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论文_周志红

摘要: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一直不太被重视,在教学设计环节中,也没有太好的经验,经常被用作最后所谓的“点睛”之笔,其实效果往往并不是太好。现代社会,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缺失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又迫使我们必须重视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如何使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现有机融合,使学生学习好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在人文素养上得到提升,并最终促成学生全面、良性地发展,是科学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人文元素;初中科学课;课堂教学

一、人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经过近几百年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自然科学似乎已经成为真理和价值的代名词。而本来价值都是对人的价值,人才是价值的唯一主体,而现在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已被忽略,于是在科学技术的视野中对人的关怀也渐渐消失,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失去了内在的联系。

现在的教育应以人为本,所有的科学都是人的科学,都是为人类的生存、活动和发展服务的科学,人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人文精神的熏陶,对一位学生的成长及成长的可持续性有很大的作用。

二、科学课堂人文教育不可或缺

1.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以人为本”呢?

在我们平时的科学教学中,往往注重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学内容的落实,二是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启发,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启发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笔者认为仅做到这两点,并没有达到新课改对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在我们的三维教学目标当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被忽略的较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们也往往缺乏具体的切入点,很难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大多在教学设计的最后进行简单说明,这样就很难收获很好的情感价值观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离不开人文情怀的融入,只有让学生发现科学的美,体会到科学的魅力,而不是呆板的功率、电阻、化学符号等,从而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全面发展学生,这才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

2.人文元素对科学教育的意义

总体上说: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过程中若能实现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协调互补,有利于克服科学与人文思维分裂的缺陷,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

钱学森院士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人类历史上有很多科学泰斗都是这样的人,如既是物理学家又精通音乐的爱因斯坦曾说过,物理给我以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产生创造力。

我们的初中科学课堂承担着传播科学理念,培养科学素养,启发科学思维等一系列重任,我们要尊重科学教育发展的规律,不可因学科的分离作为理由,忽视人文元素的引入。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科学中的美,将其与人文情怀融合,将传统的知识点变成一种美、一种精神、一种价值。

3.科学教学三维目标对人文元素的要求

我们重新来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融入人文情怀的科学课更有魅力

我们在欣赏一些特高级教师精品课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吸引我们眼球的,除了教学设计的独到和巧妙外,教师们身上浓浓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风景线。我们可以这样说,名师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教学能力的高低,更是人文素养和个人魅力的体现。好教师如此,好的教学设计也是如此,融入人文情怀的科学课更有魅力。以下是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一则案例:

1.充满人文教育的《空气污染与保护》的教学设计

某教师以一种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共同分析探讨了本节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的共鸣,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以下是几处带有人文色彩,处理得比较精彩的教学片段: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哲学观)

杨老师在引入大气污染的时候,没有像其他教师一样,直接通过空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带给学生视觉冲击,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而是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哲学角度,让学生看到了过去和现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现在的大气是怎么被一步步污染的,既然大气在不断变化,那么未来的大气又会怎样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2)理性看待事物,量变引起质变

同学们在讨论空气污染的时候,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将汽车当做空气污染的源头之一,也有同学将化工厂等当做罪魁祸首,更有甚者将科学的发展当做罪魁祸首,忽略了空气的自净能力,产生了一系列不够准确的观点。杨老师在处理这一问题时,运用两张照片的对比,引导大家理性地看待事物,同时让同学们懂得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理,同时也为后面的空气质量指数埋下伏笔。

(3)透过现象看本质,平衡的思想

在引入空气质量指数教学时,杨老师通过三张照片对比,让学生明白三个道理:一、平衡的思想,世界是运动的,自然界中的万物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平衡。二、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多事物我们无法仅凭肉眼等器官进行感性判断,必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才能最终得出结论。

四、如何用人文情怀打造魅力科学课堂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往往没有合适的切入点,对科学史最为看重,引用的例子也大多雷同,很多例子可能学生小学就已听过,再加上学生感觉与伟人有巨大差距,无法引起很强的共鸣,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如何用人文情怀打造魅力科学课堂呢?需要多角度、多方法,更贴近学生,更容易欣赏。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教学内容选择——善于发现人文教育“融入点”

