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哲学解读(L17BZX005);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发展(2017401007)。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南,实践创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制度创新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保障,文化创新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支撑。
关键词:创新;动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
一、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南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系统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这一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就和最新成果。这一重要论断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也反映了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的经验,是对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握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而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应对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也唯有创新才能指引实践发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相互激荡,才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赢得主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二、实践创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各领域的实践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已经作为“新四大发明”获得世界的认可。杭州G20峰会将“创新”作为撬动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动能和潜力,也成为中国寻求协同发展的动力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主要是坚持了问题导向、时代导向和人民导向。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了问题导向。问题是实践的发力点和突破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揭示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了时代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了人民导向。人民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统计发现,3万多字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超过200次,彰显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三、制度创新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为治理找到了抓手,为发展扫除了障碍,为未来打好了基础,增强了决策的稳定性、工作的连续性,更让制度思维成为一种基本的思维,让事业发展有保障、让人民对未来有更稳定的预期。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制度创新史;走向复兴的征程,也将是一个制度创新的征程。未来,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推动制度创新,不断开创“中国制度”新境界。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说,科技创新要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制度创新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没有好的制度保障,就无法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无论是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发挥“有效市场”作用,还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都需要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四、文化创新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支撑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以说,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不竭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迫切需要通过全民参与推动文化创新,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弘扬创新文化,让创新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使创新成为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事业。而创新文化的形成又离不开文化创新的推动,唤起万众创新的热忱与活力,推动文化创新、弘扬创新文化是重要基础和支撑。在过去的五年里,文化发展理念思路有重大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有重大突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也有重大成就。现如今,我国文化建设也正步入新时代。“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当然,新时代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点,赋予新的时代气息,这是新时代加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新时代进行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有利于塑造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代进行文化创新,需要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华,也就是要着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用,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文化和信仰紧紧相连,它关乎人民的福祉,也是民族精神的土壤所在。对文化有自信,人民就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另外,新时代进行文化创新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创新,从服务形式的创新到内容建设的创新,从传播手段的创新到管理机制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简介:张妍(1979-),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创新哲学研究。
论文作者:张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新时代论文; 文化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现代化论文; 强国论文; 全面建设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