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日益深入繁荣正需规范——近年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繁荣论文,近年论文,版权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已有部分出版社同国外出版社建立了图书合作出版的业务关系,90年代初至今,国家版权局又批准了24家涉外版权代理机构,复使我国版权代理业初步形成规模。近几年来,对外版权贸易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统计,1992 年至1997 年我国共引进版权约7000种,1998年共引进图书版权6057种,1999年共引进版权6461种,输出418项,引进数量比1998年增加18.14%,也是历年来最高的。这一趋势充分说明,版权贸易作为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我国出版产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同任何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一样,版权代理这一新兴产业面临着从宏观管理、理论指导到竞争秩序及市场分析的成熟等。1999年的版权贸易活动更为红火,在全国图书销售呈疲软态势的情况下,版权贸易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但与这种趋势相比,业内人士对其中若干问题的关注与争论则更为引人注目。看来,这一新兴行业要走向成熟健康,必然是一个跨世纪的“复杂工程。”
A 政策与理论:行业规范化的指南
目前,国内许多出版社都相继成立了专门负责对外版权贸易的机构,连一些较小的出版社,也力求从图书引进中分一杯羹。在这种情况下,无序竞争泛滥,行业自律差便成为版权贸易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1999年5月24日至26日,全国版权贸易工作座谈会在大连召开, 会议适时地总结了近5年来全国版权贸易的成绩与经验。 国家版权局副局长沈仁干作了题为“积极开展版权贸易,促进版权产业发展”的讲话,其中谈到版权贸易中经济效益与文化交流的关系。国家版权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还介绍了版权贸易中的法律问题。来自各地的代表除交流经验外,还对版权贸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次会议显示出我国著作权管理机关对这一新兴行业大力支持以及规范化管理的决心。
更为可喜的是,我国的版权贸易机构主动与同行联合,交流经验;与专家联合,吸收理论,在实践与理论互动的基础上图自强,谋发展,走向世界,这可以说是我国版权贸易业健康发展和进一步强大的必由之路。5月26日至28日,由北京市版权局主办,北京版权代理公司(BLA)和北京版权保护协会联合承办的’99北京版权贸易洽谈交流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郑成思作了“版权贸易与世贸组织及合同法与版权贸易合同问题”的专题讲座,对上述一系列问题从理论的高度及国际化的视野进行了深入探讨。另外,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彭松建、外文出版社总编辑徐明强、华夏出版社副社长刘力等分别作了题为《对外版权贸易的几个问题》、《图书出版的国际合作》和《对外版权贸易选题策划》的专题报告,分别就当前我国版权贸易中的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讨。
B 出版社:目光投向海外
在我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的初期,国内的多数出版社尚未意识到购买版权的重要意义,处于观望之中。与此同时,海外的出版机构则急于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为打开局面,他们愿意以较低的价格转让版权。在这种情况下,眼光锐利的国内出版社往往能捷足先登,以较优惠的条件取得一批双优效图书的出版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自1986年开始就大力拓展海外合作业务。该社推出的《经济学译丛》和《工商管理经典译丛》,反映了90年代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最新研究水平,出版后受到读者一致好评,被评为1997年中国最有影响的图书。1999年,人大出版社继续发扬优势,已与海外数十家出版社(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已有百余种图书向外转让版权,在海外出版。成立于1989年的译林出版社更是擅其专长,在版权贸易中勇于开拓,1992年至1995年,该社引进海外版权约100种,1996年引进59种,1997年引进71种,1998 年引进118种,有力推动了该社图书的出版和销售。1998 年全国图书市场出现疲软,文学类图书滞销,但该社的销售码洋仍比上一年增加了6 个百分点。
1999年,许多出版社都将引进版图书作为自己新的增长点,各种麻烦也便自然而然地摆在他们面前。首先是引进成本。由于出版社之间引进畅销书版权的部分愈演愈烈,致使海外出版商提出的条件也愈来愈苛刻,往往超出了出版社正常的承担能力;其二,违规出版。对于一些热点图书,未经授权的出版社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先行出书,给购买版权者带来巨大损失;有的出版社在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前出版了一些国外图书,1992年后他们并末购买这些图书的中文版版权,依然在版权页上保留原出书时间,并不断重印。其三,民营书店插手版权交易,他们凭借“灵活”的经营手段,买书号,购版权,与国营出版单位进行不正当竞争。以上种种行为严重影响着靠正当渠道引进版权的出版社。为此,译林出版社的章祖德发出呼吁:1.在国家版权局指导下,通过某种行会组织来规范对外合作行为,制止盲目抬价和恶性竞争;2.严格禁止非出版单位和个人参与国际版权贸易;3.严厉制裁未经原著作权人许可非法出版海外图书的出版单位,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4.形成国内同类出版社的横向联合,团结一致,协调步骤,共同对外。
