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制变迁与我国金融改革方向_金融论文

金融体制变迁与我国金融改革方向_金融论文

金融体系变迁与中国金融改革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中国金融论文,金融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融体系的变迁及其争论

我国金融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但在国外,金融体系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它们共同完成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任务。也就是说,金融体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也可叫融资功能或资源配置功能。储蓄者(资金供给者)的资金通过金融中介转移到筹资者(资金需求者)手中,这叫间接融资;储蓄者的资金通过金融市场转移到资金需求者手中,这叫直接融资。政府、企业、居民和外国经济单位既可以是资金供给者,也可以是资金需求者,但一般而言,居民是最主要的资金供给者(或净储蓄者),企业是最大的资金需求者(或净筹资者),金融体系主要是将居民的储蓄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金融体系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各国金融体系不尽相同,其发展变化趋势也不尽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正以其巨大力量影响或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一个稳健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金融一旦发生危机,则很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甚至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吴晓求,2000a)。

传统的金融体系偏重于金融中介的间接融资,商业银行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不发达。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体系在结构上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在一些工业化国家有相对下降的趋势,银行危机频繁发生;二是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在许多国家发展非常迅速,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基于金融体系结构的上述变化,Jordi Canals把工业化国家的金融体系或金融模式分成两种类型:金融中介主导型和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中介主导型又叫银行主导型,它以德国、日本、西班牙为代表;金融市场主导型也叫资本市场主导型,以美国、英国为典型。但Canals同时也指出,这两种金融模式是处于变化过程之中的,变化的结果是这两种模式越来越接近而不是越来越分离或相互区刚(Canals,1997)。

随着商业银行地位的下降和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国际上有些学者对商业银行的前途极不看好,把银行业说成是夕阳产业。美国波士顿大学金融系兹维·博迪教授在北京接受其《金融学》一书中文译本出版者采访时明确提出了“必须抛弃银行”的论断,他认为金融体系将出现革命性变化,商业银行的地位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可能消失。在他看来,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在本质上是脆弱的,容易发生风险。通过资本市场可以分离银行的存款和贷款两大传统活动,更好地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从而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博迪,2000)。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则认为,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功能都是十分复杂的。一个国家金融体系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机构:银行、保险公司、互助基金、股票和债券市场等,而银行是我们经济中最大的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对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考察,米什金得出以下8条结论:(1)发行股票并非工商业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来源;(2)发行可流通证券不是企业为其经营活动融资的主要方式;(3)间接融资,即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其间的融资,比起直接融资,即工商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其重要性要大出数倍;(4)银行是工商业外源融资的最重要来源;(5)金融体系是经济中受到最严格管理的部门之一;(6)只有规模巨大、组织完善的公司才能进入证券市场为其经营活动融资;(7)抵押是家庭和企业债务合约的一个普遍特征;(8)典型的债务合约是极其复杂的法律事件,它对借款者的行为施加了严格的限制(米什金,1998)。

二、协同发展论:我国金融改革的政策取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融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建立起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合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同时金融市场体系得到了发育和发展,特别是以股票市场为主要内容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学者们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变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表现在对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乃至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法不一。其代表性观点有以下两种:

1.资本市场中心论。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会长刘鸿儒认为,成熟的资本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日本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它并不成熟。日本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一直都在扮演配角的角色,银行体系独立支撑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实际上处在银行体系控制之下,因此所产生的局限性或者说负面影响在泡沫经济及其后的经济恢复过程中表现明显。日本金融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状况,强化资本市场的作用(刘鸿儒,2001)。我国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吴晓求教授指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推动传统金融迈向现代金融的主要推动力是发达的资本市场。换一句话说,是否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系的金融架构是处在传统金融还是处在现代金融的特征性标志。所以,发达的资本市场是金融深化的催化剂,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心脏。1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吴晓求,2000b)。

2.银行中心论。银行中心论者强调要通过深化银行改革,进一步加强银行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金融体系走向成熟和稳定。他们认为,现代各国金融体系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与资本市场相比,金融中介机构在资金融通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瞿强,2000)。具体到我国来说,不管是从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的相对规模还是从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在资金提供上的相对重要性来看,现阶段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中介体(或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而且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我国金融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相对完善的中介体(或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谈儒勇,2000)。

我认为,资本市场中心论显然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而银行中心论虽然考虑到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但缺乏前瞻意识。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政策主张。一是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在功能上既交叉重叠,又有明显的差异。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都具有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企业监控等功能,两者功能上的重叠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就是一种替代关系。更何况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在功能上还存在差异,商业银行的支付清算职能是资本市场不具有的,但商业银行不能提供风险资本。功能上的差异决定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只有并存才能互补、互动。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资本市场在整体上优于商业银行,具有功能差异的两样东西是很难进行比较的,就其共同的功能如融资功能或资源配置功能来说,我们也不能说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就一定高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至少在目前的中国就难以下这样的结论。同样道理,我们无法得出结论说哪一种类型的金融体系或哪一种融资方式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二是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相互融合与渗透,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金融体系是多样化的,金融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各金融中介之间以及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甚至走向融合。各金融中介之间的界限趋向模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业务上既竞争又合作,全能银行和金融集团是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趋势。各金融市场之间也越来越融为一体,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现代金融体系是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之间不是分割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资金量越来越大,以致我们越来越难以将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分开。

