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蒋毅俊

摘要: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要想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须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及设计使用要求相结合,以保证技术能够以适用性状态作用于实践。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土石方开挖;锚杆挡墙施工技术

0前言

高层建筑,作为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其因施工难度大、影响安全因素多和所处材料设备市场环境多元,降低了作用于实践的效果价值。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保证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使用安全性的关键,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即对已建工程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技术应用存在边坡修理不到位、设计与实际存在偏差以及土方开挖质量不高等局限。故,相关人员应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以选取最具实用、安全、经济的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而提高结构作用于实践的安全稳定性。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的支护结构最大高度为29.8m,且原堆积土层较厚。根据设计图纸和地勘报告,边坡支护结构的类型主要为桩板挡墙,其中挡墙支护采用逆作法施工,土石方开挖和支护结构需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挡墙接茬部位的混凝土质量基坑稳定与降排水控制尤为关键。为提高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研究人员应从问题角度出发,以采用最具效用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控制。

2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问题

高层建筑工程具有自重和规模都比较大,因此,施工地质的安全程度直接决了深基坑支出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但在具体施工建设中,由于施工技术有限,基础土质变化程度比较大,随机选择的土层样品难以真实有效的反应周围土质的实际情况。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导致高层建筑工程难以按时完工。

研究表明,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边坡修理不到位、设计与实际存在偏差以及土方开挖质量不高。这里的边坡修理不到位是指,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过于重视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的控制,忽略了施工管理的质量效果,导致结构作用的稳定性难以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设计与实际施工的偏差问题,是因为施工技术人员未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认真勘察,这就降低了设计与施工实际情况的一致性。例如,当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人员在图纸中未体现对混合料涌水量与泥灰的比例需求,施工制作出的水泥硬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纹等现象。

土方开挖质量,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未将其充分重视起来,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具体来说,各个施工队伍间配合的协调性不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拖延工期与不按既定施工流程进行施工的问题。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最具效用的施工技术。

3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及控制策略

在案例工程施工建设中就采用了锚杆支护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3.1 施工工艺分析

锚杆支护施工技术可以有防止深基坑发生发生变形、坍塌等安全事故,在保证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深基坑支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土层开挖→修整立壁→测量、放线→钻机就位、孔位校正→钻孔→下锚杆→压力灌浆养护。

在具体施工中,可以利用相应设备,对预先设置的位置和钻机运行速度进行全范围调节,确保的倾斜角和水平角时刻处于平衡状态,当施工结束后,还要对泥浆进行反复补充,以便最大限度上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

3.2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对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检测和调研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纪律和分析,为制定深基坑支出施工技术提供资源和数据支撑,以保证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同时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周密分析,避免在施工中发生和施工现场情况不相符的情况。

3.3土石方开挖施工

如图1所示,为本工程深基坑开挖施工示意图。

图1 深基坑开挖施工示意图

(1)土石方开挖全部采用机械开挖、炮机凿打、人工辅助修坡。为了保证边坡稳定性,避免裸露岩石长时间暴晒、雨水冲刷等产生风化,造成安全事故,土石方施工时开挖一段,及时支护一段,未用喷射混凝土支护的边坡采用备用防水布遮盖坡面,防止降雨冲刷坡面造成坡体塌方,危及施工人员。

(2)清表和土方用挖掘机直接开挖,对分阶开挖形成的临时边坡按1:1.5留设,用斗容量为1.4m3的挖掘机进行施工,自卸卡车直接运出场外,每台挖掘机配置自卸车的数量视运距情况确定。

(3)高出路平基以上的较硬岩石,根据地勘报告,该范围的岩石强度不高,拟配置1台挖掘机换上液压炮机进行砂岩边坡凿打开挖;同时配置1台钩机松动较软页岩,3台挖土机负责石方的装车,土石方直接用自卸卡车运至渣场。1-1剖面墙顶以上部分应根据设计要求采取喷射混凝土方式硬化。

(4)坡度控制。核对设计图纸和现场坡顶的情况,计算出坡顶线的特征点坐标,以及分阶坡底平台的特征点坐标。由于本工程回填土比例较大,挖掘机挖至距设计位置预留20cm采用人工修坡。

3.4 基坑支护监测

为确保深基坑支护施工工序能顺利开展,在施工时需要对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掌握,对变形系数、沉降系数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如果在检测中发生问题,要进行充分了解,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发生问题部位要提升监测频率,并做好基坑支出监测工作,通过此种方法还能降低因监测不利造成的浪费,还能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基坑工程质量。

3.5 锚杆挡墙施工技术

对于脚手架的搭设,施工技术人员应按照边坡形式采用多排脚手架,架杆为φ48mm钢管。立杆间距不大于1.5m,步距1.5m(或按锚杆间距的1/2),水平杆间距1m,脚手架宽度1.5m。脚手架必须紧贴边坡坡面搭设,每个节点都用扣件卡牢,并在外排脚手架设垂直于脚手架平面的斜支撑。脚手架立杆必须置于坚硬稳固的地面上。最底一层横杆距地面高度不大于0.3m。值得注意的是,钻机安放位置附近脚手架应加强、加密,设置短锚杆拉结的方式防止脚手架外倾。

钻孔施工中的肋柱及面板钢筋绑扎制作,施工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挡墙墙板钢筋的制作和安放。对于已经平整好的地面上放出挡墙的中心位置,挡墙钢筋分置在中线的两侧,以保证挡墙钢筋定位的准确。根据设计图纸锚杆钢筋弯入肋柱内部,面板水平筋同时穿入肋柱内部。肋柱顶部弯入冠梁中进行锚固。

在完成锚杆挡墙施工后,当灌浆结构的强度与设计使用要求一致,相关人员就要对锚索采用验收试验,即抗拔力试验,来保证深基坑支护结构作用的质量效果。此过程,试验开展的测点,应由监理单位选定位置。对于检测位置的数量,监理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即锚索总数的5%,不少于5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采用的技术,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最具效用的施工方法,来提高结构作用于实践的效果价值。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深基坑结构作用的高层建筑建设使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将上述研究成果更多地作用于实践,以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蒋新宏.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中国建材科技,1~2.

[2]薛剑茹,杨得志.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7):268.

[3]付国军.探讨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11(01):72~73.

[4]叶章铭.浅析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7,43(04):89~90.

论文作者:蒋毅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4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蒋毅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