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混凝土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苑红莲[1]2010年在《大尺寸混凝土试样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典型的跨尺度非均质、多组元、多相,先天带有微损伤的脆性材料,其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无论在学术还是工程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使混凝土试样达到统计上的均质性,以取得符合工程实际的有代表性的试验结果,通常认为试样的最小尺寸至少为最大骨料尺寸的5~6倍。而且由于骨料周围及整个材料内部布满了大量不规则的裂隙、气泡等缺陷,为避免试验数据的发散性,混凝土试样尺寸也必须足够大,以保证试验结果在宏观意义上的有效性。目前文献所报导的有效的SHPB试验结果仍限于水泥砂浆或小尺寸混凝土,对于更符合工程实际的大尺寸混凝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主要是通过静态试验机、直锥SHPB装置以及我校已建立起来的大尺寸捆绑式Hopkinson束杆装置,对不同尺寸混凝土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准静态压缩下,随混凝土试样尺寸增大,混凝土的表观压缩强度明显减小;(2)准静态压缩实验时,随加载应力提高,混凝土试样表面横向应变明显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而增大;(3)混凝土材料具有显着的应变率效应,随应变率提高,其压缩强度提高显着;(4)150mm×150mm×100mm大尺寸试样的动态压缩强度明显比同应变率下的小尺寸(Φ70mm×35mm)试样小,且随应变率增加,两者的差别减小;(5)通过Hopkinson束杆装置采集到的各单杆上的反射波形的不同变化特征,可以用于分析探讨混凝土试样局部损伤和微裂纹演化过程。

