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国民在满足基础的物质精神需求后,逐渐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其中在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如何提高居民对居住方面的满意程度,成为当前国内建筑行业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必须从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入手,注重改进与创新。文章通过多方面对建筑外围结构进行论述,并对其结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工民建建筑的未来发展起到作用。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策略
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工民建建筑也随之得到了高速发展,相比于其他建筑的优势以及重要性不言而喻。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是关键,一般的外围护都是建筑中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外围护长期经历风吹日晒,一旦质量和设计方面稍有不过关,便会出现问题,影响住户体验的同时会对建筑一些方面的功能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对于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策略的研究是必要的。
1 工民建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1.1 基本概念
在建筑结构设计上要遵循节约能源的理念,尤其是在工民建建筑外围护的设计中。建筑屋面、建筑外墙,还有建筑外窗都属于外围护结构,就是这些传统的建筑部位,就是容易被施工人员所忽视的,这些外围护都是一直暴露在外面的,经历着雨雪风霜的各种洗礼,同时还和自然界直接交换着热量,对建筑室内温度也是有较大影响的,直接关系到居住舒适度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外围护结构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工民建建筑的自身形式设计,要能对人们居住需求有所满足,保证冬暖夏凉的同时,还有考虑到建筑采光的问题,这也是工民建建筑最基本的设计。其次,设计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时候,最常使用的设计方法就是被动方式,将建筑达到采暖和降温的目的,在这方面要将建筑的设计特殊性和使用的建筑材料考虑进来,为此,相关人员采取外围护结构对工民建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做好充分的考虑,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设计水平。
1.2 设计原则
相关人员采取外围护结构对工民建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性,这样才能让所设计的方案存在合理性。经过不断的实践可以看出,外围护设计原则要遵循以下几点:相关人员应当结合不同有关建筑方面的资料,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良好的功能。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当做好采光、隔热等内容的设计,倘若出现设计不恰当的情况,那么不但会在使用时出现小麻烦,而且还不能够节约资源。相关人员应当将使用绿色能源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并且在设计时做大程度的应用绿色能源,比如:水能、风能等,不但能够起到环保的作用,而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2 良好外围护结构的重要功能
2.1 保温
我国北方地带,冬天天气极其寒冷,同样可以选用合适的外围护结构,如加大墙壁厚度、设置空间间层等。从物理学角度讲,降低室内热量的散发能有效降低供暖能源的消耗,进而有效控制室内温度,增加居民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室内控温系统能源的消耗,低碳环保并注重可持续发展。
2.2 隔音
在物质与精神需求并重的当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革新,注重隐私逐渐成为建筑学领域中不可避免的一大考虑因素。科学运用外围护结构能在有效保护居住者隐私,为用户创造良好隐私空间的同时,降低各用户之间噪音的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噪声污染。
3 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策略
3.1 保温设计
在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建筑内部进行保温。因此,想要为居住者提供一个温度稳定的居住环境,必须注重外围护结构中的保温功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情况下,工民建建筑采用阻隔内部热量散发的方式进行保温,因此在进行外围护结构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并作出针对性设计。一般保温功效最显著的外围护结构是工民建建筑的外墙,设计师最好是通过对外墙材料、建筑手法的了解,再进一步结合当地气候环境,提高保暖和隔热效果。而在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中,门窗一直是保暖设计的薄弱环节,在我国的工民建建筑设计中,门窗往往会导致建筑保温效果降低一半以上,所以设计师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在门窗的施工材料上做出针对性的选择加强保温效果。除了外墙、门窗以外,可以达到保温效果的外围护结构还有地板、天花板等,要全方位对工民建建筑进行设计革新以达到室内有效保温的目的。
3.2 隔热设计
在工民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设计中,隔热设计也是重中之重,传统的围护结构在透光性和隔热性两方面效果并不理想,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中应该提高透明建筑材料以及非透明建筑材料在隔热方面的功效。结合我国南北气候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做出设计上的创新,降低室内外能量的转移,保证室内温度恒定,增加用户居住舒适度。
3.3 通风设计
在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设计中,除了对于保温和隔热方面的设计,还应对通风设计加强关注。良好的通风状况可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保护人的身体健康,进而增加用户居住舒适度。因为我国工民建建筑中一般用来通风的都是采用门和窗户,所以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室内风压以及热压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情况,同时需要考虑人在建筑中具体的活动范围并及时找到一些通风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死角地带,从而通过设计,对室内通风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布置,保证室内空气流动通畅,增加用户居住舒适度以及对建筑的满意程度。
3.4 采光设计
人需要通过阳光来补充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合理的建筑采光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设计中,这是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结合四周环境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可以进行不同的外围护结构设计,比如当外界阳光微弱时,室内采光不易进行,可以采用落地窗的设计思路,增大透明体施工材料的应用,进而达到增强室内采光的效果。当然,想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合理的阳光必不可少,但是如果阳光过于剧烈,反倒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会有如紫外线过敏、晒伤等情况发生,所以对于室内采光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指标进行适当参照。同时,对于工民建建筑采光过强的问题,应该采用适当的外围护结构设计,使其降低到采光标准范围内,比如采用植物遮光的遮阳设计,将植物摆放在阳台等地,以获得适当的遮阳效果。如果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最好使用窗帘等物进行传统遮阳。减少室内家具涂刷中的辐射性材料,降低光在建筑内的漫反射效果,同时可以在玻璃窗户安装透明薄膜,适当增加热阻,以达到遮阳的目的。
3.5 施工手艺设计
在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设计中,设计师不但要注重材料的选用与结构的设计,同样要注重对施工手艺的设计。在我国工民建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外围护设计的施工手艺主要体现在构建式幕墙方面。由于其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手艺要求较高,且质量方面的监管往往不过关,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施工手艺的优势的同时,注重施工手艺的性价比。
3.6 细节设计
在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中,不光有以上五种大方向上的设计策略,设计师在对工民建建筑进行外围护设计时,应注重对于建筑整体进行全方位科学合理的设计,尤其要对一些微小的细节方面有足够的了解。小细节虽然繁琐,但是能有效提高外围护结构的功能性。
4结语
总而言之,人们对工民建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早已打破了传统的居住这一概念,因此在工民建建筑外围护结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需要和功能要求,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结构设计水平,才能全面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简力彬,张习梅.工民建施工工程管理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1(09).
[2]阴寅宏,冯福雄.工民建筑结构设计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3(29).
[3]杨大尧,工民建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因素相关研究[J].四川建筑,2012(04).
论文作者:卢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建筑论文; 工民建论文; 结构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采光论文; 室内论文; 效果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