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动脉64排CT的规范化扫描的研究论文_张乐天

上肢动脉64排CT的规范化扫描的研究论文_张乐天

张乐天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42)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上肢动脉扫描的最佳检查流程。方法:使用GE64排螺旋CT手动触发追踪技术对21例受检者行上肢CTA扫描,并回顾性分析。结果:952%的上肢动脉显示清晰,完全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受检者体位的合理设计、扫描序列及条件的正确选择、各种后处理的配合应用对上肢CTA扫描图像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X线断层摄影;上肢动脉;血管造影术;手动触发追踪技术;

【中图分类号】R318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345-01

多层螺旋CT上肢动脉血管造影具有创伤小、速度快、扫描范围大、副作用少等优势,并通过后处理三维图像清楚显示软组织、骨组织及血管之间的关系,良好地显示动脉及动脉损伤情况,可为外科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1~3]。本文将通过对整个上肢CTA扫描流程的详细叙述,旨在探讨上肢CTA的检查最佳扫描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上肢动脉64排CTA患者2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15~71,平均年龄406岁。

12检查方法

121设备:使用GE公司64排light speed螺旋CT及配套aw44后处理工作站,德国Ulrich三通道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70mg/ml)。

122嘱护士用18~20G(视情况而定)静脉留置针,在患者健侧穿刺肘正中静脉,并建立静脉通道(如遇特殊情况,可通过颈静脉及足背静脉进行穿刺)。

123体位设计:患者呈自然仰卧位,患侧手臂自然放置于身体一侧,在使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的前提下,患侧手臂尽量置于扫描野中心。嘱咐患者全身保持静止状态,并要求其平静呼吸。

124序列设计:平扫范围由颈根部向下扫描至整个上肢结束,包括同侧锁骨下动脉,扫描时嘱受检者平静呼吸。复制平扫范围,同时采用手动触发追踪技术,参考层面设置在主动脉弓处,并设置一个或两个探测点。当探测点所测得的阈值到达所设定的阈值时手动启动扫描。

125参数设计:扫描野(FOV)500mm×50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s~500mAs(自动毫安选择),球管旋转1周时间05~08s,螺距0984,扫描层厚0625mm,重建间隔30~50mm,参考阈值180,启动扫描阈值250~300。

126对比剂设置:注射对比剂前,注射生理盐水21ml,速率为4ml/s~5ml/s,以便清理管道及预防对比剂渗漏。注射对比剂时,对比剂用量按每公斤体重15ml,速率为4ml/s~5ml/s。最后再注射生理盐水40~50ml,速率为4ml/s~5ml/s。

127后处理方法:把扫描数据传输至GE aw44工作站上由1位放射科技师进行后处理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CPR等。

128图像重建完毕后,由1位医师及1位高年资(3年以上)技师对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和评价。若意见不一致则请第3位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进行独立评判。评判标准:(优:血管显示佳,充盈良好,边缘光滑,显示4级以上分支,无伪影,完全满足诊断要求;良:血管显示尚可,显示3~4级分支,伪影较少,基本不影响诊断;中:血管仅显示3级以下分支,伪影较重,诊断较困难;差:血管显示模糊,无法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图像质量评价:评价结果:优为857%(18/21),良为95%(2/21),中为48%(1/21)。图像优良率为952%(20/21)。

22病变表现:21例上肢CTA中,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动静脉瘘伴动脉瘤1例,闭塞性脉管炎1例,外伤后血管断裂1例,外伤后血管挫伤2例,正常9例,其中8例得到临床证实。阳性率为524%。

23检查后21名受检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及渗漏现象。

3讨论

31体位的影响:在摆放受检者体位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舒适性和配合度,尤其是外伤后的患者,技术人员或护士应对其做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并做好呼吸训练,以减少检查中运动伪影的产生。

32序列条件的影响:上肢血管CTA成像技术对序列条件的设计要求较为严格,合理选择扫描条件、启动扫描的时间、层厚的选择和较快的扫描速度是成像关键[4]。我科选用120kv,并开启智能毫安200~400mA,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毫安值的的大小取决于人体的厚薄程度,从而提高了密度分辨率,同时还减低了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我科采用手动触发追踪技术来控制启动扫描的时间,这样能保证在对比剂峰值时进行扫描,确保成像后血管的光滑度,因此使图像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减少对比剂的用量。我科选择的层厚为0625mm,这样能使Z轴空间分辨率增加,虽然看起来会让密度分辨率减低,但可以通过图像重建来解决这个问题。薄层扫描图像的优点还在于能获得更加完整的数据量,进一步使后处理图像更加清晰。较快的扫描速度是64排的优势之一,即使使用0625mm的薄层扫描,也只是增加了探测器的运用,并不会对扫描时间产生多大的影响。通常一次扫描在5~8秒钟完成。

33后处理的影响:由于各种后处理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应运用多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方能达到满意的效果[5~6]。VR图像能直观的反映出血管、骨骼及软组织间的相互间解剖关系,能立体的显示出上肢动脉的分支和走行,临床医师比较认同。MIP主要优势是对于细小血管的显示较好,可以准确评估侧支血管的建立情况。MPR能将血管在任意方位进行重建,较好的避免其他组织结构的干扰,同时可任意角度地旋转观察血管走行情况和解剖关系,能较为准确地测量病变的范围及其管腔的狭窄程度。CPR能够在二维图像上多方位的展现上肢血管,并准确显示管腔、管壁的变化以及内部血栓的密度和形态[7-8]。

参考文献

[1]王红,马景旭,王皓,等.16层螺旋CT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3):204-206

[2]宁殿秀,王克礼,李智勇,等.MSCTA在四肢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5,20(2):117-17

[3]Wurmb TE,Frü hwald P,HopfnerW,et al.Whole2 body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s the first line diagnostic tool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the focus on time[J].J Trauma,2009,669(3):658-665

[4]何杰,李石玲,彭志刚,等.64层螺旋CT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101-106

[5]仲海,徐卓东,柳橙,等. 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2):1040–1042

[6]ShojaMM,Tubbs RS,KhakiAA,etal.A rare variation of the posterior cranial fossa:dup l icated falx cerebelli,occipital venous sinus,and internal occipital crest[J]. FoliaMor phol,2006,65(2):171-173

[7]旷连勤,张伟国,王毅,等.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诊断四肢动脉损伤的初步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1):34-38

[8]杨学华,谭延召,高剑波,等.64层螺旋 CT 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9):54-552013年4月第33卷2013AprilVol.33河南中医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护理园地护理园地河南中医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年4月第33卷2013AprilVol.33 

论文作者:张乐天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8

标签:;  ;  ;  ;  ;  ;  ;  ;  

上肢动脉64排CT的规范化扫描的研究论文_张乐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