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导入是教师在开始传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对英语不感兴趣,而且还有抵触心理,因此,精彩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融入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导入
【案例背景】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中职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对口提升阶段,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学好英语,首先得重视英语课,一节好的英语课中,新课的导入尤为重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想说、爱说英语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案例描述】
一、游戏导入。学生天性好玩,对于游戏更是乐此不彼,通常这种方式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方法。如在教授有关身体部位单词时,先让学生快速指出给出的单词,然后增加难度,摸此部位外的其他部位,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听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恰当的游戏引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二、情景导入。情景导入指的是在导入新课时,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这种方式在教学实际运用中相当广泛,其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学习离不开生活,为了使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实物,如:文具用品、水果、各种玩具、教室里的摆设、身上的衣物等等,这些现有实物的充分利用,能够为课堂英语交际打下良好的铺垫。
三、歌曲导入。课之前,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适当的歌曲来开始一节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渲染气氛,创造语言环境。演唱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歌曲也可以自由选择,将学生们喜欢的熟悉的歌曲旋律融合到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中来。比如在学习“Happy birthday!”时,上课前,首先请学生听听生日快乐歌“Happy birthday to you!”,孩子对这首歌曲很熟悉,有的甚至都会唱!然后请他们一起唱唱,或者请一个学生唱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跟着音乐一起打节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
四、猜谜方式导入。以猜谜语的形式呈现出本课学生要掌握的单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谜语的安排要先易后难,这样就不会难倒孩子,从而挫伤孩子们的自信心。 比如这一次,我之前去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有一位英语老师在教授第八单元At the weekend单词环节中有关昆虫类的单词时,他就是通过谜语由易到难,让学生猜,而不是像我们平常的直观导入法,非常新颖生动,学生兴趣很浓。
五、活动导入。如在教授有关动作类单词这个单元时,我会把有代表性的如:walk jump run这3个单词先拿出来马上现场教学,找一个学生说单词,其余的快速做动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得能力,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热情与课堂效果。
六、复习导入。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较低层次的知识掌握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相联系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若是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的知识作铺垫。尤其是英语学习,更重要的是积累,提高语言的复观率,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表演上节课学过的对话等开始,向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要点。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身处教育一线的广大英语教师正努力将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方法渗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各种“有效教学”策略、方法不断涌现。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带来的变化: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了,课堂互动模式多层次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了。但是,表面热热闹闹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下列问题。
一、导入环节过于程式化。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导入环节的设计,流于形式;有的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形式很新颖,但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计,与本节课学习内容不相关;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占用大量时间,而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却很少,学习掌握新知识只是一带而过;甚至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干脆没有话题导入的环节设计。
二、不能有效控制活动练习。当今的中职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话题,以单元板块形式呈现,每一单元都包含好几个板块,每个板块语言知识内容不同,紧扣单元主题展开,相互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要使学生的语言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进行而循序渐进,在每一课时的导入时,要能在前一课时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呈螺旋式向上发展的态势,虽然这只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细节,有时却能决定一堂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锋《英语》.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3。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姜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单词论文; 课堂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