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旗冲向天空去读一本书_读书论文

牛旗冲向天空去读一本书_读书论文

牛气冲天读书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牛气论文,读书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没错啊,那时候的科举考试,相当于如今的学历考试兼公务员考试。

考中秀才,便可免除徭役,有资格进入官办学校读书,每月还可以领些工资——钱和粮食。

考中举人,便有做官的可能,社会地位自然就飙升。

到了什么程度?

范进中举后,虽然疯了,但赶来讨好的乡亲还是不少,又是送钱又是送粮的,还有乡绅送钱送房,一夜之间,范进迅速得以脱贫致富。

至于中了进士,那就等于是进入了社会精英阶层,那份荣耀自然不必多说。诗人贾岛中了进士后,曾写下“春风得意马蹄轻,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毫不掩饰自己的狂喜之情。

古代戏曲中,穷书生想娶富贵人家小姐,怎么办?那就只有“头悬梁、锥刺骨”地发愤苦读,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管他首相家的,还是首富家的小姐,一概能娶回家中!命再好一点,弄个皇亲国戚当当也是可能的。

可见,在古代,读书绝对是高回报的投资。

于是有人在科举的道路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从明代开始,教科书的内容便只有“四书”,文章要求是八股文——格式和字数都规定得死死的,还不允许看其他闲杂书籍。

如果有人一时头脑发热,自以为是,想跟主考官谈论些诗词曲赋,主考大人一绷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需讲汉唐。”那你即使写得好八股文,也要降到末等去。

看“杂书”,在古代也是一大错误啊。像范进,就是专心于科举的好学生,他根本连苏轼是何人都不知晓。

试想一下,倘若那几本书只需学个两三年,考试时给个难度,给个分数线,通过就行,那如今的我们肯定要眼红不已吧。

但明朝以后几百年,都是在那几本书里出题,要想不重复,除了刁钻古怪,没他路可走。考试又是选拔性的,要求也就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把生命年华都花在这样的考试上,一辈子都在考试的噩梦中度过,那绝对是悲惨的事。

但也有人拒绝做这样的梦。

明末清初的大师级牛人黄宗羲,就讨厌只读一种书。

他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算术历算无所不窥,最后写下《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等大作。

康熙朝开博学鸿儒科,邀请他去。他牛气冲天地让学生替自己推辞掉。

后来,清朝按惯例,要写《明史》,于是,康熙命令地方官以礼敦请他进京。

他老人家却说自己生病了,不能去。

康熙只好叫地方官把他的关于明朝的论著和史料全部抄下来,送到史馆。而修明史的总编更是退而求其次,请他的学生去。他的学生去了,却不领官职、不领工资,以老百姓的身份参加写史,也骄傲得很。

康熙还不死心,隔了十年,又请黄宗羲去做顾问。他仍不出面,只叫人回复说,他老了,又有病,不能走路,还是不去!看,书读得多,就可以牛到这种程度!

左宗棠当年一开始也只读科举一种书,中举之后,却连续几次考不上进士,终于迷途知返,转向农业科技、地理水利、兵书战法等书籍,拜经世致用的大儒为师,一下子见识大长,名声也大涨,红遍南方。以至于林则徐经过长沙时,特地传信给他,请他一起吃饭喝茶,还把自己绘制的新疆地图和收集的有关资料全送给他,把他当做自己的接班人。

后来太平天国兴起,左宗棠做湖南巡抚参谋,几乎是在代巡抚行事,巡抚无一事违背他的意思。他也不负众望,平乱、筹饷、增援,屡建功勋,于是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说。

之后,他募集湘军,入安徽、江西、浙江等地与太平军作战,累功升职,官至总督。后又率军西进新疆,外拒沙俄、内平叛乱,声震异族。

他还改革开放兴办洋务,在福州建船厂造船,在兰州兴办机械纺织厂遗泽后世。

左宗棠能如此牛气,全是他早年读“杂书”,涉猎广泛打下的基础。

明朝时,医生没现在这样吃香。李时珍的老子虽然是名医,但眼热当官的有权有势,就想让二儿子李时珍去参加科举考试。但李时珍考中秀才后,连续9年,没有考上举人,就不肯再参加科举,而要子承父业——学医,还写诗向老子表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儿子这么有决心,做老子的也没办法,只好同意。于是,李时珍随父学医。不几年,他就有了名声。

然后,他先是被召到武昌的王府供职,接着又被推荐进皇宫做太医。在此期间,他勤学好思,阅读了王府和皇宫里的大量医书,同时又发现了很多问题,是医书和其他太医所不能解答的。

于是他辞去太医一职,深入民间,跋山涉水,低下头来,向各地劳动人民学习。最后写成《本草纲目》等十余部让世界人民受惠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徐霞客跟李时珍相反,他家很有钱,但他老子也是个不喜欢当官,只喜欢游山玩水的主。所以徐霞客15岁考了一次秀才,没考上,就把科举书一扔,不考了。

这在当时,是很需要有点勇气的。因为很容易被人看成浪荡子,不务正业,会被嘲笑和指责的。但当老子的很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而鼓励他“不务正业”,多看“杂书”。

徐霞客就喜欢读杂书,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家里藏书楼的书不能满足他,他还要到外面去找书读。看到好书,没带钱,就脱下衣服换。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19岁,徐霞客的父亲死了,他想出去旅游。那时旅游不像现在,有飞机、火车,中国境内,只要有钱,两三天内肯定能到。徐霞客出去,能有一头小毛驴或一条船,就是有专车了。如果跨省旅游,那一出去就是几年。所以,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这才是孝子。

但徐霞客的母亲也了不起,说:“男子汉志在四方,你不必留在家里,会没出息的。”母亲专门给他做了个帽子,叫“远游冠”。终于,在22岁那年,徐霞客开始了他的旅行,一直到56岁去世。这期间的三十多年,他大部分在旅途中度过。

他以超人的毅力和勇气游历了各种高山险峰,考察了条条大江长河,靠两条腿,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他写了二百多万字的游记,仅存的四十多万字,成为今天在文学史和地理学上卓有成就的《徐霞客游记》。

中国古代有许多不只为考试而读书的人,正是有了这些人,才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正因为有他们,我们如今才能有“祖上也曾阔过”的良好感觉。

考试所能解决的,只是饭碗问题,而人除了吃饭,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即使是“金饭碗”也不能完全满足。只有通过读书、通过奋斗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功德,而最终成就的则是我们自己,圆满的是我们的灵魂。让每个人成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

读书之高,当不是在通过考试来获取功名、金钱、地位,而在于此吧。

标签:;  ;  ;  ;  ;  ;  ;  ;  ;  ;  

牛旗冲向天空去读一本书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