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增长方式是河北冶金工业的当务之急_固定资产净值论文

转变增长方式是河北冶金工业的当务之急_固定资产净值论文

转变增长方式是河北冶金工业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冶金工业论文,河北论文,当务之急论文,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冶金工业实力大为增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钢、生铁、钢材等主要产品总量已跃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经济体制和指导思想的制约,从总体上讲,河北冶金工业增长仍然主要是靠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扩大建设规模实现的,走的基本上是外延型粗放经营的路子,因而河北冶金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突出表现在:

一、“速度型效益”开始失灵

河北冶金工业代表综合生产能力的钢产量,从1974年的100万吨始,用9年时间到1983年突破200万吨,5年后的1988年突破300万吨,再用3年时间到1991年突破400万吨,又用2年时间到1993年突破了500万吨,1994、1995两年又分别突破了600万吨和700万吨大关。从工业总产值增长来看,如从1987年开始逐年与上年比较,这一年增长11.52%, 1988年增长6.45%,1989年增长7.7%,1990年增长9.94%, 1991年增长8.23%,1992年增长18.40%,1993年增长8.63%,1994年增长10.47%。8年来有6个年份的增长数均在8%以上,其中1987、1992、1994 年的增速超过10%。从以上钢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增长的速度看,呈年年加快的态势,但经济效益并没有相应获得同步增长。

十几年来,河北冶金工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市场变化在不断变动。1989 年以前, 河北冶金工业实现利税是逐年递增的。1989年省直属冶金企业实现利税9.37亿元,是历史上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但在1990年,当全省冶金工业以9.94%的速度发展时,这一年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全行业亏损的年份。这种生产上的高速度与产出的低效益,第一次向人们发出了“速度型效益”不灵了的黄色信号。当1992、1993两年全国基建规模迅猛扩张时,河北冶金工业的发展速度在1992年竟高达18.40%。 这种不正常的速度虽然又带来了全行业实现利税突破42亿元的好效益,使1992、1993连续两年成为历史上实现利税最好的年份,但到1994、1995年, 经济效益却又转为连续两年下滑。 在1994年全行业实现利税下降13.10%、利润下降12.87%的基础上,1995年仍然大幅度下滑,省直属企业好于全行业,但实现利税仍下降21.76%,实现利润下降38.23%,而发展速度全行业1994年为10.47%,1995年在“限平、停滞、增畅”和限产压库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在4.86 %的增幅上。这又一次表明生产增长效益滑坡的“速度型效益”失灵了。1995、1996年的大量调研预测显示,这种趋向将贯穿于“九五”期间。这一形势十分明确地提醒我们,那种单纯靠数量、速度获取效益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二、“价格型效益”也不会起多大作用

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有些冶金企业曾发生过由于价格大起大落而一夜之间由亏变盈或由盈转亏的事例。价格的大起大落,是冶金工业发展中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冶金企业像1989年靠人为调整价格或像1992、1993年靠大搞基建拉动市场价格暴涨来获取效益的做法,以后将很难再出现。

首先,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取向上看,已由过去放权让利、调整政策的政府行为转变为90年代的转机建制、制度创新,更多的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企业主要靠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去求生存、图发展。过去那种依赖政府行为提高产品价格,或寄望于外部环境突然变化而引起价格暴涨去获取企业效益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第二,从国内市场需求趋势看,钢材产品仍将保持在较低价位运行。国家几个权威部门分别同时作出的判断是:1996年及“九五”期间,钢材市场将保持相对平稳、价格小幅攀升的态势;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或因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少数钢材品种的价格在局部地区可能发生一些波动,但一般不会出现“暴涨”现象。主要理由是:①1996年乃至整个“九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控制在8%到10%, 国内对钢材的需求增长不会太大,供求会大体平衡。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总格调是在“九五”期间以稳为主,保持现有的方向和力度,追求有效益的速度、有效益的增长,强调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宏观调控仍将在物价、投资规模、货币三个方面实行三个“适度从紧”的控制。在这样一个总格调下,今后靠吃钢材价格暴涨“饭”来获取效益的可能性,可以说将不复存在。

第三,从与国际价格接轨和“复关”上来看,国内钢材品种和质量也已没有价格上涨的优势和可能性。在宏观调控力度不减的情况下,进出口状况是影响国内钢材价格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国家加强政策调整力度,钢材价格也将不会再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在某种程度上复关意味着国内市场演变成国际市场,在国家采取降低关税和退税率趋势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也将与国际价格拉平,并将直接受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冲击,过去那种国内价格暴涨的“一国现象”及其环境条件也将不可能存在。

第四,从国内资源供给形势看,今后仍表现为较宽松的趋势。由于冶金系统各企业都在贯彻“限平、停滞、增畅”和限产压库的措施,钢材新增资源供给变化比较大,从1981年以来,在1995年第一次出现钢材产量减少现象,同时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而全社会库存总量也在下降,公认将由1995年年初的3000至3200万吨降到1996年年初的2300至2400万吨的合理水平。另外,钢材消费结构也出现了过剩与短缺共存的状况。除了少数几个品种供不应求外,从总体上讲,目前和今后钢材供给资源将出现从追求数量转向注重品种、质量的变化,资源宽松将会使价格相对稳定。

