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得不到满足,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6到12岁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履行基本的职责,即在平时的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就如何缓解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途径及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等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班主任;措施
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也包括人的心理健康,一个人是否健康取决于他们的身心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发展要求更加明确。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必须要实行的,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小学班主任更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的标准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十分显著。小学生涉世较浅,他们的三观还在发展中,不足以思考太多问题,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表现为心理状况简单又矛盾。第一,小学生心中都有较强的好胜心,在不断的成长中,他们也会变得越来越敏感,会更在意家长、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眼光,他们渴望夸奖;第二,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唯一的希望,家人都比较宠爱,所以学生就表现的比较自我甚至自私,而且心理也比较脆弱;第三,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任务完成度或许会大打折扣,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导致他们一遇到难题就逃避的心理。那么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标准是什么呢?首先,他们应该智力正常,有良好的求知欲,有自己的个性,可以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其次,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尊重,能保持较好的人际关系;再次,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人格的完整,并且能够适应环境等。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
首先,在学习方面主要是儿童讨厌上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讨厌学习,逃避上学,他们焦躁不安,心烦意乱,比较暴躁,对老师和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状态不在线。学校的管理制度、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甚至还有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如互联网或者电视节目里面传递的负能量等,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他们才会对上学有抵制情绪。其次,小学生刚刚上学的时候大多都有学校恐惧症,他们惧怕新环境、新成员和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没有家人和小伙伴的陪伴,让他们陷入极度的不安中,所以他们大多会抵制上学。再次,小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制力,表现为大多数儿童都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叫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因此他们没办法静下来听课,甚至在上课的时候和同学玩游戏、聊天等,学习成绩固然会比较困难,还会导致品行障碍,严重者会影响一生。经过观察和研究会发现,以上三个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并行发生的,即三种问题同时存在,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会有严重阻碍的。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因素之外,还有很多的其他因素,它们或许不那么重要,对学生的影响或许不那么明显,但也应该多多关注,毕竟儿童处在一个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结合上述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心理问题对一个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少年乃一国之希望,在成长为少年之前,他们必须经历小学阶段的教育,在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专门为此开设一门课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还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石,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学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缓解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途径
(一)充分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认识小学生心理特征和需求
我们都知道,师范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教育心理学,而且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也涉及这个问题,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小学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更应该努力学习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参透儿童心理学知识点,然后将其运用到学生身上,通过大量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学习,而学习的结果是相互的,学生成长的同时,老师也在成长。
(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教师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所以教师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情绪,端正自己的态度,给学生展现一个良好的形象,树立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榜样。即教师应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总之教师应该为学生做好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心理,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质。
(三)注重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沟通是人类交往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能让人们解开误会、了解彼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该多多关照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跟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鼓励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逃避,并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彼此信任的状态。
(四)在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班主任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核心,除了上课之外,还可以参与学生的生活,所以在学校小学班主任是除了同学而外,陪伴学生最久的成年人。作为班主任的成年人,应该要有敏锐而正确的判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要有比较密切关注,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直接的、强硬的教育。当然,有时候也是需要直接教育的,但应该注意言辞和态度,不能强硬和操之过急,所有的一切都要视情况而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发现自己的问题。
总结:
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峻,而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教育界也在不断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但很多学校甚至家长都没有引起重视,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影响的不仅是他们的心理,还有他们的品德素养,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关注学生,给予学生最大的关怀与帮助,当然班主任也应该努力学习,转变思维,探索更好的班级管理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顾雪媛.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6,(8).
[2]陈娟.教书育人,从心开始——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有效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上旬),2015,(8).
[3]詹金环.浅谈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界,2016,(25).
论文作者:胡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他们的论文; 班主任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