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富裕 二求稳定——从一项调查看当前中国老百姓的心理轨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富裕论文,轨迹论文,老百姓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中国的老百姓最关心什么?记者日前就这个问题走访了国家体改委社会调查机构,收获不少。
国家体改委社会调查系统有一项持之数年的民意调查,旨在反映全国城市居民对社会生活主要方面的基本看法和需求,为有关方面制订政策提供依据。他们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选取40个城市,进行等距离随机抽样调查分析,每年进行两次,已持续观察5年。5年间,计算机积累的上百万个数据勾画出当代公众一条清晰的心理需求轨迹,可用四个字概括:“求富求稳”。
发言权来自长期观测
接待记者采访的是该调查系统主持人孙立。记者问他,他们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社会调查,科学性如何,可信度有多大?
孙立告诉记者,体改委社调系统草创于9年前,正式挂牌也已有7年,总部设在北京,全国主要城市设有工作站。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沈阳、成都、西安等八大城市已实现计算机联网,可以作“快速反应”——当天就知道老百姓对某件事的态度。其他大中城市则设有专人,通过邮寄书面问卷方式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所得数据通过传真或邮寄汇集总部进行整理。
调查对象如何选定呢?他们采取的是等距离随机抽样。每个城市每次抽取3个街道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抽取17户,共51户。京、津、 沪则加倍,抽取102户。全国总计抽取样本2000户左右。 每次抽取的调查对象并不固定,以避免产生主观误差而失真。 这种调查方法, 行话叫“PPS”——二阶概率抽样,是国际通用的科学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抽样的正确,避免主观随意性;加上抽样调查的样本要有相当的数量,就全国言,所选取的城市不得少于30个,可确保数据的可信度不低于95%。这种既定性又定量,就某一课题进行长期定向观测,有其特别优长之处:一是证据充分。每次调查所得数据多达20万个,每年二次,五年下来就是200万个数据,能做到言之有据。 二是事物运动轨迹一清二楚。老百姓对同样事物的看法随时间流动而变化,长期观察记录之,联点成线,形成轨迹,既有利于进行比较研究,又能从中看出发展趋势。目前,他们正在将五年来的调查成果汇编成册。去年的调查成果已编成《1995年中国社会调查》一书,即将交付出版。书中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政府篇、企业篇、群体篇、国际篇。在政府篇中,有司局长以上官员对政企关系、政企分开、对宏观调控的看法。企业篇反映了几千家企业对公司化改造、对政府宏观政策的看法。群体篇对股民和农民工的心理作了调查。国际篇就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公众在战后五十年之际对日本的看法。
越来越多的人想增加收入 社会动荡吃亏的是老百姓
记者看到,他们设计的问卷中有一大项,叫“需求与担心”,以测定社会公众的基本心理状态。在你最需要什么一栏里,开列了五项内容:一、增加收入;二、提高社会地位;三、对公共事务的发言权;四、对国家重大决策的知晓权;五、安定的社会环境。
调查结果是:有75.9%的人选择“安定的社会环境”,位居第一;有72.7%的人回答“增加收入”,位居第二。这是去年的情况。同1994年作一比较,调查人员发现,希望增加收入的人越来越多,增加4.2 个百分点,希望社会安定的人有所减少,下降1个百分点。
在被问到“你最担心什么”时,公众开列的前三项是“物价进一步上涨”、“社会风气败坏”、“社会发生动乱”。这同1994年调查时公众开列的前三项完全一样。排在第二三位的是:物价上涨、治安恶化、环境污染、个人失业、发展机会不均等、贫富两极分化、经济环境恶化、政策出现不连续。这表明,追求富裕生活,希望社会安定,已经成为九十年代老百姓的共同心愿,可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值得一提的是,有90.5%的人认为“社会动荡的结果总是老百姓吃亏”。1994年,持这种看法的人更多,达92.4%,可以称得上“众口一词”。有74.1%的人认为当前有理无处讲的现象很普遍,看法也比较一致。有53.5%的人承认“心里总感到不顺”。42.8%的人能很快忘掉不快,48.2%的人能在娱乐中忘掉一切不快。这些数据表明,老百姓对社会公德失落、社会生活无序状态表示忧虑。
盼望得到更多实惠
为了测定公众对社会发展诸方面持何种态度,调查人员开列了九项内容,其中六项公众满意度比上一年上升。这六项是:社会风气、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文化生活、治安状况、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分别上升1.9—4.9个百分点。满意度下降的有三项,分别是: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国际地位,下降0.2—2.4个百分点。从总体看,公众对社会生活九方面的满意度已由1994年的31.7%上升到33.5%,但仍然只占1/3;2/3的人仍旧不满意。
对于经济发展状况,有39.1%的人表示满意,其比例高于对社会发展的评价。若同1994年比较,调查人员发现,公众对经济发展状况表示满意的人减少了5个百分点。对经济秩序感到满意的人为27%, 比1994年上升6.7个百分点。对消费品质量、物价、 贫富差别表示满意的人也有所增加,但比例仍很低。
这些数据再次说明,公众求富心切,对经济发展寄予厚望,盼望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一旦经济发展环境偏紧、步伐放慢,发展失衡,挣钱、赚钱机会减少,失业增加,生活受到影响,不满意就会增加。举个例证,去年年终一项调查显示,对赚钱机会表示满意的人,已由前年的28.8%降至26.4%。这说明,求富心理需求受挫的人增多。
求富心切还表现在人们对家庭生活状况的感受上。1994年年终调查显示,有47.6%的人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到去年年终降为33.1%。66.9%的人认为家庭生活水平没有变化甚至有所下降。有19.9%的人认为家庭储蓄增加了,这比1994年的25.4%下降5.5个百分点。这表明, 多数人自我感觉不良,求富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1996:公众心怀希望
对今年怎么看?调查显示,有34.7%的人认为今年会比去年更稳定,有48.9%的认为不会有什么变化,有16.1%的人认为不如去年。多数公众对经济秩序、消费品质量,新闻报道真实性会变好持乐观态度,对物价、贫富差别的预期不乐观。70%以上的人认为今年物价会继续上涨;34.5%的人认为贫富差别还会继续拉大,24%的人认为会缩小。
对于家庭生活水平,37%的人认为会比去年提高,41.1%的人认为将没有什么变化,22%的人认为会下降,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此间观察家认为,我国公众求富裕、求稳定的社会心理是健康的向上的。其发展趋势是一年比一年强烈。它既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又是改革开放的推动力。了解它、把握它,因势利导,就能得民心,顺民意;反之,则得不到公众的支持。□
标签: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