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_企业并购风险论文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_企业并购风险论文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中论文,防范措施论文,企业并购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并购是指一个企业法人通过现金购买、承担债务、吸收股份、换股收购等有偿方式实施对另外一个或几个企业的合并、兼并式收购,以获得其所有权、控制权的行为。它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同时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作为资产扩张的重要和有效手段之一。企业并购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西方社会,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制度化。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出现较晚(20世纪80年代),因此尽管吸收了西方社会在企业并购过程的一些好的经验和教训,但毕竟由于东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以企业并购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的动机,及由此而产生的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

一、研究过程

1.深度访谈

在确立本研究主题后,开始广泛收集企业并购的动机、风险和风险防范等文献,把握企业并购风险的关键问题,并与专业人士交流沟通,勾勒出分析脉络,构思研究框架。

遵循客观原则,充分考虑样本企业家的行业、规模、性质、地域、年龄、创业时间等因素,挑选被访谈对象,尽量使被调查者具有代表性。挑选的访谈对象均为企业并购过程参与者,熟悉企业并购过程,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

以被访谈者是否能提出新见解为限度,共完成14名访谈者。对谈访内容整理分析之后,利用内容分析法研究。

2.编码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经过访谈法再现企业并购风险中的关键事件,然后将访谈材料整理成若干个访谈案例,整理成文字,运用内容分析法加以剖析,总结关键知识点,提炼企业并购风险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借鉴相关研究和理论成果,建构企业并购风险的内容,分成三个类别和四个子类别:第一个类别为管理层功利性,其一是管理高层子类,关键语句如股东与管理高层追求目标不一致,其二是管理中层子类,关键语句如任期内有业绩就有仕途的短视。第二个类别为企业投机动机,其一是避税目的子类,关键语句如并购可获得政府减税、免税以及财政补贴等;其二是买壳上市,关键语句如通过并购掠夺上市公司各种资源。第三个类别为企业逃避债务,关键语句如资产重组当作逃债出路,第四类为其他并购风险,关键语句是除去以上类型的其他企业并购风险。

在对14份深度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后,根据相关性、互斥性和完备性的要求,分门别类,确定了67个能够表达企业并购风险的语句作为最终的编码对象。为了使编码者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些语句的真实含义,保留了一定的上下文来体现背景信息,并对选定语句给予解释,然后邀请企业管理专业中对企业并购有所研究的三名副教授为编码者做了前期准备和协助工作,包括对各分类系统类别的含义和编码材料的来源信息的交流,把67个关键语句归纳到相应类别和子类别里面,在整理过程中,三位编码者在50分钟左右完成独立编码。

3.编码结果

编码结果显示:从大类上来看,管理层功利性所占比例最高,频次为103,占企业并购风险频次的44.78%;而企业投机动机和企业逃避债务的频次分别为88和37,比例分别为38.26%和16.09%,两者之和占所有补偿程序出现频次的55%左右;其他程序内容的出现频次为2,仅仅占到所有企业并购风险出现频次的0.87%。从子类上来看,管理层功利性的两个子类分布避税目的占19.57%和跨行业发展占18.70%相对均衡,而企业管理层功利性的两个子类管理高层管理33.04%与中层出现频次11.74%相对差距更大。

Kappa系数是考察两组观察者对某二分变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的一个常用统计量。根据Schuster(2004)研究,本文的kappa系数为0.84,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水平,据此得到的研究结论可靠性较高。

二、访谈结果

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总体形势是良性的,但其中也不乏风险。

1.管理层功利性动机导致的风险

对现代公司制企业,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构成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就形成了股东与管理高层追求目标不一致。管理高层会在本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驱动下,将企业扩大到最优规模以上。穆勒(Muller,1969)通过对代理人报酬的研究表明,代理人报酬与公司规模成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越大,管理高层的报酬就越高。并购比企业自身内部成长更容易实现扩张,因此,管理高层完全可能为了自己利益实行并购。这种并购行为一旦得到实施,日后必将提高公司对管理高层的依赖程度,从而使管理高层获得对公司的长期控制权。

