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时代二次文献的应用价值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价值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次文献是将大量分散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组织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或科学体系加以编排起来的相关文献的集合。二次文献也称作检索工具,其主要类型有目录、题录、索引、文摘等。在传统的图书馆文献服务中,二次文献一直是读者查找馆藏和信息获取的首选工具。而在当今网络化大发展的环境下,数字化信息资源和网络检索的便利使全社会对数字资源极为重视,人们迫切希望在网上直接检索到一次文献。与此同时,文献的开发和收藏部门也都把重点放在数字化一次文献的建设上。相比之下,二次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在现阶段明显受到冷落,有关二次文献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甚至还有观点认为网络环境下不必再建设二次文献数据库了。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
1 二次文献的历史价值
二次文献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图书馆目录是我国汉代的《汉书·艺文志》。在长期的实践中,目录由当时的图书馆目录发展成为图书馆服务中出现最早的检索工具。古人创造出了许多宝贵的记录和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至今仍在运用着。在传统的图书馆文献中,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几乎是惟一的信息出版物,在手工管理时代,用户对文献信息的检索和利用首先通过二次文献的线索来获得。我国各级图书馆与情报机构各自建立的文献检索系统——书目卡片,自建国以来一直沿用到90年代,有些图书馆至今仍在使用。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未引入图书馆之前,书目卡片几乎是读者检索馆藏的唯一途径。
我国的检索刊物一直伴随着生产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规模从小到大,品种从少到多,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56年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成立时出版的2种文摘到1987年我国检索刊物的发展高潮229种,年报道量达147万条。二次文献为了增强检索功能,一般还附有各种各样的辅助索引,许多检索期刊还增加了著者索引、主题索引、年度索引、多年累积索引等。它不仅能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所需文献线索,而且还可以提供文摘,便于阅读和取舍,是全面、迅速、系统获取文献的主要渠道。
检索工具的发展,是我国科技领域的宝贵财富,凝聚着广大文献信息工作者的智慧,在图书馆建设发展和文献信息服务事业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 二次文献现阶段受冷落的原因
(1)“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无阻造成一次文献的严重短缺。从我国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来看,由于起步比较晚,前期的投入主要用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当畅通无阻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起来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路”上缺少了跑的“车”,即数字化一次文献的缺口较大。于是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纷纷起动数字化建设工程,其重点都放在了一次文献的建设上。像高校图书馆的全文特色数据库建设;一些专业数据公司的数字化商品信息;万方数据、清华同方、重庆维普、书生、超星等几乎都致力于一次文献的数字化资源开发,这些数字化一次文献在网络检索平台上让成千上万的终端用户体验到了快捷和便利。各级图书馆和文献收藏机构也从过去收藏的印刷版扩大到电子版,而且数字化资源的拥有量也成为了图书馆实力的象征。在一次文献广泛受到青睐的同时,二次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冷落。
(2)网络检索的快捷和便利造成对二次文献的忽略。在传统的文献检索中,印刷型检索工具一般有熟悉文献标引的专业人员使用;而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检索则有原来的专业标引人员和检索人员扩大到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的广大计算机终端用户。而网络检索基本都采用基于关键词匹配的全文检索技术,检索过程不必查找专门词表和进行词汇控制,对广大的网络用户来说,面对检索技术简单、可操作性强、检索结果直观的一次文献时,忽略了二次文献的内在作用。
(3)一次文献的数字化技术容易实现,二次文献的开发则需要专业化技术。一次文献的数字化技术简单且容易操作,任何机构只要硬件设施齐全均可自行开发;而二次文献的数字化技术则需要有懂情报、懂标识而且懂专业的双重专家去精心研究、筛选和组织。任何二次文献的开发都凝聚着文献工作者对文献信息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以各种著录项目和二次文献信息单元揭示出来,成为文献信息的集合体,提供给特定需要的用户使用。
