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明慧
(环江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 环江 547199)
【摘要】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孕妇待产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待产的孕妇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孕妇入院日期尾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待产观察与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待产观察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分析对比两组孕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率等指标。结果: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观察组孕妇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的比例小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率也小于对照组孕妇,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改善孕妇的心理、生理状态,增加孕妇对阴道分娩的自信心,降低剖宫产率,让孕妇保持最佳的状态接受分娩,保障母婴平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孕产妇对助产士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人文关怀;待产过程;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04-03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医院不仅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基本素养、改善医院的业务水平,同时还应当转变服务模式[1],基于孕产妇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提供人文关怀,做到身心兼顾,展现出医院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因此,人文关怀优质护理服务是今后护理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于待产孕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待产的孕妇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孕妇入院日期尾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为单胎、 头先露,无阴道分娩禁忌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妇,将入院日期尾数为奇数的孕妇纳入对照组的范畴中,入院日期尾数为偶数的孕妇则进入观察组。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在21~33岁之间,平均为(26.53±3.25)岁,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孕(39.28±0.36)周;观察组孕妇的年龄在23~33岁之间,平均为(27.14±3.38)岁,孕周在38~41周之间,平均孕(40.05±0.41)周。两种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孕妇应用常规的待产观察与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的待产观察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严格医院的人文关怀护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在待产期间,护理人员主动向孕妇介绍医生、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等,做好医院硬件设备的技术水平的讲解,让孕妇感到安心。通过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2],定时参加技能培训和考核,在工作中学习,将保护病人的利益作为护理的目标。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参加各种沟通技巧讲座活动,由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护理人员要时刻以人文关怀作为护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纠纷的发生。
创造人文关怀的护理环境: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安静舒适的环境、先进的护理设备以及良好的护理支持系统能够显著改善孕妇的分娩信心[3],减少不良情绪。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物品摆放整齐,地面清洁。床上用品一人一套,平时随脏随换,保持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孕妇在分娩之前大多会出现紧张、不安以及恐惧的心理,为了改善孕妇的心理环境,使其有安全概念,本文为观察组孕妇提供人文关怀,在病区中粘贴孕期相关知识海报、设立专门的孕期服务专栏,在待产室的墙壁上张贴温馨的壁画。
创造人文关怀护理氛围:孕妇进入待产室时,助产士要热情接待,安排待产床位,介绍待产室有关情况及自我介绍,执行“一对一”全程陪产服务,积极陪伴孕妇做好产前相关检查,认真询问具体情况及倾听孕妇诉说,并耐心解答及给予真诚的帮助,关心、体贴、安慰孕妇,消除其对陌生环境及宫缩疼痛引起紧张、恐惧、烦躁的心理。严密监测产程进产及胎心率情况,护理人员要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一个护理细节中去,在病室中鼓励孕妇摆放少量的私人用品,满足其对于个人空间的心理需求,允许并鼓励准父亲在第一产程进入待产室陪伴,丈夫可以给妻子最好的支持,减少孕产妇的孤独感,指导准父亲使用鼓励性语言,为待产妇提供心理支持[4]。在分娩之前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孕妇能够感受到医院医护人员的人性关怀[5]。
护理过程中体现出尊重与关爱、真诚与责任、同情和友善、信任与鼓励,当每一位护士的每一种行为都应当出于内心的想法,不求回报,真心诚意的与孕妇交往,把孕妇看做自己的朋友、亲人,医院中的人文关怀护理氛围将会更加浓厚,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孕妇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好的积极意义。
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相关研究表明,孕妇在待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对胎儿安全的知识、其次是孕妇个人安全知识,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在待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合理膳食,胎膜未破时可在室内适量走动,通过温柔的语言与孕妇交流。对其进行生活护理,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分娩时配合,分娩阵痛的减轻疼痛的方法,让她们对分娩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及恐惧[6]。同时可以传授孕妇一定的产后保健、新生儿喂养等知识。指导孕产妇在宫缩时深吸气以减轻宫缩引起的疼痛,转移产妇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减轻其痛苦,缩短产程。在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可以为产妇提供少量的糖水补充体力,分娩完成后协助产妇更衣、擦身,注意尊重孕妇的隐私,。指导正确的新生儿喂养方法,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的数据资料全部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X2值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t值检验。以P<0.05代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对比
观察组阴道顺产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阴道助产及新生儿窒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的总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整个待产过程中在常规的待产观察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组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
3.讨论
产科是医院中非常特殊的场所,待产过程中的孕妇受到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问题[7],
护士在做好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的同时还需要对孕产妇展现人文关怀,一对一陪伴分娩、导乐式分娩、情感式服务,全程助产责任制等,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8]。能随时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消除孕妇紧张、恐惧及不良情绪。为孕妇提供贴心、满意的服务,使孕妇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分娩。通过开展以孕妇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阴道分娩率、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助产士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改善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凤阳.产科开展人文关怀对分娩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3):7515-7516.
[2] 闫华,贺爱勤,李爱荣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7):781-782.
[3] 刘淑青,王勇.体位护理在产妇待产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34-35.
[4]庞汝彦主编. 导乐分娩培训教材[M]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2012:20---28.
[5] 孙治家.人文护理在待产、生产及产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z1):291-292.
[6]刘岚,徐名妨,梁小勤,涂晋梅等。助产士组服务对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385-3387
[7] 王晓娟.产妇待产过程中体位护理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779-780.
[8]姜玉珠.一对一陪伴分娩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781-4782.
论文作者:覃明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孕妇论文; 人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产妇论文; 过程中论文; 孕产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