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高粱 开拓创新
——记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书记周紫阳
文/江月
将青春年华贡献给高粱事业
他在农业科技领域里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高粱事业。他在荣誉面前谦逊不已,孜孜不倦地耕耘在高粱育种、开发和推广工作中。34年的心血倾注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倾注在高粱新品种选育及其应用上。34年,他和他的高粱研究一路同行一路歌,取得了熠熠生辉的成果。
他就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书记周紫阳。他在高粱新品种选育、高粱资源引进创新、高粱抗逆性研究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中成果斐然。先后选育高粱“四杂4号”“四杂25号”“吉杂319号”等优质高产专用高粱新品种17个,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新疆、山东等地累计推广面积达3600余万亩。先后主持“高粱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863)”和“吉林省高粱主产区产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和奖励21项。其中,“优质食用高粱杂交种吉杂305号、吉杂307号”等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8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42篇,出版著作4部。
两名同时具有核医学和CT上岗证的医师分别在“uWS-MI”和“GE AWS46”医学影像处理软件上采用半自动一键式分割1个典型病灶的影像(图1),采用“满意”“一般”“不满意”3分法独立评价其分割效果,包括分割肿瘤的完整性、轮廓的准确性。
3)影响交通通行能力。弗吉尼亚大学的Smith等研究发现小雨可降低4%~10%的通行能力,而大雨可降低25%~30%的通行能力。降雪事件也会降低路段的通行能力,其范围在4%~27.5%之间。
在高粱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在高粱抗蚜方面研发创新,培育出高产抗蚜高粱新品种四杂25号,其高产、稳产、高抗蚜虫和抗丝黑穗病的特点,使四杂25杂交种历经20年不衰,至今我国北方7省区均有种植,种植面积累计超过2600万亩,是我国2000年以来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吉林省的高粱平均单产超过美国。该品种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其选育方法200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优质高粱研究领域实现突破,培育了吉林省第一个食用高粱杂交种吉杂305号,该品种单宁含量极低,适口性好,目前已经成为吉林省食用高粱市场主要品种。
高粱资源创新利用
在高粱资源创新利用方面,采用独到的资源组合方法,利用高粱淀粉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的理论,采用中国血缘和亨加利血缘的资源和材料,在6个杂交组合中选育出南133恢复系和219R恢复系。在不育系选育上,采用印度血缘和美国材料组合选育出27A不育系,利用27A不育系选育了吉杂304和吉杂305等多个高粱杂交种。
周紫阳作为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经济作物首席专家,依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在整合省内行业技术力量和科技资源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全新的合作研究模式。近五年中带领创新团队取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白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选育并审定高粱、花生、谷子、食用豆各类新品种12个。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召唤下,周紫阳带领着他的研发团队在高粱育种领域的研发道路中砥砺前行。一如他的名字一般,他希望中国的高粱产业能够如日中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标签:吉林省农科院论文; 高粱论文; 作物资源论文; 创新论文; 研究所论文; 新品种选育论文; 科技领域论文; 青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