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汉字研究_香港论文

香港的汉语汉字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字论文,汉语论文,香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承《语言文字应用》约稿,嘱笔者以一万字撰写一篇有关香港汉语汉字研究的文章。由于篇幅所限,而笔者近月又为杂务所羁,写来疏漏难免,只好将来再作补正。

本文的材料,大多是有关学者自己提供的。希望这会使文章翔实可靠。在香港,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多任教于大学和专上院校,本文的铺排,也就以院校及其单位为纲,带出有关学者及其研究。读者阅毕全文,对香港汉语汉字的研究,当会有相当深入的理解。

首先从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香港大学谈起。香港大学成立于1912年,其中文系则于1927年正式成立。著名学者许地山, 于1935 —1941年在该系任教。另一著名学者陈寅恪,也曾于40年代在该系任教一短暂时期。目前,在该系任教而又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有:〔1〕

1.陈万成 教历代诗和中英文翻译,于晚清粤方言亦有研究。已发表的论文有《近代是非问的演变》《近代粤语里的“私”“诗”“师”》等。

2.陈远止 研究文字、训诂。著有《〈说文〉王筠句读辨疑》《〈书经〉高本汉注释斠正》等。

3.李家树 教《诗经》及现代汉语、中文传意。近年致力研究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语法现象和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对香港中文教学的状况也有研究,并提出不少改革建议。著有《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汉语词汇讲话》《汉语的特性和运用》(与谢耀基合著)及有关论文二十余篇。新作《汉语综论》(与谢耀基合著)探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性以及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将于1997年底出版。

4.缪锦安 研究兴趣: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语言测试、现代汉语语法。主要著作有:《香港的语言问题和双方言研究》《香港当前的语言状况和合理而可行的规划》《香港的语文领域及其前景》《试论地区书面语、双方言及其规划》《中国的双方言研究》《区际的和区内的地区书面语》《香港的语文政策和语文规划》《香港人学习普通话的历史和现状》《新编普通话教程》《有关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些问题》《教学普通话的几项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和标准语教学的异同》《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中国上古音韵表——据高本汉拟音》(与他人合著)等。

5.单周尧 任文字学、音韵学、《左传》等课。专著和论文数十种,包括《读王筠〈说文释例·同部重文篇〉札记》《〈说文释例·异部重文篇〉研究》《〈说文释例·累增字篇〉研究》《〈说文释例〉有关籀文、或体、俗体诸篇之研究》《清代“说文家”通假说斠诠》《“王”字本义平议》《说“皇”》《说“示”》《“不”字本义为花柎说质疑》《多体形声字窥管》《“鸟”字古音试论》、“OnWhether Open Syllables Existed in Archaic Chinese”、 《半齿音日母读音考》《李清照〈声声慢〉舌音齿音字数目考》《“有教无类”古解质疑》《章太炎〈小学答问〉质疑》《〈说文〉所见粤方言本字零拾》等。

6.施仲谋 研究范围包括:语音学、普通话教学、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著有《广州话普通话语音对照手册》《小学读书教学百问》《朗诵的技巧与训练》《中学普通话》《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语文能力测试与比较研究》等书,以及《广东人怎样学好普通话》《大学中文运用课程构想》《专业普通话课程构想》《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初探》《识字教学初探》《香港普通话教学的原则和方法》《香港中文教育发展的机运》《华人地区学生语文能力的调查与研究》《两岸语文教学法初探》《谈香港中小学语文科教学媒介语与普通话教学问题》《师资水平与语文教学成效的关系》《几地学生语文能力比较研究》等论文。

7.谢耀基 教学与研究的主要范围为现代汉语、中文传意。近著有《现代汉语欧化语法概论》《汉语的特性和运用》(与李家树合著)等书,以及《外来词的语素分析——“苹果”,单纯词还是合成词?》《谈谈“中文传意技巧”教学》《汉语特性与中文传意》(与李家树合著)、《谈谈“中文传意”教学》《业务上使用中文情况调查》(与赖兰香等合著)、《中、港、台公文类应用写作的比较》(与陈丽音、罗婉薇合著)、《香港政府公文的遣词用句》(与罗婉薇、陈丽音合著)、《语法教学的设定和推行》《港式中文的多文化现象》等论文。

8.周锡 从事中国语言、文学、艺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语文方面,以汉语语法史、训诂学和现代中文写作学为研究重点。出版有《诗经选》《诗经精读》《中文应用写作教程》等专书十余种;另有《〈诗经〉句法研究》《论“有、其、斯、思”的词性》《论〈诗经〉的“加词”》《汉语句法在周代的若干发展》《论上古汉语被动式的起源》《论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末两种与唐钰明合作)等论文多篇。所著《论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一文,获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

刚于1996年12月退休的陈耀南教授,于我国学术思想、语文、文学均有研究。语文方面著有《应用文概说》《汉语逻辑学》《中国语文通论》《书面中文的本质与应用》《诗联与朗诵》等。

于1978年退休的黄六平老师(笔名向夏),于古汉语及现代汉语语法、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均有研究,著有《汉语文言语法纲要》《说文解字序讲疏》《说文解字部首讲疏》《急就集》《急就二集》《段玉裁诗经小学补说》《卢文弨〈经典释文·毛诗音义考证〉订补》等。

于1968—1981年主持香港大学中文系系务的马蒙教授,则著有《中国书面语的剖视》《在香港推行中文教育的背景和前途》等。

研究生中,连劭名从事古文字及出土文献的研究及整理工作,包括甲骨刻辞、铜器铭文、简牍帛书、汉魏金石文字等。主要论著有:《式盘中的四门与八卦》《考古发现与易纬》《商代的四方风名与八卦》《长沙楚帛书与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张家山汉简脉书初探》《帛书周易卦名校释》《西域木简所见汉律》《甲骨刻辞中的血祭》《甲骨刻辞丛考》《金文所见西周初期的政治思想》《考古发现与早期道符》《马王堆三号墓竹简十问注释补证》《读周原出土的甲骨刻辞》等。

