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关系与模式_国际竞争力论文

高校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关系及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竞争力论文,要素论文,模型论文,学术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634(2009)03-0001-05

学术职业是指以学术为主要工作对象的社会特定职业。在不同国家的语境下,学术职业的对象存在着差异,但是高校教师作为学术职业的共同对象没有疑义。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高校必然要参与国际竞争。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阿特巴赫所说:“学术生活的所有要素,包括研究、知识传播、学生、学术职业,都是国际竞争市场的组成部分。”表明了学术职业作为高深知识的创造、传播、综合和应用的一个特殊“产业”同样面临国际竞争。本文就高校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激励模型的构成等问题进行论述。

一、学术制度与其他影响要素的关系

在高校学术职业国际竞争的多要素中,学术制度与其他几个影响要素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学术制度与资源竞争力的关系来看,高等教育的规模直接影响着学术职业的市场需求,当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时,高校学术职业的资源也将扩大;当高等学校把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其工作重点时,就要求学术人员具有较高的水平,高深知识的资源总量就得以提高;当高等学校被要求满足社会需要时,就会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进而影响到学术职业的结构。因此,一个国家学术系统的制度安排直接影响着该国学术职业的资源总量和结构,也影响到对于学术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物质资源的投入。

学术职业的资源竞争力需要制度设计和安排。虽然中国给予了高等学校较大的办学自主权,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仍然是公立高等学校,政府仍然是资源的控制者和调配者,决定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方向,同时也决定着高校学术职业的资源扩张和发展。处于市场中的中国高等学校,需要在市场中整合资源并为市场服务,因此,离不开市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市场必然影响高等学校和学术职业的制度设计。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独立办学的主体,既受政府制度的约束,同时也受市场力量的影响。在多种力量的影响下,高等学校需要对学校和学术职业的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并做出安排。

从学术制度与学术产出竞争力的关系来看,科斯认为,“制度决定经济绩效”。把学术产出看成一种学术职业绩效,这个判断同样具有解释力。好的制度能够保证高深知识资本的增量和价值的提升。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来临与形成,从内涵与外延上加深与扩展了国际竞争的程度和范围,并且使国际竞争的决定要素由资本实力与政治实力的竞争,转变为科技实力和人才实力的竞争,根本上是高深知识资源、资本增量与产出价值的竞争。

从学术制度与职业吸引力的关系来看,大学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高水平学术人员的竞争,高水平学术人员的重要特点是对于专门化知识的垄断和控制,他们处于学术职业阶梯中的顶端,能创造和发现新知识,通过新知识的创造和发现促进科学进步,促进高水平学术人员的储备和产出,为大学赢得声望和资源,同时也为学术人员带来更高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地位。学术人员的声望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又会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学术人员加入学术职业,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制度设计。

从学术制度与国际影响力的关系来看,高校学术职业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与多种要素相关,既与学术人员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在国际学术共同体中发表思想的综合能力相关,也与学术制度相关。在国际学术交流过程中,学术人员出国参加学术活动机制不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不完善等,都会影响学术职业国际地位和声望的提升。

高等学校与学术制度共生共存,没有高等学校就不存在学术制度。欧洲中世纪大学是学者的行会,是为了保障学者利益的机构。在行会和社会权力机构的权力斗争中,行会需要制度规范内部学术人员的行为,同时需要形成制度与外力进行斗争。根据韦伯的说法,竞争是一种温和的斗争,那么行会与社会权力之间、行会内部之间就存在着竞争。这个机构在保障高深知识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就是学术制度。没有学术制度的保障,高深知识活动就无法开展。高等教育政策必须使高等学校能够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适当地作出反应。就院校本身来说,同现代的行政结构和专业管理一起,必须实行高度的自治和责任制。在高等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层次与学术权力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结构的等级性和决策的统一性或内聚性决定权力的分配。陡峭的等级是独裁结构,平缓的结构是学院结构或民主结构。不管是什么样的组织结构,保障结构为组织目标服务,实现组织目标,制度是保障。

二、学术文化与其他影响要素的关系

学术文化是学术共同体在长期的学术活动中形成的对于学术工作、学术价值和学术行为的共识。学术文化影响着学术活动,并影响着学术人员的价值和行为,影响着学术职业的伦理和道德,形成一个文化影响力。

