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应用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2±11.5岁)。以及实验组32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3.7±12.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先予以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治疗,后对照组单独给予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M受体阻滞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即多沙唑嗪+索利那新联合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药治疗后的夜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直立性低血压、腹泻、排尿困难、逆行射精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夜尿次数、OABSS评分、IPSS评分均有所下降、最大尿素率有所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有效。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对比(P<0.05)表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总例数为9人,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8人,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方面考虑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854 P>0.05)。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结论:α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对治疗前列腺增生,缓解其尿路梗阻现象,改善了排尿功能,同时缓解了膀胱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有效缓解了尿急及夜尿症状。疗效肯定,且副作用与单独用药差异不大,症状不典型并可缓解,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M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该病的发病日益增多。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呈递增现象,且有时增生病变时不一定伴随临床症状出现。城市的发病率高于村镇,且种族的差异更影响着增生程度。前列腺增生早期由于代偿作用,症状不典型,随着下尿路梗阻日趋加重,症状逐渐明显,以排尿困难及夜尿增多为代表,国际尿控协会定义夜尿为入睡后因憋尿起床排尿1次或1次以上[1]。夜尿增多会严重引起患者的休眠质量,导致患者精神匮乏,日常工作期间精神恍惚,跌倒风险及意外死亡率升高。由于排尿困难造成尿液潴留也会造成下尿路刺激症状,使患者更易继发其他感染以及输尿管结石的风险。α1选择性受体阻滞剂为目前应用于治疗BPH的一线药物,通过竞争性拮抗膀胱颈及前列腺和下尿道α1受体松弛平滑肌达到减轻梗阻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但有报道称单独应用α受体阻滞剂对其症状的改善不明显[2~3]。本文对32例实验组患者加用了M受体阻滞剂治疗,与单独使用α1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做对比分析,旨在说明α1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治疗对BPH患者的有效性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纳入标准:①根据1995年国际泌尿外科学会(SIU)推出的IPSS评分体系,IPSS≥13分,(轻度为7分,重度为18分,最高35分);②日排尿次数多于8次,且其中至少有3次以上合并尿急症状,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③前列腺体积≥20ml者。排除①非前列腺增生性尿路梗阻;②因肝肾疾病所致的排尿困难等症状患者;③有前列腺或膀胱行外科手术史者。④直肠指检未能排除前列腺可能性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2±11.5岁)以及实验组32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3.7±1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及临床症状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左氧氟沙星0.2g/次。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4mg/d、实验组患者则在给予上述药物口服同时加给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4mg/d。持续给药3月,随访3月。观察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药治疗后的夜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直立性低血压、腹泻、排尿困难、逆行射精等。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用药后各项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总例数为9人,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8人,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方面考虑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854 P>0.05)。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尿路感染、尿潴留、血尿等,最终会导致严重的肾功能损伤。且因患者以老年人多发,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风险大[4],因此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取得了更多老年患者的认可。α1选择性受体阻滞剂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首选药物多年来已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为:一方面竞争性拮抗膀胱三角区α-A受体,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另一方面阻滞了输尿管中下段平滑肌上α-D受体,使得紧张的输尿管下段平滑肌得以松弛,缓解了尿路梗阻现象。能够有效改善排尿功能,本研究数据结果提示,应用了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的患者3个月后夜尿次数、OABSS评分、IP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单独应用α1受体阻滞剂治疗BPH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据报道显示仍有部分患者对单独应用该类药品疗效不满意。且因膀胱平滑肌内无α受体,故单独应用α受体阻滞剂不能有效的缓解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达不到缓解尿急及明显减少夜尿次数的症状。M受体阻滞剂通过能够竞争性抑制神经递质与M型胆碱能受体的结合,阻断其支配肌群的节律性收缩或不稳定收缩。并且膀胱内壁肌群及逼尿肌值周广泛分布着大量M受体,故应用M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的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补足单独应用α1受体阻滞剂的不足,能够缓解尿急及减少夜尿次数的症状。本次研究数据显示α1受体阻滞剂与M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疗效普遍由于单独应用α1受体阻滞剂。也能够发现即使增加了药物种类,机体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仍在可控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α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对治疗前列腺增生,缓解其尿路梗阻现象,改善了排尿功能,同时缓解了膀胱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有效缓解了尿急及夜尿症状。疗效肯定,且副作用与单独用药差异不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TSUJIMURRA,TAKAO T,UCHIDA K 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tolterodine for patient with over active bladdder after in-sufficient efficacy by monotherapy with alphal- adrencepte-rantagonisy[J].Nippo-n Hinyokika Gakkai Zasshi,2009.
[2]刘军,吕坚伟,王建国.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夜尿增多的疗效评估[J].中国医药导报,2013,14(4)
[3]黄世勇,朱绍兴,曾邦伟,等.速尿联合多沙唑嗪治疗BPH/LUTS患者夜尿增多的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16(9)
[4]王亮,曹文峰,杨航,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超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2,17(3)
论文作者:吕心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阻滞剂论文; 受体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膀胱论文; 前列腺增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