C 版权代理:生力军有待强化
版权贸易活动需要一定的条件和专业技能,如,有海外贸易伙伴关系,了解对方的需求和信誉情况,需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谈判技巧等等,因此,从目前的情况看,能够直接同外商进行版权贸易洽谈的出版社还是少数。而作为版权代理机构,他们在这些方面投放了主要精力,其功能是专业性的。因此,版权代理的活跃,就为版权贸易注入了勃勃的活力。
与国外同业比较,目前国内的版权代理业还显得相当稚嫩。首先是信息技术手段落后。目前,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对版权贸易和版权代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9年10月的法兰克福书展就紧跟时代,在网上提供了“法兰克福虚拟书展”,发布图书和多媒体的版权目录,提供11个索引以供快速检索,这些信息在网上保持不断的更新,并提供参展商目录,还为参展者提供CD-ROM版光盘。 这一方面为力求自身贸易额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顶住电子商务对版权贸易的冲击。而我们基本上尚处于初级的、落后的、传统的版权贸易和版权代理的思维方式之中,加以技术手段落后、业务经费欠缺,不可能经常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第二,收益和投资不成比例。一部作品代理成功之后,代理公司的收益仅为支付权利人报酬的10%左右,这样,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经费时,收益却少得可怜,多则数千元,少则几十元。因此,代理机构大都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第三,版权代理和版权贸易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和行为规范,市场无秩序的竞争给版权代理机构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第四,机构分散,未形成规模经营,也使我国的版权代理机构难以在国际版权贸易市场上树立威信。
在客观条件不尽人意而又无法立即改善的情况下,我国的版权代理机构则只剩下努力,一是向内用力,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一是向外用力,提高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层面。一年以来,他们正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创造出了骄人的业绩。
1998年9月, 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并入新成立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一年多来,该公司通过以下种种努力,扭转了以往的亏损局面:一、调整了领导班子,并进行机构和人员调整,转变经营思想,改进经营策略,提高服务意识。二、在经营方式方面,树立引进与输出并举,引进版权和引进资源相结合,输出版权和开发资源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策划等指导原则。三、在信息开发方面,筹建“中国版权信息网”,运用高科技手段将国内外出版信息、创作信息、各类作品信息上网,方便使用者查询。同时了解国内外市场和开展网上业务。该网站已于2000年1月正式开通。1999年, 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创造了引进图书版权363项的纪录。可见,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是版权代理机构业务不断壮大的前提。
与此同时,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版权代理机构的服务也日渐深入,往往突破了“代理”这一单纯的环节,而向推介作品、促成出版等领域拓展。北京版权代理公司通过一年多方位的努力,成功地代理了《中国本草全书》的出版与版权外销,是建国以来我国最大的出版项目,总字数达2.5亿。一年来,北京代理公司先后联系了十几家出版社, 才促成此书的出版。
D 引进狂潮:众说纷纭的话题
1999年10月,复旦大学出版社欲引进一套丛书的版权,但终因另一家出版社开出了更为优厚的条件而未能如愿。这种情景在当前的版权贸易热潮中屡见不鲜。当今的版权贸易正刮起一股强劲的“拿来”之风,其中,鱼沙俱沉恐暂时难以完全消除。对此,有待业界警惕。
首先,按照国家版权局的有关统计资料,近几年引进版权的热点主要是科技、电子、计算机、财经、语言等方面的图书。这一趋势表明当前的版权贸易总体上是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与需求相一致的。对于出版社而言,市场需求决定着市场行为,出版社偏重于版权引进,是因为当今的读者往往喜欢文理兼容又具有思辩性的读物,而国内作品在此方面显得比较欠缺,因此引进正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与此同时,版权贸易也正对国内出版业形成冲击和挑战。在版权贸易中,国外出版社将主要精力放在向外推出上,他们有业务娴熟的洽谈队伍,而且能不惜工本。为此,中国出版业要想在国际图书市场上占一席之地,也必须将自己的产品打出去,否则,可能连国内的市场都保证不了。
而版权贸易中的负面现象急需业界注意,其最为突出的就是国内引进者间的恶性竞争。199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出版社意识到引进版权的重要性,购买海外版权因此出现热潮。在书展上常出现十几家出版社争一本畅销书的局面,使得海外出版商奇货可居,一味抬高版税率和预付款,或者以次配好,强行兜售系列书或作家的整套文集。又由于我国的版权贸易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行业规范,致使引进版权的版税相互攀比,不断升高,不少图书的版税率增加到10%,甚至达到12%。因此,面对此种形势,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