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旅游景区开发

新疆文化旅游景区开发

一、新疆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冯丽红[1](2020)在《基于游客感知的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独有的屯垦旅游资源是新时期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重要载体和平台。近些年来,兵团通过挖掘屯垦旅游资源内涵、完善屯垦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整合旅游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等举措,旅游业逐渐地已经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但是,受制于兵团旅游业起步较晚、远离客源市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旅游产品开发相对单一、旅游景点空间分布不均衡等因素的制约,2019年兵团实现旅游总收入为207.04亿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452.64亿元,全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兵团旅游业产值占兵团GDP的比重不足5%,远远低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6.3%的比重,更是低于全国7.28%的比重。因此,基于游客感知的视角科学评价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对于重新审视兵团屯垦旅游资源价值、提升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确定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开发策略,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是以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多种综合的研究方法。在定性描述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基于游客感知的角度,通过构建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了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具体策略。论文的基本的研究结论有:(1)调查结果显示,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对大部分游客的吸引力较大。游客对兵团屯垦旅游资源总体满意的占25%,游客对兵团屯垦旅游资源比较满意的占39.5%,游客对兵团屯垦旅游资源总体评价一般的比例为33.5%,游客对兵团屯垦旅游资源总体评价表示较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各占比例为1%。(2)游客对二级纬度指标的评分中,兵团屯垦旅游资源价值(0.3664)>兵团屯垦旅游景区基础设施(0.2727)>兵团屯垦旅游产品开发及服务质量(0.24)>游客成本(0.129);游客对三级旅游吸引力因子评价(按综合得分大小)排名依次为:资源丰度、艺术价值、服务承诺、休息设施、交通时间(机会成本)、景区交通便捷程度、交通费用(直接成本)、游憩观赏价值、历史价值、景区紧密度、景区环境卫生程度、娱乐设施、交通费用(直接成本)、文化价值、科考价值、服务态度、知名度、珍惜奇特程度、住宿条件、景区物价水平(直接成本)、游览线路合理程度、教育价值、购物环境。游客对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总体评价得分3.55分,属于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等级评分。(3)按照影响程度大小: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历史价值>交通时间>景区紧密度>通讯条件>景区交通便捷程度>服务承诺>资源丰度>游憩观赏价值>艺术价值>休息设施;其中,历史价值、交通时间、景区紧密度,通讯条件、景区交通便捷程度、服务承诺、资源丰度与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呈显着正相关,游憩观赏价值、艺术价值、休息设施与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呈较弱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度挖掘屯垦旅游资源,合理资源配置、打造特有的兵团屯垦旅游品牌、培养专业的旅游人才等具体地提升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具体策略。

洛伍拉卓[2](2020)在《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分析个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业发展迅速。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基数庞大。其中,民族地区的旅游景区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厚,拥有极具垄断性和排他性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当下的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巨变,民族地区旅游景区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景区传播成为必要选择。微信作为其中影响力及覆盖面最大的新媒体,成为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的首要选择。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做好旅游景区传播”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以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为研究对象,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个案,从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首先对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进行扫描,分析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和推送文章的特点与不足。其次对“九寨沟”的栏目设置及推送文章现状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九寨沟”的成功与不足。最后基于前文的梳理分析,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将旅游消费行为划分为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三个阶段,并从AISAS理论模型的各决策关键点出发,为民族地区旅游景区提出微信传播策略。研究认为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利用微信公众号做好旅游景区传播,一要在游客出游前明确景区微信定位,差异化打造景区“名片”,注重标题编辑技巧,创新推文内容题材,优化媒介形式,以引起受众注意,激发受众兴趣。二要在游客出游中完善栏目结构设置、清晰划分栏目类别、完善栏目功能开发,还要善于使用智慧旅游平台,满足游客实际行动需求。三要在游客出游后注重提升游客满意度,提高交流意识、搭建互动平台、设计有奖活动,以增强受众与景区的粘度,引导游客进行正面分享。

马莉[3](2020)在《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提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西部特昭盆地的特克斯县,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山区县。近年来,特克斯县以全域旅游、全域绿色为发展方向,旅游业发展速度及质量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稳步增长,并入选2016年11月公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二批创建名单,特克斯县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挑战。尽管特克斯县旅游业发展势头好,但在2019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中未能入围。这说明,特克斯县域旅游发展与全域旅游理念要求之间仍有一定差距,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此契机下,文章基于当前大众旅游和“供给侧改革”的社会背景,结合全域旅游理念及相关要求,运用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等,对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展开研究,以期推动特克斯县全域旅游发展及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全文由八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绪论,从宏观层面梳理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二章阐述县域经济、县域旅游、全域旅游的概念内涵,县域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关系及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结合全域旅游理念对特克斯县域旅游资源赋存进行分类及评价,并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支持,游客感知及经济贡献五个方面对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结合全域旅游理念及相关要求分析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第五章承上启下,从全局出发分析特克斯县进行全域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提出开发的目标定位与原则引领后续旅游开发工作。