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待友之道及其当代启示
张福如1,赵 琳2
(1.嘉应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2.南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宁 530299)
摘 要: “朋友”在孔子时代是既指兄弟,又指弟子,还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最高境界是知己。待友思想是孔子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待朋友忠恕统一;对待朋友诚信为本;对待朋友守义;对待朋友谦和恭敬;尊重朋友的主体地位;对待朋友以和为贵。孔子的待友之道给我们对待朋友提供了不少启示:要替朋友合理的根本的利益考虑;对待朋友要讲诚信;与朋友相交要讲原则;对待朋友要谦和恭敬;要与朋友保持适当距离;要尊重朋友的个性。
关键词: 孔子;朋友;待友之道;启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治理的DNA[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人幸福的DN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我国传统中被称为“人伦”。儒家认为,基本人伦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自古至今,朋友都是一种基本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人际交往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朋友关系将是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关系。每一个人能否处理好朋友关系,直接影响着自身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影响着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孔子的伦理思想中有独特系统的待友思想,时至今日,孔子的待友思想不仅有思想史意义,而且有方法论和实践意义。
一、孔子时代“朋友”的内涵
自古至今,朋友在人们的意识中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诗经·小雅·常棣》中有云:“虽有兄弟,不如友生。”[2]87这里的友就是指朋友,不言而喻,朋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在古代,就有不少人把朋友看得比兄弟还重要。随着社会发展、人的交往范围扩大,朋友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
“朋”的原义是一种货币单位,远古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因此,有结党成群的含义;“友”的原义是以两手相助,有互助的意思。在这些含义之下,“朋友”适用于没有血缘关系但密切联系的人之间,及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之间。在孔子时代,“朋友”是指兄弟一般的师友或志同道合的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论语》中的“朋”既有弟子的意思,也有兄弟的内涵。孔子在《论语》开篇便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1意思为,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对这句话旧注中还有其他的解释,“同门曰朋”[2]87,这里的“朋”便是指“弟子”。即还可以解释为弟子从远方来向自己学习,这是件很快乐的事。在某些场合兄弟和朋友意义是一样的,如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在为自己没有亲兄弟而叹息时,他的同门子夏劝慰他说:“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也。”[3]176-177这里就是把朋友比作兄弟。由此可见,孔子对“朋友”的定义是开放延伸的:朋友既可以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也可以是相熟与行的弟子们。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单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无法继续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了适应此新局面,孔子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国家。孔子认为“国”与“家”具有相似的组成结构。[4]117-119“国”是“家”的拓展和延伸,“家”是“国”的缩影与模型,家庭的安宁与融洽,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奠基石。所以,孔子讲究“孝悌”规范。“孝”是指对父母的尊重孝顺;“悌”是指对兄弟的爱护。其中体现了维护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下级对上级的顺从,和处理社会中左右关系的平衡的规范。[4]117-119因为“家”是“国”的缩影,所以,孔子认为用于处理家庭关系的规范同样适用于处理社会关系,社会中“朋友”关系如何处理可以参照处理兄弟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因此,朋友有兄弟的意思。
《论语》中的“友”还有志同道合的人的意思。旧注中说:“同志曰友”[2]87。这里的“志”便是志同道合的意思,“道”就是指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如果人与人之间有分歧也能成为朋友,那是因为他们“道”同;而不能成为朋友的,一定是因为他们的“道”不同,这就是孔子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3]243
二、孔子待友的主要思想
(一)对待朋友忠恕统一
在综合测评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各个指标的权重和综合测评模型。考虑不同测评主体的能力差异,本文主要采用客观赋权法来实现。为了提高可比性和促进作用,本文拟采用理想点法来实施综合测评。
1.忠诚为上。孔子认为要忠诚待人——“与人以忠”,对朋友更要忠诚为上。子贡曾向孔子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3]186意思就是一个人把别人当朋友,就必须真心实意替朋友的合理的根本利益考虑,这就是对朋友的忠诚。对朋友的忠诚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还是维系朋友之间友谊的必备条件。也只有真心实意的、发自内心的待朋友忠诚,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3]197-198的理想效果。只要一个人忠诚相待朋友,那么到哪里都不必担心没有人支持,也不会被朋友遗弃。正如孔子所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3]208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做到待朋友忠诚,“与人以忠”,单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够的,自己还必须加强学习。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3]75孔子认为,忠信是大家天生就具有的本质,但只有好学,才能将这本质保存和发扬,才能比其他人收获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职业教育站在新起点,要担当新使命,把握新要求,实现新作为。
