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甜橙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_柑橘论文

中国甜橙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甜橙论文,实证论文,中国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世界主产区甜橙分布状况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产量的水果,目前全世界年产量近1亿吨,约占水果总产量的1/4,约有35%的柑橘果实用于加工制汁。目前,柑橘生产大国依次为巴西(占23.7%)、美国(占15.9%)、中国(占10.8%)、墨西哥(占5.5%)和西班牙(占4.6%),这几个国家的产量合计占世界的60.5%。柑桔是世界的第三大国际贸易农产品,全球有119个国家出口柑桔。2004年全球柑桔类产品出口总值约110多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农产品出口总值的约1.5%。

甜橙是柑橘属类主要品种之一,全球甜橙总产量占柑橘总量的63%。全球115个国家地区出口甜橙,是柑桔出口的主要产品。甜橙主产区分布在南美洲巴西圣保罗州和北美洲美国佛罗里达州。两大洲占世界橙汁总量的约85%,其中圣保罗州45%,佛罗里达州40%,几乎主宰了国际橙汁市场。剩余的橙汁出口市场份额由西半球的墨西哥和古巴,以及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分享。

二、中国甜橙生产情况

(一)栽培面积及产量

自我国农业部实施柑橘优势带区域规划以来,我国柑橘栽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目前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居第二位,仅次于巴西。据统计,我国1978年的柑桔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52千公顷和98万吨,而到2005年栽培面积和产量达到1717.3千公顷和1591.91万吨,分别增长11和16倍多。甜橙作为柑橘类水果的一个主要品种,2005年栽培面积为319.54千公顷,产量达到254.71万吨,相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1.3和1.9倍(表1)。这对于一直以生产宽皮柑橘为主的中国而言,在短短5年内将甜橙的产量翻2番,说明中国政府对甜橙发展的重视,将其作为柑橘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之—。

表1 2001~2005年中国柑桔、甜橙栽培面积、产量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01~2005年

(二)生产分布

甜橙原产中国南方及亚洲的中南半岛。西汉时已有“黄柑、橙、楱”的记载(公元前117年)。甜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13个省(自治区):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西、浙江、云南和贵州等省,尤以四川、广西产量居高。2005年这13个省份甜橙产量达到254.7073万吨,占我国甜橙产量约100%。图中看出,我国各省份甜橙产量基本每年都有所上升(除福建和海南2005年的产量稍有下降外),且2005年江西上涨幅度最大。随着江西赣州脐橙品种改良、加工以及生产技术的提升,在未来几年内,江西赣州将成为中国脐橙的主要甜橙种植及输出供给中心。。

(三)品种分布

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甜橙品种有脐橙、夏橙、锦橙(普通甜橙)和血橙。脐橙是仅次于锦橙的世界第二大类甜橙品种。我国脐橙栽培面积约为200万亩,分布在长江三峡、赣南、湘西南、桂林、四川金堂等地。江西赣南脐橙又分为朋娜、纽荷、奈维林娜、丰节72-1和罗脐脐橙。赣南脐橙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近年来发展迅速,2005年脐橙栽培面积达122万亩,产量达48万吨。

(四)消费

国内甜橙市场为典型的季节性消费,国产甜橙主要成熟及消费季节为10月至翌年2月,其他月份主要为价高的进口品,消费量不大。据专家估算,世界人均甜橙鲜果消费量为5.3kg,发达国家为5.7kg,发展中国家为5.1kg。而我国目前甜橙以鲜食为主,鲜果人均消费量仅为4.93kg,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与世界人均消费量有一定距离,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差距,发展空间很大。从表8看出,我国从2000~2005年人均甜橙消费量基本稳步上升(除2004年),国产甜橙大部分用于国内鲜果消费,剩余小部分用于出口和加工用。