此外, 陈以信研究音韵学, 著有“Early Middle Chinese :Towards a New Paradigm ”“On the RoleofPhonic Interference and Typology in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in Middle Chinese ”等。

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研究生中,其博士论文与汉语汉字有关的,计有:《潮州语方言比较研究——从潮州方言与〈广韵〉的比较论潮语在汉语方言中的地位》(林莲仙)、《王筠〈说文释例〉异体字诸篇之研究》(单周尧)、《〈说文解字〉形声字探原疑义例释》(何添)、《侯马盟书研究》(曾志雄)、《高本汉(1889—1978)〈书经注释〉研究》(陈远止)、《现代汉语词的词类、构词和词义演变》(郑佩芳)、《高本汉(1889—1978)〈雅〉〈颂〉注释斠正》(李雄溪)、《〈揅经室集〉释词例释》(刘玉国)、《〈尔雅〉义训释例》(郭鹏飞)。与汉语汉字有关的硕士论文则有:《甲骨文地名研究》(吴铭森)、《从〈楚辞〉韵拟测楚古音》(林莲仙)、《〈广雅疏证〉研究》(麦耀文)、《沈约诗声韵的研究》(黄耀枢)、《词韵研究》(张世彬)、《通假斠诠》(单周尧)、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研究》(李家鸿)、《〈史记〉的修辞技巧和语法特征》(程翠梨)、《〈说文解字〉二形一声字研究》(陈子英)、《〈左传〉贾服注杜注考异》(吴黎云笑)、《〈说文〉王筠句读辨疑》(陈远止)、《高本汉〈左传注释〉研究》(麦淑仪)、《现代汉语主语谓语宾语论析》(陈永明)、《从朱熹反切看十二世纪的汉语语音现象》(赵志辉)、《王筠〈说文释例〉兼书说研究》(何添)、《国粤语字音对应关系研究》(曾张励妍)、《洪亮吉〈左传诂〉研究》(郭鹏飞)、《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研究》(谢耀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研究》(李雄溪)、《广州话方言词研究》(曾子凡)、《王筠〈说文解字句读〉研究》(马显慈)、《现代汉语口语句式特点研究》(谭成珠)、《澳门现代中文欧化语法研究》(老志钧)。

香港大学的英文系有语言学专业。现任语言学高级讲师陆镜光博士,研究范围包括粤方言语音、语法及词汇、方言比较语法、中英比较语法、对话分析、对话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关系、语文教学及识字等。主要著作有:“Tradition,Trial and Error:Standard and VernacularLiteracy in Education in China,Hong Kong,Singapore,andMalaysia”(与A.Kwan-Terry合著)、“An analysis of and in anEnglish translation of Hong Lou Meng and its equivalents inthe original text”(与O.T.Nancarrow合著)、《在大义与小说之间:香港粤语口袋书的书写系统》、

“Cantonese Romanization:Problems and Options”(与O.T.Nancarrow 合著)、 “On BeingLiterate in Hong Kong ”(与O.T.Nancarrow 合著)、 “An Initial Study of Intonation in Cantonese ”(与H.Kwok合著)、 《粤语之[u]及[y]是同一音位?》、“The Cantonese Particle laand

the

Accomplishment

of

Common

Understandings

inConversation”等。此外,已退休的郭张凯伦教授,研究范围包括粤方言语音及语法。主要著作有《粤语动词的研究》及《粤语句子助词的研究》等。

香港大学课程学系中文组,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有:

1.欧阳汝颖 研究范围:中国语文及普通话科课程发展、语文测试、语文师资培训。主要著作:《为小学普通话科教师订定语文基准》《为小学以中文作为授课语言的教师订定语文基准》《两套课程期刊的比较:中国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澳大利亚的课程透视(CurriculumPerspectives)》《论师资培训与普通话科课程的实施》《论政治变迁与语文科课程的发展》《课程发展与衔接:论香港高级补充程度中国语文及文化科课程的设置》《一九七六年以来中国初中语文科课程的革新和实施》《语文教育手段现代化》《从中学中文科教师对阅读教学工作的认识的调查结果看九十年代中文科阅读教学的新挑战》《论中国的语文科课程的发展和实施模式》《中国语文科教材发展再议》《中文速读方法面面观》《普通话教学法》《香港中文教育发展概述》。

2.谢锡金 研究范围:在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推广方面,所作研究包括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写作时粤方言与现代汉语的转换、传意写作、五种感官写作、创意写作、量表批改、全语文教学、潜意识与语文学习、写作能力、儿童阅读策略等。在中国语文方面,所作研究有写作与影像的关系、儿童语言发展、老人认字研究等。(以上研究范围,已有论文发表。)在多媒体电脑辅助语文学习方面,与同事合作发展的电脑软件包括:汉字学习、断句、标点、寻找关键词、句群、段、篇章主旨、记叙文和议论文篇章结构等(已有软件和论文发表)。已出版书籍有《语文教育(普通话)》《语文教育(粤语)》《阅读与写作——理论与实践》《廿一世纪的中国语文教学:香港的观点》《写作新意念》(以上著作皆与不同的学者合作)。

3.钟岭崇 研究范围:(1 )汉语社会语言学研究——香港中文现象及其与香港中文教育的关系,重点研究本地词汇进入书面语的有关问题。(2)中国语文科课程、教材、教法研究。(3)多媒体电脑辅助中文学习及教学——参与由课程学系语文专家及电脑专家合作的研究及开发计划(主要参与者还有谢锡金、祈永华、陆慧英、林浩昌、高宝玉等),内容包括汉语字词学习系统及阅读理解训练系统。(以上项目,曾于多个国际研讨会以个人名义或与其他学者联名发表研究报告及论文。)主要著作(部分属于联名发表):《中学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中使用香港方言词语的语言态度问卷调查报告》《香港方言词汇与词汇教学》《香港中文教学再思考——社会语言学的启示与挑战》《香港流行连环图的语言学考察》《中学中国语文科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中国语文及文化科“教”与“学”调查报告》《认知取向结合文化取向的中国语文教学法》、 “Supportive Environment for Creative Writing inChinese”“A Study of Children's Stroke Sequence Errors in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电脑辅助学习汉字和阅读理解:认知能力的培养》等。

