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棋王》中的武侠因素论文_赵芮

试论《棋王》中的武侠因素论文_赵芮

(武汉大学文学院,430072)

摘要:《棋王》虽是一篇写下棋的小说,但《棋王》的谋篇布局与武侠小说的经典模式不谋而合,王一生的经历与武侠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路线非常相似,并且他身上也表现出了一些侠客们的特质。

关键词:棋王;王一生;武侠;侠客

《棋王》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但是每每读《棋王》,总能读出一种武侠小说的豪气与侠气来。实际上,如果把《棋王》中的“棋”换成“武”,把“棋道”换成“武道”,那么王一生这位“棋王”,就变成了“武林霸主”。其实这种阅读体验是因为《棋王》里包含着一些武侠的元素。

从故事情节看,《棋王》讲述了王一生学艺拜师,与人对决,最后通过一场九局连环的车轮大战加冕“棋王”称号这样一个故事。这不正是武侠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路线吗?从王一生的形象看,他逍遥自在,对棋痴迷执着,有“棋呆子”之称。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这些个性也正和侠客的特质相吻合。

1 《棋王》的武侠路线

1.1 求师与学艺

侠客闯荡江湖必然需要一身超群的武艺,他们的学艺方法一般有两种,或是自学于机缘巧合下得到的武功秘籍,或是得高人指点、名师真传。王一生棋艺的修成则两者兼有。

王一生最初和棋结缘是因为偶然间看了一本讲象棋的书,没想到竟无师自通,看出了些门路来。放在武侠小说里面,王一生就是一个天赋秉异的可造之才。这本书虽然后来证明并不怎么高明,还不能成为武功秘籍,但却是王一生棋艺之路上的启蒙之书。真正让王一生棋艺突飞猛进的是那位捡烂纸的老头儿和那本讲阴阳之道的手抄本旧书。这里老头儿没有教王一生具体怎么去下棋,而是教他以柔克刚的道家棋道,无为而无不为的造势学问。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张三丰教授张无忌太极拳与太极剑的情节,张三丰教他圆转不断,要求他忘掉招式。两者的教授方式可以说是异曲同工。这位老头儿也算得上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世外高人了。

由此可见,与侠客们一样,王一生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学艺,不断进步的过程。他最后成为棋王,也和侠客们一样,离不开勤学苦练与高人指点。

1.2 闯荡江湖,寻找敌手

侠客们武艺既成,往往会下山历练。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武艺还是棋艺,都需要积累实战经验,方可成为技冠群雄的一流高手。

王一生最初的江湖是在校园里。那时候他们周围几个学校的学生间,常常下象棋比拼,结果王一生几乎每次都是第一。那时他的棋艺并不高超,只看了那本印刷厂的棋谱,但足以让他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在同学间找不到对手,王一生便来到街头巷尾看下棋。每看一盘棋,都要挤开输的一方,与赢家杀上一盘,结果又是常常杀得对方片甲不留。紧接着便喧宾夺主,从看客成了棋主,与众人轮流杀棋。再后来王一生又认为,外省的马路棋手并不高明,与他们下棋不能进步,又托人找城里的知名棋手。这时有个同学带王一生去见了自己国内名手的父亲。结果王一生轻而易举地解了这位名手无法解的一个残局,并拒绝了这位名手收他为徒的要求,继续找人下棋。最后做了知青,插队下乡,农场里找不到下棋的,王一生索性请假下山,一路找人下棋。

从学校同学到马路棋手,从国内名手到江湖高手,王一生总是不停地寻找可以与他下棋的人。他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和他畅快淋漓杀几局的对手,亦如侠客们总是在寻找可与之比肩的朋友或是可与之一战的对手。