表2 2000~2005年我国甜橙消费量

资料来源:FAO粮农统计数据库2007~03~29

国外甜橙生产国70~80%产量用于橙汁加工。中国加工用甜橙仅占产量的10%不到,年产橙汁2万吨左右,94%橙汁消费依赖进口,果汁加工严重滞后。目前我国人均橙汁年消费量为0.3kg,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6kg。市面上销售的橙汁大多从巴西、美国主产橙国家进口。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在今后较长时间,我国橙汁的进口量大大增加,国内橙汁消费市场空间很大。

三、中、美、巴甜橙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指数分析

表3 2000~2005年中巴美甜橙国际市场占有率IMS

资料来源:FAO粮农统计数据库,表中数据经作者计算得出

从表3显示来看,中国甜橙鲜果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却逐年上升,2002~2003年是个很大的跳跃,显示我国甜橙鲜果国际竞争力逐步加强;美国甜橙鲜果占有最大的国际市场份额,然年年递减;2002~2004年巴西甜橙鲜果国际市场占有率小幅上扬,05年受气候以及果农降低种植成本投入影响,甜橙产出率低,鲜果出口市场份额交往年更低。

浓缩橙汁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巴西占有率从2000年的72.37%下降到2005年的44.48%,仍占据了世界份额的一半;2003年后美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出现下滑,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2年的18.26%跌至2005年的7.4%,总体上巴西和美国占领了浓缩橙汁的国际市场绝大部分;中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却一直处在爬坡阶段,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0.05%上升到2004年的0.28%。

就普通橙汁而言,巴西和美国市场份额都在10%以上,中国的占有率很低,处于不稳定状况。普通橙汁的生产原料受限小,大多产柑橘国家都有出口,且多集中在欧盟国家发生贸易,所以普通橙汁的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很分散。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分析

表4 2000~2005年中美巴墨甜橙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资料来源:FAO粮农统计数据库,表中数据经作者计算得出

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值大于2.5,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值1.25~2.25之间,表明该国该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值在0.8~1.25之间,则表明该商品国际竞争力一般,且处于不稳定状态;若RCA指数值小于0.8,则表明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5 2000~2005年中美巴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资料来源:FAO粮农统计数据库,表中数据经作者计算得出

从表4看出,2000~2004年中国甜橙鲜果及橙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都<0.1,甜橙鲜果指数基本处于逐年上升,鲜果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甜橙鲜果产量的增多,我国橙汁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跟不上世界先进水平,橙汁产量也出现变化,橙汁指数上下浮动不稳定。

2000~2005年美国甜橙鲜果及橙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0.8~1.5。甜橙鲜果指数>1.25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浓缩橙汁指数在2002年>1.5,其余年份指数>0.8,普通橙汁指数除2002年为0.23外,其余年份都>0.8,2005年指数为2.01,说明今后一段时间美国普通橙汁国际竞争力将会不断攀升。

巴西甜橙鲜果及橙汁具有明显的强弱对照,甜橙鲜果国际竞争力一般甚至较弱,橙汁国际竞争力很强。浓缩橙汁指数>40,具有完全垄断竞争力;普通橙汁指数从2000年0.9迅速递增到2003年16.1,增幅很大,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

(三)显示性竞争优势(CA)指数分析

从表5看出,CA指数和RCA指数在数值上很接近,与RCA计算结果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四)贸易竞争(TCI)指数分析

从上表获知,2000~2005年中国甜橙鲜果及橙汁的贸易竞争指数都<0,属于甜橙净进口国,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其中,甜橙鲜果的劣势在逐步扭转,从2000年接近于-1改善到2004年的-0.53;橙汁逐年恶化,浓缩橙汁从2000年的-0.31下滑到2004年的-0.54,2005年为-0.33,具有好转形式;普通橙汁一直恶化,2005年为-0.90,发展下去将接近-1,完全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表6 2000~2005年中美巴贸易竞争指数TCl

资料来源:FAO粮农统计数据库,表中数据经作者计算得出。

巴西甜橙鲜果及橙汁的贸易竞争指数都接近1,国际竞争力极强,尤其是橙汁贸易竞争指数一直维持1,是甜橙净出口国。

美国甜橙鲜果贸易竞争指数较强,保持在0.72以上;浓缩橙汁国际竞争力缺乏,<0,需要进口大量浓缩橙汁满足国内消费;普通橙汁国际竞争力较强,2003年贸易竞争指数接近1。