香港大学语文研习所霍陈婉媛博士,研究语言认知和双语环境下的语言学习,主要著作有:Spectral Properties of Cantonese Vowels:Comparison with English Vowels (文学硕士论文)、 ReadingAchievement of School Children Studying in Schools UsingDifferent

Media

of

Instruction (教育硕士论文)、 “The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Speech Sounds and Tones

inCantonese”“Remembering in Chinese Signs and Characters ”“The Acquisition of Visual Spatial Script ”“The

FormalProperties of Chinese Languages in Space”“A Study on thePart Tones Play in Determining the

ComprehensionThreshold of Cantonese ”“Lexical Tone Disruption

inCantonese Aphasic Speakers”、《香港各类中学学童的阅读能力》《语言测验的理论探讨》《几个提高语言教学的要素》《汉字阅读初探》。著名语言学家汤廷池教授和曹逢甫教授也曾先后在香港大学语文研习所任教各一年之久。

接着要介绍的,是既为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又是香港中文大学伟纶讲座教授的饶宗颐教授。饶教授邃于古文字学,于甲骨简帛皆有重要著述。语文方面,近著《符号·初文·字母》一书,为多年来出土陶符研究作一总结,从陶符的空间分布,指出汉字未形成以前,其相同符号之传播,与南北史前文化交流种种现象。复取与西亚线形文比较同异,为“比较古文字学”奠定基础,开拓一新的研究领域。书中指出汉土用文字以控制语言,使语、文分离——即所谓“书同文”,文字不随语言而变化,故不必采用字母;反而与艺术及文学结合,令文学上之声文、形文高度美化,造成汉字别著丰茂硕果,成为汉文化传统之主要骨干。以上理论,皆属创见。他著《梵学集》论悉昙之学,不始于唐,六朝时已盛行,分析“十四音”至为详尽,又修正过去谈四声出于围陀一说之不当,已为学术界所接受。

香港中文大学创始于1963年。目前在该校中文系任教而又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有:

1.陈胜长 研究文字、训诂,著有《说文段注牴牾考》《高本汉谐声谱——谐声字及又读字与声调的关系之研究》《读戴震〈屈原赋注〉——兼论湖田草堂“初稿”残本与〈经考附录〉之真伪问题》等。

2.陈雄根 研究范围:重于王念孙的训诂学。著作包括:《〈广雅〉索引》(合编)、《〈广雅疏证〉引书索引》(合编)、《新式标点〈广雅疏证〉》(标点)、《〈广雅·释诂〉疏证骈枝》《从〈广雅疏证〉看王念孙的声转理论及其学说》《王念孙连语理论探赜》《〈广雅疏证〉“之言”声训研究》《〈读书杂志〉资料便检》(编)、《“赝”“膺”读音辨析》《“託”与“托”》《“中止”与“终止”》《“都”和“也”》《〈经典释文〉异文资料汇编》等。

3.邓仕樑与语言有关之研究包括:语言与文学之关系、语文教学。有关论文发表于《中国语文研究》《中国语文通讯》等刊物和《没有经典的时代——中文在香港的教与学》一书。

4.黄坤尧 主要研究诗词、音韵、训诂等。著作包括:《新校索引〈经典释文〉》(合撰)、《〈经典释文〉动词异读新探》(以上专书),《〈经典释文〉内校举例》《〈经典释文〉与汉魏六朝遗籍》《〈释文〉两类特殊如字分析》《〈释文〉“见”字音义分析》《〈释文〉“解”字音义辨析》《〈经典释文〉动词异读分析》《〈经典释文〉的虚词异读》《异读理论中的致使效应》《〈经典释文〉研究论著目录》《〈史记〉三家注异常声纽之考察》《徐广音系分析》《东晋徐邈徐广兄弟读音的比较》《高诱的注音》《说“打”》《汉字怎样记音》《粤语教学辨音训练》《粤语特区》《广州方言词语寻根》《“重”字音义辨析》《“质”字的音义》《陆游〈钗头凤〉词“错错错”的读音》等。

5.黄维樑与语文有关的研究包括:汉语语法修辞、汉字。有关著作包括:《用词造句要通顺简洁》《文字清通与风格多姿》《双文三语四正》《语文教学的四优》《余光中论中文西化》《削中文之足,适电脑之履》等。

6.黄耀堃 古代汉语方面,主要研究音韵学、训诂学及唐代方音;现代汉语方面,主要研究异形词与包孕字,以及教学语法。近期发表之专书有《音韵学引论》;论文有《试论归三十字母例在韵学史的地位》《篆隶文体辑补》《异形词和包孕字试论——从“疙瘩”讨论现代汉语词汇的书写形式》《以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作为实用语法教材所遇到的问题》等。

7.蒋平 研究重点为音系学理论。她的博士论文考察了闽北方言里元音与声调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声调与元音相互作用以莫拉为中介”和“声调响度层级”等假设,并以优选论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其他论文有《福州话的复元音与优选论》《介音的属性与音节的峰一边二分法》《福州话声调和元音的相互关系》《汉语的重叠与变调》等。

8.王晋光 语文方面,主要研究香港地区语文教学及语文学习、普通语言学。80年代迄今,发表有关语文学习与研究之文章十余篇,将辑成《语文学习与香港教育》一书。

9.杨钟基 语文方面,研究范围包括:中六中国语文及文化科、中国文学科课程设计;大学国文、大学语文进修科(商用中文、行政事务中文、口语传意训练、文艺写作、演讲及辩论等),大学写作训练及“创作”科之课程设计。编辑书籍有:《大学国文教科书》。论文包括:《写作教学与中文系课程设计》《就香港大专中国语文教学的困局探讨语文自学中心的角色》《大学语文科的规划与实践》等。研究计划包括:中文语文能力测试研究,内地、港、台大学国文课程及教材比较,80年代以来香港中文教学发展研究。

