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静脉留置针进针长度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研究论文_陈红霞,杨韶玲,曾晓彬,罗淑兰

陈红霞 杨韶玲 曾晓彬 罗淑兰

(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中医医院 510100)

【摘要】 目的:探究老人静脉留置针进针长度对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住院部72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全部进针组(38)和部分进针组(34),全部进针组即针梗全部进入血管,部分进针组即针梗留2--3MM在皮肤外部。对比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和全部进针组相比,部分进针组留置时间较长,组间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全部进针组相比,局部渗液和渗血,堵塞静脉炎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梗留置2--3MM在皮肤外部,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留置针在静脉中出现渗血、渗液、堵塞、静脉炎等现象,并延长留置时间,这对于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患者的治疗痛苦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留置针;针梗长度;留置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56-02

护理人员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就是静脉输液,而输液中留置针的使用在临床治疗和抢救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留置针的进针长度与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最佳进针长度进行了全面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住院部72例患者使用静脉留针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穿刺部位时无发生疤痕、硬结,无炎症、水肿。依照处置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全部进针组和部分进针组(针梗留2~3mm在皮肤外部),全部进针组34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7例,年龄最小者65岁,最大者96岁,平均年龄为(79.54±5.8)岁;部分进针组38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18例,年龄最大者97岁,最小者70岁,平均年龄为(80.2±6.8)岁,两组患者人数,病情,平均年龄等一般参数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留置针型号

本院使用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为江苏省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商标競玛),流速19ml/min,规格为24GX1.00”,0.7mmX19mm。

1.2.2血管选择

选择患者弹性好,粗直的、血液充盈的、非关节部位、无静脉瓣存在且易于固定的血管,留置时无穿刺失败案例。

1.2.3操作方式

部分进针组:护士选择好血管之后,将待穿刺部位完全消毒,并以穿刺点为中心位置大于8毫米处,紧绷穿刺部位,另一只手将针翼和导管座捏住,并和皮肤呈20°角,直接刺入患者静脉,回血之后将角度降低,利用单送管的方式将外部套管送到血管中(针梗留2~3mm在皮肤外部),后将针芯拔出,并使用医用贴膜进行完全固定,使用胶布将延长管做U形固定,之后记录穿刺时间。患者完成输液后,医护人员使用内含肝素钠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全部进针组:护士为全部进针组患者选择好血管之后,进行常规处理(针梗全部推进血管),完成后使用无菌贴膜加以固定,延长管使用医用胶布进行U型固定,完成穿刺工作以后,记录穿刺时间。患者完成输液后,医护人员使用内含肝素钠生理盐水将脉冲式正压封管。

1.3 拔针指标

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留置针如无并发症出现时,留置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周,如果患者中途出现并发症,那么应该在第一时间拔除。

1.4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在表2中我们能够看出,和全部进组相比,局部渗液和渗血,堵塞静脉炎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该优点在于减少患者因为多次穿刺所造成的痛苦,在根本上保护的患者血管弹性,维持患者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减少体液渗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院内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当前,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一般情况下,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在2---5天,最长不能超过1周。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患者进行静脉留置以后,会因为并发症或者其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过早拔针的现象[1],这为患者增加治疗痛苦的同时,也为临床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本次相关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合适的进针长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过早拔针的现象发生[2]。

(1)控制好针梗进针长度,能够减轻静脉炎的发生概率,部分进针组发生静脉炎的人数为3人,占总数的7.89%;全部进针组发生静脉炎人数为10人,占本组人数的29.41%。在进针以后,于患者皮肤外部留置2~3MM软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尾部对于针眼摩擦,进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2)相关文献表明[3],合适的针梗进针长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意外脱管的发生机率,如果在进针之后,皮肤外部留置软管太长,患者在活动的时候就会发生脱管现象。

(3)部分进针能够减少局部渗液渗血现象出现,如果使用传统方式,将针梗直接全部插入血管,患者在反复摩擦之后针眼就会扩大,血液与药液就会从该部位流出,令血液在局部发生凝固现象,并在胶布下集聚,增加了患者的不舒适。

综上所述,针梗留置2~3MM在皮肤外部,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留置针在静脉中出现渗血、渗液、堵塞、静脉炎等现象,并延长留置时间,这对于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患者的治疗痛苦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

【参考文献】

[1]马娜,程娇新,李莉,姜存,李炆陆,张岩. 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现状[J]. 现代临床护理,2014,12:52-55.

[2]熊金月. 小儿静脉留置针进针深度对置管时间的影响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5,03:423.

[3]姜艳丽,李桂敏,古金蕊. 静脉留置针进针长度对留置时间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1:2569-2570.

论文作者:陈红霞,杨韶玲,曾晓彬,罗淑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老人静脉留置针进针长度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研究论文_陈红霞,杨韶玲,曾晓彬,罗淑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