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民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七里墩小学 741000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语文教育承载着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文学、文化、历史方面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构建。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教学体系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45-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阅读教学。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初始阶段,所以要加强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理性和感性得到均衡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是其重要的切入点,其能将语文这门科目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特点进行体现。所以有必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进行探讨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特色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人文性,一个是愉悦性。其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性特点的体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对文中的描写手法、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和体验,使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道德修养得到不断培养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人格能得到不断发展,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审美构建主要是为了使学生的人文知识和道德修养得到提高。在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对课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进行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另外,愉悦性特点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获得较为愉悦的思维、感知以及体验,能将小学语文阅读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有一定程度的体现,进而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美的感受。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途径
1. 引导学生感知美
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充分感知文章的美。主要包括下面三种方式:第一,课堂导入工作做好,通过设计一定的导语,引导学生尽早地进入到语文内容的学习情境中去;第二,教师利用示范朗读的方式,利用抑扬顿挫的、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现出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进入语境,感受到文章所蕴藏的美;第三,引导学生想象。教师利用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保证学生身临其境,依靠多媒体视频教学,让学生更加快速地了解文章内容,更加良好地感知到文章描述的情景与内容,加深文章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品鉴词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语言文字训练工作做好,实现文化的良好传播,特别是对审美教育来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与情操,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主动发现、理解、感受与创造美,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加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审美是较为特殊而且具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审美是富有生命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文化水平以及鉴赏美的能力也相对应地提高。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使用好,培养出学生比较好的理解力。特别是要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将学生的思维启发,保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从而将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将审美的乐趣感受到,更好地将学生内心的情感丰富起来,将学生的精神层次提升。
3. 感悟阅读材料的情境
小学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就是体验式教学。教师能够利用阅读材料创造出相对应的阅读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材料当中的气氛、环境与情感,和审美零距离接触。详细的步骤如下所述:第一,通读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基本上对材料内容有所了解,形成大致的框架;第二,情境导语,在对材料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教师要综合阅读内容完成短小精悍的导语设计工作,利用生动导语将学生带进教学情境当中去;第三,阅读感染,导入情境之后,学生对阅读文章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教师再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语调和情感表达中深入了解文章内涵;第四,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具备十分丰富的想象力,教师需要抓住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特殊情境实现联想,保证审美活动具有一定的思维基础。
4.通过语言文字构建语文阅读意境美
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一篇文章,需要先对文章的句型表达和写作手法进行分析。然后再对文章句型结构、行文脉络以及表现技巧等进行分析,对文章的语言美进行体会,同时对文章的深刻含义进行掌握,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体会。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找准,同时将文章的表达方式清楚掌握,弄清楚文章文眼,进而对文章的语言美和情境美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在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并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融入文章阅读中来,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的深刻,进而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进行阅读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通篇阅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读准字音;之后再进行深入的朗读,去深刻了解文章的情感和结构;之后再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也就能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刻的体会。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融入审美教育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无形中对学生带来影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构成独特的个性,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有效实施审美教育,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而直接对学生的思维、理解和鉴赏能力进行有效锻炼,给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就让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闪光,让语文教学中的美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肖琳.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2017(13):149.
[2] 孙波.探讨小学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构建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5):36.
论文作者:张佩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文章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