王履华,孙在宏,曲颀,等. 三维地籍数据模型及时空关系研究[J] . 中国土地科学,2014,28(7):39 - 45.
[20] JESPER PAASCH. Standardization within the legal domain: a terminological approach[J] . Euras Yearbook of Standardization, 2008, 6: 105 - 130.
[21] JO O PAULO HESPANHA, M NICA JARDIM, JESPER PAASCH, et al. Modelling legal and administrative cadastral domain: implementation in the portuguese legal framework[J]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2009, 4(1): 140 - 169.
[22] JESPER PAASCH, JENNY PAULSSON. Terminological aspects on three-dimensional real property[J] . Nordic Journal of Surveying and Real Estate Research, 2011, 8(1):65 - 80.
[23] JESPER PAASCH. Modelling public regulations-a theoretical approach[J] . Nordic Journal of Surveying and Real Estate Research, 2012, 9(1): 59 - 75.
[24] JESPER PAASCH. Standardization of Real Property Rights and Public Regulations[D] . Stockholm, Sweden: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 2012: 24 - 26.
[25] JO O PAULO HESPANHA.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for an Integrated Legal Cadastre[D] . Delft, Netherland: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2: 223 - 230.
[26] JENNY PAULSSON, JESPER PAASCH. 3D property research from a legal perspective[J] .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13, 40: 7 - 13.
[27] JESPER PAASCH, PETER VAN OOSTEROM, JENNY PAULSSON, et al. Specialization of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Domain Model (LADM): an option for expanding the legal profiles[C] //FIG Working Week 2013: Environment for Sustainability, Abuja, Nigeria, 2013: 2 - 7.
[28] JESPER PAASCH, PETER VAN OOSTEROM, CHRISTIAAN LEMMEN, et al. Specialization of the LADM-modelling of non-formal RRR[C] //5th Land Administration Domain Model Workshop, Kuala Lumpur, Malaysia, 2013: 153 - 172.
[29] EVA LIEDHOLM JOHNSON, JENNY PAULSSON,JESPER PAASCH,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conflicting rights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J] . Nordic Journal of Surveying and Real Estate Research, 2014, 2(10): 61 - 81.
[30] DIMITRIOS KITSAKIS, JESPER PAASCH, JENNY PAULSSON, et al. 3D real property legal concepts and cadastr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lected countries to propose a way forward[C] //5th International FIG Workshop on 3D Cadastres, Athens, Greece, 2016: 1 - 24.
[31] JO HENSSEN.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main cadastral systems in the world[C] //Proceedings of the One Day Seminar Held during the Annual Meeting of Commission 7, Cadastre and Rural Land Management, Delft, The Netherlands, 1995: 1 - 3.
A Review of 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 and Its Theoretical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ceptual Modelling of Chinese Cadastre
XU Zhongguo1, LI Guan2,3, ZHENG Hongyu4, WU Cifang1, ZHUO Yuefei2
(1. Land Academy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2. Institute of Land Science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3. Law School,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4.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to track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research on 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 (LCDM), to grasp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rontiers and dynamics of cadastral modelling, and to provide useful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dastral modelling. The methods of structural literature survey an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CDM has experienced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initial stage, development stage and maturity stage, evolving from a two-dimensional model to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Its core component includes private right and public right. The private right is composed of five sub rights,including common right, property to property right, person to property right, latent right and monetary liability right. The public right includes two sub rights: the general right and special right. In conclusion, LCDM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theoretical basis for land rights system and has been empirically tested in typical countries of the world’s major law systems. In other words, the genera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odel are verified. Therefore, the relevant theories based on LCDM will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s for cadastral conceptual modeling in China,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of cadastral modeling, but also enhances th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cadastral system and other systems.
Key words: land management; cadastre; domain model; conceptual model; literature review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8158(2019)09-0019-09
doi: 10.11994/zgtdkx.20190712.163048
收稿日期: 2019-05-21;
修稿日期: 2019-06-3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039)。
第一作者: 徐忠国(1977-),男,江西万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制度、土地规划。E-mail: mailxzg@zju.edu.cn
通讯作者: 卓跃飞(1987-),男,浙江嘉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籍管理与土地登记、土地混合利用。E-mail: yfzhuo@zju.edu.cn
(本文责编:陈美景)
标签:土地管理论文; 地籍论文; 领域模型论文; 概念模型论文; 综述论文;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论文; 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论文; 宁波大学法学院论文;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