第六章通过上述对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的整体把握,针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全产业”融合和“全领域”联动两条开发路径及其具体实施措施。第七章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支撑保障体系,全方位为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基础。第八章结论与展望。经调研得知,特克斯县具有优质而丰富的自然、人文及社会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涵盖8个主类,26个亚类,49个基本类型,约120个代表资源,全域旅游发展潜力大。旅游产品集聚,政府、企业、居民的参与度与游客满意度均较高,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大,全域旅游发展是大势所趋。由于特克斯县域旅游总体开发力度不足;旅游相关产业融合不够;资源利用缺乏统筹规划;旅游管理体系渗透力弱,导致其旅游开发存在旅游产品发展结构不均衡、旅游产业要素不健全、旅游资源利用不尽合理、执行力水平略显不足等问题。为解决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问题,提出“全产业”融合及“全领域”联动两条县域旅游开发路径,通过把握资源、产品、市场、技术和政策因素,加强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业围绕旅游创特色,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商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服务业围绕旅游提质量”的全产业融合开发态势,未来要积极实现“融合共生”,将旅游融入不同的产业形成新业态,走“旅游+”的发展之路,并列举了“旅游+农牧业、文化业、工业、康养、环保、体育、互联网”等融合开发途径,进而提出通过县际政府联动、旅游企业联动、景区资源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共生式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并从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人才与营销、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旅游安全与监管四个层面完善旅游开发保障体系。研究对于特克斯县全域旅游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韩亚桐[4](2020)在《新世纪以来阿勒泰地区文学与旅游的互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旅游文学是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地的形象通过文本的传递直观展现出来,推动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意识不断提升,它优化着旅游业的文化环境,也为文学多重价值的实现提供依据。文学旅游使游客实现现实与文本的互通,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精神愉悦,还可以扩充当地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提供文学层面的思考,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文学与旅游的融合是对景区进行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方式,是保持文学和旅游共同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文学和旅游良性融合、相生互动,才能加深两者的深度与广度。本文试图通过对旅游文学和文学旅游的阐释引出文学和旅游互动关系研究的双重视角,并以“文化环”理论为支撑,以具体个案为对象,以新世纪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旅游散文出版物和旅游发展状况为基础,探讨阿勒泰地区文学和旅游两者“联姻”的意义与价值,进而为阿勒泰地区文旅融合和发展提供新思路。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文学、文学旅游、文学与旅游互动关系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归纳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相关出版物及其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新世纪以来阿勒泰地区的文学和旅游发展进行概述,阐明论题对象集中为“阿勒泰散文出版物”的具体原因,并揭示阿勒泰地区自然风貌对当地文学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运用旅游文学和文学旅游相关理论,重点探讨了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文学创作思考和文学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力影响,并试图通过“文化环”理论为文旅互动研究提供研究视角。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主要对以阿勒泰地区绿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银色”旅游资源为创作视角的作品进行分类研究。第五部分以阿勒泰地区散文出版物对旅游客体“游”“食”“娱”方面的影响和对旅游业主体具体影响为研究重心,揭示在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大背景下,文学创作为其带来的文化积淀与契机。论文最后分析了阿勒泰地区文旅“联姻”的意义价值,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审视并对前景加以展望。

阿迪拉·阿迪力[5](2020)在《旅游政务微信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旅游成为了人们休闲放松的主要方式,并逐步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新风尚”。对于各地方政府旅游部门而言,如何扩大本地旅游景点宣传覆盖面,如何持续吸引更多客流,则成为了现阶段的首要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下,微信、微博等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层出不穷,“互联网+政务服务”日渐兴起。不少政府旅游部门牢牢抓住时代发展趋势,借势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利好,推出了旅游政务微信公众号,将其作为本区域主要的旅游宣传手段。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以新疆旅游政务微信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为例,选取公众号相关数据,并结合数据,在拉斯韦尔5W模式框架下分析“新疆是个好地方”传播现状,并总结该公众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当下新媒体发展的经验,从旅游类政务微信的传播平台建构、传播内容、传播运营、受众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新疆旅游传播提升路径。当前旅游类政务微信正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广泛普及而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表现出如下特征:在传播主体方面,其比一般企业运营的旅游微信更具公信力与权威性;在传播内容方面,其包括传播内容方面包括旅游资讯类和旅游政务信息类等;传播载体方面,以微信为传播平台;受众基础广泛。通过对新疆旅游政务微信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内容分析,本文认为当前的微信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包括旅游宣传内容不明确、旅游资源挖掘不深入、传播形态不够丰富、传播语言和标题过于僵化、推送时间和频率缺乏稳定性、技术原因部分服务处于停滞状态、传播内容互动设置较少、政民互动的板块较少,服务性较弱等。为了更好地为地方政府旅游部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综合运用了传播学、旅游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结合现有的问题,全面而具体地提出了微信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传播改进对策。例如:细化旅游传播内容、多元化模式呈现信息、加强精细化运营、提高受众参与度等。