在高校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中,学术文化所起的作用是无形的,但是能够渗透到学术活动的各方面,对于高校学术职业的资源竞争力、学术产出竞争力、职业吸引力、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学术文化的形成是基于“高深知识”的。学者在探求“高深知识”的时候,首先需要的是心灵的自由,只有不受约束的心灵才能探寻事物的本质和真理,才能够获得理性的知识。探求“高深知识”不仅需要心灵的自由,更是学者内心对于知识发现的需要,其表现是学术自由的文化。“学术自由是大学成员自我认同的核心要素,对学术自由的任何威胁不但伤害了他们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威胁他们的自我认同。”从而不利于学术人员去自由地发现知识和研究知识。从“高深知识”的本体出发,忠诚、独立、平等、竞争、宽容、创新的文化共同形成了学术文化的核心理念。从这种学术文化出发,真正有志于从事学术工作的人就会进入到学术职业领域中来,而不是因为生存或其他功利性的需要进入学术职业,这样就会优化学术职业资源,增强资源的竞争力。如果绝大部分的学术人员是基于对学术的虔诚和热爱来从事学术职业,那么他们所焕发的学术热情和兴趣是学术产出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础。高校教师的学术活动以高深知识的发现、传授、综合和应用为对象,缺乏这种文化,学术创新是不可能的,也就无法产生重大的原始科学成就。

职业自主性的前提是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学术文化。社会对于学术职业的合法性认同来源于公众对于高深知识的信赖,学术职业只有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地创造新的高深知识,才能够获得社会对于学术职业地位的认同。事实上,学术界内部的信条是,学者享有特殊的权利,负有特殊的使命,必须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正是学术职业作为一种特殊职业理念的反映。在所有的学术文化中,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最核心的。所以说,“当学术自由受到威胁的时候,其所带来的风险,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知识生活乃至我们大学的完整性都一样高。”

基于“高深知识”的学术文化是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形成的,符合高深知识发现和探求的内在逻辑,有利于高深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这种文化在中西方学术发展中不断得到证明。欧洲中世纪后期,一批学者挖掘和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宝藏并对这种文化进行传播,理性自由之光又重新照亮了沉闷黑暗近千年的中世纪,并催生了大学——作为继承和维护这种学术文化的载体。在这种学术文化的影响下,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工业革命相继发生,影响了欧洲的工业化和近现代化进程。这种学术文化在学术共同体中作为内在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成为国际学术界共同的学术文化。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由悠悠千年所形成的学术文化比政府的政策法规更具有影响力。马克斯·韦伯曾说,“秩序正当性的基础是传统、信仰及成文规定。权威正当性最古老和普遍的形式,便是植根于传统的神圣性。”学术传统尽管受到问责文化的影响,但是其内在的学术文化依然深刻地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发展,影响着高校学术职业的资源结构,影响着学术产出,影响着学术职业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多影响要素间的关系

在影响中国高校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要素中,除了制度和学术文化对于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之外,其他要素之间也彼此存在内在的关系,这些关系也影响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

资源竞争力是基础,学术竞争力是核心。生产力经济学中有个经典的表述——人力是生产力之父,自然力是生产力之母。如把它借用,也可以说,“教师之力是大学学术生产力之父,学术资源力是大学学术生产力之母。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大学教师,代表了大学学术生产的人员分系统。”按这种理解,学术职业的资源是生产力之母,学术产出是生产力之父。资源竞争力和学术竞争力的共同作用是学术职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学术职业的资源越丰富,质量越高,结构越合理,资源竞争力越强。

只有学术职业资源具有竞争力,学术产出才有竞争力;反过来,学术竞争力的提升又可提升学术职业的资源竞争力。高质量的人才产出和高水平的科研产出会进一步吸引高水平学术人员进入学术职业,丰富学术职业的数量,提高学术职业的整体质量,完善学术职业结构,使学术职业资源具有竞争力。

学术职业的吸引力还表明学术人员在从事学术活动过程中具有自主性,在从事学术活动过程中能够按照学术发展的内在运行逻辑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学术职业吸引力强表明其社会地位较高,具有高薪酬、高社会声望、高流动性和占有更多的组织资源的优势,对高水平的学术人员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可以丰富资源竞争力。

国际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术产出所获得的国际声誉。学术人员的国际影响力取决于学术研究的成就和声望。学术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学术产出效益上,在静态的考察环境中,国家整体学术人员的学术产出水平的高低反映出本国学术竞争力的强弱,在国际学术市场所占的份额大小反映出本国学术人员学术竞争力的强弱。在动态环境中,国际学术界的竞争是非零和博弈竞争,一个国家的学术产出效益不是从另一个国家手中获取的,而是共同增进了学术产出的效益,这种竞争是双赢的竞争。

