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定,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做气管插管或者是切开给氧的处理,且氧气的流量一般在6-8L/min,以纠正病人的细胞缺氧情况,保证病人身体内部各个脏器功能的正常运转。
2.取休克卧位: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要取特定的卧位,即抬高头部和腿部,使其呈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呼吸的情况。
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身体反应情况,并设专人护理进行生命体征等各个指标的详细记录:
(1)观察患者的意识:如果意识淡漠,说明存在缺氧的情况,如果意识清楚,说明脑循环得以改善。
(2)观察患者的面容和皮肤颜色:如果皮肤出现苍白,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则说明患者存在微循环灌注不足的情况,如果皮肤出现血点或者是瘀斑,说明进入凝血阶段,如果面色红润,与常人无异,说明情况有所改善。
(3)观察患者的脉搏:如果脉搏较细,且速度较快,说明病情开始恶化,如果是脉搏增强有力,速度趋于正常,说明有好转。
(4)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脉压:如果血压和脉压均属于下降的状态,说明病情在恶化,如果有回升的迹象,说明有好转。
(5)观察患者的呼吸:呼吸不规律、急促、呼吸浅等说明病情恶化,如果呼吸频率增至每分钟30次或者持续下降,说明病情危重,需要做好抢救的工作。
(6)观察患者的尿量:如果尿量能够在每小时30ml以上,则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7)观察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如果CVP在0.49kPa(125pxH20)以下时,说明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如果大于1.47kPa(375pxH20)时,则说明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时候,如果大于1.96kPa(500pxH20)时,说明患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情况。
(8)观察患者的动脉血气:在此要观察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前者的正常值在75-100mmHg,后者在40mmHg,如果是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则需要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4.合理的调整输液的速度和剂量,以改善心脏的负担
(1)遵照医嘱和病人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调节输液的速度和剂量,最好是开放一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分别进行输液、输血以及给药的情况,并将输液的速度调整至大于失液的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给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配伍原则使用,并严格的控制药物的浓度和滴数,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做好详细的记录。
(3)在给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给药的目的,按照先后的顺序依次给药。
(4)当对病人进行快速滴液的时候,需要观察痰液的情况,避免心衰和肺水肿情况的发生。
(5)详细的记录病人24小时的输入量以及输出量。
5.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需要进行的护理手段
(1)详细的记录药物的名称,明确药物的用法以及剂量,保证正确合理的用药。
(2)不要过快过慢的给药,药物的滴速要保证匀速,以维持血压的水平。
(3)需要在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以免血压降低。
(4)如果患者出现尿量少、四肢厥冷以及脉搏细的情况,需要停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5)做好药物的封闭工作,避免药物外渗。
6.观察药物使用后的反应,尤其是阿托品类药物,要观察患者的面色、瞳孔反应以及有无躁动的情况,如果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询问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减少药量或者是停药处理。
7.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例如:使用控温毯、盖被等,但是不宜使用热水袋,避免烫伤病人或者是使皮肤扩张等情况的出现。
8.皮肤护理:
(1)纠正病人休克的状态,改善身体周围的微循环灌注,增强身体皮肤的抵抗力。
(2)定期进行翻身处理,保证每2小时一次,如果患者的休克情况较为严重,则要减少翻动的次数。
(3)护理的过程中,要保证动作的轻柔以及熟练,避免增加病人的刺激性。
(4)定期更换床上用品,例如:床单、被罩、枕套等,保证床上用品的干净和平整,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5)提供气垫床,减轻局部受压程度。
以上就是一些危重患者发生休克的处理方式,此外,还要说一些急救的大致流程,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备血、输血以及补充血容量的处理,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激素和抗生素的处理,对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及时采用利尿剂、强心剂进行处理,并配合心电监护,对于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需要远离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的药物处理,在此期间,还要保证患者的呼吸畅通,纠正酸碱失衡,改善微循环等。
论文作者:张琴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患者论文; 情况论文; 病人论文; 休克论文; 药物论文; 病情论文; 危重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