努日拉·托里吾[6](2020)在《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孕育成长于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是在乌鲁木齐地区形成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革命文化体系,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推动着新疆人民不断前进。为了实现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观为理论指导,以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实地调查,来系统研究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文章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是对选题目的、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等内容进行概述。第一部分是对革命文化的概述,重点对革命文化与革命文化自信内涵及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基本概况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对收回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分析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发展现状,从客体特征、参观目的等方面对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的发展进行了详述,并就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文化发展的价值、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三部分阐述了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路径。以旅游和教育为重要路径,分别介绍了发展革命文化中政府与革命教育基地如何发展红色旅游,政府与学校、社会、家庭如何发展红色教育。第四部分总结了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红色教育中存在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缺乏革命文化自信等问题。红色旅游中,乌鲁木齐市革命教育基地面临开发路径单一、客源市场面窄、基础设施需改进、宣传效果有限等问题。第五部分就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发展方式进行了新探索,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牛嘉仪[7](2020)在《新疆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文中认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旅游业作为连接沿线国家、城市的重要纽带之一,在拉动经济增长、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的同时,能够有效促进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沿线旅游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莎车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开发条件,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但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开发程度低、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附加值不足等困境。如何将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价值、将资发展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本县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莎车县旅游资源,明确莎车县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从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入手,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通过构建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莎车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本县旅游资源的品质等级结构及开发顺序;通过对莎车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就区位交通、社会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客源市场进行了详尽分析。此外,针对县内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广阔的地理空间,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最邻近点分析、核密度分析、连接度分析、通达度分析、可达性分析等,对旅游资源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和旅游交通网络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空间布局、市场开发、营销策略、产品开发方面对策建议,为莎车县旅游业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高宏[8](2020)在《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志广泛编纂,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理论和经验,本文以省级旅游志为研究对象,从编纂的角度考察了旅游志编修源流、背景和体例,对旅游志的内容、特点、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旅游志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当代旅游的发展变迁。当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代旅游业白手起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挫折但徘徊前行,拨乱反正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确定为支柱产业。为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调整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扩大旅游的空间和地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居民收入增加,旅游出行人数和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旅游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旅游业资料的收集和汇编,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映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各级政府开始编修旅游志。旅游类志书的编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地方志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元素就是志书记述的一个重要方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类专志开始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志书也愈来愈丰富,出现了包括山志、水志、寺庙志、湖泊志、名胜志等诸多的旅游类志书,民国时期,名胜、古迹被纳入志书定例,逐步奠定了当代旅游志的基础。当代志书编纂过程中,旅游起初是作为部分区域志的篇章之一,随着旅游发展,逐步单独成志,并成为省级志书中一个重要的分志。首轮省级旅游志各地启动时间不一,发展极不平衡,纂修部门多,既有旅游部门,也有外事部门,还有外事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动修志。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始部署,省级旅游志的续修也开始启动,但由于首轮志书进展不一,故仅有7个省份完成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的编纂。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过程中呈现出工作体制的一致性、机构人员的趋同性、工作程序的相似性、志书编纂和旅游业发展不对称等特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根据各省旅游的实际情况和资料情况,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拟定的相关规定,对志书结构进行设计和规划。篇目主要采用篇(编)、章、节三级,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经营与管理等篇章。