季斌[2]2011年在《钢纤维叁维编织增强混凝土(3D-BSFC)的静动态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文中指出混凝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存在抗拉强度低、韧性差等固有弱点,改进的主要方法是掺加钢纤维,已有研究证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钢纤维的掺量越大,纤维的长径比越大,在基体中的分布越均匀,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其抗冲击、抗侵彻、抗爆炸和抗震塌能力越强。本文尝试将叁维编织技术和SFRC相结合,开发叁维编织钢纤维增强混凝土(3-Dbraided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简写为3D-BSFC),提高混凝土中钢纤维的含量,控制钢纤维的分布和取向,形成3-D钢纤维网络结构,充分发挥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增强增韧效能,得到性能优越的3D-BSFC,为防护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优质混凝土工程材料。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首先采用分层铺放-浇注工艺及钢纤维叁维骨架编织—浇注工艺方法,成功制备出钢纤维体积率V f为5%、10%的叁维正交3D-BSFC材料,以及相应V f的二维正交2D-BSFC材料,其砂浆体积填充率达到100%。2、采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对3D-BSFC试件进行了2种低应变率(10~(-4)s-1和10~(-2)s~(-1))下的准静态单轴压缩试验,获得了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了其强度、压缩韧性以及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特性,探讨了钢纤维掺量和应变率对其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掺量3-D正交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强度可提高3倍以上,同时改善其变形能力,使韧性增强3.87倍;在较低应变率状态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范围为10%~30%。根据力学性能和增强增韧效果,获得了力学性能最优的3D-BSFC材料。3、采用直径为75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装置研究了混凝土基体材料及其相应的3D-BSFC试件的冲击压缩力学性能,得到了不同应变率下3D-BSFC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动态强度增长因子(Dynamic Increasing Factor,简称DIF),观察了试件的破坏形态,研究了纤维体积率和纤维种类对3D-BSFC的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D-BSFC的冲击抗压强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率硬化效应,其冲击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峰值应变随应变率的增长而逐渐减小。3D-BSFC的DIF与应变率对数成双直线函数关系。在冲击压缩条件下,3D-BSFC的韧性基本上是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递增,在相同应变率下,钢纤维体积率越大,其韧性越强。混凝土类材料的冲击抗压强度与应变率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临界应变率k,当应变率超过k时其DIF显着增加,研究发现,混凝土类材料的动态应变率临界值k随其静态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加。由于3-D钢纤维网络结构有效地限制了材料在冲击压缩作用下的侧向拉伸破坏,3D-BSFC具有很强的抗动态破坏能力,冲击后试件的完整性好。4、首次将高速摄像系统与SHPB冲击实验系统综合运用,获得了3D-BSFC试件高速冲击过程中的变形场与应变场。结果表明,结果表明,在冲击过程中试件沿冲击方向的位移场和应变场都不是均匀的,而且试件相同横截面径向方向不同点的位移方向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在SHPB实验中,难以避免试件的端面摩擦效应、弥散效应和惯性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冲击过程中变形场和应变场的精确分析,有利于改进实验的软硬件环境,推动混凝土类材料的SHPB实验技术发展。5、基于实测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数据,采用考虑损伤的ZWT本构模型拟合了3D-BSFC的动态本构关系。结果表明,ZWT本构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3D-BSFC试件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段。6、用HJC模型使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3D-BSFC抗冲击和抗侵彻进行了数值模拟,抗冲击数值计算给出的试件强度与实测值比较接近,从数值角度验证了本文SHPB实验的有效性。同时模拟金属炮弹对SC0靶板、SC05靶板和SC10靶板的侵彻过程,结果表明:炮弹贯穿靶板时,相同初始速度及板厚,靶板材料的V f越高,炮弹的速度下降越明显,材料的抗侵彻越好;同时,炮弹残片越小,炮弹越容易产生破碎,靶板的贯穿孔越小,孔缘的残余应变越大,靶板的变形性能越好。入射角较小时,由贯穿通道较长,贯穿时间较长,炮弹剩余速度也较小,贯穿难度越大,但是60°倾斜入射比90°垂直入射产生的残余应变更大,破坏更严重。考察炮弹对厚板的垂直侵彻深度:炮弹对SC10靶板和SC05靶板的侵彻深度分别是SC0靶板的57%和80%,即相同初始条件下,靶板材料的V f越高,侵彻深度越小;而且残余应变越大,塑性变形能力越强,吸能效果越好;同时,炮弹速度减小越快,靶板的抗侵彻能力越强。以上结论对工程防护、抗侵彻、抗震塌等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秦联伟[3]2007年在《级配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对级配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其中采用直径74mm的直锥变截面SHPB压杆对级配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动态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而对级配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动态压缩性能的研究采用的是直径37mm的SHPB试验装置。得到了不同应变率下的混凝土劈裂拉伸强度、抗压强度、拉伸应力-时间曲线以及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并与静态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含不同种类钢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动态拉伸、压缩性能,以及叁种钢纤维级配下的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动态拉伸、压缩性能。总结了级配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应变率效应,以及影响钢纤维混凝土动态拉伸、压缩性能的因素。本文先介绍了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试验装置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研究内容确定了试验原材料、试验配比及试验方法。采用分离式大直径直锥变截面Hopkinson压杆,对直径70mm的试件进行了高应变率动态劈裂拉伸试验。试验发现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应变率增强效应,而钢纤维种类对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静态、动态拉伸强度和韧性有很大的影响,且动、静态荷载作用时,钢纤维的增强作用有较大的差别,采用钢纤维级配可以使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取得较高拉伸强度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韧性。将不同种类钢纤维以及叁种钢纤维级配掺入基体混凝土,通过试验研究了钢纤维种类及级配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压缩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不同种类钢纤维其增强作用不一样,而纤维不同的级配组合对钢纤维RPC静态和动态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而对钢纤维RPC韧性有较大的影响。