管理中层也就是经理人具有一定级别,是企业通过行政命令任命的。这种任命制度导致上级部门考核这些经理人的主要依据是业绩。企业效益好,上级部门可以提拔;企业效益不好,上级部门为了表明自己的“任命眼光”,会出现“承诺升级”效应,可以调任别处继续为官。并购具有轰动效应,能够迅速扩大企业资产规模。

2.企业投机性目的导致的风险

通过并购可获得银行优惠贷款,政府减税、免税以及财政补贴等,或者为了获取资源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魏江2002)。一些企业经过几年发展积累了大量利润,但因短期内缺乏合适的投资项目而需要负担高额的税负。如果采用支付额外的股息或者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方法,并不能减轻高额税负,而如果用来回购本公司的证券,不但要缴税,反而还会推动股价上涨,造成更大损失。因此,盈利企业通过合法的并购亏损企业,可将亏损分年度摊派到盈利上,从而减少税收,其风险显而易见。

企业跨行业发展企业并购的另外一个原因。跨行发展,使企业面对全新领域,遇到完全陌生的问题,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在我国,跨行发展的一个极端表现是买壳上市。上市额度是一种非常稀缺资源,因此,买壳上市成为我国部分企业完成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主要动机。如果收购方真正有实力对业绩差强人意的公司重组,将有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并购方的目的并不在于改善上市公司业绩,而是通过大量内幕交易以及关联交易来掠夺上市公司资源,或者通过营造并购的概念,在二级市场操纵股票谋取非法收益。

3.企业逃避债务动机导致的风险

从被并购的企业看,对于一些效益不好、亏损明显、负债沉重的企业,他们把资产重组当作逃债出路,甚至视其方法为逃债的“天赐良机”,而进行恶意破产逃债行为。由于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完善,某些企业以此来逃避债务、侵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这些企业在转让产权时,只转让权利,不转让义务,债务由空壳公司承受,或者企业被并购时不进行债务清算,使债权人讨债无门。从长期来看,将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恶化,势必又将进一步使企业的海内外融资进一步困难,最终不利的还是这些企业。

三、讨论

既然并购过程中带来了风险,防范自然成了企业并购不可避免的话题,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点?

1.政府强化风险防范,完善配套政策

并购这一市场行为并非完全排斥政府行为,企业的并购需要政府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政府应当根据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在现有企业的自主行为之上,给予政策支持。要完善配套的政策,支持企业之间的并购,政府还应该监督投资银行、开发银行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他们的中介作用,为企业并购提供必须的金融工具,以减少企业并购的障碍,进而提高并购成功率。对实习并购的企业债务实行由兼并、联合后的企业承担被兼并、联合前企业的债务,完善企业并购的相关行政服务,加强信息披露.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2.推行战略性并购,加大强强联合的力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产业整合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并购的重要主题。通过产业整合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并购的最主要内在动因。我国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而面对全球竞争,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所能找寻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利用产业整合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通过并购进行产业整合不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能有效地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竞争对手、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使产业组织向着有利于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转变,达到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的目的。

3.优化自身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西方国家,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是迫于竞争压力和追求利润。我国大部分企业并购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市场而进行的一种自发行为,很多企业本身的并购行为动因多是在追求短期利益。企业应认识到并购是优化企业资源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方式,为寻求企业发展,以便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应积极开展并购活动,从而实现获得战略发展机会、节约交易费用、追求协同效应、分散风险的并购目标。

4.加强行政执法,完善企业并购的法律

企业并购一般交易金额巨大,涉及方面和内容较多,并购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较大,而双方在并购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和收益不对称的事实。许多潜在的问题在并购谈判环节并不一定能够全部暴露出来,并购协议过程中会出现更多问题,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认真对待债务的落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法律是人们集思广益的结果,政府的凭空想象或从国外照搬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在本国的产权交易中才会形成相关法律,我国政府应该加快企业并购等法律的完善,使企业在并购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标签:;  ;  ;  ;  ;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_企业并购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