两轮志书基本都采用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设序言、凡例、概述、卷目等,为全书之纲。省级旅游志的文体,在遵循传统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志记述内容的情况,尤其景区景点景色的记述,略微有些创新和变通。两轮志书相比较,体例结构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和发展。篇章数量有所损益;篇目分类由“静”到“动”,与时俱进,更加科学;体裁运用更加丰富和合理;文风更加精炼、简洁和实用。省级旅游志主要记述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线路与规划、旅游类型、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施设、旅游管理等事象。在这些记述的内容中,展现了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变迁:旅游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后起勃发、消遣性旅游幅度增大、自费旅游和自助旅游增加;旅游的时空极大拓展,客源地和目的地全球化,旅游时间更加灵活;旅游业的属性从外事接待逐步向经营接待型转变,最终形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机构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功能也更加多元。省级旅游志在多方面都具有价值,不仅是记录区域旅游发展的载体,也是经济和文化史料的重要来源;在旅游开发中,是旅游宣传的重要工具和信息来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参考,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借鉴。对于旅游文化研究、旅游史研究、区域经济史研究意义重大。省级旅游志编纂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编纂组织时,存在组织机构的临设与调整、修志人员的不稳定性、内容不断调整和变化、编纂工作持续周期长等问题;在体例编排方面,篇目分类不够科学、篇目设置存在太“全”和太“简”等现象;在内容记述方面,存在遗漏、失真、地图运用不足、关联性不够等问题;在理论运用方面,对方志学理论和旅游学理论有待进一步融汇贯通。针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从资料收集、篇目设置、内容建构和理论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着手,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在资料收集方面,加强微观资料、口述史料、网络资料和旧方志资料收集;在篇目的设置时,注意行业分工实际和发展、篇目标题客观简洁、篇目设置注意整体性和逻辑性;在内容建构上,凸显地域特色、彰显时代变化、突出专业性;在理论方面加强创新,尤其是加强对省级旅游志的续修理论的研究、正确处理旅游志和其他志之间的关系,力争早日构建形成旅游方志学。

刘智峰[9](2019)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喀什地区智慧游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以全域旅游为背景,发展区域旅游对引导人才、资金回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区域金计划建设具有非常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不仅能促进区域旅游顺畅发展,而且必定能够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喀什地区近年来按照国家、省、市发展全域旅游、创建文化旅游品牌等改革创新部署要求,大力发展全要素旅游产业,相继实施了十大重点工程和七大品质升级行动,大力推进景区社区融合发展,构筑了全域旅游新格局。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重要提出促进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本研究以喀什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研究、图表分析与案例研究等方法,结合当前全域旅游与智慧游建设的理论与研究成果,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喀什地区发展仍然存在的问题。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己经到了全民游和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作者提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喀什地区智慧游信息系统的框架,主要阐述了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门禁票务、森林防火、市场营销、综合执法、客服热线六个部分的建设与更新方案,旨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管理者和游客,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论文所提到的发展框架与方案思路不仅适用于喀什地区,希望能给其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晁正蓉[10](2019)在《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新疆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和红色文化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挖掘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红色文化资源在资政、育人、励志、稳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新疆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南疆红色旅游文化的进一步开发、对各类人员尤其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红色文化的宣传、将红色文化旅游和风景游风情游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提升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力度。

二、新疆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游客感知的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有关屯垦旅游的研究
        1.2.2 有关旅游资源吸引力研究
        1.2.3 有关旅游吸引力评价体系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屯垦旅游资源
        2.1.2 旅游资源吸引力
    2.2 理论基础
        2.2.1 游客感知理论
        2.2.2 旅游资源学理论
第3章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3.1 兵团旅游业概况
    3.2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3.3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3.1 宣传力度小
        3.3.2 景区整合不密切
        3.3.3 缺乏主体品牌建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游客对兵团屯垦旅游资源感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调查区域与问卷设计
        4.1.1 调查区域的选择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4.2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4.2.2 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特征分析
        4.2.3 受访者的出行特征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游客对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5.1.1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1.2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的指标选取
    5.2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
        5.2.1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5.2.2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因子分析
        5.2.3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评价等级定量分级标准
        5.2.4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结果分析
    5.3 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
        5.3.1 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