曲嘉[4]2010年在《钢纤维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 Concrete)是由水泥浆、砂、骨料和乱向分布的钢纤维所组成。钢纤维混凝土由于钢纤维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增强了韧性,所以在隧洞衬砌、铁路轨枕、核反应堆安全壳、管道工程、大跨建筑物、大型防御工事、大型桥梁、机场等军用和民用建筑上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而以上大型混凝土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地震、爆炸等动态或冲击荷载的作用,因此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工程应用背景,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借鉴巴西圆盘劈拉实验方法,提出了混凝土材料的圆球型试样劈拉实验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该方法可以采用普通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实现混凝土类材料叁轴压/拉/拉(C/T/T)等比加载,且测试的强度正好处于拉子午线上。推导了巴西圆盘试样劈拉强度和圆球型试样劈拉强度与八面体应力、罗德角之间的换算公式。基于上述实验原理,本文对钢纤维掺量为1%的混凝土试样行了实验测试。2.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波形整形器对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入射应力波的影响,并得到了入射波上升沿随波形整形器的厚度的增加和直径的减小而趋于平缓的结果。3.借鉴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测试巴西圆盘劈拉强度的方法,建立了圆球型试样冲击劈拉强度的测试方法,并对钢纤维掺量为1%的混凝土试样进行了实验测试,得到了巴西圆盘试样和圆球型试样的动态增强因子。4.借鉴准静态叁点弯曲试样测试断裂韧性的方法,建立了采用楔型头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叁点弯曲试样进行断裂韧性测试的方法;通过对钢纤维掺量为1%的混凝土试样进行准静态和冲击试验,得到了低、高应变率下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5.结合钢纤维混凝土偏平面强度包络线的特性,对Ottosen强度理论模型进行简化,提出了适用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抛物线型强度准则计算模型。6.提出了动态增强因子线性计算模型,该模型具有形式简单、计算方便、物理意义明确等特点。7.结合抛物线型强度准则计算模型和拉伸动态增强因子的线性计算模型,提出了适用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抛物线型动态强度准则计算模型。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设计、生产、应用以及工程爆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秦李波[5]2009年在《混凝土的高温试验技术和高温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作为一种优质的人工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混凝土结构遭受火灾和碰撞影响却时有发生,所以混凝土在极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引入火灾和碰撞的影响,掌握混凝土材料在高温和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已经迫在眉睫。混凝土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其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受到高温加热技术的约束,研发现传统加热混凝土需要数小时,这远不能满足试验技术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混凝土加热速率慢、周期长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快速加热混凝土的微波加热炉,并给出相应的试验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可以将加热时间由传统的2~7小时缩短到20分钟以内,并且试件各点温度相差不大。因此微波加热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加热混凝土设备,可以应用于混凝土高温加热试验。利用该设备,本文进行了压缩试验,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静态压缩和冲击压缩下不同温度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同时还给出了不同冲击速率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为认识火灾和碰撞条件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供参考。理论上,针对现有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理论模型大多形式较复杂,实验模型物理意义不明确的现状。以经典损伤理论为基础,根据混凝土损伤演化规律的概率密度服从weibull分布,提出了一个统一的非经典损伤方程来描述混凝土单轴压缩时应力应变关系的全过程。该模型重新定义了损伤变量,打破了损伤变量试验验证难的问题,得出的模型方程形式简单,只有一个参数。通过与混凝土受压实验数据和hognestad模型和过镇海模型对比,以及误差分析,表明理论值和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具有工程应用精度。由于模型具有精度好、结构简单、参数少的特性,因此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实际工程。

