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线索效应_情绪理论论文

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线索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线索论文,人际论文,效应论文,情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9:C91

1 引言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即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价的情绪。积极情绪扩展与建设理论认为相对于中性状态,快乐、满意等积极情绪能够扩展个体的注意范围和思维活动序列(Fredrickson & Branigan,2001,2005; Fredrickson,2003);同时积极情绪对于思维活动序列的扩展促进了个体内资源和个体间资源的建设,如增强心理和生理恢复力,增强社会联系,有利于个体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在积极情绪对个体间资源的建设方面,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人际问题的解决,协商与谈判问题的解决(Isen,Daubman,& Nowicki,1987; Isen,2002)。Fredrickson等(2008)发现积极情绪可以增强社会支持、个人目标等个人资源。Waugh和Fredrickson(2006)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体验多的大学新生人际互动意愿更强,表现出对他人更复杂的理解力。

人际信任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契约,是合作关系的起点、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信任会受到各种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情感状态也是影响人际信任关键因素之一(Lount,2010)。关于情绪对人际信任、决策等社会判断的影响,存在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关注情绪对人际信任等社会判断的直接影响,认为个体往往会依据情绪状态信息做出社会判断,情绪信息会直接附加到社会判断上去。如Schwarz和Clore(1983),Clore,Schwarz和Conway(1994)的情感信息模型(affect-as-information model)和Bower(1981)的连接语义网络模型(associative semantic network model)。情感信息模型认为情绪信息的影响是一种有或无的过程,情绪或者可以完全解释社会判断的结果,或者对社会判断不具预测意义。积极情绪反应表明世界是安全的、可预料的,会增加人际信任;而消极情绪表明环境中存在危险,会降低人际信任。连接语义网络模型认为编码和提取信息时,对于那些和当前情绪信息一致的内容表现出选择性的敏感化,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Winkielman,Knutson,Paulus,& Trujillo,2007),表现为情绪影响了对社会目标的评价,使个体产生与情绪信息相一致的认知判断(Mayer,Gaschke,Braverman,& Evans,1992),即积极情绪体验会使个体更积极的知觉他人与社会事件,使得对他人知觉产生正偏向,增强对他人的信任;而消极情绪的作用相反。已有研究表明与信任情境不相关的伴随情绪对人际信任产生影响,快乐、感激等积极情绪增强人际信任,生气等消极情绪降低人际信任(Dunn & Schweitzer,2005)。但研究发现情感信息模型不能解释目标明确的和情境依赖的情绪信息对社会判断的影响(Branscombe & Cohen,1991; Forgas,1992; Forgas,Bower,& Krantz,1984; Mackie & Worth,1991; Petty,Gleicher,& Baker,1991; Salovey & Birnbaum,1989; Wegener,Petty,& Klein,1994)。心境一致性效应也不能解释在特定的情境下积极情绪对消极刻板印象的依赖,使得对他人知觉产生负偏向(Abele,Gendolla,& Petzold,1998; Bodenhausen,Kramer,& Süsser,1994; Park & Banaji,2000; Bless,Schwarz,& Wieland,1996; Krauth-Gruber & Ric,2000)。

另一种观点认为情绪对人际信任等社会判断影响,个体的认知加工起着调节的作用。如Forgas(1995)的情感渗透模型(the affect infusion model)和Fiedler等的顺应-同化模型(accommodation assimilation model)。情感渗透模型提出了社会认知加工的低情感渗透策略和高情感渗透策略,高情感渗透策略包括启发式加工(heuristic processing)和实体式加工(substantive processing)。启发式加工基于与不相关环境信息的联系而做出判断(Griffitt,1970)或者基于个体占优势的情绪状态而做出判断(Clore & Parrott,1991; Schwarz & Bless,1991);实体性加工做出的判断需要对信息加以选择、认知和解释以及与已有认知结构加以联系。顺应与同化模型提出顺应与同化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可以解释情绪对社会判断的影响(Fiedler,2001,for a review; Bless & Fiedler,2006),积极情绪参与同化过程,倾向于基于先验知识产生评价,消极情绪参与顺应过程,在形成对社会目标评价时更为谨慎,在对社会目标做出评价时更少依赖先验图式。