10.张光裕 多年来专注探索汉字之起源和发展, 从事古文字之研究及应用。除整理有关传世古文字资料外,并结合新出土陶文、卜辞、金文及楚简等原始素材,考证古文字之字形、字义,从而印证补充古史及古文献之记述。有关汉语汉字之主要著作有:《先秦泉币文字辨疑》《雪斋学术论文集》《包山楚简文字编》《东周鸟篆文字编》《曾侯乙墓竹简文字编》(以上专书);《从新出土的材料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及其相关的问题》《〈说文〉古文中所见言字及从言从心偏旁互用例札迻》《新获邓公牺尊的神兽造型及其意义——兼谈有关邓国国姓的问题》《雪斋新藏可忌豆铭识小》《包山楚简释文札迻》(以上论文)。

11.张双庆 主要学术兴趣为汉语方言。有关闽方言的研究, 以词汇为主,著有《〈清平山堂话本〉所见的闽粤方言词汇》及《〈祖堂集〉所见的泉州方言词汇》等论文。近年与内地学者合作,对东南方言,尤其是客赣方言有较多的研究,方法则着重在比较研究方面。1992年和李如龙教授合作出版了《客赣方言调查报告》,1996年与万波先生合作发表了《从邵武方言几个语言特点的特质看其归属》和《赣语南城方言古全浊上声字今读的考察》。在协助主持的“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计划”中,主要负责粤方言部分,并主编了该计划名下的丛书第二辑《动词的体》。1996年开始对韶州土话进行研究,所著《南雄(乌径)方言的音系》(合作),即为其中的一个成绩。此外,也开始对东南亚华人社区的汉语方言进行研究,曾发表《菲律宾闽南方言的借词》一文,现准备对菲律宾华侨的汉语方言作全面的考察。

12.郑良树 研究范围包括:古籍校勘、训诂、考辨等。 著作包括:《淮南子校理》《孙子校补》《竹简帛书论文集》《老子新校》《老子论集》《续伪书通考》《古籍辨伪学》。

13.曾志雄 近年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古文字学和古代语法。 他的博士论文《侯马盟书研究》利用文字、语法等学科知识分析了春秋末期写成的侯马盟书中的汉字、汉语的发展特征。近期的论文包括:《侯马盟书的人名问题》《〈左传〉誓词“所”的若干辨正》《香港中国语文的夹缝现象》《古代汉语在大学语文教学上的重要性》等。

此外,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而又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有:

1.常宗豪 讲授文字学。近年提倡两周金文词类研究,搜录金文铭文六千余事,初步将编为《两周金文逐一索引》。近岁又撰有《章太炎转注辨疑》《杨鲁交谊及其假借说》,评析因声求义与语源学之关系。

2.陈绍棠 专治传统语言学及文献研究。在香港中文大学讲授语文通论、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韩柳文、《诗经》、经学研究及文学史等。著有《段玉裁研究》《中国声韵学》《训诂学讲义》。论文有《论中共的简化字总表》《说臣》《古韵分部论商榷》《读破溯源》等凡三十余篇。

3.杜其容 研究声韵学,在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学报》曾发表《〈毛诗·释文〉异乎常读之音切研究》《部分叠韵连绵词的形成与带1-复声母之关系》等论文。

4.高明 于文字、声韵、训诂,均有研究。曾在《联合书院学报》发表《〈礼记·王制〉及其注疏摘谬》等论文。

5.李达良 研究文字学,著有《龟版文例研究》《卜辞之句式及其疑问词》《李善〈文选·注〉引〈说文〉考》《李善〈文选·注〉引〈说文〉校记》等。

6.李棪 研究古文字学,著有《金文选读》《读〈殷墟卜辞综类〉与岛邦男博士商榷》《北美所见甲骨选粹考释》《卜辞贞人何在同版中之异体》《联合书院图书馆新获东莞邓氏甲骨简介》《读李达良〈龟版文例研究〉》《越钟吴钟廿五器校释》《废铜堆中发现殷周彝铭集录》等。

7.李云光 研究经学、古汉语词汇,曾在《联合书院学报》发表《〈毛诗〉重言通释》等论文。

8.林莲仙 研究语言、文字,著有《楚辞音韵》《粤读反切音标两用正音表》《潮读反切音标两用正音表》等书,论文则有:《香港中国人的语言现象概说》《粤语动词词尾虚字用法的探讨》《论粤语的入声调》《粤汇释俗》《香港粤读问题散论》《粤读总论》《韩愈〈答李翊书〉“戛”字粤读之商榷》《贾谊〈过秦论〉“矜”字形音义论》《论国语和粤语的正读与误读》《出自香港人口里的国语》《从历史论潮州方言》《论汕头话的声母》《论潮语的“阳上调”》《论潮语的构词法》《论香港潮州人的语言》《民俗与语言》《论马来语的形态》《论马来语的假借词》《楚辞韵与现代汉语方言在古调研究中的交互作用》《从古音“离”声字演变的轨迹透视上古歌部与中古支韵的关系》《论古阴声韵及其韵尾》《诗韵略论》《从释道骞楚辞音探视隋代楚方音》《楚辞音说述评举要》《闻一多〈楚辞校补〉试论》《文学欣赏的语言问题》《朗诵与中文教学》等。

9.刘殿爵 研究古籍英译、词义、读音。著有《谈“核”字读音——漫谈粤音之一》《否定词“微”的一个用法》《论粤语“时间”一词的读音》《释“占,视兆问也”》《“疾”与“病”》《中国字书的传统训释方法》《行潦——〈修订本辞源〉偶笺之一》《“犁”字“力牛切”的读音》《〈夏人歌〉的拼合尝试》《谈“何为者”与“为谁”》《“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释》《秦讳初探——兼就讳字论古书中之重文》《“创始”和“创伤”》《谈“傍晚”》《就“三思”“三友”谈翻译在古代汉语理解上的用处》《“元,天也”辨》《谈“佐”和“钻”两字的读音》《〈荀子·劝学篇〉“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 水就湿也”解》《论从“未”与从“末”得声之字》、“ On the Expression Zai You 在宥”、 《“铢”字的读音》《再论“復”字的读音》《〈礼记·檀弓上〉“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章试补》《谈“間”“閒”“閑”》《“履肠涉血”一语训释的探讨》《谈“旅”字的新用法》《从“各”“里”“余”得声字的粤音》等论文,并主编《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

