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沟通有助于实现中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师生沟通的建议,从而提升双方沟通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教育管理 师生沟通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7-025-01
he因此教师应当运用有效的沟通策略,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密切的师生关系,增强在学生心中的信任程度,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目前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
1.1师生之间的身份、地位不平等
从社会角度来看,自古以来教师的地位普遍的要高于学生,经常有人说“教师说的总是对的,按照教师说的去做绝对没错!”,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和地位是不对等的,教师可以指责学生、教育学生,导致师生沟通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沟通是单向的,甚至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都不能称之为沟通[1]。中学时期的学生心理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是个体成熟发展、独立生存的阶段,但是此时学生的能力、个性还不够稳定,思想比较敏感,情感比较动态,内心也逐步的复杂。在此阶段学生的心理节点再加上传统的教师尊严观念,导致学生的沟通不畅,学生的情感得不到尊重,不能质疑教师和改变教师所要求从事的,忽略了学生真实的情感和心理发展规律。
1.2师生认知不同,沟通缺乏信任感
从师生的身份地位而言本身便不存在对等性,再加上二者的经历不同、年龄不同、接触事物不同、思想心理特征的不同早就了二者认知存在不同,彼此在沟通上缺乏信任感。在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中,沟通双方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非常重要,而师生的自我认知再加上师生对信息文本认知的不同造就了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沟通中教师总是用审视和不信任的语气对待学生,而学生总是害怕和回避的态度回答教师的问题,双方之间的不信任极度影响了师生之间顺畅的展开沟通。在现实中一旦教师叫学生沟通事件,学生会很自然的害怕,表现出逃避和畏惧,本身的抗拒和对教师极少的信任严重制约了沟通过程中的有效性。
1.3师生情绪、情感存在差异
通常教师的情绪较为稳定,情感比较成熟,但是中学生由于心理的特征,其情感表现比较鲜明,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教师的微小举动都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了师生之间沟通的障碍。许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会被曲解,导致学生越发的畏惧老师,从内心无法生出亲近,很自认的使学生越发的敬而远之,很难实现自然融洽的沟通。由于双方本身的情感、情绪存在差异,即便教师如何的耐心引导,学生也很难转变心态和教师有效的展开沟通。在现实沟通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特征,细致的观察并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多样的沟通形式,在对学生全面细致的了解之下展开有效的师生沟通[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的建议和对策
2.1本着尊重和平等的理念,提升与学生沟通有效性
在中学教育管理中教师本着尊重和平等的理念实施沟通,可形成与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互相教育作为平等沟通的平台,展开互相关爱和帮助。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在中学生的师生关系中对于学生加以理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当构建互相信任且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桥梁。教师应当转变以往传统的观念,摈弃高高在上的思想位置,以平等的身份塑造和谐密切的关系,在构建和谐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特殊性,运用恰当的技巧,例如可以学生一同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植树节共同植树,身体力行的与学生和谐相处,有效的改善师生关系的同时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为沟通工作打好基础。此外教师应当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学生的感受,将共同教育转变为面对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教学,与学生积极配合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3]。
2.2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沟通,采取多种沟通办法
在中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教学中的所有教学活动积极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要求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这便需要教师利用教学中的各个管理工作实现与学生统一的认知,增强沟通的效果。教师在为学生传授各个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对应的依据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实施沟通,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接受、能够理解从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管理,在此基础之上方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进而有利于彼此和谐的展开沟通。同时要不断的指引学生进行自我沟通,对自身的认知结构加以调整和完善,形成新的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认知体系,转换别人的经验,优化自身的技巧,逐步的与教师展开教育管理中的有效沟通。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批改作业和解答问题时,不应当片面的给予讲解,应当深入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路,若其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给予耐心的校正从而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也从内心增进了对教师的信赖度。
2.3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变化,给予关心和理解
在现代中学教育管理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全方面、多方位的管理,给予学生关心让学生愿意对教师诉说,寻求帮助。中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每个人的思想和情绪会有着不同的变化,在实现对学生的情感管理中应当积极沟通达到相互理解,避免由于不经意的行为伤害到学生的情感[4]。在教育中从细节出发,从细微的事件观察、认知每一个学生的行为特征,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例如当学生情绪沮丧、哭泣表现出沮丧时,教师应当在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可举例自身曾有过类似的经验,现身说法的鼓励学生化悲痛为力量。
结语
在中学教育管理中,教师必须本着尊重和平等的沟通理念,增强教育过程的沟通管理工作,对学生实施耐心、细心的情感管理,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正确的引导学生使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栋.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J].神州,2012,05:114.
[2]邹妍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J].中国教师,2013,12:74-75.
论文作者:多力坤·依马木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师生论文; 中学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情感论文; 认知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