较早的研究多支持了情绪对人际信任等社会判断的直接影响,但新近的研究支持在情绪对人际信任等社会判断影响方面,认知加工起着调节的作用,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等社会知觉的增进效应会受到受信者目标线索的影响。如Duun和Schweitzer(2005)的研究表明,当对受信者的信息了解有限(acquaintances),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产生了增进效应,当对受信者的信息了解非常充分,也就是说对受信者非常熟悉(very Gamiliar)时,情绪不影响人际信任,即对受信者非常熟悉的情况下信任者可能会做出低情感注入策略的直接加工(the direct access strategy)信任判断。Lount(2010)研究发现当他群体具有促进人际信任的目标线索(可信性)时,积极心境增强人际信任,当他群体具有促进不可信的目标线索(不可信赖)时,积极心境则降低人际信任,这表明目标线索影响了情绪对人际信任的认知加工过程。Deutsch(1962)曾提出信任随人际交往情境及进程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人际信任判断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对受信者做出的信任判断,信任判断会受到情境特征的影响。国内研究者(张建新,张妙清,梁觉,2000)也提出信任过程受到信任者本身、受信者的特征及情境的制约。那么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效应除了受到受信者目标线索的影响外,是否还会受到相关情境信息线索的影响?缺乏实证研究的探讨。另外,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同时存在时,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效应是否会发生变化?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果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到情境信息的制约,则能够进一步支持有关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情感渗透模型与顺应-同化模型的观点。

因此,本研究通过操纵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来考察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的依赖性。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探讨上述所提出的问题,实验一运用独立于信任判断的情绪诱发任务,将受信者控制为陌生(陌生人)与熟悉(认识但不是朋友),探讨不相关情境下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实验二基于信任博弈(trust game)实验任务,诱发情境相关的情绪,进一步研究情境相关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本研究假设:(1)积极情绪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会受到信任目标线索的影响,即对受信者熟悉时,积极情绪会增进人际信任;而对受信者完全陌生时,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不存在增进效应。(2)积极情绪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会受到情境特征的影响,具有情境关联性,即与不相关情境相比,相关情境条件下由于积极情绪启动了人际判断的情境依赖线索(依赖与先前操作所形成的信任背景信息线索),积极情绪对熟悉与陌生的受信者的人际信任都会有增进效应。

2 实验一 不相关情境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不相关情境诱发的情绪是通过情绪影片、音乐、情绪图片和故事情节或回忆过去的情绪事件诱发。基于Dunn等(2005)的实验研究,实验一把受信者特征区分为熟悉(受信对象是认识但不是朋友的人)和陌生(受信对象是陌生人),通过直接书写任务诱发不同的情绪,探讨不相关情境下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目标线索(受信者目标特征)依赖性。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102名自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女生72名,男生3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平均年龄20.3岁,此前从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2.1.2 实验仪器 本实验所用仪器是多媒体计算机两台(型号为联想昭阳V71,屏幕为14.1英寸)。

2.1.3 情绪诱发材料 采取Strack,Schwarz和Gschneidinger开发的情绪诱发程序——直接书写任务,该任务在研究中得到有效性验证(Keltner,Locke,& Audrain,1993; Lerner & Keltner,2001; Tiedens & Linton,2001; Dunn & Schweitzer,2005)。任务要求描述让你感到非常高兴或生气的两到三件事,描述的程度让别人看了也会感到非常高兴或生气,从而诱发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性任务要求被试描述一天的学习生活,形成中性条件。