许惠敏[6]2013年在《基于环境与荷载因素的混凝土率效应及破坏机理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会受到加载速率的变化而产生显着影响,因而混凝土率效应特性和破坏机理也成为抗震安全评价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在大量试验基础上对混凝土材料的率效应及其发生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叁轴仪对混凝土在水饱和状态、有加载历史和双向受压状态下进行了动态抗压试验,对CT图像进行了破坏机理分析,累计完成247个试件的加载试验,共获取168组有效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研究了水环境对混凝土率效应特性的影响。对大气自然湿度状态下的混凝土和水饱和混凝土在10-5/S、5×10-5/s、10-4/S、5×10-4/S应变速率下进行单轴抗压试验与4MPa、8MPa两种围压下的常叁轴抗压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应变速率、不同围压下大气自然湿度状态和水饱和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变形特性及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参数及性能的变化特性,并就水介质对混凝土率效应特性的影响程度与规律给出了明确结论,建立了叁轴强度率效应经验公式。第二,研究了不同荷载类型与加载历史对混凝土率效应特性的影响。对预静载历史和预循环加载历史的混凝土试件在同应变速率下进行单轴抗压试验,对比分析在不同预静载加载历史、预循环加载历史和应变速率下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以及弹性模量等的变化规律。在高应变速率(10-3/s)作用下,加载历史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作用减弱,当预静态加载历史幅值为60%的极限抗压强度时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在低应变速率(10-5/S)作用下,循环加载历史对混凝土强度的劣化更加明显。第叁,研究了单双向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率效应特性。对大尺度混凝土试件进行了10-5/S、10-4/S和10-3/s应变速率下单轴压缩试验和在一向侧应力为0MPa、8.3MPa、5.6MPa、8.3MPa下的双轴压缩试验,对比并分析了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和混凝土在不同侧应力下强度、变形特性以及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对其变化规律给出明确结论。第四,基于CT图像分析了混凝土的破坏机理。通过CT实时对混凝土试件横断面在不同加载阶段进行了11次扫描和第9、10、11次加载进行了从外向里的切面扫描,分析了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对水饱和混凝土动态损伤与破坏形态从细观层面给出了清晰的描述,对其损伤与破坏机理给出了明确的解释。

陈森[7]2016年在《高强钢纤维混凝土拉伸强度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性能优良且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其动态力学性质的研究对于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混凝土强度准则只适用于准静态荷载作用的条件下,没有考虑应变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尤其是抗拉强度作为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质,人们对其在多轴动态荷载下的研究较少。本文首先对钢纤维混凝土的静态力学性能和静态强度准则进行了综述,其次介绍了混凝土的动态试验研究进展和成果。针对高应变率下的混凝土强度准则,本文根据混凝土的经典静态强度准则提出了一种修正模型。其中以Ottosen准则和Willam-Warnke准则为例分别推导出了其在高应变率下的利用动态增强因子DIF修正的强度准则。最后,利用巴西圆盘试样实现了不同钢纤维掺量的混凝土准静态和动态二轴拉-压试验,并推导出巴西圆盘劈拉强度与八面体应力的关系。利用球型试样实现了不同钢纤维掺量的混凝土准静态和动态叁轴压-拉-拉试验,并且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钢纤维和应变率对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影响。

赵转[8]2012年在《加筋混凝土动态劈裂拉伸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文中认为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结构工程材料,是众多建筑物的主要原料,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其组分的多样性,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非常复杂,配筋形式、配筋率、混凝土的骨料配比等特征参数的不同均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目前国内外有关钢筋混凝土在强冲击载荷下的研究较少,成果有限。因此,不同配筋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的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将对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钢筋混凝土结构所遭遇到的荷载的应变率变化很大,由于钢筋混凝土是率敏感材料,因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脆性都要受到加载速率的影响。显然,此时仍用钢筋混凝土的静态力学参数进行计算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所以正确认识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材料特性和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的任务。本文主要对加筋混凝土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对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材料特性研究进展作了综述,简要介绍了混凝土静态劈裂拉伸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加筋混凝土的动态劈裂拉伸强度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应变率对钢筋混凝土动态劈裂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配筋率和基体材料对动态劈裂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撞击速度的提高,试件中应变率的增大,钢筋混凝土的动态抗拉强度相应地有不同比例的增加;同时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应变率对钢筋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即存在一个临界应变率。抗拉强度的临界应变率大约是2S-1;当超过临界应变率后,抗拉强度有一个较大比例的增长。探讨了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劈裂拉伸强度的影响,发现随着配筋率的增大,钢筋混凝土的劈裂拉伸强度也在不断的增大,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的配筋形式对钢筋混凝土试件破坏模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有限元软件LS-DYNA对加筋混凝土动态劈裂拉伸的实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观察了试件中应力分布及变化,验证了动态实验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提供了可靠结果。