(4)二次文献本身体系不健全,使一些学科的导航功能受到影响。我国的检索工具体系还存在着学科门类不全、出版分散、各期刊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报道时差大、漏报重报的现象,有些专业至今没有检索工具。这些都影响学科的导航功能,影响用户对二次文献的利用。
3 加强二次文献建设的必要性
尽管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一次文献受到广大用户普遍的欢迎,但是作为文献信息工作者,我们以专业的敏锐觉察到二次文献建设急需加强,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二次文献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都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科的发展应该有完善的体系结构。如果只发展一次文献,学科建设不够健全,文献的检索功能和利用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就拿一本厚厚的书籍来说,一次文献是书的内容,二次文献就是书的目录,内容和目录都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哪一部分都不完整,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2)二次文献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工具。二次文献的利用是科学研究的前期劳动,是科研查新和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信息工具。二次文献收录的文献类型多、资料简明扼要、专业面广、信息含量高,科研人员通过对二次文献的阅读和浏览,不仅对研究领域有比较广泛的了解,而且还能激发灵感,实现突破和创新。通过二次文献的指引和筛选,科研人员用少量的时间就能全面、迅速、系统地获取必要的参考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科研周期。
(3)数字化一次文献应和二次文献配套建设,共同发展。由于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的整理、提炼和浓缩,所以应该与一次文献同步建设,共同发展。目前已经开发的数字化一次文献都带有二次文献的检索功能,例如:《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基本的检索功能中都具有二次文献的检索功能,可以满足用户从各个字段选项先检索题录,通过筛选再浏览全文。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二者之间的配套建设不仅能发挥二次文献的优势,节省用户的搜索时间,同时也能在检索出结果的同时直接获取一次文献。搜索引擎就是一种引导用户邀游网络、查找所需信息的检索工具。网络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利用相应的索引数据库,获得所需要的网络信息。搜索引擎与传统的二次文献原理相同,要对网络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用著录、标引、分类、索引等方式揭示文献的外部和内容特征并及时传递给用户,从而实现网络信息的有效组织利用。
(4)二次文献的利用是降低馆藏成本实现经济有效的文献保障手段之一。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无论是印刷版文献还是数字化资源,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都购买齐全。保证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是文献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科研课题越专深,越是前沿性的研究,相应的文献利用率就越低,采用购买印刷型或数字化一次文献的方式提高文献的保障率则不科学。而这类课题又代表着学校的研究水平,是学科建设和创新的重要方面,应是图书馆重点保障的对象。此时采用二次文献的收集和利用则是经济有效的文献保障手段。
(5)特种文献的检索仍需从二次文献入手。如标准文献,它的显著标志就是每件标准对应一个标准号,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标准文献,一般都以标准号顺序大小编排,如:ISO2709—1973,GB3468—83等。在检索标准文献时,必须是从:标准目录→标准号→标准原文。专利文献的检索也是如此,只有先通过二次文献的检索,才能快速选取其原文。
(6)历史资料的检索和利用仍需通过二次文献来实现。数字化资源建设只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产业,例如我国几家大的专业数据公司,其文献资源回溯建设最早的也只是到1994年的期刊,对于大量的科学研究需要了解学科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去创新,目前为止许多宝贵的文献还没有一份电子文档。
(7)用发展的眼光开发二次文献。放眼世界著名的二次文献数据库EI、CA、SCI、INSPEC等等,它们并没有因为大量数字化一次文献的涌入而被淘汰出局,反而更加活跃地展现在全球网络服务平台上,并已成为某些学科领域的影响和品牌。比如:我国军事医学图书馆开发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职称评定,职位晋升都用 CMCC的收录情况来衡量一名医生的学术水平。到目前为止CMCC不仅是一个研究课题的成果,也成为了学科领域评价学术水平的权威性工具。
综观它们的发展不难看出,每一个著名的二次文献数据库都经历了从纸介质、磁介质到网络传输的过程,它们的发展,不仅仅是跟随技术发展迎合用户需求,更主要的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让人们不断去体会他们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