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大成小学 276600 )
【摘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英语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学设置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记单词、句子,掌握几种语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阅读是理解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则意味着学生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关键词】:朗读兴趣、阅读氛围、阅读习惯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重点,阅读能力也是英语中一项重要的实用能力之一。很多人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词汇量小,尤其是中、低年级,不需要读什么文章,其实这种观点实际上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培养。阅读的能力的培养其实应该从学英语的第一天就开始。小学阶段英语阅读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可以为今后阅读复杂的英语文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高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正确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练习,以自身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感染、熏陶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在教师示范的时候、要让学生静听并注意观察口形。当然,还可让学生多听英美人士的朗读录音或观看有关影碟,然后模仿练习,激发他们的表现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让学生真正用心听录音显得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小处、细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例如,在学生听单词录音时,教师可以运用辨音活动训练学生,也可以在播放录音的同时,随着录音出示不同的单词。如果单词和录音播放内容相同,学生就大声跟读,如果单词与录音播放内容不符,则不跟读。在听对话录音时,教师可以在播放录音前,先不让学生看书,只让学生看图听音,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听后再回答问题。另外,我在实践中经常让学生闭眼听录音,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单词的发音,单词连读时出现的爆破、连读等较难的语音现象上,为学生的模仿跟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适合小学生特点,由于小学生受到词汇量,阅读速度等因素的限制,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应尽量以字数较少的故事或童话为主,中高年级由于单词量的增大以及语法知识的深入学习,可适当扩展文章的阅读题材,增加文章难度,从而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充满好奇,急于获取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由此达到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要选择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对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拥有和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及句式,可以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但是他们没有主动去阅读的意识,而且也不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阅读材料。所以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搜集可阅读的渠道和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当然,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以趣味性为主,兼顾知识性和思想性,注重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另外,网络上也有大量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故事。
其次,提供快乐阅读的机会和场所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阅读,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开设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资料拿来,互相交换各类书籍。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和需要,挑选合适的阅读书籍。课堂上,每当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他们也可以在图书角选择喜爱的书籍阅读,这样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丰富知识。当然网上阅读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校园内的警示牌、标语牌、宣传牌、玩乐场地的器材名称、教室里的课程表、班规和其它布置都可以用双语设置,师生之间平时用简单的英语交流等。
三、用“心”读,用“心”听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一听到教师或录音的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口、眼、耳与大脑并用。学生最初可能达不到这个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指读。指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单词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读到哪,指到哪,既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训练学生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
四、教导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
由于小学阶段的阅读比较简单,在考试时许多问题都是直接可由原文中获取答案,导致许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根本不看文章,而是对照问题去文中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比对,选择答案。学生阅读之后不了解文章大意,只是单纯作对题目。这样的应试技巧虽然无可厚非,但是阅读不思考,就失去了阅读的初衷与意义,使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例如有一篇三年级的阅读材料是关于大象的,这篇材料是根据学生所学的课本内容改变的,没有一个生词,其中有一句“The elephant have a nose and two ears.”在判断正误中,有一个选项“The elephant has a long nose.”居然许多学生认为是错的,问其原因,他们说材料中没有long这个词。再问他们如果翻译成汉语会如何判断,几乎所有人都能选择正确答案。尽管这道试题存在争议,却暴露出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对信息没有自己的判断,没有自己的思考,只会死读文章。这样人云亦云的阅读对提高英语能力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应该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良好习惯。如果为了阅读而阅读,这样目的性太强,在学生的接受程度上和长久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上都是极其不利的。在阅读中获取信息不是最终目的,把这些信息为自己所用,增加自己的信息量才是英语阅读的终极目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勤思考,善动脑的阅读习惯,这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不能只顾讲课本,讲语法,也不能只重听说,而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重视,不断给予学生指导、训练,我们的广大学生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不逊于欧美的学生,才能更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也才能为更快、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王凤国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单词论文; 教师论文; 材料论文; 目的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7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