肖建清[9]2005年在《混凝土准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文中认为混凝土是工程中最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大多数混凝土结构承受着变化缓慢的准静态载荷,但是也有许多结构承受着各种变化剧烈的动态载荷,例如:撞击、地震、工程爆破、列车振动、飞机着陆、敌弹袭击等。系统研究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对结构的动态强度设计和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动载下混凝土的性能分析通常有两种最基本的动力学效应:惯性效应(或应力波效应)和材料的应变率效应。研究混凝土在各种动态加载条件下的应变率效应,特别是中应变率下的动力学响应,对于民用和军用结构的抗震设计,动态强度和稳定性评价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二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及一系列有关的重要问题,提出了通过不同加载波形获得不同范围中应变率的新的试验方法。一直以来,中应变率下混凝土材料动力学性能的研究大多是在特定的加载波形下考虑加载速率的影响,而对于不同加载波形下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响应规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叁种不同波形的动态效果及对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 1、矩形波的加载速率最大,动态效果最好,正弦波次之,叁角波最差; 2、矩形波加载条件下混凝土试样的极限强度和平均应变率远远高于正弦波的,而正弦波加载条件下的略大于叁角波的; 3、随着加载波形的频率和幅值增大,混凝土试样的极限强度与平均应变率也有所增加。 其次,通过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试验研究,获得了加载波形对抗拉强度以及平均应变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波形从叁角波到正弦波再到矩形波,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9%和2%,矩形波的平均应变率则比正弦波和叁角波的大1个量级,而正弦波的平均应变率又略大于叁角波的平均应变率,可见加载波形的准动态响应规律与理论推导的结论相一致。实验研究不仅验证了上述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而且还得出了其他一些重要的结论: 混凝土的动态抗拉性能与龄期和养护时的湿度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闫晓鹏[10]2004年在《混凝土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交通设施、海岸设施、核电站、化工厂等建筑物经常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防防御工程的发展,对建筑物抗御各种突加载荷和爆炸载荷能力的研究日益受到极大关注。 混凝土结构所遭遇到的荷载的应变率变化很大,由于混凝土是率敏感材料,因而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脆性都要受到加载速率的影响。显然,此时仍用混凝土的静态力学参数进行计算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所以正确认识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材料特性和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的任务。 本文主要对混凝土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对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材料特性研究的进展作了综述,简要介绍了混凝土静态劈裂拉伸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有限元程序LS-DYNA对混凝土动态劈裂拉伸的实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观察了试件中应力分布及变化,验证了动力实验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提供了数值模拟结果;并对混凝土进行了静态劈裂拉伸实验、静态压缩实验和弹性模量的测定,为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其次,本文做了大量的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实验,主要研究了应变率对混凝土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和动态拉伸力学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在动态劈裂拉伸实验中混凝土圆柱体平面的裂纹扩展顺序与速度。结果显示:随着冲击杆撞击速度的提高,试件中应变率的增大,混凝土的动态抗拉强度和动态抗压强度都相应地有不同比例的增加;同时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应变率对混凝土抗拉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无论是抗拉强度还是抗压强度,在相应的应变率超过一定值后都会有一个较大比例的增加,也就是存在一个临界应变率。抗拉强度的临界应变率大约是2s‘’;抗压强度的临界应变率大约是405-’。并且当超过各自的临界应变率后,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的增加比例要大得多。

参考文献:

[1]. 大尺寸混凝土试样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 苑红莲. 宁波大学. 2010

[2]. 钢纤维叁维编织增强混凝土(3D-BSFC)的静动态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季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3]. 级配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D]. 秦联伟. 湖南大学. 2007

[4]. 钢纤维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实验研究[D]. 曲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5]. 混凝土的高温试验技术和高温力学性能研究[D]. 秦李波. 西南科技大学. 2009

[6]. 基于环境与荷载因素的混凝土率效应及破坏机理试验研究[D]. 许惠敏.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7]. 高强钢纤维混凝土拉伸强度实验研究[D]. 陈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

[8]. 加筋混凝土动态劈裂拉伸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 赵转. 太原理工大学. 2012

[9]. 混凝土准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肖建清. 中南大学. 2005

[10]. 混凝土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 闫晓鹏. 太原理工大学. 2004

标签:;  ;  ;  ;  ;  ;  

混凝土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