2.1.4 实验材料 采用信任博弈实验中投资信任程序(Berg,Dickhaut,& McCabe,1995)。信任博弈原理是信任者(trustor)拥有一定数额的金钱S,他要把其中一部分金钱Y投资给受信者(trustee)。受信者将得到相当于这部分金钱3倍的收益3Y,但是他必须回报给投资人(信任者)X,最终投资人的收益为S-Y+X,受信者得到的收益是3Y-X,没有正式的契约规定投资人应该给受信者多少金钱,也没有契约规定受信者应该回报给投资人多少金钱X。关于信任的操作性定义是通过信任博弈来实现的,因此Y(信任者的投资数额)反映了投资者对受信者的信任程度,X(受信者的回报数额)反映了对方可信赖的程度(陈欣,叶浩生,2009)。程序基于信任博弈实验将投资者(信任者)拥有金钱设定为10万元人民币,投资额设定为五个等级分别为2万、4万、6万、8万和10万,五个等级由低到高,2万表示低信任程度10万表示高信任程度。

2.1.5 实验设计 3(积极情绪/中性条件/消极情绪,被试间)×2(熟悉/陌生受信者,被试内)混合实验设计,实验因变量信任测度为投资博弈中的投资额(投资额度间接反映了信任程度)和直接报告的信任水平。正式实验投资交易实验程序用E-prime控制。熟悉的受信者的选择标准是投资交易的对象是被试所认识的同学(但不是朋友),陌生的受信者的选择标准是投资交易的对象是被试不认识的同学。实验程序还对直接报告信任程度进行采集,即询问“通过以上投资你对他/她的信任程度有多少?”从1到5五个信任等级进行自我评定,1表示低信任程度,5表示高信任程度。

2.1.6 实验程序 (1)实验开始前,要求被试选择一位他们认识但并不是朋友的同学和一位他们并不认识的同学共同参与实验,被试和被选择的同学分别进入不同的实验室,仅被试进行正式实验(让被试认为是与被选择的同学在网上进行投资交易)。(2)向被试说明实验目的是做一个投资交易游戏,要求被试按照实验指导语进行。(3)E-prime程序首先呈现情绪诱发指导语,被试完成情绪诱发书写任务。(4)情绪诱发后进入与两位选定的同学进行投资交易的程序,程序分别呈现两位同学姓名,并要求被试分别完成对两位同学的投资任务与和直接信任报告“通过以上投资你对他/她的信任程度是多少?”(5)实验完成,询问被试对实验目的的猜测,被试均认为是与投资有关,没有意识到投资与信任之间的关系。(6)通过没有参加实验组的同学阅读被试填写的情绪诱发书写任务进行情绪诱发有效性评定。(7)实验结束赠送小礼品,根据实验结果随机奖励价值不等的学习用品。

2.2 研究结果

2.2.1 情绪评定结果 收回情绪诱发书写任务共102份,31份书写让其感到非常高兴的两到三件事,其中一份书写内容与情绪诱导不一致,三份选项缺失,该四名被试数据在分析时被剔除,29份书写让其感到非常生气的两到三件事,其中一份书写内容与要求不符,该被试数据在分析时被剔除,36份中性任务。共91份书写任务通过没有参加实验组的同学对于其情绪诱发有效性进行情绪问卷评定,1级表示看了书写的故事后并不感到高兴(生气)到5级感到非常高兴(生气)五级评定。以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条件为自变量,以被试在评定中的高兴和生气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高兴书写任务诱发的积极情绪(M=3.96,SD=0.65)显著高于中性书写任务诱发的积极情绪(M=1.80,SD=0.89),F(1,45)=92.45,p<0.001;生气书写任务诱发的消极情绪(M=3.68,SD=0.61)显著高于中性书写任务诱发的消极情绪(M=1.75,SD=0.77),F(1,42)=83.24,p<0.001。说明不相关情境下的情绪通过书写任务诱发有效。

2.2.2 不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投资额差异分析 不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投资额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见表1。