        5.3.2 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5.3.3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提升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策略
    6.1 研究结论
    6.2 提升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策略
        6.2.1 深度挖掘屯垦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
        6.2.2 打造特有的兵团屯垦旅游品牌
        6.2.3 优化兵团屯垦旅游资源的精品线路设计
        6.2.4 培养专业的旅游人才
    6.3 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2)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分析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二、发展旅游业能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
        三、合理使用微信公众号能有效助推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发展
    第二节 核心问题及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相关研究
        二、旅游景区微信相关研究
        三、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相关研究
    第四节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消费者行为学与AISAS理论模型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AISAS理论模型与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
    第一节 AISAS理论模型的发展及要旨
    第二节 AISAS理论模型之于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的适用性
    第三节 AISAS理论模型与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的关系阐释
    第四节 AISAS理论模型各关键点界定
第二章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现状
    第一节 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一、东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二、中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三、西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四、西北地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
    第二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高热度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特点
        一、注重提供信息服务与功能服务
        二、善于使用新媒体技术
        三、开发智慧旅游平台意识强
    第三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微信公众号热门文章特点
        一、标题编辑技巧丰富
        二、内容题材覆盖面广
        三、媒介呈现形式多样
    第四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不足
    第五节 个案选取缘由
第三章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传播现状分析
    第一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栏目设置分析
        一、“九寨沟”栏目设置现状
        二、“九寨沟”栏目设置分析
    第二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分析
        一、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标题设置
        二、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内容题材
        三、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媒介形式
        四、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互动情况
    第三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分析
        一、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标题设置
        二、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内容题材
        三、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媒介形式
        四、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互动情况
    第四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的成功之处
        一、注重标题编辑善用修辞
        二、媒介形式多样可视性强
        三、多角度展示景区特色美景
        四、震后传播注重时效性与可信度
    第五节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九寨沟”的不足之处
        一、栏目设置不完善
        二、标题设置对热度借力不足
        三、内容题材搭配不当
        四、推文内容趋于单一
        五、互动交流意识弱
第四章 AISAS理论模型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策略
    第一节 基于游客出游前的微信传播策略
        一、明确景区定位,差异化打造景区“名片”
        二、注重标题编辑,全方位提升吸引力
        三、创新内容题材,调整题材搭配
        四、优化媒介形式,注重视觉呈现
    第二节 基于游客出游中的微信传播策略
        一、完善栏目结构设置,满足行动需求
        二、清晰划栏目类别分,强化功能开发
        三、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开发智慧旅游平台
    第三节 基于游客出游后的微信传播策略
        一、注重游客满意度,搭建互动平台
        二、提高交流意识,增强受众黏度
        三、设计有奖活动,鼓励网络分享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民族地区5A级旅游景区(2019年08月)
附录2:民族地区5A级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WCI指数排名(2019年07月-2019年12月)
附录3: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热门文章篇目(2019年07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
附录4:2017年劳动节“九寨沟”推送文章篇目
附录5:2019年国庆节“九寨沟”推送文章篇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及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相关概念
        2.1.1 县域经济
        2.1.2 县域旅游
        2.1.3 全域旅游
        2.1.4 县域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关联
    2.2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资源禀赋理论
        2.2.3 区位理论
        2.2.4 产业集聚理论
第三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资源赋存及开发现状
    3.1 特克斯县概况
    3.2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资源赋存及评价
        3.2.1 以草原、湖泊、山脉为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
        3.2.2 以周易文化、乌孙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3.2.3 以社会环境、节事活动为主的社会旅游资源
        3.2.4 特克斯县域旅游资源评价
    3.3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现状
        3.3.1 政府主导
        3.3.2 企业参与
        3.3.3 居民支持
        3.3.4 游客感知
        3.3.5 经济贡献
第四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1.1 旅游产品具备特色吸引力,但旅游产品发展结构不均衡
