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亟待保护_林业论文

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亟待保护_林业论文

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亟待保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藏高原论文,植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藏高原原生植被地区是许多重要河流的发源地,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青藏高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对全球的大气、水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一、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形成

青藏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青藏高原的气候一方面受夏季印度西南季风和冬季西北环流控制,另一方面又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沿东南至西北方向,气候也由暖温湿润向寒冷半干旱和寒冷干旱变化,由此形成了东南部降水量达到2000—3000毫米,而在西北部仅为300—500毫米的现象。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植被,也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的变化,依次出现了常绿阔叶林、寒温针叶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等。由于青藏高原具有严寒、大风、高辐射、蒸散量大、土壤侵蚀等独特特性,乔木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活动难以维持,因此,森林分布极不均衡,除西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区和西南部分国境界附近外,青藏高原几乎没有天然分布的乔木和大灌木,仅在村镇周围附近可见到生长不良的零星四旁树。青藏高原地区现有林地面积720.27万公顷,保护区总面积147.50万平方公里。

天然原生植被的形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个地区的原生植被是在这一地域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是光、热、气、水、温度等长期积累的过程。现存的原始生态群落、天然原生植被和自然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地位和作用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青藏高原集中分布了大量的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根据我国生物工作者的10次考察结果,已知整个高原有维管植物1500属,12000种以上,种数占全国总数的40%,其中青藏高原有60余个特有维管植物。青藏高原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和高寒荒漠生态系统,由于长期生活在特殊的高寒条件下,无论在组成、结构和外貌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特性,并且非常脆弱,如果遭到人为破坏,则很难恢复甚至不可能恢复起来。高原原生植被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是人类宝贵财富。

青藏高原现有的原始生态群落是自然界长期积累、长期演化、不断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生长的结果。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和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必须保护好这块高原原生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三、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林业六大重点建设工程,青藏高原地区涉及到四项。西藏自治区占青藏高原面积的一半左右,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因此西藏自治区原生植被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这里以西藏自治区的保护情况来说明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原生植被保护问题。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等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拉萨周边造林绿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实施了生态搬迁。太阳能开发试验点、薪炭林建设都是为了保护植被、补充能源的需要,是很好的做法。

目前,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恢复与保护主要采取工程措施,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等,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好自然状况良好的原生植被,同时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原生植被生态系统,双管齐下。

西藏自治区天然林保护工程自2000年5月启动以来,经过4年多的实施,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对120万公顷天然林资源实行长年管护;三是较好地完成了生态公益林阶段性建设任务,累计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7967公顷;四是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正式开始启动,2002—2003年已安排退耕还林任务40万亩,目前已完成了30万亩,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目前,已建自然保护区13处,形成了一个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网络,并且拥有全国三个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陆地哺乳类动物自然保护区,西藏保护区面积达39万平方公里,约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32%,囊括全区珍稀动植物种类的90%以上。这些林业生态工程措施促进了原生植被的保护,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由于青藏高原区位特殊,植被单纯、生态型居多,经济林较少,农林牧关系复杂,人口少,素质较低,社会经济水平欠发达,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林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原生植被保护目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边缘地区森林采伐使许多优良珍贵树种锐减,同时也威胁到林间植物和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如喜马拉雅山白皮松、驼绒藜、塔尔羊和赤斑羚等。

二是对野生动植物的滥捕滥猎和滥采乱挖,如高原北缘地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猎杀野牦牛和藏野驴等现象,使国家级濒危动植物资源大量减少。

三是盲目发展畜牧业,草场过牧引起退化,直接威胁原生植被的保护。

四是森林面积少,覆盖率低。不包括实际控制线以外的面积,森林覆盖率只有6.97%。

五是保护力度不够,由于多年来对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野生动植物数量与种类等基本家底不清楚,缺乏全面、长期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更缺乏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

四、保护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基本思路及应采取的措施

按照林业跨越式发展总体思路,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以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为主,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为辅,实行严格保护和慎重开发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原生林草植被,维持雪山、冰川、河流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强区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提高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质量,恢复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形成一个以高原原生植被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高海拔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要统筹好生态保护与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好生态保护与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好生态保护与农业、畜牧业发展。

二是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根据国家的财力,代代相传,不可随意改变规划,法德并重。当前国家对林业的投入是空前的,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开创性地把保护青藏高原原生植被工作抓上去。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青藏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状况,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措施与政策。

四是坚持分区突破的原则。在摸清家底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类型,划分若干区域,在易于保护的地区首先得到突破,积累经验,逐步开展。

五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要积极推广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科技含量,广泛吸收包括国内外不同主体参与保护与开发。

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保护与发展,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开展科学考察和专题研究工作

青藏高原原生植被的状况和高海拔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不清楚就不能很好地加以保护与发展,要改造自然必须认识自然。因此,要弄清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现况。应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开展青藏高原原生植被和高海拔地区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在充分调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尊重当地人文、历史文化和资源利用方式,提出切合高海拔地区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为有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搞好规划和工作指导

为了促进高海拔地区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与发展要有一个好的规划,一个大的规划,明确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和高海拔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重点及需要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以便指导今后的工作。

(三)加大投入,加快原生植被保护和建设步伐

鉴于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保护任务繁重,治理环境和开展生态保护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因此,要结合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加大对青藏高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力度,尽快恢复这一地区原生植被生态系统。同时要多渠道筹集各种资金,加快保护和发展进程。

(四)加大保护力度,强化保护措施

由于高原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物物种。但近年来因区内超牧、过牧严重,草场退化,栖息地受到了严重干扰与破坏,加上区内偷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严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许多处于濒危状态。因此,该区重点应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过牧压力和人为干扰,加大打击非法猎捕、乱采滥挖等行为。

(五)慎重和适度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青藏高原旅游资源丰富,区内已陆续建立起一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风景点,并已初见成效。同时,各地还有一些具有相当开发价值而“养在深闺人未知”的森林风景资源有待开发。要在大力保护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好该地区的森林旅游资源优势,合理适度发展森林旅游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标签:;  ;  ;  ;  

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亟待保护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