1.点到即止。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问友时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3]186意思就是在需要给朋友提建议或劝诫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尊重对方的个性,要选择合适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交流。如果对方要一意孤行,劝诫就可以停止,不必自取其辱。在孔子看来,一个人作为朋友的朋友,要替朋友考虑,规劝朋友少走弯路、少犯错,对方能接受且改正就最好不过了,如果对方不接受自己的建议、劝诫,就要停下来,不要无休止去建议、劝诫,这是因为,一方面自己若无休止去建议、劝诫,极大的可能是反而被对方羞辱;另一方面,朋友更了解自身的情况、需要,有可能朋友的一些私密情况自己不了解,若过多建议、劝诫,实际上忽视了朋友的主体地位。“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既又尽了身为朋友的责任,又尊重朋友的个性、主体地位,还是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
(二)对待朋友诚信为本
孔子十分注重“信”的作用,孔子认为最为重要的交友的原则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3]6。孔子对待朋友的诚信包含两个方面:真诚和取信于人。
1.真诚。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基本要求,对待朋友必须诚信为先。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3]7在此,孔子不但教育弟子对待人特别是对待朋友,要“二重”:一重视道德修养,二慎重选择结交朋友;还把真诚对待朋友、取信于朋友当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做到真诚对待朋友、取信于朋友,首先必须对朋友要有一种“无友不如己者”的态度,此中的“不如己”是“不类己”、“与己道不同”的意思,与“道不同,不相与谋”中的“道不同”意思相近,就是朋友之间要志同道合,这是真诚的基础。其次,在朋友面前有“过则勿惮改”的态度与做法,也就是在朋友面前能够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足。再次,真诚对待不同类型的朋友,无论是对待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还是不如自己的朋友,都要重视其长处、尊重其优点,这因为“术业有专攻”、“三人行必有我师”。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2]95意思是说,人若没有真诚的心,所说的话就不是实话。这是与孔子真诚思想一脉相承。
2.取信于人。孔子认为,对待朋友应诚实守信,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主张“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孔子认为这是最下等的“士”就能做到的。弟子子贡曾问孔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士?”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3]198-199即常怀羞愧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外国能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样的人可称士。子贡问:“比这差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3]198-199即宗族里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人称赞他恭敬尊长。子贡又问:“请问比这再差一等的呢?”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3]198-199即说话诚信,办事果断,这是最普通的人,不过,能够做到如此也可以算作最下等的士了。这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的由来,虽然这句话在长期的使用中渐渐偏离了原来的意味,到今天只是表达诚实守信,心口如一,言行一致。正如孔子所说,最普通的人都懂得“言必信,行必果”,更不用说立志成为“君子”的人了。与朋友相交,要取信朋友,除了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之外,还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55。
需要注意的是,该文未对比六味地黄丸与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从服药的依从性来看,丸剂显然价格更为低廉,同时用药方便,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此外,加味六味地黄汤本身含有较多的热量,会影响热量的摄入总剂量,需要重视饮食的调节,适当的减少食量,避免热量摄入过多导致体重上升[5]。
(三)对待朋友守义
“义”是表示合理、规则等意涵的概念,是人们行为的最高依据。《礼记·中庸》中也提到:“义者宜也。”[2]178也在强调一切以合理性为准则,合理性也是一切行为的准则,与朋友相交亦是如此。
1.见利思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55旨在说明社会生活中君子与小人对待利和义的不同态度:品德高尚的君子面对义与利的选择时首先考虑的是义,而一般人面对义与利的选择时首先考虑的是利。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彼此利益不一致甚至是利益冲突的情况,怎么化解朋友间的利益矛盾呢?作为品行高尚的君子,肯定不会功利心过重,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首先考虑怎么样合理划分利益,才能让朋友之间彼此各安其位、各得其分、各享其利,这样,就会使得朋友之间保持长久的友谊。反过来,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的朋友必将越来越少,甚至最终一个真正的朋友也没有。也就是对待朋友不“义”,必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基于这样的解读,孔子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包含了这样的意思:朋友之间要见利思义,才能友谊之树长青。