我非常赞成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把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看成是互为“后备”的金融中介方式。格林斯潘指出,当一个经济体基本的金融中介方式失灵了的时候,必须存在替代性的“后备”金融中介方式将该经济体的储蓄转化为投资。如果没有“后备”金融中介方式以满足社会资金融通需要,一旦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陷入危机,会拖累整个经济陷入危机。1998年美国资本市场一度陷入瘫痪,但由于“后备”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存在,代替资本市场执行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美国金融业并没有发生混乱,而1990年的情况正好相反,当时美国银行业陷入瘫痪,是资本市场填补了银行业的缺位,否则经济衰退会严重得多。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之所以导致这些国家经济的持续衰退,是因为这些国家缺乏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而严重依赖银行,由于没有“备用轮胎”,致使这些国家的经济随着银行业的瘫痪而崩溃。因此,金融体系的多样化可以避免金融领域的问题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格林斯潘,2000)。我国金融学界的泰斗黄达教授指出,银行一统天下的岁月不会回复,但同时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是废不掉的,银行与资本市场存在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前景(黄达,2001)。

三、努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

对我国来说,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都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双重任务,但相对来说,改革对商业银行来讲更为突出,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则显得更为迫切。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应建立在二者各自发展的基础之上,在发展中走向融合,在融合中进一步发展。

(一)必须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毫无疑问是商业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从国际上来看,商业银行的地位只是相对下降,而不是绝对下降。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问题。当然,商业银行改革不仅包括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0家全国性及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1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还应包括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改革,因为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实际上都不是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而是小型的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性质与商业银行是极其相似的,只不过其业务范围限制在企业集团内部。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仍处于垄断地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成功与否就显得非常关键。只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通过综合改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彼此之间展开竞争,金融体系才能有活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当成为我国“入世”以后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力军。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也需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管理,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农村信用社必须整合,否则不会有出路。股份制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必然选择,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应走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民营化,但我国没有必要“另起炉灶”组建民营银行。

(二)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在我国,许多人将资本市场狭义地理解为证券市场甚至股票市场,实际上,资本市场的含义在国际上越来越宽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资本市场通常是指“取得和转让资金的市场,包括所有涉及借贷的机构”。Frank J.Fabozzi和Franco Modigliani在《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一书中把所有资本品都纳入资本市场的研究范畴,其范围包括衍生市场、股权市场。债务市场、外汇市场等(何德旭,2000)。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框架中,资本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衍生工具市场、银行系统和贷款市场等。“资本市场”实际上几乎成了“金融市场”的代名词。在我国,“资本市场”一词现在还不太可能取代“金融市场”,但赋予资本市场更广的含义是非常必要的,资本市场至少应该涵盖证券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等。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证券市场无疑是资本市场的最核心部分。股票市场需要在规范中发展,重点应放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要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完善三板市场,建立包括柜台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在债券市场方面,国债市场需要进一步发展,但空间有限,重点应考虑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美国资本市场的主体并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企业债券市场,企业债券融资占企业外部直接融资的比重高达90%左右,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8%左右。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企业信用程度低,因此提高企业信用水平、提高企业债券的信用级别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可允许企业经批准后发行一些与发债企业实现信用隔离、破产隔离的债券。目前,从国际上来看,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后来居上,其交易量远远大于金融现货市场的交易量,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可以以国债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作为突破口,首先发展金融期货市场,带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

(三)实现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加快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步伐

首先,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要积极主动介入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不是投资银行的专营业务,现在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商业银行都可以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相对投资银行而言也具有某些优势,而且有利于加强金融竞争,提高金融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法律应该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事实上,我国商业银行也有了多年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历史,进行了多项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有债券的发行与承销、证券资金清算、基金托管、杠杆融资、信贷资金间接入市、开放式基金的销售,以及其他一些证券代理业务如银证转账等。我国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时间不长,业务品种不多,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发展。为此,商业银行要健全投资银行业务的组织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的引进、储备和培养,开发新的业务品种,争取在资产证券化和为企业并购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要加强与作为竞争对手的证券公司的合作。

其次,对资本市场来说,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实现资本市场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1)筹资者。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上市从股票市场筹集资金,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2)投资者。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购买证券的方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在几乎所有国家,商业银行都是国债的主要投资者。我国发行的国债绝大部分是由商业银行购买的。如果没有商业银行,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是很难想像的。(3)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参与国债及其他债券的发行与承销,参与开放式基金的销售与赎回,是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4)专业性服务机构。商业银行提供证券交易资金清算、基金托管等服务,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专业性服务机构。(5)工具创造者。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一样,都是资本市场工具的创造者。商业银行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发展壮大了自己。

第三,对监管者来说。在市场准入(主要是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方面要适当放松管制,倡导宽容性监管,但在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机构行为等方面要加强监管,坚持审慎监管的原则。在目前我国分业管理体制未做根本变革以前,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监管,两个监管部门之间既要坚持业务分工又要加强监管合作,加强协调配合,实现监管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

标签:;  ;  ;  ;  ;  ;  ;  

金融体制变迁与我国金融改革方向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