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婵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肾病科 663000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护理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中医学十分重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科学的食谱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而对于患病之人,饮食的调护更是疾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黄帝内经》在饮食调护方面,认为若能合理地选择饮食,将十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食物与中药同源,也同中药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特性,因而许多食物具有治病补体的作用。利用饮食调护配合治疗,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饮食调护得当,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反之,则可以导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疾病反复,甚至产生后遗症。尤其是慢性疾病和重病恢复期的饮食调护,对于疾病的康复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疾病后期,只要饮食调护得当,不必投药,其病便能自愈。而对于肾脏疾病的人来说,无论是在肾病早期或是肾病的终末期,合理的饮食对疾病的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药物可以攻逐病邪,五谷可以滋养五脏之气,五果能辅助五谷充养人体,五菜能营养脏腑,将药物与谷果肉菜依气味调配服用,可以补精益气。上述五类,分别有有辛、酸、甘、苦、咸五味,而五味又各有其作用。或发散,或收敛、或缓和、或坚燥、或软坚。治病时,要根据春夏秋冬四时和五脏之气的盛衰、病变特点等实际情况来恰当选择药食,利用五味。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辛味食物具有发散作用,酸味食物具有收敛作用,甜味食物具有缓和作用,苦味食物具有坚燥作用,咸味食物具有软坚作用。
《灵枢.五味第五十六》“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经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胃为五脏六腑所需要的水谷精微物质的汇聚之处,食物进到人体后都先到胃,五脏六腑皆需从胃受纳食物所化生出的精微物质。食物的五种味道与五脏的关系,是按照五味、五脏的五行属性来联系的,五种味道分别进到其各自所喜爱的脏内。酸味物质先进到肝内,苦味的先进到心内,甘味的先进到脾内,辛味的先进到肺内,咸味的先进到肾内。饮作和食用的物质所化生出的精微、津液正常地运行且传布周身,营气与卫气充盛、畅通且运行于全身,其中剩下的部分化为糟粕,从上至下按照次序传化并排到体外。
一、辛味润肾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三》曰:“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曰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主冬水之气,肾和膀胱互为表里,冬天以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治;壬癸属水,足少阴肾经为壬水,足太阳膀胱经为壬水,所以肾和膀胱在壬癸日最旺盛;肾是水脏,喜湿润而恶燥,应进食辛味来润泽它。这样才能开发腠理,输布津液,疏通五脏之气。“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肾脏与黑相应,宜食辛味食物,如黄黍、鸡肉、桃、葱等。
二、苦味坚肾,咸味泻肾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三》“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 焠 热食,温炙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已,戊已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咸泻之”。病在肾脏,在春天容易治愈,到了长夏季节病情就会加重;如在长夏季节没有死亡,到秋天病情就会处于稳定状态;如果坚持到了冬天,肾病逢冬水本气,病情就会有所好转。但要注意,肾脏有病的人不能进食火烤、油炸或过热的食物,也不要穿用火烘过的衣服。肾脏有病的人,甲乙日容易治愈;如果在甲乙日未能治愈,到了戊已日病情就会加重;如果在戊已日没有死亡,到了庚辛日病情就会处于稳定状态,到了壬癸日病情就会有所好转。肾脏有病的人,半夜时会感觉精神明慧,在一天中的辰、戍、丑、未四个时间病情会加重,傍晚时就会平稳下来。治疗肾病需坚固肾气,因此应当用苦味药来坚固它。需要补的当用苦味来补;需要泻的,当用咸味药来泻。苦味的食物有麦子、杏子、羊肉、薤。咸味的食物有大豆、栗、猪、藿。
三、五脏发病的饮食宜忌表
论文作者:沈光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食物论文; 饮食论文; 就会论文; 肾病论文; 病情论文; 苦味论文; 的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