经济因素与习俗变迁,也会在具体的仪式环节有反映。祭“牛王神”和“母猪神”都需要道具——鼓和芦笙。但祭“牛王神”时,所用的鼓,用陶兴文的话,就是“假鼓”。为什么用假鼓?陶兴文解释说,为了省钱,祭“牛王神”会用那些山上摔伤的牛来祭祀,“买牛一口气”。伤残或者半死的牛价格肯定便宜。但祭祀的地点就会因牛而异,所以鼓这种几十斤的道具就不方便运送,于是,干脆就用簸箕蒙一块布,当成鼓来敲。
2.过犹不及。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3]58说明仁者爱人必须约之以礼。否则,仁者仁矣,害怕会过犹不及。须知仁道的学问,重在做到,不再空言。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别人则不必抱太高的期望,更不可要求别人面面俱到。例如,在古代,作为大臣,对君主要求太高,屡次进言,结果往往是自取其辱。朋友之间更是如此,一方面,对朋友要求太多或者希望过高,结果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朋友之间的密切关系,过于亲密反疏,疏淡则反亲,保持适度却可以长久。孔子在《论语·雍也》里说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3]92“中庸”就是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情感的交流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破坏了其中的平衡,就会发生急剧变化。朋友之间,过于亲密或过于疏离都是极端,不利于友情的持久,只有适度亲近,彼此给予对方空间,才是朋友相处的“中庸之道”。
孔子谈到君子的美德,在《论语》中主要说的是“仁”,“义”。其实,孔子也特别看重“谦”,孔子谈论的“谦”有多重内涵。在做人上,孔子强调以人为本,与人以善,以礼相待;在待友上,孔子尤为强调谦让、谦敬、谦恭和谦卑。
(四)对待朋友谦和恭敬
2.待友之义。“义”既包括于朋友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的小义,也包括于国家危难之时舍生取义的大义。如何做到对朋友讲道义,孔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论语·雍也》里,孔子提到了对待朋友讲“义”的原则。孔子弟子子华出使齐国,冉子为其母向孔子要一些粮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希望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轻衣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周富。”[3]79孔子在这里讲了一个救济穷人的原则,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面对朋友求助要坚持的原则,那就是可以“雪中送炭”,而不能“锦上添花”。孔子认为公西华出使齐国,家中只留下老母亲,这是“急”而不是“穷”,适当的帮助公西华的老母亲度过目前的难关是必须的,这也是当今人们所说的“救急不救穷”。对待朋友,需要讲究义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是讲义气需要分时机,判断清楚是否必须出手援助,怎样的援助才是真正的“义”,这样才更有利于维系朋友之间的情谊。
2.和而不同。君子与人结交强调一个“和”字,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3]182《韩非子·内储说上》也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2]104孔子主张的“和”虽然有不对抗、不激烈冲突的意思,但也讲原则,而且把是否讲原则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分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200这里的“和”是整体和谐稳定意思,整体和谐稳定就需要容纳不同的意见。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104这也充分肯定了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君子之交的“和”是讲原则的,而这个原则就是“礼”,于是又回到上面提到的“礼之用,和为贵”[3]10。“和”与“同”相对,同时也与“争”相对,所以,孔子认为“君子无争”。在孔子思想中,整个世界最好的状态是和而不同,当然朋友之间最好状态也是“和而不同”。孔子思想中,朋友之间最好状态的“和而不同”,费孝通先生做了最准确的解释,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技术更新的新形势下,数字地形测图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地形测图,在城市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数字地形测图的分析,明确其是在传统的地形测图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现对地形测图技术的更新。从某种角度而言,将数字地形测图应用到城市测量中,能够使城市各区域的地形地貌有效地展现出来,为日后城市的科学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在研究中通过对数字地形测图的综合分析,重点阐述了其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2.恭敬有礼。“恭、宽、信、敏、惠”是孔子认为做到“仁人”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恭”在榜首,是基本条件,也是先决条件。“恭”是庄重的意思,即是指一个人要面貌端庄郑重。孔子曾说:“君子不重,则不威。”[3]7就是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仪。庄重才不会招人轻慢,所以孔子说:“恭则不辱。”[3]260恭,也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恭敬谦虚。对待朋友要做到“貌似恭”,“居处恭”。同时孔子还认为恭应以礼为准则,否则“恭而无礼则劳”[3]113。于是在《论语·学而》里提到:“恭近于礼,远耻辱也。”[3]11这里的“礼”就是我们今天一直强调的道德规范。唐代柳宗元说过:“礼之大本,以防乱也。”[2]117这是强调“礼”的重要性。这与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174一脉相承。对待朋友更需要懂礼、知礼、守礼,方可长期维护彼此的友情,才能减少彼此间的矛盾,让双方都感觉到舒服。
(五)尊重朋友的主体地位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想法,看待问题总会出现“和而不同”的现象。如果交往过于亲密,则好比刺猬互相取暖,会刺伤对方;如果过于疏远,则容易冷落对方,所以需要尊重朋友的主体地位,做到点到即止,避免过犹不及。