对不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投资额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受信者熟悉程度(熟悉/陌生)主效应显著,F(1,88)=10.30,p<0.001,被试对熟悉的受信者的投资额比陌生的受信者投资额更高;情绪条件主效应显著,F(2,88)=4.27,p<0.05,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投资额更高;受信者熟悉程度与情绪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F(2,88)=10.93,p<0.001。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检验分析表明,受信者不同熟悉程度,在三种情绪条件下被试投资额差异显著;在对受信者熟悉的条件下,积极情绪与中性及消极情绪条件下的投资额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受信者陌生的条件下,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投资额不存在显著差异,三种情绪条件下被试都倾向于选择低投资额。见图1。

图1 不相关情境投资信任的情绪类型与熟悉性交互作用

2.2.3 不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直接报告信任水平差异分析 不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直接报告信任水平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见表2。

对不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直接报告信任水平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受信者熟悉程度(熟悉/陌生)主效应显著,F(1,88)=116.97,p<0.001,被试对熟悉的受信者的直接报告信任水平比对陌生的受信者的直接报告信任水平更高;情绪条件主效应显著,F(2,88)=9.86,p<0.001,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直接报告信任水平更高;受信者熟悉程度与情绪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F(2,88)=6.84,p<0.05。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检验分析表明,受信者不同熟悉程度,在三种情绪条件下被试直接信任水平差异显著;在对受信者熟悉的条件下,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在直接报告信任水平上差异显著,与中性条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对受信者陌生的条件下,不同情绪条件在直接报告信任水平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图2。

图2 不相关情境直接报告信任的情绪类型与熟悉性交互作用

2.3 实验一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不相关情境下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到受信者目标线索的制约,在积极情绪条件下,对熟悉的受信者的投资额间接反映的信任与直接报告的信任显著高于对陌生的受信者的投资额间接反映的信任与直接报告的信任,也就是说,不相关情境下积极情绪表现出对熟悉的受信者人际信任的增进效应。通过分析发现这一结论符合情感渗透模型中的实体性加工(substantive processing)策略,即情绪对信任判断的影响需要对判断目标的信息加以选择、认知和解释的观点。Lount(2010)运用信任博弈(trust game)实验发现与中性条件相比,积极情绪条件下的被试对同伴的信任更多受同伴可信性信息的影响。研究一的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顺应与同化模型认为积极情绪对判断的作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内部知识会强加于外部世界之上,同化过程更倾向于对先验知识的依赖,实验结论支持关于积极情绪参与同化过程的观点,反映出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等社会判断的影响受认知加工过程的调节。实验一结果显示积极情绪对于陌生的受信者的人际信任没有产生影响,与在积极情绪条件下对不可能信赖的面孔表现出比中性条件下更低的信任(Lount,2010)结论并不一致。分析发现,本研究所提出的陌生的受信者在信任判断时不能提供受信者的可利用的目标线索(与不可信赖的面孔或陌生的他群体成员的目标线索不同),因此积极情绪下,在没有可利用目标线索依赖的条件下,积极情绪对陌生的受信者的信任并不能产生影响,而对于熟悉但并不是非常了解的受信者的信任判断则符合Forgas的高情感注入策略的实体性加工过程。

Dunn和Schweitzer(2005)发现当对受信者信息了解有限时,感激增进信任,生气降低信任。本研究也发现,不相关情境消极情绪降低了对熟悉者的信任,但仍然高于对陌生人的信任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消极情绪参与顺应过程,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形成的人际信任判断更为谨慎。

信任博弈实验(trust game)作为信任的研究范式主要以投资交易过程中的投资额间接衡量对受信者的信任水平,因此在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投资风险及投资动机的改变(Vohs,Mead,& Goode,2006; Slovic & Peters,2006,for a review),因此实验一在对受信者以投资额反映的间接信任数据采集的同时,也采集了被试直接报告的信任水平,目的旨在检验被试在投资交易背景下和被试直接报告的信任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不论在投资交易背景下间接反映的信任还是被试直接报告的信任,积极情绪对熟悉的受信任者与陌生的受信者的影响基本一致。已有研究还发现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情绪的来源和对受信者非常熟悉时,情绪不影响信任,这一结论与本实验论并不矛盾,并符合Forgas(1995)情绪渗透模型的低情感注入策略。低情感注入的直接加工策略(direct access strategy)认为,当对目标非常了解和熟悉时,判断过程不涉及认知、情感、动机或情境变量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对现存的已有评价的检索可以抵御情感带来的失真现象(Fiedler,1988; Snyder,1984; Swann,1992)。