        4.1.2 县域旅游经济效益显着,但旅游产业要素不健全
        4.1.3 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但旅游资源利用不尽合理
        4.1.4 重视旅游改革与创新,但执行力水平略显不足
    4.2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问题的成因
        4.2.1 旅游总体开发力度不足,导致旅游产品发展结构失衡
        4.2.2 旅游相关产业融合不够,导致旅游产业要素不健全
        4.2.3 资源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导致旅游资源利用不尽合理
        4.2.4 旅游管理体系渗透力弱,导致旅游执行力水平不足
第五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的目标定位与开发原则
    5.1 特克斯县进行全域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5.1.1 是推动特克斯县域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5.1.2 是推进特克斯县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5.1.3 是增强特克斯县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5.2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的目标定位
        5.2.1 总体定位
        5.2.2 分期目标
        5.2.3 形象定位
    5.3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原则
        5.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5.3.2 党政统筹原则
        5.3.3 融合共享原则
        5.3.4 特色发展原则
第六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路径
    6.1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全产业”融合开发路径
        6.1.1 旅游+农牧业,打造景区周边休闲业态
        6.1.2 旅游+文化业,突出特色旅游元素
        6.1.3 旅游+工业,强化产业链延伸
        6.1.4 旅游+康养,打造高端康养旅游目的地
        6.1.5 旅游+环保,促进旅游与环保共赢
        6.1.6 旅游+体育,构建竞技休闲旅游方式
        6.1.7 旅游+互联网,实现智慧旅游服务
    6.2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全领域”联动开发路径
        6.2.1 县际政府联动,打破行政壁垒
        6.2.2 旅游企业联动,增强内生动力
        6.2.3 景区资源联动,形成优势互补
第七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支撑保障体系
    7.1 旅游政策与法规保障
        7.1.1 旅游政策保障
        7.1.2 法律法规保障
    7.2 旅游人才与营销保障
        7.2.1 旅游人才保障
        7.2.2 市场营销保障
    7.3 基础设施与服务保障
        7.3.1 基础设施保障
        7.3.2 公共服务保障
    7.4 旅游安全与监管保障
        7.4.1 旅游安全保障
        7.4.2 旅游监管保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4)新世纪以来阿勒泰地区文学与旅游的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 选题目的
        1.2 选题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旅游文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文学旅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文学与旅游互动关系研究现状
        2.4 新世纪以来阿勒泰地区旅游文学及其研究现状
    3 基本内容及结构框架
        3.1 基本内容
        3.2 结构框架
    4 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难点
第1章 新世纪以来阿勒泰地区文学与旅游发展概况
    1.1 新世纪以来阿勒泰地区文学发展概况
        1.1.1 以散文为主体的文学创作
        1.1.2 新世纪阿勒泰地区作家类型
        1.1.3 新世纪阿勒泰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1.2 新世纪以来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概况与趋势
第2章 文学与旅游的互动关系
    2.1 旅游文学:旅游的文学价值
        2.1.1 “文因景成”的现实性
        2.1.2 旅游活动的地域性
        2.1.3 旅游文学的审美性
    2.2 文学旅游:文学的旅游价值
        2.2.1 “景由文兴”的现实性
        2.2.2 文学塑造的形象性
        2.2.3 文学旅游的互证性
    2.3 文旅互动关系中的“文化环”理论
第3章 阿勒泰旅游资源对文学的影响作用
    3.1 绿色旅游资源对文学的影响
        3.1.1 喀纳斯的“山水经”
        3.1.2 文学中的生命意识
        3.1.3 草原生态的书写
    3.2 红色旅游资源对文学的影响
        3.2.1 可可托海的“精神富矿”
        3.2.2 文学中的红色引领
        3.2.3 红色赞歌的谱写
    3.3 “银色”旅游资源对文学的影响
        3.3.1 阿勒泰的“白银”旅游
        3.3.2 文学中的地域符号
        3.3.3 白色大地的创作
第4章 阿勒泰散文出版物对旅游业的影响作用
    4.1 文学作为旅游资源
    4.2 阿勒泰文学对游客活动的媒介作用
        4.2.1 对“游”的媒介作用
        4.2.2 对“食”的媒介作用
        4.2.3 对“娱”的媒介作用
    4.3 阿勒泰文学对景区的具体影响
        4.3.1 文化地标的创立
        4.3.2 旅游资源的开发
        4.3.3 网络媒体的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就阿勒泰文学有关问题访谈康剑
    B 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可可托海景区以及冬季旅游发展状况表
    C 新世纪阿勒泰散文作品合集与个人专集整理
    D 以阿勒泰三大旅游资源创作为主的篇目整理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旅游政务微信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理论基础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6.1 研究方法
        1.6.2 创新点
第2章 旅游政务微信相关概念
    2.1 政务微信公众号定义及发展
        2.1.1 政务微信定义
        2.1.2 政务微信公众号发展
    2.2 旅游政务微信公众号定义及特征
        2.2.1 旅游政务微信公众号定义
        2.2.2 旅游政务公众号特征
        2.2.3 旅游政务微信公众号发展
    2.3 “新疆是个好地方”传播概况
第3章 “新疆是个好地方”传播现状分析
    3.1 传播主体的权威性
    3.2 传播内容分析
        3.2.1 旅游类资讯内容分析
        3.2.2 旅游类政务信息传播分析
    3.3 传播载体分析
        3.3.1 菜单设置
        3.3.2 微信推送频率及时段
    3.4 传播受众分析
        3.4.1 受众数量变化
        3.4.2 受众性别、年龄分布
        3.4.3 受众省级分布分析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受众满足
    4.1 媒介期望的预设
    4.2 多方位需求满足
        4.2.1 认知需求
        4.2.2 情感需求
        4.2.3 个人整合需求
        4.2.4 参政议政的需求
    4.3 反馈生效与持续关注
第5章 “新疆是个好地方”传播存在的问题
    5.1 传播内容方面
        5.1.1 旅游类传播类目不明确
        5.1.2 对地方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挖掘不足
    5.2 传播形式方面
        5.2.1 传播形态不够丰富
        5.2.2 传播语言和标题形式官话
    5.3 传播技巧方面
        5.3.1 推送时段和频率缺乏稳定性
        5.3.2 技术原因部分服务处于停滞状态
    5.4 受众互动层面
        5.4.1 传播内容互动设置较少
        5.4.2 政民互动的板块较少,服务性较弱
第6章 全域旅游时代的“新疆是个好地方”传播对策
    6.1 细化传播内容,方便受众获取
        6.1.1 旅游咨讯类的精细化
        6.1.2 提升地方旅游品牌传播策划
    6.2 多元化呈现模式提升信息魅力
        6.2.1 H5、VR动感画面
        6.2.2 网络直播
        6.2.3 准确提炼传播语言和标题
