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它是以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为驱动力,以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为中心,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发展成为世界性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是超国界的、全球性的经济活动行为。
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联系的初始阶段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但是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并形成世界潮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现象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并且逐渐被国内外学术界所接受和使用。经济全球化将使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和相互融合。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我们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这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提法,中国最早是在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与外宾谈话时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后来慢慢被中国人所接受,并且在中国获得逐渐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长期艰辛探索基础上,得出的经验总结。在理论上是一种开拓创新,在实践上是一次伟大创举。它是中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一个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早萌芽是在1956年“八大”以后,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萌芽观点。这一理论正式形成于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中国人初步确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当中,社会主义国家不尽相同,东欧国家创立了著名的兰格模式、南斯拉夫的自治模式、布鲁斯的分权模式、锡克的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模式、科尔内的宏观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等,但是中国人经过实践,采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并且初步获得成功。大家知道,经济全球化来势凶猛,而且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适应并获得更大发展,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如何,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问题。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国与国之间日益紧密联系、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当中逐渐形成的,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促进其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新的事物,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建设社会主义,并且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当中产生的并且逐步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具有天然联系。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寓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当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是不相悖的,是同向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结合本国国情与历史经验总结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发展本国经济,把中国变成一个发达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和谐社会。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它所导致生产力的飞速进步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最终形成经济一体化、交往自由化、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全球化所带来的这些进步,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想完善与进一步发展,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实现人自由平等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注入了公平、公正、和谐的人性因素,匡正了全球化方向,确保全球化健康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全球化能够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贸易、投资、金融、信息等跨国、跨地区、乃至于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凭借自然资源或劳动力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从而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世界创造条件。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更大范围、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能错过经济全球化的快车。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善御之者可自利,不善御之者可自伤”,其发展既有利又有危险性,它既可以是阶梯,也可以是陷阱;可以是桥梁,也可以是泥潭。尤其在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下,有其极端的狭隘性与片面性,它可带来福音,也可造成灾难;可带来幸福,也可铸就悲剧。东南亚等国是前车之鉴,因此我们要权衡利弊,循序渐进。
第三,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挑战。不言而喻,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推动力就是市场的扩张性,是资本寻求增值最大化的本性。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和资本主义规则的全球化。这就意味着从目前到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会显得更加明显,资本主义市场想把社会主义市场纳入其轨道的努力会更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渗透也会是多样化。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走向世界,就必须接受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竞争加大了。事实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还是克服了不少风险,虽然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带来一些失业等,但是总的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
第四,经济全球化,可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在对外交往中自觉地按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办事,加快熟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例如中国在加入WTO的时候虽然牺牲了某一部分静态利益,但为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中获得了90%以上国家和地区充分发展的巨大空间,还有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参与其活动,可以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运用市场方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探索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稳定阵脚,从而充分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蓄后发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实行,巨大的经济差距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处于一种被迫应战和迎头赶上的态势,实施追赶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快速进入全球化的最新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可以借助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不断优化生产力结构,迅速赶超发达国家。按比较优势与技术科技革新理论,后进国家赶上先进国家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方法正确,决策科学,这个目标一定可以达到。
第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将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从而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随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入人心。经济全球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当前世界的全球视野和思考框架,这有助于我们从世界大格局中科学地审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这将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当中建立更加平等的参与关系和对话关系,这极易被大多数全球化主体所接受。努力壮大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将显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命力,为国人树立自信,增强国人的自尊意识。
当然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根据自身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生存能力来选择加入经济全球化时间、方式、条件,以尽可能减少风险,降低运行成本。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我们要谨慎从事,该出手就出手,维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为国人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