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功用论文_陈之良 刘海菊

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功用论文_陈之良 刘海菊

陈之良 刘海菊 山东临沂第十四中学 276000

创新源自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

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能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探索方法

冯·诺依谩说过:“远离经验来源,一直处于‘抽象的’近亲交配之中,一门数学学科将有退化的危险。”

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了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

因此,在指导学生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为指导学生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

这样,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了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了自我探索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三、 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达到了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多媒体)三鸟之功效。

四、运用电教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电教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导探中的融合性、非线性、互交性和可编辑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但电教媒体的音乐、画面、色彩、运动等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效果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和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崭新领域。

这正如李政道博士在“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白,他们竞争最深层次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电教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数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求。

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电教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论文作者:陈之良 刘海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  ;  ;  ;  ;  ;  ;  ;  

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功用论文_陈之良 刘海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