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由于缺乏市场化和社会化,我国大多的慈善超市都呈现出了无法生存的局面。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想越来越社会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公益慈善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以推动慈善超市的建设,促进慈善超市可持续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进行慈善超市转型升级的模式创新是值得探索的。
关键词:“互联网+”;慈善超市;转型升级
引言
2003年,中国第一家慈善超市诞生后,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慈善超市广泛的建立和发展起来。多年来,慈善超市在收集社会捐赠、帮助困难人群、通过社会捐赠/政府补助(免费或低价商品)提供志愿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过度依赖政府、社会参与度不高等多种原因,当地慈善超市普遍出现无法生存的情况。
据此,民政部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积极推动慈善超市走向社会化、市场化,最终达到可持续化发展的目标。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包容性和适应性越来越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进行慈善超市转型升级的模式创新是值得探索的。
第一章 慈善超市概念及现状
一、慈善超市概念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慈善超市创新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对于慈善超市的定义为:“慈善超市是一个慈善机构,以社会自愿的社会贡献,社会管理和运作为发展方向,以及超市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社会援助。有必要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工商企业登记、独立管理和自律的独立法人进行登记。”
《浙江省慈善超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办》对“慈善超市”定义为:包含奉献超市、爱心家园、真情超市等,是指以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为平台,以解决社会困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为目的,针对性地募集和发放补给物品为主要形式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或社会救助机构,是社会捐助和慈善事业结合的重要载体,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在基层的重要平台。
综上所述,慈善超市是一个以社会公众捐赠为基础、以帮扶救助困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为目的,通过超市化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帮助和的志愿服务,并将慈善捐赠和社会救助有效结合起来的社会服务机构。
二、慈善超市发展概述
(一)欧美国家慈善超市发展
慈善超市起源于英国19世纪80年代。早期慈善超市的主要目的是济贫,通过低价出售衣物和生活用品方便穷人,同时所得利润投入该机构的运作。二战后,随着慈善超市的快速发展,慈善超市的环境和所售物品有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可以在慈善超市购买商品或公众捐赠二手物品,如服装、书籍、家具、装饰品等,或企业捐赠或慈善机构开发的新物品。近几年,英国慈善超市的发展趋势是各机构开始经营“特色商铺”,如英国红十字会的慈善婚纱店、英国心脏基金会的慈善家具店、救助儿童会的慈善二手奢侈品店等等。
(二)国内慈善超市发展状况
中国第一家慈善超市于2003年5月在上海镇宁路开业,其功能是接受社会捐赠,实现慈善事业,并向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分发救济物品。
2004年7月,民政部下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大中城市推进“慈善超市”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城市推广建立“慈善超市”。但一部分慈善超市存在定性定位模糊、过度依赖政府、运行成本高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慈善超市的应有功能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2013年12月31日, 民政部出台了指导我国慈善超市建设工作的第一份综合性文件——《民政部关于加强和创新慈善超市建设的意见》;2014年1月,民政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意见》;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积极的文件来解决上述问题。在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各地政府主动转变职能,逐步退出慈善超市的管理经营,交付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实现慈善超市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拓展慈善超市多元化服务;多方施策助力慈善超市脱困、推动其快速发展。
(三)国内慈善超市的困境
中国的慈善超市绝大部分都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明确的身份,功能定位模糊。国内大部分的慈善超市没有经过正式注册,而是在所在地的慈善总会“登记”后便开始了经营。目前,对于慈善超市的功能定位这方面,官方文件中没有明确的说明及描述。各地慈善超市的功能仅限于作为发放生活救助品的站点,在提升公众公益意识、社会捐赠意识、建设慈善文化等方面稍显薄弱。