初中的科学按传统的学科划分的话,其实主要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方面组成,各个组成部分,除了共同的价值观外,也有不同的侧重点。物理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和哲学的联系,化学侧重于环保等,生物是育人的主战场,“世界观”“人性与自然”“合作与竞争”“创新与发展”“适应与生存”等。下面,笔者以化学和生物为例,举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化学部分的“融入点”

化学学科的主要侧重点为“环保”“人与自然”“微观思想”等。我们以环保教育为例:

(2)《空气组成》:我们可以通过介绍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伦敦市发生的“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形象地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3)化学实验操作中的环保教育。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不少,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废水、废气回收装置,学生在做实验时,如果对“实验三废”的处理忽略不教育,那么学生对待“工业三废”的排放又会如何呢?因此,在实验教育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好以下几点:①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注意点;②安全保护意识;③废物回收处理意识;④实验装置的环保设计意识。

做好以上四点,这样就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更能使学生将环保意识深深印在内心深处。

(2)生物课堂是育人主战场

初中的生物帮助同学们从细胞开始认识自我,然后逐渐展开,正确认识生命、认识自然和认识世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融入点”非常丰富。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融入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结构层次、性别决定、遗传等。

②培养发愤图强的竞争意识

融入点:进化理论、生物的种间关系等

③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意识

融入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生物的种内关系、生物的种间关系等

④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

融入点:胚胎工程、基因工程、DNA的发现史等

⑤培养学生适应和生存意识

融入点:达尔文《物种起源》、生物的适应性等

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融入点: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链,光合作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节能减排等

2.教学设计艺术——体现“真”“善”“美”

选择好教学内容后,教师的教学设计艺术也非常重要,总体上说,教学设计艺术需要满足教育哲学所体现的“真”“善”“美”原理。

科学教学艺术的“真”,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客观真理,并建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便是对“真”的探索,有“真”才能“美”。

科学教育若脱离了“善”的教育,只会让教学失去其真正存在的意义。科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科学对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能正确地运用科学原理去解决问题,造福人类。

科学教育的“美”与一般艺术的美不同,在于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本身的美,探究过程中的“美”以及它带给社会的“美”。

3.教学过程感染——教学语言的人文性

教学语言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升。考虑到人文教育,教师的教学语言在保持科学性、严谨性的前提下,应注重增加思想性、教育性、情感性。

(1)思想性

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哲学思想的教育是最恰当的。如在《杠杆》的教学中:引用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一名言;在《遗传物质》的教学中引用莱布尼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名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中引用卢梭“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的名言。就算学生学习过这些语句,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会从科学角度进行再度品味,会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意义。

(2)教育性

教育性的语句不一定像哲学语录一样带有很深的哲学思想,只要与教学的主题、教学的气氛相关即可。我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教育性语句,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性,安排在不同的课堂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在《化学推断题》的教学中,引用“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叹千难万难”; 在《宇宙起源》的教学中引用康德“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天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引用“学习总结和学习过程同样重要,过程的意义在于发现,总结的意义在于提升!”。

(3)情感性

富有激情语言中“情”笔者认为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真情实感;二是对学生的期望情感。教师以“情”动“情”,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4.课后人文提升——追朔科学史,通古者知今知未来

以史为镜,数千年的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人文史,善用科学史,便能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教师在用科学史进行教育时,不可将眼光只停留于对伟人赞颂,而应将人文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融合起来。重复科学家曾经经历过的、成功的研究过程和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易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魅力。

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科学史研究,当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得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前后经历一千多年,先后经历亚里士多德、海尔蒙特、普利斯特莱、英根豪斯、萨克斯、卡尔门、鲁宾和卡门等科学家的前赴后继,学生从中所能体会到情感触动的一定非常深刻。

实践证明,融入人文元素的科学课堂更加有魅力,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与快乐,更有对科学的崇尚和爱!融入人文元素的科学课堂更有启发性,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科学问题的思考,更有思想的启迪!融入人文元素的科学课堂更加深邃,它带给学生不仅仅是对世界和规律的认识,更有对人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周达新.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 中学教学参考,2014(6).

[2]周 丽.张金良.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4(3).

[3]李秋才.中学生物课堂是教师育人的主战场[J].中学教学参考,2013(2).

[4]刘胜军.科学课堂融入人文教育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2(41).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第三中学 323700)

论文作者:周志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初中科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论文_周志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