从以上影响钢材价格的宏观调控、改革取向、市场需求、资源供给等四个方面分析判断,今后没有造成价格大起大落的可能性。总体平稳、小幅上升的趋势,将使过去那种靠吃价格“饭”获利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三、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缓慢

近些年来,河北冶金工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总量和比重不断增加,但从总体上看,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河北冶金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初级产品发展快于深加工产品的发展。比如,铁与钢的比例,1980年为1.32:1,“六五”下降到1.15:1。但“七五”期间高炉发展过快,到“七五”末的1990年又回升到1.36:1,超过了1980年水平,大大高于当时全国0.94:1的比例;到“八五”末的1995年又超过“七五”末的水平,高达1.44:1。钢与材比,“六五”末下降到1.26:1,“七五”末又回升到1.33:1,“八五”末的1995年达1.28:1,均高于“六五”末水平。矿与铁比,1985年为4.94:1,1990年为5.42:1,1995年为4.54:1,均大大高于1980年3.98:1的水平。总之,经过“六五”、“七五”、“八五”的发展,河北冶金工业基本上未能改变矿多、铁多,钢少、材更少,品种单调和有色金属落后的状况,形成了企业消耗高、效益低,对市场应变能力低、竞争能力低的局面,也表明河北冶金产品结构仍处于不合理状态,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很重且很急迫。

四、经济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的状况已开始影响企业竞争力

到1994年底,河北省属冶金企业28家,市地县属冶金企业多达2870家。这么多企业中有一定规模的实际上只有“六钢一机”,即唐钢、邯钢、宣钢、承钢、石钢、邢钢、邢机7个企业。 如果把这“六钢一机”放在全国盘子上去比较,由于经济规模偏小,难以产生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也难以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比如在1994年按销售收入总额排位的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 河北的“六钢一机”除邢机之外其他六大钢铁企业全部入选,销售收入总额虽然比1991年都是成倍增长,但位次却基本上仍停留在1991年的水平上。与前一年的排位相比,唐钢由32位降到61位,邯钢由47位降到69位,宣钢由51位降到78位,承钢由173位降到236位,石钢由345位降到377位,邢钢由306 位降到398位。再以固定资产的1994年的位次与1989 年位次比较:唐钢固定资产净值1989年居72位,1994年居64位,上升8位, 但销售收入却下降22位;邯钢固定资产净值位次上升17位,销售收入上升仅6位; 宣钢固定资产净值位次上升72位,销售收入上升仅7位; 承钢固定资产净值位次上升72位,销售收入仅上升42位;石钢固定资产净值位次上升46位,销售收入上升仅14位;邯钢固定资产净值位次上升73位,销售收入上升仅15位。从固定资产净值和销售收入总额排序比较可看出,从 1989 年到1994年,这六家钢铁企业销售收入位次上升数均低于固定资产净值位次上升数。从以上几组数字比较都可以看出,由于经济规模的限制,如果再走外延式粗放经营老路子,河北省六大钢铁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已难有大的提高,其他企业就更难有竞争力了。

五、投资回报率不高

按1992年的统计,1949年以来河北省钢铁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19亿元,但实现利税只有90.52亿元,比投资总额少6.67亿元。投资量占全国钢铁工业总量的4.95%,而实现利税仅占全国总量3.54%。再用“八五”前4 年与“七五”5 年比:冶金工业基建技术改投资额由23.7亿元增长到63.7亿元,增长1.68倍;固定资产原值由1990 年的83.57亿元增长到1994年的215.80亿元,增长1.58 倍, 而实现利税由 48.48亿元增长到112.61亿元,增长仅1.32倍, 大大低于投资总额和固定资产的增长数。河北省县一级冶金企业,尤其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乡镇企业,大量的低层次重复建设十分严重,投资回报率更低。如唐山市仅在1992、1993两年,而且仅在乡镇冶金企业即投入25亿元,但到1994 、 1995年,大部分小冶金企业“趴窝”,近18亿元的投资都打了“水漂”。从以上几组数字的比较可以看出,河北冶金工业实现利税的增长数都低于投资总量的增长数,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利税比重也都小于投资量比重。这说明河北冶金工业投入多、产出少、效益低,也说明河北冶金工业过去的效益主要是靠高投入带来的,从整体上讲,走的基本上是一条以高投入维持高速度却导致低产出的外延型粗放经营的老路子。

从国外看,近些年来钢铁产量均未增加,但并不是说冶金工业停止了发展。相反,一些钢铁大国都是均领先一步转变增长方式,通过技术改造,优化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大大增强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内看,到1994年底我国钢、铁、材的年生产能力都分别超过1亿吨, 从而使总量不足的矛盾已转化为品种、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因此,在1995年鞍钢、首钢、武钢、上钢等钢铁企业均领先一步,在全国率先调整发展战略,把着力点放在了转变增长方式上,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放在重组生产要素,优化结构,主攻品种、质量、效益上来。

综上所述,从整体上研究河北冶金工业可以明显看出,今后河北冶金工业的发展再走单纯依靠增加产量、扩大规模、追求速度的老路子已经不行了。刻不容缓的是,必须把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统一到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冶金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品种、质量为龙头,以现有企业改造、改制、改组和加强管理为重点,以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要途径,以用好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开拓两个市场为依托,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借以推动全省冶金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标签:;  ;  

转变增长方式是河北冶金工业的当务之急_固定资产净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