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拉“传播学”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影响_谢拉论文

谢拉的“交流说”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杰西·H·谢拉(1903~1982)是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教育家。他一生著作颇丰,内容涉猎图书馆学多种领域,尤其是在基础理论方面,他以其独特的思辨色彩,构建了“社会知识论”这一理论派别,确立了他在图书馆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谢拉的思想体系中,交流是“社会认识论”的核心,自从谢拉的思想被引进中国,“交流说”便对中国图书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谢拉“交流说”的主要内容

谢拉的“交流说”思想萌芽于50年代,完善于70年代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图书馆学引论》,书中他明确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有:

(一)揭示了社会文化交流的基本规律。他在书中指出:文化是由物质装备、文化修养和社会组织三方面构成的。交流在文化的构成要素之间起着沟通的作用(见图1)。交流使文化成为一种聚合的整体, 并使其有可能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二)明确了社会文化与图书馆学的关系,确定图书馆学的职能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指出图书馆学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交流传播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不仅对人的个性十分重要,对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及其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应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图书馆的职能应从整个社会来考虑,因而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只能是关于所有社会书面交流形式的形成、流通、整合和消耗的一种理论。

(三)提出了社会信息交流过程四要素,并将图书馆学信息交流系统纳入其中。谢拉认为交流过程通常包括传递者、接受者、信息和传递媒介四个要素,人们之间的交流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区分两者应以它们之间是否有中间因素为标准。这种中间因素可能是文献、唱片或其他任何可以用某种方式加工信息的手段。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认为以文字记录为媒介的书面直接交流是社会交流系统的主体,图书馆是社会书面交流机制的中介执行机构。

(四)强调图书馆信息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突出了信息交流过程中接受者的重要性。当图书馆不能完成满足社会需要这一既定任务时,社会就有可能、也一定会将之抛弃。

二、谢拉“交流说”的形成原因

谢拉能够建构起“交流说”的框架,是理论发展的必然,同时和他的教育背景、学术生涯也是分不开的。

(一)理论的发展

谢拉对理论的重视是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在此之前,美国图书馆界长期盛行的是杜威的实用主义观点,“以最少的花费为最多数的读者提供最好的图书”成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全部。二战之后,技术的进步为图书情报事业注入一股新鲜血液,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知识交流和情报传递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传统的理论不再适应,发展理论并以理论反映这种变化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紧迫任务。当此紧要关头,谢拉发前人之未发,以书面记录、知识交流为概念来构建理论,既反映了现实的变化,又预示了未来的发展,符合历史的大趋势。

(二)谢拉的教育背景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图书馆学,是谢拉理论思辨的重要特色,之所以在其理论中包含有如此浓重的人文色彩,考察一下他所接受的教育,就不难得出答案。

谢拉1925年毕业于迈阿密大学,获英国文学学士学位,1927年获耶鲁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38年入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是美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科学中心,在此影响之下,学院自创立之始就自觉地应用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图书馆学,试图将图书馆学发展成一门学术性很强的社会科学,这种教育环境塑造了谢拉思想体系的思辨特征。

(三)谢拉的学术生涯

谢拉的学术生涯大致可划分为两个时期,50年代之前主要从事图书馆实践与研究,50年代之后积极参与美国文献学会的重建工作和情报学创建工作,到60年代,他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情报学界的元老。他紧跟时代步伐,研究范围涵盖图书馆史、书目组织、文献工作、情报学诸方面,都是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又始终贯穿着对书面交流系统的理论阐释,在深刻的思辩之后创立了“交流说”。

三、谢拉“交流说”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影响

80年代是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蓬勃发展的年代,国内刊物开始零星介绍谢拉的观点及其生平。例如1982年第二期《图书馆学通讯》上发表谢拉的文章《关于图书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1983年发表的《美国当代杰出的图书馆学家谢拉》。谢拉的“交流说”思想完整地体现在他最后一部著作《图书馆学引论》中,该书的出版对我国图书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方面

谢拉的“交流说”使图书馆学研究从传统的图书馆工作经验描述走向图书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从微观领域的问题和工作方法进入宏观领域的发展战略研究,一批图书馆学者紧随其后,运用数理方法、抽象思辩、调研论证等科学手段,致力于新型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图书馆学研究的理论格局开始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如周文骏的“文献交流论”,宓浩等人的“知识交流论”,黄宗忠等人的“文献信息交流论”等。值得提出的是,进入90年代,文献信息学成为基础理论的主流学派,黄宗忠的《文献信息学》,朱建亮的《文献信息学引论》等著作,代表了我国现时期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水平,这些著作以及其中的观点都闪烁着谢拉“交流说”思想的光辉,体现着他的影响。

