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优化的对策论文_罗敏

提高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优化的对策论文_罗敏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供电局 云南玉溪 653199)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浅谈当前对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总结提高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伴随着这些年我国电力系统主网建设的健全与完善,供电企业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投资的增加,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加大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认清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实施有效的优化策略,才能确保电网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的发展。

1.影响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

1.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的重要参与因素,人员因素直接决定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情况,其中隐藏的子因素有文化水平、身体素质、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等等,另外还包括对人员效能最大化发挥的如制度因素、资格认定因素、绩效考核因素等等,这些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人的因素[1]。

1.2设备因素

设备因素主要包括参与工程质量建设管理的相关机械设备,比如起重吊车、加工机具、试验设备仪表等等,确保机械设备的精良,才能保障项目的质量,比如使用的专业带电作业车,能够保障作业效率与安全性,确保质量。再比如专用导线压接工具或电缆剥皮工具,都能很大程度提高电缆头或导线的质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1.3物资因素

物资因素主要包括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采用的如线缆材料、混凝土制品等等,物资质量的优良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一旦物资本身的质量不合格,那么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将受到威胁。工程常发生的问题是无法确保存在隐患的物资设备进入到项目建设中,或是没能及时发现而应用,那么结果往往会导致项目投产后的损失。

1.4检测方法因素

检测方法主要是质量检测方法,此外还有施工组织方法、设计方法、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等,确保方法使用的科学合理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而不合格的检测方法往往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1.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又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种,前者包括管理制度、保障制度等环境,与后者相比更为清晰明确,所以可以看作为可控因素,后者则更多的来自于政府方面的环境管理因素以及自然条件因素,可归类为不可控因素[2]。

2.质量常见问题与原因

2.1组织设置不科学

很多地区的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项目管理属于县局形式的组织管理,但很多基层管理实际上更多的是依赖下属组织对项目的全过程管控,这种管理组织形式往往使得工程项目整体管理较为粗放和松散,于是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建设特性,无法从实质上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2.2人员专业培训的缺乏

如上所述,不少配电网基建项目实施人员更多集中于基层的各个供电所,因此人员之间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差距较大,要组织单位或个人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不容易,而很多的培训则只是简单走形式,无法实现真正的效果。

2.3先进技术设备应用不足

主要由于环境方面的限制,高科技设备的引入不足,对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效率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我国当前不少基层地区并没有投运使用震荡波检测设备,而这种设备则能准确发现电缆线路电缆头绝缘的缺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缺乏严格的执行建设程序

当前常有出现违反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程序的盲目蛮干管理情况,这种管理方式对建设工作产生的重大风险是不可控的,严重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且留下安全隐患。比如没有得到认可就确定项目,或是没有针对项目外部环境进行核查就确立项目,而一旦由于政府计划出现变更,势必因为多种原因而导致程序快进,省略其中的重要程序环节直接投入使用。

2.5施工过程管理问题

首先是工作人员无法熟悉掌握图纸的内容,一些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时由于技术与水平能力不够,并没有对图纸进行深入研究,仅仅凭借个人的理解与经验蛮干,导致设计图纸无法发挥其优势,也为工程项目的后续施工工作埋下质量隐患。其次是没有依据图纸内容进行施工,比如当前比较常见的电缆沟工程在没有经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同意时就进行变更等情况。再者是不严格使用对应的工艺进行施工。比如10kV电缆头制作,一些工作人员轻视工艺应用过程中对清洁的要求,在主绝缘面上留下赃物,这就严重影响电缆头的使用寿命。最后是不以技术标准进行验收,比如隐蔽工程需要中间验收的过程,以杜绝质量隐患,一旦没有重视或是未按照严格技术标准执行,必然留下质量隐患。

3.提高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加强对人员的优化管理

重点在与对人员组织架构的改变[3],比如一些市级供电局,可以在市供电局部门的内部设置专门的项目管理中心或小组,对具体的质量管理展开工作,而针对一些县级或区级的供电局,就可以在配电网基建项目管理部门成立项目部,与下属供电所的项目人才相结合,共同在人员组织与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并由此展开人员的专业性整体性培训,以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与专业素质。

3.2加强物资设备的优化管理

要积极引入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发挥先进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提高质量管理效率的保障。而对于物资的优化管理方法,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首先是加快融合新模式下的各个人员,强化培训力度确保人员尽快进入到建设状态中去。其次是在基层项目管理与高层物资部门管理之间建立一条通畅的机制,内容涵盖质量投诉、信息反馈、限时处理、及时督办等,以质量问题为出发点形成有效处理的管理。

3.3加强应用方法的优化管理

对于方法的优化重点在于明确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设计上的深度要求,从图纸的会审工作出发强化把关,还要明确工程项目前期的具体勘察结果,保证数据准确和项目完整。此外要严格工程建设的程序管理,针对一些有意违反执行程序的单位要加大惩罚力度。面向发挥关键作用的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合理的程序来规范执行监督机制,加强项目质量的有效监控,同时还要针对涉及到的承包商加大考核的力度,确保在图纸设计、技术标准等多方面都能严格符合程序标准[4]。

3.4加强环境条件的优化管理

环境条件管理的优化策略要充分考虑到内外部的实际情况,外部管理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供电企业强化对中标企业在合同问题与责任情况等方面的考核,保证物资供应单位做到及时的物资供应,还要求供电企业及早进行项目组织的立项与复批,复批后尽快进行相关的组织安排,确保配电网基建项目实施的顺畅性,预防出现实施过程中“扎堆”的情况,避免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压力与损失,进一步确保质量的达标和管理的强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的建设范围和数量逐渐扩大,也越来越多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情况加大了重视与关注。随着质量管理理论在其中的创新应用,当前也涌现出了不少新的情况与新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从质量管理工作上把关,做到以基础为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管理的手段与策略,才能在任何的突发变动状况下确保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的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郭恒.配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优化探析[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6,21(51):51-52.

[2]谢文富.浅谈变电站项目的质量与进度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36):145-146.

[3]郭宏波.浅谈高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优化策略[J].价值工程,2012,12(17):59-61.

[4]刘勇.基建项目质量管理办法[J].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制度.2012,11(6):213-214.

论文作者:罗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提高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优化的对策论文_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