1.3巅峰对决

武侠小说最引人入胜之处莫过于精彩的打斗场面了,小说往往会以两大高手的对决作为高潮,西门吹雪与叶孤城决战紫禁之巅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样,《棋王》中也有一场精彩绝伦的巅峰对决,便是那场轰轰烈烈万人空巷的九局连环车轮大战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王一生这卓尔不群的气势,倒真有几分武林高手傲视群雄的风范。场外是围观的群众,他们把棋场堵得水泄不通。场内是待挑战的九位高手,有的来自江湖,有的来自朝廷,各有所长,都不是好对付的。高手之争,不容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王一生不得不时时刻刻保持着高度的机敏与警惕,屏息凝神,等待时机,兜捕对手,逼向死角。

这场轰轰烈烈令人叹为观止的棋局车轮大战活生生就是一场武林大会。王一生以一己之力挑战九大高手,而场外成百上千的观众都在关注着“武林霸主”的称号究竟花落谁家。

2 王一生的侠客特质

2.1 逍遥自在

王一生作为知青,下乡到农场插队,但是他却不遵守农场的纪律,也不做知青该做的事。而是随着天性做事,请了事假,一路找人下棋。这一下就是半年,导致了他没报上参加地区比赛的名。王一生的这种自由放达、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不正像一个行走江湖逍遥自在的游侠吗?

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极其贫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很多人不堪其忧。“我”因油不够吃对生活不满意,因没书看没电影看对生活不满足。倪斌嫌弃农场脏兮兮的,受不了农场这个罪,一心想调到城里来。但是王一生却不一样,他不为物质生活所困。对于吃他不讲究,只追求吃饱,顿顿饱就是福。对于住,在礼堂里舞台为床,幕布为被便是一晚。侠客们也一样,无论是古代侠义小说中的侠客,还是近世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他们大都是粗布麻衣,放浪形骸,很少有锦衣玉食、讲究吃穿的。而他们这种不为物质所劳役的品性,正是来自于内心的逍遥,人格的自由。从这个层面上讲,王一生也颇具游侠的逍遥风范。

2.2痴迷执着

侠客们对武功的追求总是执着的,有的侠客毕生所求不过是拥有一身上乘的武艺,有的甚至因太痴迷而走火入魔。同他们一样,王一生身上也有这种执着的精神,只不过不是执着于武功,而是执着于棋。车站是极其混乱的,大家都在讲话,环境非常的喧嚣。可是在这样乱得不能再乱的环境里,王一生还有闲情掏出象棋来邀人对战。“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睛里突然放出光来,问:‘下棋吗?’”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热衷的东西才会眼睛发光,而王一生在火车上寻到一个可以下棋的人,眼睛里就突然放出光来,足以证明这个“棋呆子”对象棋的痴迷。而后车厢里乱了起来,王一生下意识的动作更是先护着棋盘。

“何以解忧,唯有象棋。”这是王一生最爱说的一句话。对这个“棋呆子”来说,只要有棋下就高兴。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迷象棋,一下棋就什么都忘了,呆在棋里舒服。”就算是没有棋盘、棋子儿,他也可以在心里下,自己和自己下。这情节不由得让人想到《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周伯通。周伯通被关在桃花岛上,没有人和他交手,就让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打。两者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一棋一武罢了,王一生的棋越下越好,周伯通的武艺则越来越精。可见王一生对棋的执着与武侠小说中侠客对武功的执着是如出一辙的。

无论是从沉迷棋道到拜师学艺,还是从寻找敌手的小试牛刀到九局连环的加冕之战,王一生的经历都和武侠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路线极其相似。那么这些武侠因素是巧合,还是作者有意为之?

普遍认为《棋王》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寻的是道家文化的根。确实,《棋王》最显而易见也是最本质的思想是道家思想。但文学作品意蕴丰富,有多种可能的解读。事实上,除了道家文化外,《棋王》里也蕴藏着另一种中国传统文化,那便是侠文化,一种流传久远、存在于民间的世俗文化。而《棋王》中的这些武侠因素就得益于作者对侠文化的寻根。

参考文献

[1]阿城.棋王[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5.

[2]萧玉华.一幅道家之“侠”的素画像——《棋王》中王一生形象探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4):68-71.

[3]黄凤祝.试论《棋王》[J].文艺理论研究,1987(02):56-58.

论文作者:赵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试论《棋王》中的武侠因素论文_赵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