3 实验二 相关情境积极情绪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

相关情境是与信任有关的情绪诱发情境,这种情境下的情绪状态不仅表现出积极或消极特性,还可能附带信任或不信任的线索(social context signals trust or distrust)。已有有关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研究,均是在独立的诱发情绪条件下,即不相关情境下进行的,还没有研究对相关情境下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进行探讨。如果以对受信者的熟悉程度作为目标线索,那么在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共同存在时积极情绪是如何对信任产生影响的?研究发现获益情境与损失情境在决策中诱发的是一种情绪信息(De Martino,Kumaran,Seymour,& Dolan,2006)。连续的高回报、低回报的投资交易设计形成了获益情境与损失情境。研究也提出进化决定了个体对损失的强烈情绪高于对同等大小的收益带来的情绪体验(Buss,2000)。因此实验二运用投资博弈实验(trust game),以投资后高回报,低回报以及无信息反馈作为信任相关情境下的情绪诱发手段,诱发三种情绪条件(积极、消极、中性),研究相关情境不同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 71名自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男生31名,女生4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平均年龄19.5岁,此前从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3.1.2 实验仪器 本实验所用仪器是多媒体计算机两台(型号为联想昭阳V71,屏幕为14.1英寸)。

3.1.3 情绪诱发 本实验的相关情境下的情绪诱发是依据信任博弈实验原理,运用e-prime程序创设多次(3次、4次、5次)与程序设定对象的投资交易过程,在交易中加入回报反馈环节,回报反馈有三种形式,一种回报反馈形式为在投资交易过程中无回报。完成投资后,提示说:“对不起,您的投资没有回报”,目的在于诱发信任情境下的生气等消极情绪;另一种回报反馈形式为高回报,完成投资后,提示说:“恭喜,您得到了高于投资的回报”(回报均设计为高于3倍投资的数额,但数额并不固定),目的在于诱发信任情境下的高兴、感激等积极情绪;第三种为投资后无反馈环节,作为中性条件。预实验结果通过5次投资交易所诱发的情绪反应进行情绪评定,评定等级从1到5表示并不感到高兴(生气)到感到非常高兴(生气)五级评定。以高回报、无回报、无反馈任务为自变量的三个水平,以被试在评定中的高兴和生气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高回报任务诱发的积极情绪(M=3.36,SD=0.67)显著高于无反馈任务诱发的积极情绪(M=1.73,SD=0.65),F(1,39)=62.73,p<0.001;低回报任务诱发的消极情绪(M=4.05,SD=0.60)显著高于无反馈任务诱发的消极情绪(M=2.05,SD=0.78),F(1,37)=80.36,p<0.001。这说明相关情境下的情绪条件通过投资交易过程的回报诱发效果达到要求,在正式实验中采取5次有无反馈的投资交易进行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条件的诱发。

3.1.4 实验设计与程序 3(积极情绪/中性条件/消极情绪,被试间)×2(熟悉/陌生受信者,被试内)混合实验设计,实验因变量为投资博弈中的投资额(间接信任)和直接报告的信任水平。正式实验投资交易过程通过计算机进行。熟悉的受信者的选择标准是投资交易的对象是被试所认识的同学(但不是朋友),陌生的受信者的选择标准是投资交易的对象是被试不认识的同学。程序还对直接报告的信任水平进行采集,即询问“通过以上投资你对他/她的信任程度有多少?”从1到5五个信任等级进行自我评定,1表示低信任程度,5表示高信任程度。