(2)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自主的发展活力。国内的慈善超市大致可分为财政供养型、社会自给型、个人补贴型。政府的拨款是慈善超市运作经费的主要来源,能够依靠自身经营获利维持运营或取得稳定的社会有效捐助的慈善超市少之又少。政府控制的慈善超市多为摆设,慈善超市真正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3)运行成本高。慈善超市的店面租金、店内的设备、及员工的工资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资金。高额的费用成本与匮乏的造血系统、相对狭窄的受益面结合在一起时,不仅单纯依靠慈善超市微薄的收益会使得自身难以负荷,而且更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4)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管理混乱。国内慈善超市的名称和标志不统一,主办和主管单位也不统一,因此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管理存在难度,同时资源整合、有效分配的实现也会有一定难度。由政府控制的慈善超市多为摆设,而由民间团队、爱心团队来开展的慈善超市有百分之八十是纯粹经营,或者为了自己名声美誉,缺少公益性。除此以外,慈善超市非常缺乏专业的人才进行经营管理,社会捐赠钱物的走向没有公示,容易失去社会公众的信任。
第二章 “互联网+”内涵及应用启示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和社会形态。它是指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系统,调整经营模式等方式达成行业深度融合,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促进传统行业的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零售业”的应用启示
(一)“互联网+零售业”的三种模式
郭燕、陈国华等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提出了传统零售业的三种变革模式:
1、相互独立。传统的零售业将互联网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渠道,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商品组合的零售功能和经营方式均不同。根据目标群体的差异性,配以差异化营销组合策略。
2、相互补充。传统零售业的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零售功能并不相同,但都向不同的目标群体销售相同的投资组合。在互补模式下,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分别完成信息的传递、商品展示、送货上门、提供售后等功能,实现了两种渠道的互补,扩大了市场覆盖面,增加了商品销售量。
3、相互融合。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将线上线下渠道合二为一。相互融合模式中,线上和线下模式分工合作,两种渠道优势互补,各有低成本或高效率的功能。线上渠道主要负责提供商品展示、送货上门等服务,而线下渠道主要负责商品购买体验、售后服务等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慈善超市是以慈善为经营目的的,而超市运作经营的过程仍然是商业的,属于市场行为,就需要按照市场规则去运行。“互联网+零售业”的应用为“互联网+”背景下慈善超市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慈善超市目前存在的困境。
1、经营模式的创新。在“互联网+”背景下转型的传统零售业普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方式,然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线上经营策略;
2、管理模的创新。通过“网络化”后台管理系统,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效率;
3、营销模式的创新。由于线上线下方式拥有不同的目标顾客群,向其推出有针对性营销主题来加强顾客粘性,也更大程度地提高宣传效率;
4、筹资模式的创新。通过电子商务模式拓宽筹款集物的渠道,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将不同行业、不同行为主体实现整合,筹集更多的善款。
第三章 慈善超市转型升级途径
一、慈善超市创新模式
“3+1+N”合作发展模式。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互联网管理”的理念,以地区的慈善总会为平台,通过引进企业合作,结合互联网,建立线上超市。线上线下慈善超市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低保家庭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家庭提供服务,同时按市场价格面向其他社会消费群体提供服务的一种“政府、企业、慈善总会分工协作,互联网统一管理,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各得所需”社会化、市场化、可持续的“3+1+N”协同发展模式。
具体来讲,“3”是指地区政府、企业、 慈善总会三大服务主体;“1”是指互联网;“N”是指公众。以慈善超市为纽带,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促使三大服务主体与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整个慈善体系中,各就其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创造社会福利、增进社会和谐。
地区政府主要提供政策支持、场地及必要的财政补贴等服务。在面向街道的国有资产商铺中寻找合适的场所,由当地民政局或所属街道装修后免费提供给合资企业作为慈善超市的店面使用,并在水电费及税收方面予以补贴或优惠。
当地慈善总会主要负责慈善超市的监管和协同工作,定期在慈善超市互联网运营管理平台对本地全部的慈善超市的运作及财务进行监督,并予以公示筹集所得善款的走向。同时,定期检查超市销售商品的价格、质量、服务及顾客满意度等,敦促慈善超市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经营,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优质服务。根据低保查询系统及各街道实际情况筛选名单,向每位低保人员及其他困难的人发放“优惠Vip卡”,每月自动划入购物补助,持牌消费,享受特权,实行动态管理。
企业主要负责线上及线下慈善超市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慈善超市以市场价和优惠价两种不用的价位,面向所有居民群众,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且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对多社区慈善超市员工、货品、运输、仓储等进行统一管理。
