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洛阳分公司S Zorb装置脱硫能力有限,一旦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出现突升等情况,将会导致S Zorb精制后汽油硫含量超标,进而影响汽油生产计划,对分公司效益影响巨大。本文对催化裂化汽油和S Zorb精制后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类型及分布进行综述,对蜡油加氢装置停工后的两套催化稳定汽油硫含量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流高硫含量汽油组分、降低S Zorb装置进料量、提高S Zorb 装置循环比、降低稳定汽油干点等措施,有效控制S Zorb 装置进料硫含量,有效保证国Ⅵ汽油的正常生产。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调整措施
前言
2018年12月10-18日期间,蜡油加氢装置停工消缺,导致两套催化装置进料硫含量升高,催化稳定汽油硫含量也同步升高,造成S Zorb装置脱后汽油硫含量超过产品汽油硫含量控制指标不大于8μg/g的要求,为了完成国Ⅵ汽油月度生产计划,两套催化和 S Zorb装置采取了多项调整措施优化生产,最终有效控制了精制汽油的硫含量,有效保证了国Ⅵ汽油的正常生产。
1催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
汽油中的硫主要来自催化裂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以噻吩类化合物存在,以及少量的硫醇、硫醚。
以中东原油为原料生产的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各种含硫化合物类型分布[1]如图1所示,从相应的定量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催化汽油中的硫主要为噻吩类硫化物。分析表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分布一般规律是:硫醇硫和二硫化物含硫最低,通常在10%以下;硫醚硫占总硫的15%左右;而噻吩类硫含量最高,占总硫的75%以上。
图1 催化裂化汽油中各种含硫化合物类型分布图
2含硫化合物在窄馏分中的分布
在催化裂化汽油中,不同形态的硫分布在不同的汽油沸程中,总体上是催化汽油沸程80℃以前的馏分中主要是硫醚和硫醇;80~90℃的汽油沸程中主要是噻吩;90~100℃汽油沸程中主要是甲基噻吩;100~110℃汽油沸程中主要是甲基噻吩和四氢噻吩;大于110℃汽油沸程中主要为C2-C4噻吩和苯并噻吩。汽油中的硫主要存在于110℃之后的重馏分中[2]。
两套催化裂化装置稳定汽油正常干点控制指标为 (200±3) ℃,若将装置汽油终馏点降低至(195±3) ℃,减少汽油中主要组分硫的占比,根据生产经验,稳定汽油硫质量分数可下降20μg /g左右。
3 S-Zorb进料硫含量的制约
受加工原料性质的限制,试通过稳定S Zorb 装置原料硫含量,以期实现对精制汽油硫含量实现有效管控。
S Zorb 装置正常加工负荷维持在170t /h左右,若将进料量降低至135 t /h,分流部分高硫稳定汽油至罐区,提高装置循环比,以装置进料硫质量分数为500μg /g 测算,装置进料硫含量预估降低至399 μg /g,则可以达到装置进料硫质量分数不大于400 μg /g 的质量控制指标。
4 稳定汽油硫含量高后的应对措施
11月20日以来,两套催化稳定汽油硫含量分析结果如下图2所示。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二催稳汽硫含量高于一催稳汽硫含量80ppm左右,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二催进料硫含量比一催高,掺渣量也比一催高,二是气分反抽提油返回二催化装置,该股汽油硫含量高达5920ppm。12月12日起,将气分反抽提油改出二催化,同时将副反进料量由15t/h提至30t/h后,一催稳定汽油硫含量高于二催稳定汽油硫含量,平均比二催高74ppm。
一催化外甩稳定汽油量和S Zorb装置进料阀组处外甩汽油量见下图3,Zorb装置新鲜进料量及内循环量见图4。从图3可以看出,11日17:00-23:00期间,外甩汽油量较大,合计外甩汽油量达到了60t/h,12日至18日,合计外甩汽油量平均为10t/h。
图2 两套催化装置稳定汽油硫含量变化趋势
图3 一催汽油及进Zorb装置汽油外甩量
图4 Zorb装置新鲜进料量及内循环量
12月10日,蜡油加氢装置停工以来,S Zorb装置进料及精制汽油硫含量(进出口仪表所测数值)如下图5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10日8:00起,Zorb进料汽油硫含量开始快速升高,至11日11:00,进料硫含量达到最大值,为500.57ppm;10日18:00起,Zorb装置精制汽油硫含量开始快速拉升,11日15:00达到最大值27.34ppm,随后采取外甩进料稳定汽油、降低汽油终馏点等操作,进料硫含量稳定在360ppm以下。自2018 年12 月11 日后,精制汽油硫质量分数稳定控制在8μg/g 以下,符合精制汽油产品的质量控制指标。
图5 S Zorb装置进料及精制汽油硫含量
结论
蜡油加氢装置停工期间,通过分流高硫含量汽油组分、降低S Zorb装置进料量、提高S Zorb 装置循环比、降低稳定汽油干点等措施,有效控制S Zorb 装置进料硫含量的内控指标,保证特殊时期国Ⅵ汽油的正常生产。
参考文献
[1]石亚华. 石油加工过程中的脱硫[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2]姚丽群,曾佑富.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前后的硫形态分布及反应温度对硫形态分布的影响[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43(3):52-55.
论文作者:田军,张平平,景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汽油论文; 进料论文; 含量论文; 装置论文; 噻吩论文; 稳定论文; 催化裂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