10.龙宇纯 研究文字学、声韵学。 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中国文字学》及《唐写全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校笺》等书, 并在《崇基学报》发表《〈广韵〉重纽音值试论兼论幽韵及喻母音值》等论文。

11.潘重规 研究文字学、声韵学、文献学。 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学术年报》发表《隋刘善经〈四声指归〉定本笺》《〈集韵声类表〉述例》《〈说文〉约论》《敦煌〈毛诗诂训传〉残卷题记》《巴黎伦敦所藏敦煌〈诗经〉卷子题记》等论文,又在《新亚学报》发表《伦敦藏斯二七二九号暨列宁格勒藏一五一七号敦煌〈毛诗音〉残卷缀合写定题记》《王重民题敦煌卷子徐邈〈毛诗音〉新考》《瀛涯敦煌韵辑别录》《瀛涯敦煌韵辑拾补》等论文。

12.阮廷卓 研究校勘、铜镜铭文。 著有《〈孔子三朝记〉解诂纂疏》《荀子斠证》《〈大戴礼记〉订补》《〈簠斋藏镜〉释文订补》等。

13.苏文擢 笃于经史之学,于文字声韵训诂,植根于群经, 著有《经诂拾存》《尔雅三传》,另有《三礼》部分,整理待刊。

14.周法高 在古文字方面,编撰大型金文字典《金文诂林》, 并对周代历法及金文断代作深入探讨;在音韵方面,著有《论切韵音》《论上古音》《上古汉语和汉藏语》,并根据其拟音,编纂成《汉字古今音汇》。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其论文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有:《〈经典释文〉动词异读之研究》(黄坤尧)、《从王念孙的〈广雅疏证〉看他的声训理论及其实践》(陈雄根)、《殷对贞卜辞句型变异研究》(朱歧祥)、《〈淮南子〉〈吕氏春秋〉〈战国策〉三书高诱注斠证》(何志华)、《包山楚简研究》( 袁国华)。与汉语汉字有关的硕士论文则有:《〈说文〉段注辨正》(陈绍棠)、《〈尔雅〉〈毛传〉〈郑笺〉异同说》 (辛炎德)、《〈说文〉段注牴牾考》(陈胜长)、《香港粤语语法研究》(张洪年)、《〈金文编〉考证》(徐芷仪)、《龟版文例研究》(李达良)、《战国青铜器铭文研究》(常宗豪)、《〈金文编·附录〉考证》 (张日昇)、《〈经典释文〉之音义研究》(江汝洺)、 《甲骨文字六书类例》(周清海)、《〈诗经〉传笺异同考》(陆婉仪)、《现代汉语的动词句型》(缪锦安)、《〈金文编〉疏证》(梁国豪)、《秦金石铭刻文字研究》(张双庆)、《香港粤语词类和构词的研究》(廖国辉)、《粤语语汇频率的研究暨其他》(何国祥)、《元杂剧口语的特性之分析与研究》(邝文迢)、《星嘉坡一种闽南话的语法的研究》(欧钟富)、《西周金文假借字考》(周国正)、《〈世说新语〉中的副词及其他一些虚字的研究》(范国)、《普通话与粤语造句法的对比研究》(叶汉源)、《金文词类的研究》(陈雄根)、《春秋战国楚器文字研究》(庄富良)、《殷代甲骨词语选释》(唐健垣)、《〈毛诗〉正音》(余迺永)、《新加坡潮州话语法研究》(张楚浩)、《〈论衡〉语法特色研究》(吴智勋)、《宋词用韵之研究》(林惠群)、《福建省莆田县方言调查》(史仁耐)、《〈两周金文辞大系〉中武王成王期重要器铭汇释》(杨静刚)、《马王堆帛书〈老子〉假借字研究》(郑崇楷)、《粤语闽南语语汇比较研究》(陈瑞端)、《曾国铜器铭文综合研究》(杜家祁)、《〈说文〉段注所称废字研究》(司徒嘉明)、《马王堆帛书〈周易〉异文考》(王建慧)、《第四版〈金文编〉附录文字考辨》(何志华)、《秦始皇刻石题铭研究》(康宝文)、《王筠之〈说文〉订段学》(樊善标)、《第四版〈金文编〉正编新增字头辨析》(许经豪)、《段玉裁古音学理论在〈说文注〉中的应用》(吴文忠)、《魏国青铜器铭文初探》(潘慧如)、《粤语的与格结构》(邓思颖)、 《〈说文传〉声训及假借字例研究》(黄婉冰)、 《徐锴〈说文解字传〉形声会意辨析》(林安)、 《汉代铜镜铭文研究》(杨昌俊)。

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的学者中,也有研究汉语的,例如:

1.李行德 研究范围:语言获得、句法、语义。1996年与吴杏莲等创建全球华语社区首个粤方言儿童语言电脑资料库。代表著作包括:《儿童语言否定词的发展》《广州话元音的音值及长短对立》、 “ Acquisition of Quantificational Scope in Mandarin Chinese”(《普通话量词辖域的获得》)、 “Development of a

Mandarin-speaking Child's Comprehension of Wh-Questions ”(《说普通话儿童问句理解的发展》)、“Linearity as a Scope Principle forChinese:the Evidence from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从第一语研究看汉语的线性辖域原则》)、

“TheInadequacyofProcessing

Heuristies

Evidence

from

DelativeClauseAcquisition in Chinese”(《汉语关系子句获得与处理策略解释之不足》)、 “Theoretical Issues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Chinese Child Language”(《语言发展一些理论问题与汉语儿童语言》)。

2.叶彩燕 研究香港粤方言语法、潮州方言语法、第二语言习得。著作包括: “Tough Movement in Chinese- English Interlanguage: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Learnability ”“Cantonese: AComprehensive

