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便是课堂导入,高质量的课堂导入能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抓住所有学生的眼球、能调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擦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具有促使全员参与的神奇魔力。它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至为重要,然而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其重要地位,本文以高中地理人教版为例详细介绍了六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及其应用。
关键词:导入设计方法;高中地理课堂;导入的多样化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地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势在必行。然而,在一线教学中,很多地理教师并未对课堂导入引起重视,导入方式贫瘠单一、索然无味,并未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开始传授知识,使得教学效率低下、效果甚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地理课堂教学单一的导入方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导入,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是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法,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复习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以此为基础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该法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为讲解新知识做好铺垫,一举两得,亦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的特点。例如,在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时,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回顾热力环流的过程。其次提问学生产生热力环流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引出是冷热不均引发的热力环流。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也是冷热不均的,那么在不考虑地球运动、海陆差异、地形起伏等因素的情况下,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是怎样的。通过冷热不均引起环流这一“衔接点”,将热力环流的知识与气压带风带的知识衔接起来,学生既复习了热力环流的过程,又能水到渠成的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上,并为本节课的学习夯实了知识基础。
使用复习导入法,要求教师要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避免生硬地切入新课教学。该法简单易行,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但该法趣味性不强,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手段方法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如知识点或概念的回忆可以通过抢答提问的方式,系统性的知识衔接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方法进行切入。
二、影像图片,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是利用多媒体提供生动直观的图片或影像,如地理实物、地理图表、地质构造、地理景观等地理直观表象,给学生感官体验、直观冲击,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地理表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观察中思考,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新课的探知学习中去。例如,在“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段西北地区荒漠景观的视频——漫天遍野、一望无际的沙漠,一阵阵大风裹挟着热浪袭人黄沙呼啸而过的震撼场景,使学生意识到对荒漠化进行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讲述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有多么严重,产生的效果远不如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呈现荒漠化景象,并且学生会自发的思考如何进行荒漠化的防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联系生活,现象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其中很多是学生所熟悉的,甚至是亲身体验的,但在此之前并未将其与地理知识相联系,如果教师通过学生关心的事物或熟悉的事例作为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浓厚兴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原则。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为什么在同一城市,市区的温度却比郊区的高。以城市热岛效应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真实感与亲切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中,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时政新闻,热点导入
当下的时政新闻、讨论热点等热门话题是中学生最为关心、感兴趣的,也是学生迫切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地理课堂上通过时政热点进行导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帮助学生树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这一节,以台风“山竹”的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大名鼎鼎的“山竹”是如何移动的、思考是在何种天气系统的控制影响下形成的。在强烈求知欲的促使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设置问题,悬念导入
教师结合教材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悬而未决,引而不发,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目标。例如,在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天气晴朗、微风的寒冷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更容易出现霜。以及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学习中,展示材料:哥伦布第一次从大西洋横渡到美洲,花了37天时间,而第二次去美洲,仅花了20天就顺利到达。教师根据材料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目的与任务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符合新课改中发展学生地理思维的要求。
六、创设环境,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或多媒体演示,创设与新课知识相联系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使教学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山地的形成”中,教师化身导游,引领学生走入雄伟辽阔、千姿百态的山地,一起探索它们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学生在体验旅游乐趣的同时可以学到地理知识,在“乐”中学、在“玩”中学,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与探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总结
一节高质量的课堂需要有高质量的课堂导入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课堂导入需紧密结合课程与教学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与知识储备。可以通过以下导入方法:复习导入,构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循序渐进;直观导入,观察地理表象,从观察中引入新课;生活导入,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自然知识、感受人文情怀;热点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悬念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知识学习动机;情境导入,引人入胜,令人沉醉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采用多样化、恰到好处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率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邓钦宴.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导入技巧[J].软件•教学,2016,1:165-166.
[2]何丽丽.谈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新要求[J].都市家教,2018.5:151-152.
[3]黄跃美.高中地理教学导入设计[EB/OL].2019.
[4]张美芝.高中地理课堂导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5.
论文作者:嵇焕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环流论文; 地理论文; 教师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