(五)分析结果

从上面四个衡量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一致得出,中国甜橙鲜果及橙汁都极度缺乏国际竞争力,属净进口国,当然除普通橙汁外甜橙鲜果和浓缩橙汁国际竞争力有所改善。美国甜橙鲜果及普通橙汁属于净出口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美国国内对浓缩橙汁消费需求旺盛,需进口部分浓缩橙汁。巴西甜橙鲜果及橙汁属于净出口国,浓缩橙汁具有国际垄断力,巴西国内对甜橙及橙汁的需求量少,大多出口,总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美巴两国具有的竞争优势正逐步放缓。

四、影响中国甜橙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分析

(一)直接因素分析

1.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甜橙喜温暖湿润,耐寒性稍差,在热量达不到的地方,冬季易受冻寒。适宜发展的气温要求年平均气温16℃-22℃,≥100C的年积温5800℃-8000℃,最冷月均温在6℃以上,极低温在-3℃以上。脐橙是甜橙中最为抗寒的品种,仍要求平均极低温-5℃以上。

病虫害是影响甜橙生长的重要因素,其发病率直接影响产量产质。甜橙病虫害主要包括:黄龙病、溃疡病、裙腐病等,而黄龙病是导致果树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发在秋冬干旱和冬春高温干旱天气。

2.成本竞争力分析。由于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及国家优惠扶持政策,中国甜橙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然而低成本对应低产出。进口国农残检测项目不断增加,出口检验检疫费用大幅攀升。严格的农残标准迫使我国农企不得不加大投入来提高自检能力,扩大自有基地规模,增加了成本。此外,由于原材料、农资、劳动力等成本持续上涨,而出口价格上升有限,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利润微薄,我国甜橙出口价格具有的成本优势逐步减弱。

3.产出效率分析。我国甜橙单产低的原因有很多。由于甜橙适宜生产在气候温暖、空气相对干燥的条件下,开花量大,需要土层疏松、深厚和肥水。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对大面积发展的果园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国内柑橘种植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土肥、农药和树枝处理不当。加之果树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果树生产技术力量薄弱。因此,建园质量差,管理跟不上,造成鲜果外观差,内质不均,品质差,外残留农药指标超标,平均产量偏低。从表7看出,直到2005年我国甜橙亩产755公斤,美国为2812公斤,巴西为2222公斤,墨西哥为1296公斤,为甜橙主产国亩产的1/2-1/3。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甜橙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主要是依靠面积扩大换来的产量增加,以土地资源作为高产量的代价,且种植面积增幅远超过亩产增幅。这对于我国甜橙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潜在的隐患。

表7 2000~2005年中美巴甜橙亩产 公吨/公顷

4.品质品种分析。品质是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农产品质量包括外观、内质以及安全性。从总体上讲,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技术落后。我国甜橙名特优新品少,优质果率低,最多为30%。我国甜橙中熟品种比例过大,约占83%;早晚熟品种分别为15%和2%;大多集中在10-2月份上市,加大了采收、运输和销售难度,造成我国果实大量积压和季节性滞销。而一旦过了生产旺季,市场出现空缺,无法满足国内居民消费,国外水果趁势占领市场,大量外汇流失。

5.生产规模分析。因体制变动实行的分园到户承包体制,造成我国果园大多零星分散、超小规模,成千上万亩的连片果园很少;柑橘种植户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初步建立,难以与美巴的庄园果园经营规模相比。柑橘产业化未成大规模,橘农栽培规模过小,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果实品质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市场开拓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和目前国外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极不相符,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严重阻碍了柑橘业发展。

(二)间接因素分析

1.栽种、加工技术落后。世界柑橘大国几乎都实现了果园机械化、自动化,而我国的机械化程度很低,主要以人工管理操作。橙汁加工是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与巴西、美国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即资金、技术、设备和适用加工甜橙量还存在着很大空缺。巴西从1963年修建第一个现代化橙汁加工厂,到现在建起几十家橙汁加工厂,全部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FMC全果榨汁机和TASTE浓缩器,集成了世界最先进的柑橘加工技术和设备,不仅保证了第一流的产品质量和效率,还创造了最低的成本。