“忠恕”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范畴,也是中华传统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忠恕”连用在《论语》中尽管只出现了一次,却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忠恕”思想不仅适用于君臣关系,而且普遍适用于朋友关系。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孔子“忠恕”思想内涵主要有:
2.推己及人。“恕”是孔子的伦理范畴之一,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孔子看来,这是与朋友相交的具体方法。孔子曾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3]93如果一个人能够用自己的心去理解他人的心,这就是离“仁”不远了。对待朋友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不能站在朋友的角度去考虑朋友的切身利益,这样也就离被朋友遗弃不远了。“恕”在《论语·颜渊》中也称之为“仁”。孔子把“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有“仁爱”之心,则“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2]157。在孔子看来,想要成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必须要做到“恕”,如何做到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重责己,轻责人。如果说“与人以忠”是树立一种与朋友相交的态度,那么“推己及人”则是与朋友相交的具体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133例乳腺癌患者中,人均切除淋巴结(32.3±14.7)枚,共1995枚。每例检出前哨淋巴结1~5枚,平均3枚,共399枚;每例检出非前哨淋巴结5~20枚,平均(12.5±2.4)枚,共1596枚。
(六)对待朋友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是中国处理伦理关系的良好传统,无论是经济关系:和气生财;军事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家庭关系:家和万事兴等等,都是关于和的论述。“和”有非常丰富的含义,例如:和气、和解、和谐、和善等等,这些都可以归纳为“以和为贵”。在孔子看来,对待朋友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1.以和为贵。礼,是指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论语·为政》篇里讲:“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3]15《荀子·礼论》:“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2]117遇事和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颇难,因为这需要很深的道德修养。如果遇到不损害自己利益的事,一般人都可以做到和顺,但如果遇到的事和自己利益有关,要做到和顺就比较难了。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也能用礼来节制,自己情绪就会好得多。孔子认为,礼的运用,以遇事和顺为可贵。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3]10说的是以前的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时,上到国家大事,下到日常琐事,都按以和为贵这条原则来处理。坚持以和为贵不能够为了和谐而无原则地退让,而要用礼节去实现和谐。朋友之间也要坚持以和为贵的原则,同样不能无原则委屈求朋友之间表面关系的和谐,要用礼节去协调、去化解矛盾,实现朋友之间的和谐状态。
1.谦和。谦和一方面是指在日常行为中尊重他人,尤其是对待老年人、长辈和残疾者,这是礼的要求;另一方面,谦和已经上升到判断一个人的道德境界的标准。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3]53这就是把谦和上升到礼制。尊重他人,不随意嘲弄他人的缺陷,不随意挖苦他人,不随意欺负弱者;尊重他人,要尊敬长者,爱护幼者;尊重他人,要以自己的行为在礼的约束下,不唐突他人,不恶意捉弄他人。此乃谦和也。另外孔子曰:“君子有九思。”[3]252孔子从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具体讲解了君子的道德规范,这里的九思中,“谦敬”与“谦恭”就占了两个。顾名思义,“谦恭”与“谦敬”就是待人要“貌似恭”“事思敬”。“恭”“敬”互为表里,“恭”是“敬”的外在表现,“敬”是“恭”的内在含义。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人谦和肯定包含对朋友谦和。谦和不是矫揉做作,而是“君子泰而不骄……”[3]202君子卑以自牧,所以为人心平气和。与朋友相交,虚怀若谷,不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就算朋友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也不加以讥讽,这就是谦和。
三、孔子待友之道的当代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5]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与每一个人紧密联系的社会建设工程,每一个人可以、也必须从自己身边做起,其中包括应该从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做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日益复杂,朋友之间如何科学合理相处,一定要与时代相适应,同时还必须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孔子的待友之道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一个具体内容,能够带给当下人们如何对待朋友一些启迪。
(3)火焰中心上移,提高屏底温度,水冷壁辐射吸热量减少,炉膛上部的过热器吸热量明显增加,水平烟道的对流受热面吸热量也相应增加。
(一)对待朋友要替朋友合理的根本利益考虑
利益是指人类用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系列物质或者精神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金钱、权势、色欲、情感、荣誉、名气、国家地位、领土、主权等所带来的快感,但凡是能满足自身欲望的事物,均可称为利益。朋友之间需要替对方的合理的根本利益考虑,就是在不违反现行的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情况下,站在朋友合理、长远、根本利益的角度,与朋友进行讨论,对朋友进行鼓励、支持、制止等。任何一个人对友情的渴望,是因为朋友能够在自己有困惑的时候提供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作为朋友的朋友,对待朋友要做到“忠告而善道之……”[3]186具体来说,就是朋友有困难请求帮助,自己有能力帮助,帮还是不帮,要考虑帮助了后是否与朋友的合理、长远、根本利益相一致;朋友一些作为需要鼓励、支持,自己是不是给予鼓励、支持,关键看朋友所为是否与其合理、长远、根本利益相一致;制止朋友的一些行为,肯定是其行为会损害自身合理、长远、根本利益。当然,无论何种情况及态度,都必须选择合适的沟通、交流环境,让朋友接受自己的做法或意见,这也是真的替朋友考虑。
