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2-031-02
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改变了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善了教与学的方式、改进了师生互动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注重把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本文结合自己的课例就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应用,设计了《比的意义》一课。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能力,实现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学生进入角色快,积极性高。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
二、借助信息技术还原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标》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把问题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但教材和现有的资料很难满足学生这种对知识的渴求,而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式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通真的教学环境,从而加速教学的生成。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知识理解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四、借助信息技术调整学生情绪,激发思维动力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五、借助信息技术,有效的突破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下是我设计的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案例——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通过讨论式学习,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激发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归纳—练习”,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合作讨论式教学。
[教学准备]平板、ppt课件、微课、希沃白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比
1.出示情境图:杨利伟在神五展示的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现在对它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你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2.预设:①长比宽多多少米?——3—2=1(分米)
②长是宽的几倍?——3÷2=——长是宽的 倍
③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3=——宽是长的
3.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
4.揭示课题: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我们还可以改写成一种新的表达形式,我们把它称为比。(师板书课题:比)
[设计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可能地思考展示使课堂教学活动更精彩,更充满生机与活力,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思维启发──认识比
1、同类量的比:
无论是长除以宽,还是宽除以长,都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也可以把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说成是两个数量的比。如:长是宽的 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三比二,宽是长的 ,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3。
长和宽的都是长度单位,我们把这一类的比叫做同类量的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非同类量的比: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是路程与时间的比是42225:90。
路程和时间的单位是不同的,我们称这个比为非同类量的比。
同类量和不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我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设计理念]:从先研究同类量之间的比,根据倍数关系引出两个数的比。再以“速度=路程÷时间”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学生在充分感知两个同类量的比和两个不同类量的比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概括,抽象出比的意义。
4、归纳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的意义,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5、例举生活中的比:
A、男生有20人,女生有26人男女生人数比是20比26。
B、小明数学95分,小红70分,小明和小红数学成绩比是95比70。
C、白球10个,红球5个,白球红球的数量比是10比5。
[设计理念]:让学生从身边找比,这种小知识的补充,让学生了解:比赛中使用的“∶”号,只是一种计分形式,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合作探究,拓展比
1、学生分组进行自学。这一过程内容花的时间会比较长,教师要等所有学生都学习完成后才能进行知识整理归纳。(具体步骤在下面表中有详细操作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参考资料教师活动
1、小组内进行活动安排
2、查收教师推送的资料
3、对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讨论。
4、边学习边做记录,准备汇报资料一:参考性方法
1、可以可以看书
2、利用老师提供的微课进行学习。
3、可以向其它同学请教。1、布置任务
2、远程监控
利用教学监控网络,随时发现学生
总量,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协助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困难
在哪里,为后面的讲解提供信息。
资料三:参考性讨论问题
1.自学比的读写法及构成。
(1)比由几部分构成。
(2)如何读写比。
2.重点实践――如何求比值
(1)说一说什么叫做比值
(2)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3)讨论交流:比值有几种表现形式
3、难点――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2、总结、汇报,展示:
(1)分组进行汇报,汇报时,各小组只汇报别人没有汇报到的内容。
(2)教师进行小结,针对学生还没有讲到或者是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补充。
(3)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图。
[设计理念]: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去研究、探索、讨论、概括、总结,实现了自主学习,这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四、深化练习,多元评价
习题设计采用平板抢答、网络测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设计理念]: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会学数学,学会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通过小结,使学生主动地把本课的知识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熏陶学生逐步达到“会学”数学的境界。
六、本节课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
本节课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师生互动,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使课堂讨论或数学思考便于进行,更能体现创新的有效性,让思维看得见。
论文作者:程婕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数学论文; 同类论文; 两个论文; 知识论文; 关系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