实验步骤:(1)要求被试选择一位他们认识但并不是朋友的同学和一位他们不认识的同学共同参与实验,被试和被选择的同学分别进入不同的实验室,仅被试进行正式实验(让被试认为是与被选择的同学在网上进行投资交易)。(2)向被试说明实验目的是与被选择的同学进行投资交易游戏,要求被试按照实验指导语进行。(3)e-prime程序首先呈现情绪诱发实验程序——被试根据投资交易指导语了解交易规则并与程序设定的虚拟投资对象进行5次有反馈或者无反馈的投资交易。回报反馈有三种形式,一种回报反馈形式为在投资交易过程中无回报。完成投资后,提示说:“对不起,您的投资没有回报”,目的在于诱发信任情境下的生气等消极情绪;另一种回报反馈形式为高回报,完成投资后,提示说:“恭喜,您得到了高于投资的回报”(回报均设计为高于3倍投资的数额,但数额并不固定),目的在于诱发信任情境下的高兴感激等积极情绪;第三种为投资后无反馈环节,作为中性条件。(4)情绪诱发后进入与两位选定的同学进行投资交易的程序,程序分别呈现两位同学姓名,并要求被试分别完成对两位同学的投资任务与和直接信任报告“通过以上投资你对他/她的信任程度是多少?”。(5)实验完成,询问被试对实验目的的猜测,被试均认为是与投资有关,没有意识到投资与信任之间的关系。(6)实验结束请被试对与程序设定的投资对象投资交易过程中所体验的情绪反应进行情绪评定。(7)实验结束随机奖励价值不等的学习用品。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情绪诱发结果 实验结束让被试填写情绪评定问卷。评定等级从1到5表示并不感到高兴(生气)到感到非常高兴(生气)五级评定。以高回报、低回报、无反馈任务为自变量,以被试在评定中的高兴和生气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高回报任务诱发的积极情绪(M=3.76,SD=0.70)显著高于无反馈任务诱发的积极情绪(M=1.61,SD=0.69),F(1,37)=91.71,p<0.001;低回报任务诱发的消极情绪(M=3.50,SD=0.60)显著高于无反馈任务诱发的消极情绪(M=1.92,SD=0.79),F(1,30)=40.53,p<0.001。可见本实验中积极、中性、消极情绪诱发是有效的。

3.2.2 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投资额(间接信任)差异分析 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投资额度平均数与标准差见表3。

对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投资额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受信者熟悉程度(熟悉/陌生)主效应显著,F(1,68)=13.32,p<0.001,被试对熟悉的受信者的投资额比陌生的受信者更高;情绪条件主效应显著,F(2,68)=10.29,p<0.001,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投资额更高。受信者熟悉程度与情绪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F(2,68)=3.34,p<0.05。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检验分析表明,受信者不同熟悉程度,在中性条件下被试的投资额差异显著。在对受信者熟悉的条件下,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投资额显著高于中性及消极情绪条件下,在对受信者陌生的条件下,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投资额显著高于中性及消极情绪条件下。见图3。

图3 相关情境投资信任的情绪类型与熟悉性交互作用

3.2.3 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直接报告信任水平差异分析 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直接报告的信任水平平均数与标准差见表4。

对相关情境不同情绪条件下被试直接信任水平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受信者熟悉程度(熟悉/陌生)主效应显著,F(1,68)=10.09,p<0.05,被试对熟悉的受信者的直接报告信任水平比对陌生的受信者的直接报告信任水平更高;情绪条件主效应显著,F(2,68)=7.30,p<0.001,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直接报告信任水平更高。积极情绪条件下,对熟悉受信者直接报告信任水平与中性和消极情绪条件不存显著差异;积极情绪条件下,对陌生的受信者直接报告信任水平显著高于中性和消极条件下。见图4。