(二)对待朋友要诚信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重要的德目,在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待自己的朋友更要讲诚信。诚信包含两点:一要真诚,即真实诚实,就是事态在你脑海原本的展现且被原本的输出,不隐藏,不做作。既不“添油加醋”,也不“火上浇油”。二要讲信用。就是履行自己的承诺,言而求实。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3]198-199在孔子看来,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一般人对待别人都应该做到的,作为品行高尚的人对待自己的朋友,更应该诚信了。当今社会,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朋友诚信,才能让朋友感觉自己可靠,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支持和帮助。对待朋友要讲诚信:首先,必须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这需要自我先完善对“信”的认识,不断完善自我素养,进而通过自己的诚信的言行取得朋友的信任;其次,对朋友取信于人,也不是无底线去获取他人信任,已经抛出足够的真诚信号,只能耐心等待回应;最后,朋友之间贵在真诚,这个“贵”的意义是,朋友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彼此真诚十分重要,在交流时朋友双方若都是真诚的,便能共享有价值的心得、相互学习、互相激励,达到共同进步、不断实现各自目标的效果。
(三)与朋友相交要讲原则
这里的原则,就是指当时社会基本的法律制度、当时普遍遵行的伦理规范。与朋友相交要讲原则,就是朋友之间交往过程中,发生看法不一致或存在矛盾的时候,判断对错、是非、曲直的标准是当时社会基本的法律制度、当时普遍遵行的伦理规范。郭店楚简记载了儒家这样的观点:“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斩恩”。[6]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私人领域是个人感情优先于社会规则,公共领域是社会规则优先于个人感情。朋友之间发生分歧既有私人领域,又有公共领域,应该更多的事公共领域。在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有所抬头,朋友之间的信任之塔的根基不是十分牢固,要让友谊之树长青,就必须让友谊建立在牢固的根基之上,这个牢固的根基,就是应该更多地讲原则。在当今社会中,遵纪守法是最大的原则,也就是说,朋友之间有矛盾、有分歧、有冲突的时候,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进行协调。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原则是另外一种十分重要的原则。在朋友之间的利益协调中,除了必须首先考虑遵守法律制度,还有考虑遵守道德规范。
(四)对待朋友要谦和恭敬
谦和是指谦虚平和、谦逊易接近人;恭敬是指严肃、端庄有礼貌,尊敬或欣赏的态度对待朋友。首先,谦和恭敬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7]。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其次,谦和恭敬是对待朋友基本的态度和举止。一个人只有谦和恭敬对待朋友,才能与朋友建立真挚的友谊。怎么做到对待朋友谦和恭敬呢?首先,与人相处要省察克治,恭敬有礼,这样朋友会回之以礼,待之以诚。其次,要严以责己,宽以待友。严格要求自己,可以让朋友觉得自己靠谱;宽容朋友的不足,既可以显示出自己谦和的态度,又可以避免因锋芒过盛而引起朋友的不快。再次,要善于欣赏朋友的优点、长处。尊重他人便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便要对长者以敬、对幼者以爱、对残疾者以情。没有什么比尊重更能赢得对方的好感。最后,要做到谦和恭敬要“谦”与“恭”并行。谦虚和顺的态度奠定朋友对你的印象,恭敬且吸取经验的行为是赢得朋友对你好感的手段。就是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焉”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习对方的长处,且以对方的缺点来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是依据当前国家的人力资源资源需求所做出的转变,由于产教融合最初是在职业院校实施开展的,是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为目标,这也正符合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而随着新兴行业的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新的人力资源需求出现,需要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出一大批敢想敢做的创业人才和科研能力强的创新人才,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五)要与朋友保持适当距离
作为朋友的两个人之间,无论关系多么亲密无间,依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始终不可能够融为一体,而且,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自己凡事都受到别人的干预,更不愿意受制于人。所以,要与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与朋友保持长期稳定友好的关系。孔子“中庸之道”的丰富思想中,实际上包含了要与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的要求。《论语·庸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3]88意思是做事守中,不偏不倚的品德,大概是最好的。这里说的做事,肯定包含着与朋友的交往,与朋友保持适当距离就是守中。具体来说,与朋友保持适当距离,就是朋友之间不应该走两个极端:形影不离、事事干预,或长时间没有交流、朋友有疑惑困难需要关心的时候不见对方的踪影。朋友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包含两点:一是保持空间上适当的距离,就是作为朋友要给对方足够的私人空间;二是保持时间上适当的距离,就是朋友之间不要长时间腻在一起。
没有优良的乡村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加快振兴。要更新理念、健全体系、完善机制,以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为乡村振兴提供环境保障。
