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在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中,一般是在二次侧观察指针式电流表的偏移方向来判断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正确性,此种做法存在容易误判的技术问题。现提出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及系统,可自动判别电流方向从而判别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最后通过液晶显示器输出测试结果,结果直观明了。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测量装置
前言
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在保证企业顺利生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中,在测量交变的大电流时,通过电流互感器将系统中的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提供给保护装置使用,如果电流互感器在保护电路中极性接错,将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或者拒动,电网的安全运行将存在极大的隐患。所以正确的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测试电流互感器极性的传统做法分析
现有技术中,在测试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时候,一般是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短接干电池,在其二次侧连接指针式电流表,通过工作人员手动点断干电池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移方向来判断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正确性。由于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线圈内阻过大,在使用常规小容量干电池短接时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感应电流较小,指针式电流表指针摆动不明显,导致无法准确判断电流互感器极性是否正确。综上,现有的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测量方法存在容易误判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现提出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及系统,以缓解现有的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测量方法存在容易误判的技术问题。
二、新研发的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及系统
该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包括:接线端子,测量机构,中央处理器,通信模块。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所述测量机构连接,其中,所述接线端子的数量为4个;所述测量机构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对所述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测量结果确定极性校验结果,并将所述极性校验结果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发送至远程控制终端,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2
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包括4个接线端子,端子XA1,端子XB1,端子XC1,端子XSS,如图2所示。A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A端连接端子XA1,A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N端连接端子XSS,B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的二次侧绕组的B端连接端子XB1,B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N端连接端子XSS,C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C端连接端子XC1,C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N端连接端子XSS。为了方便接线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端子XA1设定为黄色,端子XB1设定为绿色,端子XC1设定为红色,端子XSS设定为黑色。
接线端子与测量机构的电路连接示如图3所示,测量机构是由6个光电耦合器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由于光电耦合器在输入电流为4mA时就能够导通,所以该测量装置能够在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感应电流比较小的情况下确认电流方向,光电耦合器UA1,UA2对A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感应电流方向进行测量,光电耦合器UB1,UB2对B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感应电流方向进行测量,光电耦合器UC1,UC2对C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感应电流方向进行测量。
图3
下面对A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感应电流方向的测量,并基于测量结果确定极性校验结果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A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端子A与端子N通过测量装置的端子XA1与端子XSS接入测量机构,光电耦合器UA1,UA2对A相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感应电流方向进行测量。如果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感应电流是从A端流向N端,那么光电耦合器UA1导通,电路中信号ISA1的电平发生变化,光电耦合器UA2不导通,电路中信号ISA2的电平没有变化;如果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感应电流是从N端流向A端,那么光电耦合器UA2导通,电路中信号ISA2的电平发生变化,光电耦合器UA1不导通,电路中信号ISA1的电平没有变化,所以中央处理器通过监控信号ISA1与信号ISA2的是否变化,就能准确判断待测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否正确,最后将极性校验结果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远程控制终端。
该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及系统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现有的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测量方法存在容易误判的技术问题,与现有的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测量方法相比,本成果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包括:接线端子,测量机构,中央处理器,通信模块;接线端子分别与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测量机构连接,其中,接线端子的数量为4个;测量机构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对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与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基于测量结果确定得到极性校验结果,并将极性校验结果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远程控制终端。通过上述描述可知,该测量装置的测量机构实现了在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感应电流比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确认电流方向,从而准确判断待测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否正确,缓解了现有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测量方法容易误判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该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及系统成果具有以下优点:①传统测量方法每次只能测试一个绕组的极性,如果在一个间隔设置1个远程控制终端,3个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点断装置,9个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就能满足27个绕组同时进行极性校验,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②传统测量方法是在待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串联电流表,用户通过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移来判断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正确性,但是一般二次侧绕组的线圈内阻很大,在使用常规的小容量干电池时,二次侧的感应电流较小,指针式电流表指针摆动不明显,容易造成极性误判。③传统测量方法由于距离原因只能验证从电流互感器到端子箱之间的电流回路,不能覆盖整个电流回路,存在验收盲区,降低了设备安全运行的稳定性,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配合远程控制终端和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点断装置一起使用,能够将整个电流回路进行覆盖,消除了传统测量方法的弊端,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行的稳定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的测量装置及系统,实现了一个间隔最多27个绕组同时进行极性校验,代替了传统的每次只能测试一个绕组的极性,最后通过液晶显示器输出测试结果,结果直观明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童悦.电流互感器在线校验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王化雷.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仪原理及测量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6,20.
论文作者:黄淼华,梁景棠,罗佛境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
标签:极性论文; 电流互感器论文; 绕组论文; 测量论文; 端子论文; 装置论文; 感应电流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