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开展康复指导与干预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分析论文_周明芳

文山市人民医院妇科 云南 文山 663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术后康复指导干预对手术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妇科收治的开展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腹腔镜术后常规指导与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康复指导与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恢复普食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开展康复指导与干预有助于提升术后恢复效率,缩短术后排便、下床及恢复普食的时间,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康复干预;术后恢复

腹腔镜手术是现今临床诊疗中较为常用的一类微创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1],临床使用满意度较高,在妇科手术中,腹腔镜应用广泛,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但诊疗中发现,腹腔镜手术因术中CO2气腹的建立、术前灌肠准备等,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2],腹腔镜技术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但同时也对术后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妇科近年来对部分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了康复指导与干预,旨在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医疗负担,收效较为满意,现将部分临床病例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妇科收治的开展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67岁,平均(45.28±2.04)岁。

1.2纳入标准: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者;临床资料完整者;认知水平正常者;临床诊疗配合度高者;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

1.3排除标准:手术治疗不耐受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各类慢性病变控制不佳者;近6个月内接受过手术治疗者;合并运动功能障碍者。

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研究方法

1.4.1两组患者均开展腹腔镜术后常规指导与干预,完善术后注意事项的指导,做好生命体征、病情进展或恢复等的监测与记录,完善切口的消毒与换药工作,给予饮食、体位等的干预与指导,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术后活动指导,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上及离床活动。

1.4.2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康复指导与干预,术后完善生命体征的监测,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药效消退后即开展早期康复干预,术后6h左右鼓励患者饮用少量温开水,探查胃肠道蠕动情况后即给予温和流质饮食,少食多餐,进食过程中保持半卧位或坐位,待患者恢复排气后即开始给予富含各类营养元素及热量的流质食物,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待患者正常排便后即逐渐过渡至半流质、半硬质及正常食物,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高微量营养元素为宜。在开展早期饮食康复干预的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康复干预的具体措施与价值,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及配合度。术后6~8h左右即开展呼吸训练,帮助患者放松躯体,同时对患者腹部给予热敷处理,辅以足三里、三阴交、天枢、合谷、气海等腧穴的按压,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疼痛不适。一般在术后20~24h左右,患者疼痛能够耐受且生命体征平稳,即开始进行床上活动,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至主动运动,同时逐步从床上活动向离床活动过度,活动强度及时间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1.5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恢复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恢复普食时间等,同时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常见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新发感染、肠梗阻、腹胀、便秘等。

1.6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恢复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恢复普食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3.33%,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临床诊疗中较为普遍,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仍属于侵袭性治疗,加之术中须建立CO2气腹,术后若未采取有效的指导与干预,术后恢复效率将受到较大影响,康复指导与干预属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即在微创手术围术期开展康复指导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康复服务,旨在加快康复进程,缩短临床诊疗的时间,缓解病患痛苦的同时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3]。本次研究就术后开展康复指导与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恢复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恢复普食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速度显著提高,同时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开展康复干预显著降低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康复指导与干预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提升术后恢复效果与安全性方面价值较为突出,值得开展并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锦红.快速康复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48):107-109.

[2]彭海燕.给氧体位康复训练联合功能康复操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155-157.

[3]黄玉梅.快速康复理念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3A):146-147.

论文作者:周明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  ;  ;  ;  ;  ;  ;  ;  

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开展康复指导与干预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分析论文_周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