(六)要尊重朋友的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个人之所以是其自己,是因为各自都有独特的个性。所谓个性,是个人的独特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预设的目标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即个体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目标指向等的独一无二。作为真正的朋友,只要对方的个性不突破道德与法律底线,那么都应该得到尊重。尊重朋友的个性,实际上就是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尊重朋友的尊严、自由、美好追求等。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200实际上包含了真正的君子一定会尊重朋友的个性的意思。当今社会多元发展,朋友之间怎么尊重朋友的个性呢?孔子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一方面尊重朋友的个性必须有原则,这里指的原则是现行的法律制度及现在普遍通行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尊重朋友的个性以实现朋友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为目的,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好朋友之间一旦有摩擦、纠纷,甚至利益冲突,非原则的方面,应该强调包容、退让,有时候还可以考虑搁置争议,让各自保留自己的立场观点,留待时间去验证。
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依旧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其中孔子的待友之道对现代人对待朋友、为人处世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对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个人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提升也有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KRAMER R.Beyond max weber: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ublic leadership [EB/OL].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466352_Beyond_Max_Weber_Emotional_Intelligence_and_Public_Leadership:2.
[2]蔡希勤.百家品论语[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
[4]郑庆田.孔子的交友之道[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3.
[6]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71.
[7]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
On Confucius’Way of Treating Friends
ZHANG Fu-ru1,ZHAO Lin2
(1.School of Poli and Law Jiaying Universitiy,Meizhou 514015,China;2.School of Marxism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iy,Nanning 530299,China)
Abstract: “Friends”in the Confucius era refers to both brothers and disciples,and also refers to like-minded friends.Now it refers to the cognitive mode that is recognized by both parti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Regardless of age,gender,region,ethnicity,social role and religious belief,mutual respect and mutual sharing of good things can be required by the other party.Time to consciously give people who can help and their long-lasting relationship.Its highest realm is confidant.The idea of being a frie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fucius' ethical thoughts,including:treating friends with respect and unity;treating friends with integrity;treating friends with respect;treating friends with respect and respect;respecting the subject's position;Confucius’s way of treating friends has provided us with a lot of inspiration for our friends:to consider the reasonable and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our friends;to treat our friends with integrity;to meet with friends to talk about principles;to treat friends with modesty and respect;to keep appropriate distance with friends and to respect the personality of friends.
Key words: confucius;friends;the way to be friends;inspiration
中图分类号: B2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42X(2019)05-0041-07
收稿日期: 2019-08-18
基金项目: 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2 XZZ04)。
作者简介: 张福如(1967-),男,广东五华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伦理学、中国传统治道;赵 琳(1996-),女,安徽铜陵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陈火祥
标签:孔子论文; 朋友论文; 待友之道论文; 启示论文; 嘉应学院政法学院论文;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