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研究论文_曾利明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研究论文_曾利明

曾利明

(河源东源供电局)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带动各领域发展的同时,也对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配电自动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求,也是推动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配电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探讨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进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配电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配电自动化是集很多技术于一体的管理系统,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自动化的控制和监测配电网络。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实现,不但能确保输配电的安全性、稳定性,还能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因此,深入分析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进展,对促进市场经济和电力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1、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1.1配电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很多城市都意识到了配电自动化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性,且表现也越来越多样化。以往的配电自动化只具备两个功能:采集数据、配电设施,监管运行状况,创新配电技术。当前的配电自动化,在原有功能上补充了地理信息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实时监控系统。与此同时,配电站系统也发生了系列变化,由原本的借用调度站演变成了现如今为配电自动化提供服务的主要系统。另外,以往的配电站是重口器时序整定的,而今通过深入研究,地理信息系统风格和设备,经由自动化终端来完成检测工作[1]。

1.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一次性的设备不再满足自动化设备要求,一次性设备的生产商向二次自动化方向发展存在一定难度,二次自动化设备生产商向一次性设备方向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虽然我国当前已颁布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使得配电网有着统一且完善的功能规范,但是各地的配电自动化应用仍存在各种问题。另外,虽然某些配电网已明确规定了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准则,有助于自动化系统实用化目标的实现。但是,配电自动化实用性仍是漫长且困难的工作,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电力企业的投入成本,降低总体效益。

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

2.1 FTU技术

FTU是馈线终端装置,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旨在控制和监测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其所具备的捕捉、自我检测、事故分析、远程辅助等功能,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在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中,FTU技术设计全面,这是因为其能在室外正常作业,尤其是环境相对复杂的室外,适应性较高,且还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配供电需求。电气结构的开关接口、FTU技术,都具备较高的一致性,接口可靠,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对于FTU技术算法而言,可使用故障分析法,逐渐恢复系统故障、隔离等问题,提升关键技术的应用水平。

另一面,蓄电池的使用时间、蓄电能力,和FTU技术功能的实现有着直接关系。如若FTU技术运行期间,得不到可靠蓄电池的保障,就会出现短路、缺电等情况,影响着FUT技术的运行,导致配电系统故障。可见,FTU技术能有效维护蓄电池,延长使用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GIS技术

配电系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每个软硬件给予足够的支持,这样才能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目标。因此,在实际工作必须合理使用GIS技术。通过通讯技术、GIS技术的使用,收集和传递相关的数据信息,使得图片能在软件中保持一致,确保SCA-DA系统和GIS的有效沟通。此外,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配电系统的监管,需要GIS技术辅助实现[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除要求GIS技术满足配电系统的监管要求外,还要保证通信方式的多样性,预防因信息量大给配电系统带来的影响。

2.3 DMS技术

DMS的一体化建设和流程化管理,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在DMS建设期间,除要保证拓扑信息DMS/GIS的一致性外,还要保证信息源头、系统信息的一致性,有机结合负荷控制信息、用电信息,为信息一体化的建设提供参考。DMS流程化管理包括研发、推广和供货等多个环节,其管理内容为技术认定、集成测试、FAT等,要想实现系统化的管理,就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在研发阶段完成集成测试工作,在推广阶段完成技术认定工作,在供货阶段完成FAT工作。

2.4配电主站技术

配电主站技术是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重要体现,配电主站建设过程中的常用技术为信息支撑技术,不但要具备数据维护和保存的功能,还要具备历史数据的查阅功能。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借助通信技术,来管理和监测配电系统。换句话说,配电自动化系统是通信技术的基本要求,这样不仅能产生各种通信方式,还能及时反馈和处理故障。

3、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已成事实。虽然我国经过多年发展,不断提高着配电自动化水平,但是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革新的地方,深入分析配电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成为必然。因此,实现配电自动化目标的关键就是促进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如下。

3.1智能分布式FA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不断革新,由此也出台了相应的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方案不但开放着配电环节,还推动了分散发电装置的应用和发展。同时,随着电力企业改革方案的推行,使得我国配电网可在各个区域提供有效的能源解决方案,减少线路耗损,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3]。FA体系是一个智能化的体系,通过对其的使用,可使区域协调器、智能体处于协调统一的状态。在构建协调服务器时,要综合考量电网运行方式、拓扑结构等相关因素,便于更好定义智能体间的规范。

3.2优化决策支持系统

在配电自动化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但能缩短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还能确保供配电的可靠性。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效益,需要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减少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4]。同时,还要建立和深入分析决策模块,合理使用配电网在线、离线的相关参数,来优化配电网的决策支持系统。在该系统运行中,可利用优化运行决策模型,分析输入和输出数据间的关系,确保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3.3配电信息引擎

DMS、配电自动化是信息一体化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未来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必须同步于互联网,除要支持电力企业的集成总线系统、公共信息模型外,还要满足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构建方案,从而推动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发展。在信息一体化的影响下,实时信息引擎被列入国家的重点项目,能支持企业集成总线和公共信息模型,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层的互联,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4、小结

综上所述,为提高配电系统的综合效益,需要深入分析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并不断引入和革新技术,来完善和优化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晖.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7,14(24):205.

[2]马飞飞,卫鹏翼,姜照轩,等.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南方农机,2016,47(10):124.

[3]徐国旺.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31):1148.

[4]张腾文,郑诗昊,董辉,等.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四川水泥,2016,34(11):101.

论文作者:曾利明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研究论文_曾利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