除此以外,慈善超市与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实行“连锁超市+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即O2O模式)。1 个网上商城,多社区连锁慈善超市互动运作,保证线上线下相同的商品的价格相同,线上每笔交易在付款时标明提取0.5元用于慈善且用途会予以公示。线下超市体验购物消费,线上商场提供便捷服务,进行营销推广。捐赠的物品和慈善优惠价商品,居民可以在线下慈善超市购买或者由电商送货上门。线上超市与线下超市相互独立、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加强顾客粘性。
从广大群众的角度看,一方面,慈善超市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为周围普通群众提供了生活便利;另一方面,每位在慈善超市消费的普通群众的每一次消费都为慈善事业做出了贡献。
二、创新意义
1、慈善超市发展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慈慈善超市“3+1+N”的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很多地方慈善超市由政府大包大揽、 功能单一的传统模式。通过引入市场这一主体来集聚社会力量,同时运用互联网实现销售、管理、监督一体化,明确了政府、市场、社会和居民在慈善超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界限和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失灵的风险。
2、慈善和社会救助相互衔接。
慈善超市坚持公益理念,同时通过有偿的志愿服务岗位设置,为困难群众提供一定的报酬,改善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既帮扶了困难群众,也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
3、“消费即慈善”和“全民慈善”理念实践。
慈善超市让有能力消费的所有社会公众都在自愿或非自愿中成为理性消费、散播爱心的慈善参与者,让普通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行为自然地成为了慈善行为,使“消费即行善” “全民慈善”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获得广泛的社会共识,进而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慈善超市消费的方式参与慈善、奉献爱心,积极营造全民慈善、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4、扩大慈善超市的延展性。
慈善超市连锁门店的规模效应,可以促进慈善超市网点的扩张。依靠电子商务的连锁经营,降低采购、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成本。社区慈善超市收到的捐赠物品根据需要调剂到相应的慈善超市,解决了以往慈善超市各自为政的弊端。线上超市与线下超市相互独立、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加强顾客粘性。同时,依靠电子商务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好地将物资统筹、志愿便民服务、商品售卖、宣传推广等功能整合起来。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后,还可以实现在线帮助、提供就业岗位、促进资源有效对接。另外,网上商城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模块化的运营,在一个地区试行取得成功之后极易复制推广。
参考文献
[1]S Home, The Charity Shop: Purpose and Cha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 Volume5 Number 2, 2000
[2]S Home, A Broadbridge, The Charity Shop Volunteer in Scotland: greatest asset or biggest headache?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sations, June 1994, Vol5,Issue2, pp205-218
[3]王先进,《当前我国慈善超市的特点与发展困境》,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Vol.21 No.69, Aug 2007.
[4]汪大海,杨永娇,《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研究》,中国民政(京)2012年10期
[5]杨睿,《慈善超市是什么?---英美经验与中国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2013年5月
[6]蒋积伟.《“慈善超市”政策评价——制约“慈善超市”发展的政策因素》[J].社会科学研究,2008(2):133-137.
[7]郭燕,陈国华,陈之昶.《“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业转型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6 (11) :71-74.
[8]张文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零售业的复苏》[J].《经济师》, 2016 (10) :50-51.
[9]王慧文.《上海慈善超市拥抱互联网浪潮探索造血新模式》[J].《中国青年报》,2017年7月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蔡雁红(1997.05-),女,江苏南京,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本科在读。
第二作者:何雨蔓(1998.07-),女,广东广州,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本科在读。
第三作者:朱蕾(1997.12-),女,江苏南京,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本科在读。
论文作者:蔡雁红 何雨蔓 朱蕾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慈善论文; 超市论文; 互联网论文; 社会论文; 线上论文; 模式论文; 民政部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