其次,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上,继50年代、60年代的“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之后,80年代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多样化格局,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是图书馆系统;

(2 )图书馆学研究社会知识交流及其过程中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变化发展的规律;

(3)图书馆学研究文献信息交流的理论和方法;

(4 )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在科学交流和情报传递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交流说”的思想内容在其中若隐若现,其共同特点就是都将社会信息交流或知识交流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将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实体放在整个社会交流系统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其功能和作用。

(二)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

社会认识论是谢拉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在谢拉看来,社会认识论可以增强图书馆学理论的科学性、思辩性、解释能力和预见能力。但是,我们在他的著作中所见的只是一种繁琐的推论而已。该理论在此后三、四十年中,并没有继续向前发展,谢拉逝世后,热衷于这个理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因此,与其说谢拉提出了一门颇具发展前途的学科,不如说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便是社会信息交流的观念。它为后来兴起的“文献信息交流”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最终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使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在学科体系的归属上也有了定论,为学科体系的整合划分作出了贡献。

四、中国接受“交流说”的原因分析

80年代初,“交流说”的引进使图书馆学界基础理论格局焕然一新,许多学者吸收了其精华并进行创新。之所以会有如此深刻的影响,究其原因有:

(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的兴起使图书馆的传统形象发生变化,旧有的理论已不再适应新的情况,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长期局限在社会实体表象活动的局面引发许多学者的疑问,放眼世界,信息载体多样化和信息内容的丰富增添了图书馆未来的不确定性,理论上的变革成为这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此时“交流说”适时出现,强调图书馆应当冲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过程联系起来,把社会信息交流看作是图书馆活动的内在本质。这种观点一旦引入,便遇到合适的“土壤”,被中国图书馆学界的基础理论园地吸收和创新,并以此建立了本学科的理论基点。

(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需要

从国内当时的情况来看,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亲缘关系尚未能很好体现,新技术革命又促使两者产生合流趋势,而这需要一种理论上的支持。谢拉以书面记录、知识交流等概念来构建理论,在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论上可以互通的桥梁。它的主要思想是融合情报学的理论和方法,注重情报分析和用户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知识交流现象、情报交流现象或科学交流现象。这种将图书馆学看作是重视技术的人文学科的思想,使国内处在技术与理论两难境地中的学者摆脱了困境,进一步提出文献信息理论,使拥有同一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学科集结到文献信息学研究的旗帜下,为学科系统的横向综合和纵向划分作出了贡献。

五、“交流说”在中国的影响

考察“交流说”引入前后的不同,我们就会发现,引入前我们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领域中,对表象的研究强于对内在机制的探讨,经验描述多于理论认识,具体研究多于抽象概括。尽管对制约图书馆活动的多种社会因素以及影响图书馆活动的各种变量的相互关系有了相当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缺乏对图书馆活动本质机制的总体认识,还没有一个核心的基础理论规范。从学科体系来看,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尚需进一步融合,需要在互相借鉴利用的基础上共同提高。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纵向结构和横向外延比较系统完整,但学科之间仍是单纯的缺乏联系的一种并列关系,其本质尚未被抽取出来做进一步探讨。

谢拉交流说引入后,人们开始深入到图书馆活动的本质及其社会联系机制上考虑问题,产生了一批学者和一些新学说。宓浩等人提出了“知识交流说”,认为应该把社会知识交流作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基点。周文骏教授则从情报交流的高度来认识图书馆学的本质属性,认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本上是利用文献进行情报交流工作的经验的结晶”。1986年黄宗忠提出的“文献信息交流”则认为“图书馆学是研究文献信息交流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这种观点后来被许多人所接受。文献信息学的提出对学科体系的发展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将文献信息的概念作为核心提出来,使一批以文献信息交流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集结于文献信息理论之下,为学科体系的横向综合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完善了图书馆学学科体系。

谢拉“交流说”的引进对于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在信息化浪潮不断冲击传统图情部门的今天,将图情机构置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大框架之下,将图情学纳入社会信息交流的知识体系中去,并作为其中一个分支学科而存在,对于学科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收稿日期:1998年11月9日

标签:;  ;  ;  

谢拉“传播学”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影响_谢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