Grammar ”“VerbcopyingConstructionsinCantonese”“Aspects of Contemporary Cantonese Grammar:TheStructure and Stratification of Relative Clauses”(以上论文与Stephen Matthews合著)、“Interlanguage and Learnability :from Chinese to English”(以上专书)。

此外,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而又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有:

1.何万贯 主要研究范围:阅读心理学、写作心理学、中文科课程设计与教学。著作有:《中学生修改错别字、错词、错句能力之研究》(与萧炳基合著)、《中学生在作文中观念的组织与联系》《中学生作文中观念的显性联系的研究》《利用录音带批改作文》《香港中学生作文中语误研究》《中文科教师对学生学习和使用简体字的意见分析》。

2.何伟杰 研究范围包括母语习得、普通话教育、双语教育、教育中的语言、语言规划等。主要著作有:《写作教学设计》《普通话科教学设计》《常用字字形表》(与其他人合编)、《读书教学提问技巧》《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文教学》(英文)(以上为专著),《小学词汇教学的模式》《中学中国语文科教材的内容分析研究》《中学中国文学科教材的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中文科教师中文能力研究》《中文科教师普通话能力研究》《普通话——作为一个学科与教学语言的发展》《小学中文科课本中的父母亲形象研究》《中英双语的互依理论探讨》(英文)、《中文科品德教学的评估——高尔拔理论的应用》(以上为论文),《普通话基础听说能力训练》《普通话说话及听辨能力训练》《普通话朗读及注音能力训练》(以上为教本)。

3.余迺永 专研声韵学,特别是上古及中古之音系架构,由古文谐声、《切韵》重纽乃至二者出现于上古韵部之组合关系,指出古文谐声早于《诗经》韵部,并分析中古反切之结构,论证《切韵音》系乃确有所据而非南北综合者。文字方面,则探讨古文之字形,并由是探讨古人之生活文化。主要著作有《上古音系研究》《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两周金文音系考》《字形汇典》等。

4.周汉光 汉语汉字研究范围包括:中国语文教学法、文学理论与中文教学、中国文化与中文教学、课程发展与中文教学。著作包括:《中学中国语文教学法》(以上专书)、《清末至抗战胜利前我国国语教育之发展》《阅读教学——中文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纠正中学生造句的逻辑错误》《中文教师延续教育初探》《如何处理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联系中学读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修辞格练习举隅》《中、台、港、星的中学中文科读文教学的课程与教材比较》《中文教学在道德教育中所担当的角色》《如何运用古代章法理论进行语文教学》《中国语文及文化科文化部分的空无课程初探》《中、台、港、新中学中文科课程研究计划:有关探讨香港中文课程的文献综述(第二期报告)》(与何万贯等合作)、《中、台、港、新中学中文科课程研究计划:有关探究香港中文科课程的文献综述(第三期报告)》(与何万贯等合作)、《加强学生中国语文能力的途径》《语文单元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教师与学生对“中国语文及文化科”文化部分课程实施的回馈对今后中文科课程编制的启示》《语文教师与语感教学》。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和教育研究所主任的萧炳基教授,所从事研究项目为中文阅读理解过程、中英双语记忆体系、香港双语教育等。完成的大型研究计有“香港初中中文词汇统计”“影响香港双语教育的决定因素”“双语记忆与学习”等。曾发表与语文有关的论文有:《中文篇章主旨理论研究》《篇章主旨的加工过程》《喻意、命题数目与阅读理解的关系》《词频效应研究》《篇章结构类型对阅读理解之效应》《篇章文理线索对阅读理解之影响》《第一语文记忆对双语学习之重要性》等。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务长何文汇教授,介绍、推广粤音的基本知识多年,先后撰写了《粤音平仄入门》和《粤语正音示例》两套教材,并编著有《粤音教学纪事》《正音正读纵横谈》等。

接着要介绍的是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前身是香港理工学院,创始于1972年,1994年升格为大学。目前在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任教而又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有:

1.陈瑞端 从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中文的运用和发展问题,包括现代汉语的变异情况(如内地、港、台三地的语言变异、方言与共同语的对比研究、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语文教学、语文测试、现代应用文及专业中文的发展情况等。著作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教程》(与其他人合作)、《香港阅读研究分类目录》(中文部分)(1954—1991)、《粤北十县市方言调查报告》(与其他人合编)、《现代应用文》(与其他人合编)、《香港学生的错别字调查》等。

2.李学铭 在汉语汉字方面的研究,约可分为三个范围:(一)字形(繁体字)、字音(粤音)研订;(二)字词概念探讨;(三)语文教学讨论。曾发表有关论文三十多篇。较主要的有:《中国语文教学中的集中识字教学》《小学中国语文科的字词教学与阅读写作》《谈写作教学》《从常用字标准字形研究说到语文教师的培训》《陈援庵先生论语文教学》《在方言环境中的语文教学与学习》《钱宾四先生谈写作教学》《陈寅恪先生谈语文测试和语法研究》《夏济安先生谈我手写我口》《杨振宁先生谈中国语文的特质与改革》《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社会生活》《谈语法教学》《语文与文学之间的困惑》《字词应用与字词教学》《本港中国语文教学的处境与归趋》《异体字与异体词》《母语、教学语言及一些相关问题》《中国语文教学的文化认识与反思》《香港大专中国语文教学取向的思考》《读写测试与社会文化》。

3.石定栩 主要研究现代汉语句法、汉语词法、汉语方言以及汉语与其他语言的接触,并对语言类型学和语用学有浓厚兴趣。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以汉语句法方面为主,主要有:“TopicChain as a Syntactic Category in Chinese ”“The Nature ofChinese WH- Questions ”“The Nature of Chinese

EmphaticSentences”“On Chinese Passives”、《名词化,名物化和“的”字结构》《汉语述语结构的及物性》(与王玲玲合作)、《国外汉语语言学研究现状》等。