    6.3 加强精细化运营
        6.3.1 稳定传播时间和和频率
        6.3.2 强化政务服务功能
    6.4 提高受众参与度
        6.4.1 互动机制有待加强
        6.4.2 以“UGC”方式提高受众参与度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目的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国内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述
        1.4.1 革命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研究
        1.4.2 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1.4.3 革命文化的传播研究
        1.4.4 革命文化的功能与地位研究
        1.4.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1章 革命文化概述
    1.1 革命文化与革命文化自信的内涵
    1.2 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概况
        1.2.1 革命基地
        1.2.2 革命历史及先进人物事迹
        1.2.3 红色精神
    1.3 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特点
        1.3.1 革命性
        1.3.2 群众性
        1.3.3 先进性
        1.3.4 .功能性
第2章 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发展现状
    2.1 问卷分析
        2.1.1 参与者
        2.1.2 了解渠道
        2.1.3 参观目的
    2.2 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2.2.1 革命文化的价值作用
        2.2.2 革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第3章 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
    3.1 开展红色教育
        3.1.1 政府层面
        3.1.2 学校、社会、家庭层面
    3.2 发展红色旅游
        3.2.1 政府层面
        3.2.2 革命基地层面
第4章 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4.1 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4.1.1 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
        4.1.2 缺乏革命文化自信
    4.2 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4.2.1 开发路径单一
        4.2.2 客源市场面窄
        4.2.3 宣传效果有限
第5章 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传承与发展对策
    5.1 教育发展对策
        5.1.1 内容形式相统一
        5.1.2 培育革命文化自信
    5.2 旅游发展对策
        5.2.1 增加开发路径
        5.2.2 扩大客源市场
        5.2.3 借助媒体做好宣传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调研图片
附录
在读期间论文清单

(7)新疆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旅游资源
        2.1.1 概念演变
        2.1.2 分类基础
    2.2 旅游资源评价
        2.2.1 评价方法
        2.2.2 研究领域
    2.3 旅游资源开发
        2.3.1 开发模式
        2.3.2 开发路径
        2.3.3 现实存在问题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旅游区位论
        2.4.2 增长极理论
        2.4.3 网络化理论
3 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3.1.1 旅游资源调查
        3.1.2 旅游资源分类
        3.1.3 主要旅游资源情况
    3.2 评价指标遴选
        3.2.1 指标遴选思路
        3.2.2 成熟指标模型借鉴
        3.2.3 初选指标池构建
    3.3 指标筛选及确定
        3.3.1 指标筛选过程
        3.3.2 指标及体系确定
    3.4 指标权重
        3.4.1 评价体系各层次权重确定
        3.4.2 权重结果分析
    3.5 指标评价及资源分级标准
        3.5.1 指标评价标准
        3.5.2 资源分级标准
4 莎车县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4.1 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
        4.1.1 定性分析
        4.1.2 定量评价
        4.1.3 评价小结
    4.2 莎车县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4.2.1 区位交通支持条件分析
        4.2.2 社会经济支持条件分析
        4.2.3 政策环境分析
        4.2.4 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4.2.5 客源市场条件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GIS的莎车县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5.1 基础数据处理
        5.1.1 旅游资源点位选取
        5.1.2 数据资料来源及处理
    5.2 莎车县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结构
        5.2.1 空间分布类型
        5.2.2 地形地貌分析
        5.2.3 基于水系的缓冲区分析
    5.3 连接度分析
        5.3.1 α指数分析
        5.3.2 β指数分析
        5.3.3 γ指数分析
    5.4 通达度分析
        5.4.1 通达度指数
        5.4.2 紧密度指数
    5.5 可达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莎车县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6.1 开发思路
    6.2 空间分区策略
    6.3 市场开发策略
        6.3.1 形象定位
        6.3.2 目标市场
        6.3.3 营销策略
    6.4 产品开发策略
        6.4.1 旅游产品开发
        6.4.2 旅游线路开发
7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指标调查表
附录二 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致谢

(8)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架构
第一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背景
    第一节 当代旅游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第三节 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增长
    小结
第二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概要
    第一节 旅游志编纂溯源
    第二节 首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三节 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特点
    小结
第三章 省级旅游志体例安排
    第一节 省级旅游志结构设计
    第二节 省级旅游志的体裁
    第三节 省级旅游志的文体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体例比较
    小结
第四章 省级旅游志记述的事象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第二节 旅游线路与规划
    第三节 旅游类型
    第四节 旅游市场
    第五节 旅游服务设施
    第六节 旅游管理
    小结
第五章 旅游志中旅游业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旅游活动类型的变化
    第二节 旅游时空的拓展
    第三节 旅游业属性的变迁
    第四节 旅游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第五节 旅游设施的发展
    第六节 旅游功能多元化
    小结
第六章 省级旅游志的价值
    第一节 资料价值
    第二节 应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价值
    小结
第七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组织工作问题
