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的临床探讨论文_袁启明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的临床探讨论文_袁启明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北 襄阳 441500)

【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免疫学检测,包括乙型病毒前S1抗原,病毒基因以及其它免疫学标志物的检查,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为乙型肝炎的及早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抽血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病毒S1抗原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查,对检测得出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78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病毒血清中共存在8种感染模式,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检测,检测出的阳性概率达到76.5%,同时对病毒前S1检测,检出的阳性概率为68%。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免疫学检测,得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基因组的敏感性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127-02

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流行与世界各国,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的检测有利于提前预防,对乙型肝炎的早期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查上,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聚合酶链反应法。本研究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析结果对治疗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前医护人员均对患者进行检查。78例患者中与,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3.6±6.8)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有34例为轻度慢性肝炎,8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0例为急性肝炎,25例为重型慢性肝炎。

1.2 检验方法

1.2.1检测设备

不同检测指标需要依赖不同的检测设备,在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时,使用的设备为PE5700核酸扩增荧光仪,该设备依赖进口。核算扩增荧光仪具有的典型优点是检测数据比较精确,且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2]。而对乙型肝炎病毒S1抗原、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的检查,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查,使用的检测仪器Wellscan MK3酶标仪,此外还需要用到Wellwash4 MK2型号的洗板机。

1.2.2检测手段

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需要对本研究的78例患者进行静脉抽血工作,抽血时要求患者均处于空腹的状态,抽血量为6ml,将收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分离血清与其它物质,并将处理后的血清保存,血清的存储环境为恒定的温度,为了确保血清样本的活动,要求检测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指标检测操作。

检测过程中,首先进行病毒基因组检测,方法为聚合酶链反应法,抽取的血液放于恒定的温度中,将血浆与血清分离,将血浆与血清放在试管中,试管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3]。然后使用PE5700型号的核酸扩增荧光仪对乙肝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检查,对荧光信号的数量进行合理控制,一般选取8~15个信号。其次,对乙肝病毒前S1与血清免疫标志物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78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病毒血清中共存在8种感染模式,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检测,检测出的阳性概率达到76.5%,同时对病毒前S1检测,检出的阳性概率为68%。

3.讨论

乙型肝炎是我国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众多,并且该病毒的传染方式比较复杂,包括血液接触、性接触、体液传播、静脉注射用药等都可能导致乙肝的传播,在乙肝的防治与治疗上,使用具有特异性的检查指标来区分正常人群与乙肝病毒患者,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乙肝病毒前S1与血清免疫标志物,检出阳性概率为68%。这种检测方主要是考虑到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在血液中存在较多完整病毒颗粒,病毒的完整性使病毒基因的复制更加迅速,因此此类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往往比较强,其血清中的免疫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关联性较强,与正常人有较大的差异。而对患者病毒基因进行检查,检出的阳性率为76.5%,也是因为病毒处于活跃期,基因复制较快,而病毒基因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清免疫标志物,可能是使用酶联吸附检测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处于水平较低的表达方式的原因,导致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时有的乙肝病毒没有检查到[4]。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查中,容易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处于假阳性的情况,在以往的病毒检测中,常常将乙型肝炎e抗原作为病毒传染能力判断的一个标志,但是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在检测中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人体后,外周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复制能够反映进入到人体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通过核酸扩增荧光仪的检查,能够方式乙型肝炎吸附造成的假阳性检测结果的出现,使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病情判断更加准确。本次研究还显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与前S2抗原在检测中的敏感性要比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强,因此可以作为临床中乙型肝炎病毒诊断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杨凡,万海英,单咏梅,周宏.应用Kappa检验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评估[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01):52-55.

[2]吴文礼.2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比较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1):171-172.

[3]彭红波,刘亚丽,陈旭姿.乙型肝炎病毒核酸荧光定量及血清标志物与肝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260-2261.

[4]孟冬梅,张国顺,刘斌,方正亚,尚华,徐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DNA定量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9):4115-4119.

论文作者:袁启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  ;  ;  ;  ;  ;  ;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的临床探讨论文_袁启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