图4 相关情境直接报告信任的情绪类型与熟悉性交互作用

3.3 实验二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情境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情境线索的制约。实验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条件下,对熟悉的受信者和陌生的受信者的投资额间接反映的信任和直接报告的信任均不存在差异。从投资额间接反映的信任来看,相关情境积极情绪表现出对熟悉的受信者与陌生的受信者人际信任普遍的增进效应,这与实验一结果不同。分析发现与实验一发现的不相关情境积极情绪对信任的影响受目标线索的影响不同,实验二相关情境积极情绪对陌生的受信者的信任受情境线索的制约,反映了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共同存在时,情境信息为在积极情绪条件下形成人际信任判断提供了优先的、更敏感的可利用线索。Hertel,Neuhof,Theuer和Kerr(2000)也发现被试在积极情绪下进行囚徒困境任务(social dilemma game)时对他人合作和竞争方面的可利用线索尤其敏感。实验二虽然只反映出积极情绪对受信者在投资额间接表示的信任上的增进效应,但积极情绪条件下,对于熟悉的受信者和陌生的受信者在投资额间接表示的信任与直接报告的信任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至少可以说明,在积极情绪条件下,情境线索作为可利用的信任线索能够增进对陌生的受信者的人际信任,这与Lount(2010)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情绪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部分依赖于的图式、可利用线索和刻板印象的结论相一致,也符合同化顺应模型中积极情绪参与同化过程的观点。

实验二也表明,相关情境消极情绪并没有降低对熟悉的受信者的信任,在消极情绪条件下对熟悉的受信者的信任与中性条件不存在差异,但仍然高于对陌生的受信者的信任水平。根据同化与顺应模型的观点,可以认为虽然消极情绪参与顺应过程,但在消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判断上还会受目标线索的影响,如果在判断过程中存在多种线索如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则社会认知过程更为复杂。

4 总讨论

本研究实验一和实验二发现,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目标线索和情境线索的制约,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并不具有普遍的增进效应。在不相关情境下积极情绪对熟悉的受信者表现出高信任,表现出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到受信者目标线索的制约;在相关情境积极情绪条件下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到受信者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的制约,相关情境积极情绪对熟悉的受信者的人际信任的增进效应受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的共同作用,相关情境积极情绪对陌生的受信者的人际信任的增进效应受情境线索的制约。研究结果支持积极情绪与信任之间的关系部分依赖于图式线索、可利用线索和刻板印象这一观点(Lount,2010)。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等社会判断的影响,并不符合情绪信息模型与连接语义网络模型的依据情绪状态信息做出的直接社会判断的观点,实验结果表明在信任判断的过程中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可利用线索的认知中介效应,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过程中受受信者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的影响。而消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线索效应则更为复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可利用线索在消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中介作用。

实验二发现相关情境下积极情绪对熟悉的受信者以及陌生的受信者均表现出投资所反映的间接信任的增进效应。积极情绪条件下,对于陌生的受信者的人际信任受到情境线索的影响。已有研究提出轻信的行为通常会快速决定并且受可用线索的影响,这些线索通常能够反映对方是否可信(Messick & Kramer,2001),本研究结果与这一观点基本一致。

已有研究关于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还提出了群体情境下的观点与结论,同化与顺应模型认为积极情绪促进对内在图式的依赖,表现对人际背景中信任图式的依赖或群际背景中不信任图式或偏见的依赖。研究发现在群际情境下积极情绪降低信任(Lount,2010),这一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分歧,已有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较之中性条件更能够减少群际偏见(Dovidio,Gaertner,Isen,Rust,& Guerra,1998),因此情绪对信任的研究还需要在群体背景下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的制约,但研究没有能够对信任图式(schemas)与情境线索(clues)在信任过程中如何作用进行深入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另外,研究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分离信任判断中理性计算的作用,后续的实验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相关的问题。

5 结论

研究通过不相关与相关情境实验设计探讨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的影响。在不相关情境下,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目标线索的制约,积极情绪增进对熟悉的受信者的信任;在相关情境下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受到目标线索与情境线索的共同影响,相关情境积极情绪表现出对熟悉的与陌生的受信者人际信任普遍的增强,表现出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的线索效应。

收稿日期:2011-04-08

标签:;  

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线索效应_情绪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