4.张群显 有关汉语汉字之研究范围包括:粤方言研究、音系学、拼音问题。 主要著作有:“The

phonology

of

present-dayCantonese (当代粤语音系)”(博士论文)、《粤语常用字字音异读研究》《北京话“知”“资”二韵国际音标写法商榷》《介绍一个语音意识初级教程》《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的缘起、设计原则和特点:代“粤语拼音方案工作组”报告》《从现代方言看内外转》(与张日昇合著)(以上论文)、《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共八人合编)、《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共十人合编)(以上专著)。

于去年离开香港理工大学的张日昇教授,研究语言学、粤方言、音韵学、古文字学。著有《汉字古今音汇》《金文诂林》(合作)、《金文诂林附录》(合作)、《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共三卷(合作)(以上专书),《试论上古四声》《香港语言的分工》(以上论文)等。

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 硕士论文, 与汉语有关的, 计有:“Resolving third-person anaphora in Chinese”(许余龙)(博士论文)、《香港粤语语助词的研究》(梁仲森)(硕士论文)、《广州话文白异读研究》(丁国伟)(硕士论文)。

接着介绍香港城市大学的学者。该校的前身是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创校于1984年,1994年升格为大学。目前任职于该校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而又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有:

1.郭鹏飞 研究范围以训诂学及古汉语词汇学为主。著有《洪亮吉〈左传诂〉斠正》《〈尔雅〉“林、烝,君也” 辨疑》,博士论文题目是《尔雅义训释例》。

2.廖国辉 研究范围包括文字、语音、语词、语法、语言应用、语言教学及实验语音。主要著作包括:《汉语的屈折》《团音的颚化》《粤语的读书音》《白马非马》《从外来词的使用情况看男女生对西方文物冲击的反应》《从外来词的使用率看青少年对西方文物的兴趣》《香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粤语与普通话用语初探》《汉语受事格位置初探》《全自动汉语文摘技术》等。

3.蔺孙 研究范围包括应用语言学、电脑辅助语言学习、社会语言学、英汉对比语言学等。有关著作包括:《评1960年的广州话拼音方案》《浅谈香港街道名称用字》《两岸对海外电视新闻广播中的语音对比分析》(与史湄合作)、《论九七年后香港的语言政策》《粤语拼音速记方案》(与冼景炬等合作)、《推广母语拼音,提高语音敏感度》(与童哲生合写)、《通繁达简——电脑辅助简化字学习系统》(与曹立舸合作)。其他作品包括:商业普通话电脑辅助教学软件(与梁燕冰等合作)、粤方言拼音的应用录像带(与童哲生合制)、粤方言拼音输入法的安装录像带(与童哲生合作)、“通繁达简”软件系统——简化字学习套。

4.徐烈炯 在生成语法(原则与参数理论)框架下研究汉语句法问题,曾研究的课题包括:话题结构、空语类、词汇一题元控制、量词辖域、疑问句、反身代词的约束、有定性与词序的关系等。近年开始研究汉语方言语法,注重北京话、广东话与上海话语法方面的异同,涉及双宾结构、 话题结构、 重叠式等。 主要著作有:“ On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and theOblique Construction in Cantonese”(with Alain,Peyrauble)、“Definiteness Effects on Chinese Word Order”“The Antecedent of Ziji”“The Long- Distance Binding of Ziji ” “ Remarks on LF- Movement in Chinese Questions” “Towards a Lexical- Thematic Theory of Control”“Free Empty Category”“Topic Structures in Chinese”(with D.T.Langendoen)、《与空语类有关的一些汉语语法现象》。

5.徐云扬 研究语音学、实验语音学、汉语方言、语音演变。著有《中古汉语浊声母转化后成为送气与不送气的解释》《上海话声调的语音学与音韵学的分析》《香港广州话近百年声母与韵母之变化》等。

6.王培光 长期研究汉语教学,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汉语教学研究之中。近年采取广义语言能力的观点来探讨语言教学。主要著作有《语言能力与中文教学》与《普通话教学新探讨》两书,另有《语言运用能力与语言审析能力的分析与验证》《西方语法教学的新趋向》《从语言教学观点论台湾中学的教学语法》等论文。

7.郑定欧 研究以香港粤方言为焦点的应用语言学,包括对比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理论。主要著作有:《广州话研究论著索引》《今日粤语》《香港辞典》《香港粤语词典》。

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邹嘉彦教授,自60年代以来,著作范围以语法结构及演变、 自然语言处理及社会语言学为主。 80年代前后,曾到世界各地华语社区作实地调查与分析,并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编制工作,提供了汉语方言海外分布图及有关详细分析,对各地语言词汇、语音、语法作了深入及广泛的研究。邹教授的早期著作多有关量词、部首及疑问句演变。近期的研究及著作,则着重各地汉语大语料库(超过一千万字)收集及分析、汉语篇章结构及自动摘要、语言社会文化相互关系、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政策。

该校语文研习所林建平先生,研究香港粤方言、普通话教学,著有《中学普通话科教学设计》(与苏洁玉、郑崇楷合编)、《普通话教学理论与实践》(与施仲谋、谢雪梅合编)及《汉语拼音直读法教学初探》《进阶普通话自学课程》《再谈进阶普通话自学课程》《普通话教学法课程的设置》《从电视新闻报道看粤语语音的转变趋势》《香港中小学普通话教学的几个问题》《重整香港中小学普通话课程的几个建议》《香港粤语变调调查研究》《拼音与正音——广州话拼音教学的新尝试》《比较几本辞书标记普通话读音的差异——兼谈新旧读音》《普通话最优化声调教学》《香港粤语入声字变调初析》《普通话拼音教学法述评》《香港大专生普通话h 声母错读研究》《客家方言受粤语同化一例》《普通话师资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施行》等论文。

此外,在该校语文学部任教而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有:

1.陈志诚 汉语汉字之研究范围包括:语文教学、母语教育、汉字结构和汉语书写系统问题、现代及当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新文体的形成和发展、古典文学作品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粤方言研究、应用文与应用写作、语言对比和翻译。有关汉语汉字的主要著作包括:《应用文基础》《实用现代汉语课本》《中文基础词典》(以上专书),《日本语文对五四前后中国新文体发展的影响》《梁启超和日本语文对中国新文体发展的影响》《香港中文教学的发展及现存的若干问题》《香港粤语的地位和应用问题》《谈外来词的汉化》《类型练习在语文教学上的功过》《谈两个中日汉字的结构及其所反映的文化意义》(以上论文)。

2.曾子凡 研究范围包括:普通话与方言、粤方言研究,普通话与粤方言之对比研究。主要著作包括:《广州话·普通话语词对比研究》《广州话·普通话口语词对译手册》(增订本)。

接着介绍香港浸会大学的学者。香港浸会大学的前身是香港浸会学院,创校于1956年,1995年升格为大学。目前任教于该校中文系而又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有:

1.周国正 研究范围包括:古代汉语语法、文字学、现代汉语及粤方言。主要著作有:《〈左传〉主、宾语复指方式研究——兼与〈史记〉作比较》《卜辞两种祭祀动词的语法特征及有关句子的语法分析》《认知角度下的汉字表意特性》《分析与综合——形声字的双重特性》《汉字形符在传意过程中的作用》《汉字结构及其表意方式探究》《“是”的聚焦功能质疑》《汉语中句法主语的存废》《论粤音之规范及其量化》《语法句群与篇章句群》《论主语残缺》《香港书面中文内的‘非标准成分”问题》。

2.宗静航 任教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汉语语法等课。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文字学、古文字学、训诂学、古籍辨伪和先秦典籍等。已发表之主要著作有:《汉字浅谈》(书)、《〈尔雅〉浅谈》《形训与中国语文教学》《也谈简体字》《语言与典籍辨伪》《字典与读音》(以上论文)等。

左松超教授于1983—1995年任教于该系。左教授的研究范围包括先秦典籍、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校勘等,近年以研究出土之竹简帛书为主。已发表之专著及论文数十种,包括:《马王堆帛书中的异体字与通假字》《论〈儒家者言〉及其与〈说苑〉的关系》《马王堆帛书校〈说苑〉三则》《马王堆汉墓研究资料目录索引》《论〈春秋事语〉》《汉字简化的检讨》等。

此外,著名声韵学家陈新雄教授,也曾在该系任教。

香港浸会大学语文研习所副教授范国先生,研究汉语教学、词语统计分析、粤方言声调、简化字教学。主要著作有:《〈世说新语〉副词及一些虚词研究》(硕士论文)、《香港初中学生中文词汇研究》(与其他人合著)、《〈广雅疏证〉引书索引》(与其他人合编)、《〈广雅〉索引》(与其他人合编)(以上专书),《小学中文科教师中文技能研究》《香港传媒语言标题近年流行的一种修辞手法》《香港教育政策对中学中国语文教材的影响——50至70年代历史之考察》《对香港大专学生教授国内简化字系统》《中港三个汉语词语统计研究之比较》《香港粤语叠字式声调调值结构的研究》《普通话和广州话(n)(1-)声母的对比及有关的学习问题》《粤语口语中名词性叠词之连调规律》《香港年青人姓名粤语调类研究》(以上论文)。

此外,在香港岭南学院中文系任教的李雄溪博士,研究文字学、训诂学。主要著作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研究》《高本汉〈雅〉〈颂〉注释斠正》。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首席讲师何国祥先生,著有《汉语音素频率统计》(英文)、《西文汉语教科书词汇之比较研究》(英文)、《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主编)、《国内、台湾、香港出版频率统计中最常见二千字的比较》(英文)、《普通话科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普通话师资培训课程及教材编写指引研究报告》《常用字广州话异读分类整理》等。

在新亚文商书院任教的何添博士,研究中国文字学、语文教学、法律语文。著作包括:《实用文写作指要》(与岑练英合著)、《〈说文解字〉形声字探原疑义例释》《王筠〈说文〉六书相兼说研究》(以上专书),《〈说文〉许氏六书今议》《中国文字断层问题研究》《从双声关系推寻古汉语同源字的可能简析》《论香港粤方言中的记音字》《谈如何结合“中国语文及文化科”之“文化”项目来进行语文教学》《粤方言词汇入文之再研究》《“中国语文及文化科”试卷—甲部“实用文类写作”的设计与评估》《以文化问题作为语文教材的探讨》《从讨论文化问题中学习语文——谈中国语文及文化科的篇章学习与应考》《从香港中学中文科写作技巧课程的设立试论中学会考中文科的革新》《谈香港城市大学小学教育荣誉文学士“中国语文、课程设计及语文教学”科的设计原则》《中文在香港法律上应用的问题》《在普通法制下应用中文的问题》《过渡期的香港法律中文文本的语言》(以上论文)。

接着介绍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现任主席姚德怀先生。姚先生主要研究有关“语文建设”的问题,尤其是:(1 )近现代广义外来词一名多译及其词源问题,(2)汉语词汇的整理与规范。 近年主要著作有《中文为准与英文为准》《华语词汇的整理与规范》。姚先生认为:(1 )语文规范或立法必须有系统的整理为基础;(2 )规范化的工作是使正俗有序,而不是废除俗字俗音俗词;(3 )广义外来词(包括外国人名地名)也需要有系统的整理,需要一个有效的较完整的互相参照系统;(4)这些基础研究是未来汉语词书电子网络化的准备工作和先决条件。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理事田小琳女士,研究范围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及基础语文教育,对语法中之句群研究、教学语法体系及其应用、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反映不同社会背景的社区词、香港社区词、普通话教学法尤感兴趣。主要著作有:《现代汉语》(与程祥徽合著)、《语言和语言教学》《语法和教学语法》《语文和语文教学句群》(与吴为章合著)、《语法和左邻右舍》。

近年来,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丁邦新教授、王士元教授、张洪年教授,分别加入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更加强了香港研究汉语汉字队伍的阵容。

注释:

〔1〕各单位学者按姓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标签:;  ;  ;  ;  ;  ;  ;  ;  

香港汉字研究_香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