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控制论文_麦志生

浅谈市政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控制论文_麦志生

佛山市南海俊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528225

摘要:市政道路在城市基础设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其最重要的公共设施之一。市政道路建设质量对市民福利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本文分析分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其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目前沥青路面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大量建设,但因技术、管理以及原材料选择等方面原因,以致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高速公路出现比较多严重的病害现象。为此,本文从施工角度对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1.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现状

目前,我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基本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从通车后观察主要表现为:(1)路面裂缝多,病害发生率明显偏高;(2)连续降雨后,路面网裂严重.坑洞多;(3)道路交叉路口及公交汽车站台周边,多有面层细料脱落.车辙严重等病害。

1.2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

1.2.1稳定碎石基层质量低劣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普遍存在下列违反规范的行为:

(1)集料大于40mm 颗粒数量占粗集料总量的30~40%,10~40mm 颗粒数量严重不足,混合料产生严重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导致对集料级配造成严重失控后果。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普通搅拌机搅拌,对拌和料的均匀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产生混合料离析现象;

(3)为保证混合料成型,采取提高水泥用量并用细料罩面;

(4)施工缝多但处理草率等问题导致半刚性基层裂缝增加,直接影响到通车后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增多。

1.2.2 没有保证层间连接施工质量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与高速公路相比,其层间连接施工质量更难以保证,主要表现为:

(1)没有封闭施工的客观环境,容易造成连接层面间污染,为沥青路面结构层层间连接带来不严密的后果;

(2)基层透层油喷洒往往在铺筑沥青层时进行,由于污染和粉尘,实际上不能达到透和联的作用,而半刚性基层暴晒时间过长出现干缩裂缝现状;

(3)由于沥青面层间粘层油施工没有按规范进行,现实中因急刹车导致面层整块滑移.撕裂或脱落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层间连接不紧密,易使地表水浸入,此时若在层间有浮尘或松散颗粒,水进入层间缝隙后,缝隙中饱和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动水压力及以后荷载重复作用,对缝隙产生冲刷,形成唧浆,使缝隙处结构层强度降低,最终形成空洞,对路面带来损坏。

1.2.3沥青面层施工工艺粗糙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摊铺,由于通车的需要,在施工中往往是半幅施工.半幅通车,由此导致纵向冷接缝现象较为普遍。但由于处理冷接缝的工艺粗糙,影响了路面施工质量,其主要表现为:

(1)压实机配置不合理,碾压操作没有按工艺要求严格进行,对路面压实度和平整度造成一定影响;

(2)交叉路口铺筑分块不合理,增加人工作业,影响路面铺筑质量;

(3)冷接缝处常产生骨料离析现象,影响路面质量且易产生路面病害。

2.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措施

2.1加强集料质量控制

资料表明,集料质量和集料级配是沥青路面层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最关键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集料应符合下面两项要求:第一碎石表面微观粗糙度大,且形状接近立方体,质地坚硬;第二使用人工砂,限制使用圆形颗粒的天然砂。从目前市政道路就地采购的碎石来看,其规格普遍不符合要求,因此沥青路面施工用碎石必须向无风化片石料场定点采购,要求料场采用二次破碎工艺进行碎石加工。一破采用锷式破碎机进行破碎,二破采用锥式或反击式轧石机进行,以减少针片状碎石含量,且筛孔的尺寸应与要求碎石的最大粒径相匹配。

与此同时,对采购进场集料应按规范进行检验,尽可能加大抽检密度,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退场。为了避免堆场表土掺合于集料中,堆场必须进行场地硬化。以免不同规格碎石混杂,就要对不同规格的集料要设置隔仓堆放。各种不同的集料堆场要设置有料源.粒径.用途等内容的标志牌,便于抽检,防止上料差错。

2.2提高基层施工质量

(1)改变施工方式。淘汰水泥稳定碎石层现场拌和,人工摊铺的施工方式;采用水泥稳定土拌和楼集中拌和,机械摊铺的方式。

(2)抓好原材料控制。水泥等级应选用低于32.5级且不带R的初凝在5h以上.终凝时间12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集料用做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1.5mm,并形成良好级配。

(3)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太大。水泥用量太大不仅不经济,还会使基层裂缝增多增宽;水泥用量宜控制在5%以内。

(4)重视混合料摊铺接缝的处理。尽量减少施工纵缝,采用全幅摊铺或两机并铺;当纵缝不可避免时,务必把松散部分挖除并做成垂直整齐的下切面,把握好松铺厚度按规范要求碾压;对于横向接缝,一般以两构筑物间作为一个施工段落,无构筑物较长路段,应加大一个作业班次内的施工长度,尽量减少横缝。横缝的处理方法同纵缝。

(5)压实时,压路机的机型、激振力应与基层厚度相匹配,碾压长度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应在最佳含水量时碾压,碾压长度要随之调整;养护宜采取喷洒透层油进行,并用土工布覆盖,以利于成品保护,避免车辆以及行人闯入,喷洒应选择在半刚性表层风干时即可进行。

2.3强化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执行过程控制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应该在前面的材料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在这个的基础上强调生产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必须铺筑100~200m(单幅)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现场钻井岩芯样本的观察空隙率的大小,从而确定生产标准;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按质量管理要求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的制订,用于检查混合料的生产质量;严格执行经检验的标准混合比例,如遇材料变化并经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不符合实际的技术指标应及时调整或重新设计。城市环城道路及一级主干道必须进行验证阶段,另一种方法就是当其他道路当材料与同类道路完全相同时,可直接参考成功的经验,但应注意过程检测技术指标。

2.4加强路面施工作业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关键在于施工质量过程中,对平整度和压实度的控制。要控制好市政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就要注意如下3点:

(1)混合料要制订好现场作业计划,配置匹配的施工机具,在运力上要有所冗余,压路机必须达到3台以上(包括一台轮胎压路机)。

(2)为了达到最佳碾压效果,应该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压实工艺,进行初步.复压.终压三个碾压步骤。

(3)市政道路接缝较多,应注意接缝处理以及严格按规范操作,特别通车需要纵向接缝冷接缝较多,鼓励摊铺设备加设沥青加热系统,实现冷接缝热处理,最大限度改善冷接缝所产生的问题;在作业现场应采取有效措施,并通过严格的施工工艺加以避免纵向接缝产生的接缝离析现象。

3.结语

由此可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存在经济性、缺乏适用性以及多病害的问题,既有建设各方主体行为不规范,也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不到位的不足的原因所致。因此,要提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还需要建设单位工作要进一步有效工作以及要确保设计深度.施工企业自控要到位.监理检查要把关.要客观对检测结果.政府部门要建立沥青路面设计以及施工标准体系、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需要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敏儿,何洒露.探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策略[J].科技资讯,2012,02:162.

[2]涂晓芹.浅析市政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控制对策[J].福建建材,2015,03:60-62.

[3]顾春风,陈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的控制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16:156.

[4]潘孙儒.解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3,10:185.

[5]陈亮.浅析城市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3,20:178-179.

论文作者:麦志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浅谈市政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控制论文_麦志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