2.消费习惯和营销模式差异。我国甜橙以鲜食为主,消费方式单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橙汁的消费将会大幅度增长。就我国的消费习惯而言,大多数人仍喜欢易剥皮的宽皮柑橘,而不大习惯紧皮的橙类,并且人们普遍对进口橙有较高的信任度。

农户、企业、商家整合服务和营销网络不健全,缺乏整体性和大力宣传。单纯注重一个市场,忽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同时抓。果类企业在销售鲜果方面仍沿用单一路线,不注重品牌形象,缺乏品牌效应和品牌意识。加上,我国目前的农村合作社功能不齐全,专业化组织程度低,规模较小,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未脱离行政体系框架,在产业一体化链条中功能较弱。科技推广辐射面窄,各种信息和技术支持体系不完善,不能及时发现甜橙种植、营销过程的问题,技术服务不及时全面。

3.产业一体化链条不完整。从我国柑橘产业整体上看,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包装、营运及销售是产业化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技术贮藏和科技转化能力低,采后增值率低,柑橘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柑橘鲜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仅为5%,而发达主产国家高达90%以上。我国柑橘加工比例仅为10%左右,远低于世界3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80%的巴西和70%的美国。目前,我国橙汁加工企业形成规模的不多,大都是橘瓣罐头加工企业。国内已引入橙汁生产线20多条,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实际加工37万吨,大多生产线处于瘫痪状态。橙汁加工的投入产出比低(中熟1:1,早熟1:1.6)。我国缺乏优质橙汁原料基地,新基地建设投产尚需时日,我国橙汁供应仍主要依赖进口,国内橙汁市场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状况。

表8 2005年主要几个国家甜橙及橙汁税率比较

资料来源:Individual Countries Tariff Schedules^:2006年最新税率

4.农业保护支持政策分析。WTO将农业保护支持政策分为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三个方面。市场准入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关税使用与减让约束、关税配额管理等。国内支持包括“绿箱”、“黄箱”、“蓝箱”三大类。其中绿箱对农产品贸易扭曲较轻,主要是与农业生产不挂钩的补贴,如食品安全的公共储备补贴、国内粮食援助补贴等;黄箱会产生明显的扭曲作用,其存在价格支持和农作物生产直接补贴,需要减让和约束;蓝箱政策是一种过渡性政策,主要针对欧盟对农场削减农产品种子面积而设计,其他国家使用很少。

图1 1995~2002年以欧盟为主的WTO成员国出口补贴支出

资料来源:Economics Research Service/USDA

图1显示,从1995~2002年,欧盟的出口补贴额远高于其他所有国家,虽下调绝对值数额较大,然其开始的基数大,即使下调后出口补贴额仍高居其他所有国家之首。瑞士居其后,美国出口补贴次之。

5.政府政策影响。政府对外贸的干预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我国目前来看,人民币的升值,给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带来极大的挑战,出口成本加大,农产品价格提高,使农产品出口利润率下降3~4%,使原本就利润微薄的弱势农企雪上加霜,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竞争中的成本优势。

关税对农产品竞争力的作用不仅反映在价格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且对国内农产品冲击力形成影响。加入WTO后,我国严格按照入世承诺,在入世时放弃一切形式的农产品出口补贴,到2008年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降到15.1%,而实际上2006年我国农产品平均税率已由入世前的23.2%降至15.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WTO的农业协议不允许使用非关税措施,但由于在WTO减让基期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而非关税措施关税化后的关税等值为负值。这样国内农产品市场唯一的保护措施就只剩下关税了,而在平均关税15.2%的背景下,作为弱质性行业——农业,我国农产品未能受到关税保护。因而,我国橙税率的高低不能成为保护橙发展的有力手段。

标签:;  ;  

中国甜橙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_柑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