    第二节 体例编排问题
    第三节 内容记述问题
    第四节 理论应用问题
    小结
第八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优化建议
    第一节 资料收集
    第二节 篇目设置
    第三节 内容建构
    第四节 理论创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地方志
    三、资料汇编
    四、着述
    五、期刊论文
    六、硕博论文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9)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喀什地区智慧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全域旅游的相关理论
        2.1.1 全域旅游
        2.1.2 全域旅游的内容
        2.1.3 全域旅游的界定
        2.1.4 全域旅游基础理论
    2.2 智慧景区
        2.2.1 数字景区
        2.2.2 智慧景区
    2.3 项目管理概述
        2.3.1 项目管理的概念
        2.3.2 项目管理的特性
        2.3.3 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
第三章 全域旅游背景下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喀什地区概况
        3.1.1 区域自然环境
        3.1.2 社会环境
        3.1.3 旅游项目发展环境
    3.2 喀什地区推行全域旅游项目基本情况分析
    3.3 全域旅游背景下喀什地区旅游项目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 喀什地区景区与社区发展不协调
        3.3.2 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3.3.3 旅游项目产品不丰富
        3.3.4 市场化经营水平不高
        3.3.5 旅游项目管理不够规范
    3.4 喀什地区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4.1 喀什地区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3.4.2 喀什地区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3.5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喀什地区智慧游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开发的市场分析
    3.6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喀什地区智慧游开发项目管理的关键阶段
第四章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喀什地区智慧游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4.1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喀什地区智慧游建设的项目需求
        4.1.1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喀什地区智慧游开发的项目需求
        4.1.2 喀什地区“智慧游”项目管理建设目标
    4.2 喀什地区“智慧游”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计划
        4.2.1 设计依据
        4.2.2 总体设计原则
    4.3 全域旅游项目管理总体设计
        4.3.1 “三位一体”的总体框架
        4.3.2 “一部手机游喀什”建设范围和定位
        4.3.3 智慧旅游新技术的应用
        4.3.4 项目实施成功关键要素分析
    4.4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喀什地区智慧游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实施的具体内容
        4.4.1 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4.4.2 门票管理系统
        4.4.3 森林防火部分
        4.4.4 市场营销部分
        4.4.5 综合执法部分
        4.4.6 客服热线部分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特点
    (一)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旅游开展
    (二)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针对空间不可移动性的古迹和遗迹等物质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虽然也有对红色事件及人物进行纪念的场馆等物质资源的开发,但所占比重不大,出现分布分散,北多南少的状况
    (三)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与内地许多省份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新疆的军垦戍边文化和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祖国边疆的爱国爱疆文化
    (四)多种形式包括私营、民营和个人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开始起步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成因
    (一)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
    (二)对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三)红色旅游在旅游资源中所占比重不大,且对新疆红色文化遗产与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顶层规划不合理,没有形成旅游带动脱贫的局面
    (四)受众群体有限,广大农牧民群众缺乏红色文化的熏陶
    (五)一些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硬件设施有待改进,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六)红色文化产品数量少,质量不高
对策建议
    (一)重视南疆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宣传和利用
    (二)重视对各类人员尤其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红色文化的宣传
    (三)加强对专业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网上宣传
    (四)将红色文化旅游和风景游风情游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

四、新疆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游客感知的兵团屯垦旅游资源吸引力研究[D]. 冯丽红.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2]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微信传播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九寨沟”为分析个案[D]. 洛伍拉卓.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3]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研究[D]. 马莉.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新世纪以来阿勒泰地区文学与旅游的互动关系研究[D]. 韩亚桐. 新疆大学, 2020(07)
  • [5]旅游政务微信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传播研究[D]. 阿迪拉·阿迪力. 新疆大学, 2020(07)
  • [6]乌鲁木齐市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 努日拉·托里吾. 新疆大学, 2020(07)
  • [7]新疆莎车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 牛嘉仪.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8]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D]. 高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9)
  • [9]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喀什地区智慧游开发研究[D]. 刘智峰.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10]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 晁正蓉. 新西部, 2019(19)

标签:;  ;  ;  ;  

新疆文化旅游景区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