菲利普·库姆斯认为,一个国际学术职业市场日渐形成,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大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及工作条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学者跨国界的流动是大量存在的,这一趋势还可能继续下去。在国际学术职业市场中,学术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该国学术人员的收入水平及工作条件有关,所导致的国际学术流动则依赖于学术人员高深知识的增量和价值。

学术职业的吸引力越强其国际影响力越大,换句话说,学术职业的国际影响力越大其吸引力越强。学术职业的吸引力的外在表现是学术人员的流入状态。当一个国家学术职业具有强吸引力的时候,表明该国能够吸引高水平的学术人员进入,其中包括国外高水平学者,所带来的是高深知识的流入。而高深知识的垄断和控制是形成国际影响力的基础。

高校学术职业的资源是大学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作为大学的主要的人才资源,教师的素质就成为决定一所大学优劣的关键要素。“资源获取和管理的能力的大小将决定大学能否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性发展。而创新能力是大学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成立于1876年的美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首任校长吉尔曼(Daniel Coit Gilman)特别强调:我宁愿把霍普金斯的钱花在教师上而不是花在砖瓦上。他聘任著名教授来校任教的思想对美国大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为以后的大学发展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优质的高校学术职业资源就是高等学校竞争力的基础。高水平的教师是世界学术职业市场中的稀缺资源,谁能够更多地拥有这些资源,就可以在国际学术职业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因此,对高水平教师的竞争是学术职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教授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群体,他们控制着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大学。”拥有了高水平的教授,也就拥有了具有竞争力的大学。

四、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模型的构成

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受多种要素影响,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相互关系的激励模型,对于分析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运行机制,提升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在国际学术竞争中要最大限度地获取话语权,提升中国学术职业的国际地位,更好地通过国际竞争来促进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发展和良性调整,必须重视以“高深知识”为核心的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必须围绕“高深知识”的发展来设计模型和制定其发展战略。中国高校学术职业具有资源的比较优势,这是因为中国高校教师的比较成本相对较低,但比较成本较低的学术职业资源并不意味着具有竞争优势。一个国家学术职业潜在比较优势能否转换为竞争优势,取决于学术职业的产品——培养的人才和科学研究的产出,取决于高深知识增量和价值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高校学术职业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的科研产出不具有竞争优势,科研产出处于国际上的低端市场,学术职业的比较利益就无法实现。科研产出的“高深知识”价值低,国际竞争力就弱。高校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包含了六方面的重要要素,既包括外部要素,也包括内部要素。外部要素包括制度和学术文化对于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资源要素既包括教师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也包括政府的作用及其对于组织和科学研究的投入。作为与学术职业密切相关的组织——高校的竞争力,同样对于学术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高等学校是波特模型六个要素中的“相关产业”;内部要素包括学术职业的学术产出竞争力、职业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学术产出竞争力,它是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诚然,影响中国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要素很多,不仅仅是以上所涉及的六个要素,而这六个要素应该是其主要要素,其共同作用形成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模型。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制约要素存在着复杂的多向关系。它由学术制度、学术文化、资源竞争力、学术竞争力、高等学校竞争力、职业吸引力、国际影响力等制约要素共同构成,形成了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模型图

学术制度与学术文化共同对资源竞争力、学术竞争力、职业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产生影响。资源竞争力和学术竞争力、高等学校竞争力、职业吸引力密切相关,是学术竞争力和职业吸引力的基础,学术竞争力又和国际影响力相关,学术职业的国际影响力来源于学术竞争力和职业吸引力,职业吸引力和资源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相关。六个主要制约要素共同决定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这个模型反映了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与其制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制约要素之间并非相互独立地对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发生影响,而是整体的作用。它是制约要素之间内部的基于激励的运行机制。评价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从整体来考察的,尽管一个要素的影响可能对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如学术竞争力的提升可以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如果没有其他要素的共同作用,这种国际竞争力也是局部的竞争力。如果学术竞争力很强,但是职业吸引力很弱,高水平教师不愿意从事学术职业,纷纷离开学术职业流向非学术职业,这种学术竞争力是不可能持久的。一个国家学术职业的国际影响力强,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即使这些教师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的影响,也不能反映出这个国家学术职业具有整体的竞争优势,只能反映学术职业在某些学科具有国际竞争力,而没有反映一个国家整体学术职业的竞争优势。

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模型表达的内在含义在于发现影响一个国家整体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内外影响要素,并以此为依据找出提升中国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考察,而不能以一个指标或多个指标来进行局部判断。它的理论价值在于,高校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多种制约要素相关,多种制约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这些要素的内在关系形成了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为提升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工具。

标签:;  ;  ;  ;  ;  ;  

高校学术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关系与模式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